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余姚这位清洁工唱歌征服了一条街 还新买一辆车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4-12 07:22:48 报料热线:81850000

 

  唱歌成了赵贡献生活里的一部分。记者王鹏摄

在这段500米长的马路上,赵贡献工作了9年。

  快乐

  扫地的赵贡献变成了“马路歌手”

  更快乐的事情接踵而至。

  有一天下午,他正在扫地。一曲高亢的歌声从不远处的小店飘来:“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奢望……”

  反反复复,时断时续,赵贡献好像瞬间被什么东西击中,他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扫帚,靠在身边的垃圾车上,呆呆地听着。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这歌真好听啊,好像就是为他唱的一样。歌声勾起了他的很多往事。

  他从小就喜欢唱歌,初中毕业没钱上学就辍学回家了。有一天,村里来了个歌舞团,说是歌舞团,其实就是个草台班子,农闲时节走村串街,撘个临时棚唱歌跳舞。

  他一听,还没自己唱得好呢,于是就毛遂自荐。歌舞团觉得他是个苗子,同意了,可家人反对,只好放弃。

  后来,他去了砖窑厂干活,再苦再累,他都喜欢唱上一段,于是一到吃饭休息的时候,大家就围着他,听他唱《九九女儿红》《涛声依旧》。歌声是辛劳的最好慰藉。

  只是,在家人眼里,唱歌终究不是什么正经事,后来他成了家,有了孩子,沉重的生活压力下连吃饭都变成了奢侈,他渐渐地也很少唱了。

  就这样一个普通的下午,压抑在心底的那段记忆被唤醒了;嘈杂的大街上依然车来车往,奔波忙碌的人们没有停下脚步,可是沉默了很久的赵贡献,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了。

  塑料城沿街商铺的店主们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扫地的赵贡献变成了歌手。

  每扫完一段路,他就手把扫帚,开始唱歌。傍晚收工的时候,他一边推着车一边唱。人们惊讶地发现,那个平时一声不吭的环卫工人,唱起歌来就像变了一个人。特别是黄昏,夕阳把他黝黑的皮肤变成了温暖的金色,他边走边唱,就像踩在节拍上,整个人神采飞扬。

  一首接着一首,从《涛声依旧》之类的老歌,到《看透爱情看透你》这样的网络红歌,再到汪峰的摇滚,几乎没有赵贡献不会的。

  自从打定主意重新唱起来后,他咬咬牙买了部智能手机,下了一些喜欢的歌,很快就学会了。

  赵贡献唱得好听,原本音色高亢浑厚,在车来车往的大街上,还有种说不出的苍凉。他曾经以为会有人像看耍猴儿一样看他,可是并没有,沿街店铺的业主,惊诧之后就只有称赞;身边经过的人,也常常给他微笑和掌声。

  有一天,一塑料店的老板把他叫到一边,给了他500元。“你去买个音箱吧,好好唱。”

  赵贡献呆住了。

  老板说,没别的意思,我就是喜欢听你唱歌。

  赵贡献真去买了个音箱,放在家里,当然他还花了3000元买了台电脑,回家一有空,就打开音箱唱歌,附近一些年轻人还给他录制了几段视频,放到网上。

  赵贡献开始变得小有名气,马路歌手成了他的代名词,很多网友还称他是“余姚好声音”。

  只是老婆有点不高兴了:这样一个穷扫地的,能唱出个啥名堂。

  女人的眼里,大概永远只有现实的苟且:来余姚好几年,他们还蜗居在不到2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房子隔成了两间,安了两张床,旁边放了几袋杂物后,连转个身都困难。住的地方没变,音箱却又换了一个。油漆筒上放块三夹板,就是饭桌。吃完饭把板擦干净,放上音箱,他就唱开了。

  此时的赵贡献,唱歌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歌声陪伴,在那500米长的道路上,循环往复的生活该是多么寂寞和单调。在他看来,唱歌是不分穷人和富人的,只要快乐,每个人都可以开心地唱。

  可老婆抱怨:老这么唱,难道还能唱到电视上去?

