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外卖订餐为何乱象丛生?入驻后 订餐平台不会来管
稿源: 现代金报   2016-04-09 07:07:18 报料热线:81850000

资料图片

一份份看似秀色可餐的外卖餐点,其实背后的商家良莠不齐,地址不符、超范围经营、照片作假,甚至卫生根本不达标。

是什么导致外卖订餐乱象丛生?这几天,记者随机对几家餐馆进行了走访。

平台监管不力

订餐平台业务员来店主要是推介活动   卫生状况和经营范围靠商家自律

席师傅两年前在高新区开了家快餐店,在起初营业的那段时间里生意一直不错,尽管之后附近也陆续开了几家快餐店,生意倒也没受多大影响。

“我们店主要做堂食,每天中饭加晚饭,可以卖出去100多份。”席师傅说,除了堂食自己以前还接受电话订餐,堂食加外卖,一天可以卖出一百五六十份。为了节省成本,身为老板的他又兼做厨师。“打扫卫生做清洁,请的都是小时工。”席师傅说。

席师傅说,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来店的客人会咨询他可不可以使用外卖软件。“起初也不知道那些外卖软件是干嘛用的,后来客人介绍说买单可以优惠。”而之后周围的一些餐馆门口陆陆续续贴出了各种外卖软件的标签字样,席师傅开始有点蠢蠢欲动了,“别人都有,就我没有,那岂不是会损失了许多客源。”

没多久,几位来自不同外卖平台的业务员主动找到了席师傅,表示可以帮助其入驻平台。席师傅自然是没有理由拒绝,在业务员的帮助下他提供了店内的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并上传了店招和店内的照片,再按要求填写了信息。各式菜品自然是现成的,按照自己原先定的价格依葫芦画瓢往后台添加,就这样他先后开通了“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口碑”,收银台前也多了台电脑,只要客人线上点单,电脑就会自动呼叫,轻点接单后准备餐点,打包,再交给外卖员。一单生意,就这样很轻松地完成了。

席师傅告诉记者,只要成功注册成为入驻商户,自己就可以任意添加菜品。每家外卖平台的业务员偶尔会来店里,不过他们来的目的主要是向商户介绍最近的一些活动。至于卫生、经营范围等内容,主要还是靠商家自律。

市场竞争激烈

平台补贴减少商家或提价或降低成本   “满减活动”看似优惠实则消费者“买单”

“有些客人即便来店里吃也会使用外卖平台,因为有优惠。”席师傅说,几乎每个平台隔三岔五都会推出“满减优惠”活动。拿他们店来说,有平台只要网上订餐满15元就可立减7元。

那么这减掉的7元由谁来买单呢?席师傅告诉记者,起初完全都是由外卖平台来补贴,不仅如此有的平台还推出送饮料等活动。随着使用外卖平台的客人越来越多,来店里消费的客流就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外卖增多。

即便如此,席师傅说自己只能适应市场,可过了没多久,平台对“满减优惠”的补贴越来越少了,“现在满15减7,平台只补贴2.5元,剩下的4.5元要由商家来承担。”拿一份17元的外卖来说,减去7元的优惠,再加上平台补贴的2.5元,席师傅仅入账12.5元,原本利润就很薄,现在可以说是无法承受。

怎么办呢?席师傅只好额外增加打包费和配送费,一份餐点加收1元的打包费和3元的配送费,或者就是提高起送价。“送餐我舍不得雇人了,都自己在送。”

商家一定要参加订餐平台的满减优惠活动吗?席师傅说这个是自愿的,可以不参加,但如果不参加生意会很受打击。“别的很多商家都有优惠,你没优惠,那一般不会有人点。其次,订单量下降,再加上你不参加平台活动,商家的搜索排名就会靠后,生意就更不好做了。”

其实就是一句话,各式各样的“满减优惠”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划算。这个“减法”,要么转嫁在消费者身上;要么在外卖餐点的生产环节“偷工减料”降低成本,以至于质量难以保障,最终“消化不良”的仍是消费者。

商家趋利“转型”

网上订餐导致堂食和外卖比例倒置   不少商家表示不如转租店面在家做外卖

吴先生也在高新区开了一家快餐店。相比席师傅的店面,他的快餐店规模小很多。十多个平方米的小店,除去厨房操作间,供客人用餐的桌子仅有小小的几张。他的店门口张贴了好几家外卖平台的广告,一看就知道这家店是入驻多家外卖平台的商户。

即便规模不大,来吴先生店里用餐的客人可不少。因为附近写字楼比较多,上班族的工作餐大都会选择就近解决。光中餐,几拨客人下来也有四五十单。入驻外卖平台后,吴先生发现来店里吃饭的人少了很多,每天也就十多位,更多人选择直接手机下单。“堂食少了,外卖多了,总量一样,没多大区别。”

