2016-04-02 10:01
(天一阁东园围廊的碑石)
从明天起,在天一阁博物馆的东园围廊,将多出几块碑石。它们的主人是乡贤张嘉禄、张寿镛父子。
与碑石一同展出的,还有“四明功业——张寿镛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展”:通过天一阁新发现的张寿镛部分手迹及《四明丛书》稿钞件,呈现他一生的德行事功。
张寿镛是谁?
(张寿镛)
张寿镛(1875-1945年),字泳霓,号伯颂,别署约园,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民国间历任浙江、湖北、山东、上海、江苏财政厅长,财政部次长。以理财著称政坛。
在他晚年的时候,自认为这辈子最重要的是做成了两件事,一是创办光华大学;二是编辑《四明丛书》。
第一个创办大学的宁波人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圣约翰大学553名学生和19名教授愤而退学、去校。为了让学生继续学业,张寿镛与王丰镐、赵晋卿、钱基博等士绅奔走自办大学,取“旦复旦兮,日月光华”之意,定名光华大学。
作为创始校长,张寿镛执掌该校二十年,四处筹款,广延名师,殚精竭虑,苦心维持。
在他努力下,光华迅速发展为上海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当时,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是张东荪,中国文学系系主任是钱基博,政治学系系主任是罗隆基,社会学系系主任是潘光旦,全是中国顶尖的学者。
胡适、吕思勉、周有光、钱钟书、萧公权等一众大师,也都曾在光华大学任教。而曾就读该校的学生,则包括邓拓、张允和、储安平、乔石、姚依林、尉健行、荣毅仁、汪道涵等等……
今天在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在成都的西南财经大学,均由当年的光华大学变迁而来。
主持编刻《四明丛书》
《四明丛书》由张寿镛主持,自民国十九年(1930)开始编选,至民国三十八年(1948)第八集刊印完成,前后历时一十八年,计收书178种,1177卷。搜罗之广,校勘之精,著录之全,卷数之多,在郡邑类丛书中首屈一指。
此书一出,浙东古今学脉清晰可辨,宁波一地文化灿烂尽显,可谓四明文献之一大总结,也是宁波文化发展史上一丰碑。
整套丛书原计划为十集,完成七集后,张寿镛心力枯竭,遗憾辞世。
(《四明丛书》雕版)
2015年,天一阁博物馆在全国古籍普查中新发现了一批与《四明丛书》相关的文献,为该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天一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天一阁藏〈四明丛书〉珍稀文献图录》的编撰者李开升,向记者讲述了这批文献从发现到收录的过程。
“2015年1月,复旦大学古籍所的陈正宏教授带领四位研究生同学来天一阁古籍编目实习一周,对部分未编书进行整理、编目、上架,这批书大多为民国间鄞县文献委员会、鄞县通志馆等学术机构的藏书。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了一批《四明丛书》的底稿。”
这批书稿中,最珍贵的当属张寿镛的手稿。尤其是《四明丛书第七集序稿》,可以看到张寿镛亲笔反复修改的版本。
被收入《天一阁藏〈四明丛书〉珍稀文献图录》的文献共有四十二种。从文献类型看,绝大部分为书籍,仅有两种为非书籍文献:张寿镛未完成题跋一则、张寿镛致姜文卿书信一通,皆为手稿。
“新发现的文献中,有一通《张寿镛致姜文卿书》非常重要,除了告诉我们《四明丛书》的承刻人是谁,也因为这封书信确认了张寿镛的笔迹。”姜文卿是清末民初南京著名刻工,与黄冈陶子麟齐名。
“《四明丛书》的雕版至今保存于湖州嘉业堂。这次展览,我们借了几块过来展出。张寿镛先生在这套书上倾注了太多了精力和财力,其实在那个时代,不一定要用雕版刻印了,他自己的著作都舍不得用雕版。唯独对《四明丛书》舍得下血本来做,这种形式可以和前人的历史文化的感觉更接近。”
(张寿镛手稿《四明丛书第七集序稿》)
(《四明丛书》朱印本)
新闻多一点
张寿镛也是一位藏书家。
《四明丛书》编选成功之根基,首要在张寿镛之“约园藏书”。
张寿镛自幼好书,自民国八年萌发刊刻《四明丛书》想法,广取博收,聚书至十六万册,命名为“约园藏书”。约园藏书不重宋元刊本,而独重乡邦文献和钞本。
《四明丛书》一经发起,甬上士绅群起响应,各家纷纷按目翻检,献出珍本秘籍,供丛书采择选用。
其中冯贞群先生最为积极,不仅献出伏跗室所藏孤本乡贤遗著百余种,还四处搜寻地方文献,充实丛书内容。鲁迅编著的《会稽典录》正是由于他的推荐,才被收入《四明丛书》。
群贤襄助之下,丛书编选之初,得以对甬上前贤著作进行精确的统计编目,择精、择善、择罕收录,保证了收书质量。
(约园,张寿镛故居及藏书楼,位于杭州市体育场路537号)
“四明功业——张寿镛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展”,地点在天一阁书画艺术院·云在楼,展览时间至今年6月5日止。有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免费观展。
(文中部分图片由天一阁博物馆提供)
记者林旻
编辑: 孙研
- 珠海海边漂来一名女子 大叔跳海救人
- 国航确认一副驾驶航前准备时自拍直播
- 殡葬网店入殓火化一条龙 骨灰可做钻石
- 女生宿舍上吊 室友以为开玩笑为其盖被
- 称老人自杀房成凶宅 房东索要贬损费
- 加拿大总理秀瑜伽照风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