编辑: 郭静

余姚这位清洁工唱歌征服了一条街 还新买一辆车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4-12 07:22:48

 

  唱歌成了赵贡献生活里的一部分。记者王鹏摄

在这段500米长的马路上,赵贡献工作了9年。

  快乐

  扫地的赵贡献变成了“马路歌手”

  更快乐的事情接踵而至。

  有一天下午,他正在扫地。一曲高亢的歌声从不远处的小店飘来:“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奢望……”

  反反复复,时断时续,赵贡献好像瞬间被什么东西击中,他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扫帚,靠在身边的垃圾车上,呆呆地听着。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这歌真好听啊,好像就是为他唱的一样。歌声勾起了他的很多往事。

  他从小就喜欢唱歌,初中毕业没钱上学就辍学回家了。有一天,村里来了个歌舞团,说是歌舞团,其实就是个草台班子,农闲时节走村串街,撘个临时棚唱歌跳舞。

  他一听,还没自己唱得好呢,于是就毛遂自荐。歌舞团觉得他是个苗子,同意了,可家人反对,只好放弃。

  后来,他去了砖窑厂干活,再苦再累,他都喜欢唱上一段,于是一到吃饭休息的时候,大家就围着他,听他唱《九九女儿红》《涛声依旧》。歌声是辛劳的最好慰藉。

  只是,在家人眼里,唱歌终究不是什么正经事,后来他成了家,有了孩子,沉重的生活压力下连吃饭都变成了奢侈,他渐渐地也很少唱了。

  就这样一个普通的下午,压抑在心底的那段记忆被唤醒了;嘈杂的大街上依然车来车往,奔波忙碌的人们没有停下脚步,可是沉默了很久的赵贡献,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了。

  塑料城沿街商铺的店主们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扫地的赵贡献变成了歌手。

  每扫完一段路,他就手把扫帚,开始唱歌。傍晚收工的时候,他一边推着车一边唱。人们惊讶地发现,那个平时一声不吭的环卫工人,唱起歌来就像变了一个人。特别是黄昏,夕阳把他黝黑的皮肤变成了温暖的金色,他边走边唱,就像踩在节拍上,整个人神采飞扬。

  一首接着一首,从《涛声依旧》之类的老歌,到《看透爱情看透你》这样的网络红歌,再到汪峰的摇滚,几乎没有赵贡献不会的。

  自从打定主意重新唱起来后,他咬咬牙买了部智能手机,下了一些喜欢的歌,很快就学会了。

  赵贡献唱得好听,原本音色高亢浑厚,在车来车往的大街上,还有种说不出的苍凉。他曾经以为会有人像看耍猴儿一样看他,可是并没有,沿街店铺的业主,惊诧之后就只有称赞;身边经过的人,也常常给他微笑和掌声。

  有一天,一塑料店的老板把他叫到一边,给了他500元。“你去买个音箱吧,好好唱。”

  赵贡献呆住了。

  老板说,没别的意思,我就是喜欢听你唱歌。

  赵贡献真去买了个音箱,放在家里,当然他还花了3000元买了台电脑,回家一有空,就打开音箱唱歌,附近一些年轻人还给他录制了几段视频,放到网上。

  赵贡献开始变得小有名气,马路歌手成了他的代名词,很多网友还称他是“余姚好声音”。

  只是老婆有点不高兴了:这样一个穷扫地的,能唱出个啥名堂。

  女人的眼里,大概永远只有现实的苟且:来余姚好几年,他们还蜗居在不到2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房子隔成了两间,安了两张床,旁边放了几袋杂物后,连转个身都困难。住的地方没变,音箱却又换了一个。油漆筒上放块三夹板,就是饭桌。吃完饭把板擦干净,放上音箱,他就唱开了。

  此时的赵贡献,唱歌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歌声陪伴,在那500米长的道路上,循环往复的生活该是多么寂寞和单调。在他看来,唱歌是不分穷人和富人的,只要快乐,每个人都可以开心地唱。

  可老婆抱怨:老这么唱,难道还能唱到电视上去?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