和席师傅一样,吴先生店里也有优惠,消费满15元就可以减7元,但这7元里有4.5元是自掏腰包的。为了平衡收支,吴先生增收配送费。老板兼厨师的他还亲自配送,每天忙里忙外赚头却不是很大。

吴先生给记者算了笔账,每月小店的水电煤气费2000元不到,店租3000多元,每天快餐销量四五十份,月总收入2万元上下,刨去原料等成本,也就七八千元的利润。“其实还不如直接再把店面转租出去,自己在家专心做外卖。”吴先生说,原先外卖软件没那么多的时候,顾客选择就近用餐。现在有了订餐软件,稍远点的店铺顾客也能搜到。顾客的选择多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了,原先好端端的堂食生意逐渐成了专门做外卖了。“你的订单几乎全都要靠外卖平台,每天店里堂食却很少,店租一直在付,不划算。”

不少和吴先生一样的商家,在入驻外卖平台后,发现堂食和外卖生意比例出现了倒置,于是开始削减门店人员配置,甚至把门店转租出去。

“一般入驻以后,平台也不会来管,既然门店没什么意义了,为了省成本,当然怎么赚钱怎么转型了。”这也是记者发现有一些门店按照外卖平台上的登记地址已经查无此店的原因。

一家快餐店老板的“另辟蹊径”:另找场所专做半成品简餐提供外卖

“我们现在正考虑引入一些专门用于外卖的菜品,利用现有的门店执照就可以做起来了。”胡先生在北仑开一家中式快餐店。看着风生水起的外卖生意,他们店也加入了美团外卖,“现在外卖生意就是顺带做做。”他们店与平台的利益是这样分配的,平台直接抽取销售额的15%,平台的活动,店家不承担费用。但对于中式快餐来说,利润本来就不高,胡先生就通过提高菜价、增加打包费、配送费来平衡利润。但他根据现在平台的监管,认为最好是另辟蹊径。“订餐平台用户越来越多,对于商家来说,肯定是商机。”胡先生考虑另找一个场所,专门制作半成品的简餐提供外卖,“成本低,可以和现在的证照合用没问题。”胡先生的想法,恰恰就是那些超范围经营的商家采取的惯常做法。市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只要没人监管。现代金报记者 方磊

编辑: 杜寅

外卖订餐为何乱象丛生?入驻后 订餐平台不会来管

稿源: 现代金报 2016-04-09 07:07:18

资料图片

一份份看似秀色可餐的外卖餐点,其实背后的商家良莠不齐,地址不符、超范围经营、照片作假,甚至卫生根本不达标。

是什么导致外卖订餐乱象丛生?这几天,记者随机对几家餐馆进行了走访。

平台监管不力

订餐平台业务员来店主要是推介活动   卫生状况和经营范围靠商家自律

席师傅两年前在高新区开了家快餐店,在起初营业的那段时间里生意一直不错,尽管之后附近也陆续开了几家快餐店,生意倒也没受多大影响。

“我们店主要做堂食,每天中饭加晚饭,可以卖出去100多份。”席师傅说,除了堂食自己以前还接受电话订餐,堂食加外卖,一天可以卖出一百五六十份。为了节省成本,身为老板的他又兼做厨师。“打扫卫生做清洁,请的都是小时工。”席师傅说。

席师傅说,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来店的客人会咨询他可不可以使用外卖软件。“起初也不知道那些外卖软件是干嘛用的,后来客人介绍说买单可以优惠。”而之后周围的一些餐馆门口陆陆续续贴出了各种外卖软件的标签字样,席师傅开始有点蠢蠢欲动了,“别人都有,就我没有,那岂不是会损失了许多客源。”

没多久,几位来自不同外卖平台的业务员主动找到了席师傅,表示可以帮助其入驻平台。席师傅自然是没有理由拒绝,在业务员的帮助下他提供了店内的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并上传了店招和店内的照片,再按要求填写了信息。各式菜品自然是现成的,按照自己原先定的价格依葫芦画瓢往后台添加,就这样他先后开通了“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口碑”,收银台前也多了台电脑,只要客人线上点单,电脑就会自动呼叫,轻点接单后准备餐点,打包,再交给外卖员。一单生意,就这样很轻松地完成了。

席师傅告诉记者,只要成功注册成为入驻商户,自己就可以任意添加菜品。每家外卖平台的业务员偶尔会来店里,不过他们来的目的主要是向商户介绍最近的一些活动。至于卫生、经营范围等内容,主要还是靠商家自律。

市场竞争激烈

平台补贴减少商家或提价或降低成本   “满减活动”看似优惠实则消费者“买单”

“有些客人即便来店里吃也会使用外卖平台,因为有优惠。”席师傅说,几乎每个平台隔三岔五都会推出“满减优惠”活动。拿他们店来说,有平台只要网上订餐满15元就可立减7元。

那么这减掉的7元由谁来买单呢?席师傅告诉记者,起初完全都是由外卖平台来补贴,不仅如此有的平台还推出送饮料等活动。随着使用外卖平台的客人越来越多,来店里消费的客流就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外卖增多。

即便如此,席师傅说自己只能适应市场,可过了没多久,平台对“满减优惠”的补贴越来越少了,“现在满15减7,平台只补贴2.5元,剩下的4.5元要由商家来承担。”拿一份17元的外卖来说,减去7元的优惠,再加上平台补贴的2.5元,席师傅仅入账12.5元,原本利润就很薄,现在可以说是无法承受。

怎么办呢?席师傅只好额外增加打包费和配送费,一份餐点加收1元的打包费和3元的配送费,或者就是提高起送价。“送餐我舍不得雇人了,都自己在送。”

商家一定要参加订餐平台的满减优惠活动吗?席师傅说这个是自愿的,可以不参加,但如果不参加生意会很受打击。“别的很多商家都有优惠,你没优惠,那一般不会有人点。其次,订单量下降,再加上你不参加平台活动,商家的搜索排名就会靠后,生意就更不好做了。”

其实就是一句话,各式各样的“满减优惠”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划算。这个“减法”,要么转嫁在消费者身上;要么在外卖餐点的生产环节“偷工减料”降低成本,以至于质量难以保障,最终“消化不良”的仍是消费者。

商家趋利“转型”

网上订餐导致堂食和外卖比例倒置   不少商家表示不如转租店面在家做外卖

吴先生也在高新区开了一家快餐店。相比席师傅的店面,他的快餐店规模小很多。十多个平方米的小店,除去厨房操作间,供客人用餐的桌子仅有小小的几张。他的店门口张贴了好几家外卖平台的广告,一看就知道这家店是入驻多家外卖平台的商户。

即便规模不大,来吴先生店里用餐的客人可不少。因为附近写字楼比较多,上班族的工作餐大都会选择就近解决。光中餐,几拨客人下来也有四五十单。入驻外卖平台后,吴先生发现来店里吃饭的人少了很多,每天也就十多位,更多人选择直接手机下单。“堂食少了,外卖多了,总量一样,没多大区别。”

和席师傅一样,吴先生店里也有优惠,消费满15元就可以减7元,但这7元里有4.5元是自掏腰包的。为了平衡收支,吴先生增收配送费。老板兼厨师的他还亲自配送,每天忙里忙外赚头却不是很大。

吴先生给记者算了笔账,每月小店的水电煤气费2000元不到,店租3000多元,每天快餐销量四五十份,月总收入2万元上下,刨去原料等成本,也就七八千元的利润。“其实还不如直接再把店面转租出去,自己在家专心做外卖。”吴先生说,原先外卖软件没那么多的时候,顾客选择就近用餐。现在有了订餐软件,稍远点的店铺顾客也能搜到。顾客的选择多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了,原先好端端的堂食生意逐渐成了专门做外卖了。“你的订单几乎全都要靠外卖平台,每天店里堂食却很少,店租一直在付,不划算。”

不少和吴先生一样的商家,在入驻外卖平台后,发现堂食和外卖生意比例出现了倒置,于是开始削减门店人员配置,甚至把门店转租出去。

“一般入驻以后,平台也不会来管,既然门店没什么意义了,为了省成本,当然怎么赚钱怎么转型了。”这也是记者发现有一些门店按照外卖平台上的登记地址已经查无此店的原因。

一家快餐店老板的“另辟蹊径”:另找场所专做半成品简餐提供外卖

“我们现在正考虑引入一些专门用于外卖的菜品,利用现有的门店执照就可以做起来了。”胡先生在北仑开一家中式快餐店。看着风生水起的外卖生意,他们店也加入了美团外卖,“现在外卖生意就是顺带做做。”他们店与平台的利益是这样分配的,平台直接抽取销售额的15%,平台的活动,店家不承担费用。但对于中式快餐来说,利润本来就不高,胡先生就通过提高菜价、增加打包费、配送费来平衡利润。但他根据现在平台的监管,认为最好是另辟蹊径。“订餐平台用户越来越多,对于商家来说,肯定是商机。”胡先生考虑另找一个场所,专门制作半成品的简餐提供外卖,“成本低,可以和现在的证照合用没问题。”胡先生的想法,恰恰就是那些超范围经营的商家采取的惯常做法。市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只要没人监管。现代金报记者 方磊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