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 赵文瑄、姜昆、张泽群都来了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4-23 07:58:00报料热线:81850000

点击播放视频

视频制作:陈结生

  现场合影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昨天开馆

  赵文瑄、姜昆、刘诗昆、张泽群都来了

  大咖们眼中的乡愁是怎样的?

  冯骥才致辞。  

  冯骥才与博士生一起展示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美术家韩美林题写的馆名。

  仪式前,冯骥才与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万亚伟万亚伟进行交流。

  连绵的阴雨天,终于在昨天绽放温煦的阳光。用冯骥才的话来说,“故乡是有感应的,给予我们宇宙中最热最亮的东西。”

  昨天,位于宁波慈城民主路159-1号的冯骥才祖居博物馆正式开馆。

  74岁的冯骥才带着他的家人、朋友和学生回到家乡慈城。

  他的朋友团阵容强大又特别:喜剧担当、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颜值担当、台湾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赵文瑄,还有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著名央视主持人张泽群,台湾《汉声》杂志总策划黄永松等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演员姜昆致辞。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致辞。

  

  赵文瑄、冯宽代表冯骥才捐赠文物——清代文武财神木雕。这是冯骥才多年前托原天一阁馆长帮他收购的。昨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财神保护财富,武财神送福气,我希望它们能保佑老家人有福有财!”

  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万亚伟致辞。

  著名节目主持人张择群主持开馆仪式。

江北区委书记华伟向冯骥才赠送纪念品金漆木雕“喜鹊登枝”。

  开馆仪式全程由著名节目主持人、冯骥才的首位硕士研究生张泽群主持。

  张泽群说:“今天不仅是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更是整个民族回望历史,面向未来的契机。”

  血脉“家乡认识了我,我也认识了家乡”

  昨天上午9点多,冯骥才祖居博物馆的戏台上,正在上演越剧《梁祝》中的经典选段《十八相送》:

  “从来喜鹊报喜讯,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归……”

  开馆仪式前,冯骥才从里间出来,所有的媒体记者和老百姓一哄而上,把他簇拥得里三层、外三层。

  原本就不大的庭院,一下子闹哄哄的。

  但他似乎已经见惯了这样的阵势,仍旧淡定地看着戏台,欣赏了一会儿越剧。

  后来他说,在那个瞬间,他恍惚回想起二十年前,他用卖画换来的钱,请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去天津演出。

  当时,他听了张小君唱的《十八相送》,余音绕梁,韵味十足,当即题了词:“吴越清音温雅委婉传千古,燕赵热土炽烈豪爽赞百花”。

  天津人很追捧江浙一带的越剧,流淌着慈城血液的冯骥才自然也不例外:“慈城这个地方,不仅与我血脉相通,更在文化精神传统上与我的灵魂相通,始终让我无限牵挂。”

  从此,他跟故乡有了深交:“家乡认识了我,我也认识了家乡。”

  如今,祖居博物馆的落成,让他的牵挂终于有了归宿。

  文保“你可别让搞艺术的人感动,他感动了就想做些什么”

  昨天,冯骥才少见地一身西装打扮,脖子上打着色彩斑斓的领带。

  “我很少穿西服,一年只有‘两会’穿,今天穿西服,是向家乡这块土地致敬。每次到家乡来,我都被感动。”

  他还记得1992年,第一次来到祖辈生活过的慈城,办“敬乡画展”。

  慈城的老百姓在大马路上拉了一条横幅,“大冯,家乡人民欢迎你!”

  他现在回忆起来还很有感触。“你可别让搞艺术的人感动,他感动了就想做些什么。”冯骥才笑着说。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救宁波月湖边的贺秘监祠。这也为后来他从事中国传统建筑保护起了个头。

  贺秘监祠是纪念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祠堂,始建于南宋,经过历代多次重修,现存的贺秘监祠是明代洪武年间的建筑,乃贺知章在宁波为官时老百姓为纪念他而修建的。

  这是一处粉墙青瓦、格调古朴的建筑群,环境清幽,适于文人雅聚。可是在1992年的时候,祠堂却有多处破败,令冯骥才心痛不已。

  当时宁波的财政力量有限,保护文保建筑实在力不从心,冯骥才知道后,卖了5幅画,将20万元卖画的钱交给宁波市政府,请他们好好修缮贺秘监祠。

  后来,冯骥才每一次回宁波,都会去月湖边的贺秘监祠看一看。

  “你长大了,离乡背井了,你慢慢会感受它,你会感激这块土地是有灵性的,是神奇的。你看,今天太阳都出来了,故乡是有感应的,给予我们宇宙中最热最亮的东西。”

  昨天,冯骥才还将自己珍爱的文物捐赠给家乡,那是他托朋友收购的清代文武财神木雕。“文财神保护财富,武财神送福气,我希望它们能够保佑老家人有福有财。”

  故居“十年成一梦,千里再归来”

  穿过幽幽的石板巷,走进故居,木板门咿呀一声,一股别样的气息扑面而来。

  院子里有一个小小的菜园子,一畦一畦的菜,在阳光下昂然地绿着,是厚重故居里的一抹清新。

  周围栽着一排翠竹,围栏上还种着零星的多肉植物。冯骥才说,十几年前,他曾和孩子们在这里取走一抔土,端放在家中的柜子里。

  正厅名叫“怀先堂”,冯骥才祖父冯家屿、父亲冯吉甫曾经在这里生活。

  当年,冯骥才的祖父20几岁就去天津开饭店,带走了年幼的冯吉甫。从此,冯氏家族在天津扎了根。“他们留下了祖居,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回来看看。”

  冯骥才摩挲着怀先堂内的座椅,像是在介绍,又像在回忆:“这是我爷爷的座椅,这是我父亲的座椅。”

  那两把座椅,留存着冯氏长辈的温度,寄存着冯老对先辈绵延不断的思念。

  座椅上方的“怀先堂”匾额与《雨竹图》,都是由冯骥才先生亲笔题绘。

  厅堂的左边,是书房。冯骥才题写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心居”。

  心居里摆放着5个装满书籍的书架,浓重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

  就在上个月,冯老向家乡捐赠了300多件藏品,其中有不少藏品就摆放在心居里。

  出了正房,往南走,就是“南轩”,原为冯氏余屋,如今被辟作冯氏家族史陈列。

  这里敬奉着冯氏先祖忠毅公冯异、忠贞公冯冕、忠安公冯旦等画像,彰显着冯氏家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

  冯家祖宅的后面,是新建的展厅,名为“我们的大冯”。

  那里是冯骥才文学展、书画展、文化遗产保护展,以及他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那里还陈列着两幅他书写的诗词,一幅是:“昔日入故里,乡情撞满怀。十年成一梦,千里再归来。”

  还有一幅书法,写的是他眼中故乡的模样:“天阔星繁,地沃花鲜。”

  正房的北边,有一口古井。那是冯氏祖辈喝水用的井,它静静地躺在那里,用自己的清澈与沧桑向每一个人,诉说着这段家族历史。

  乡愁“我在天津时,乡愁在慈城;我在慈城时,乡愁在天津”

  昨天下午,两岸学者谈“故乡和乡愁”在慈湖中学举行。冯骥才、刘诗昆、姜昆、黄永松、罗杨、赵文瑄、张泽群聚坐在一起,共话乡愁。

  冯骥才对乡愁最有感悟,“人有两个家,一个是故乡,一个是老家。我的老家在慈城,天津是我的家。我在天津时,乡愁在慈城;我在慈城时,乡愁在天津。”

  这些年,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上。“我们在谈的是一个情感话题,鲁迅写故乡,余光中先生写故乡,都是心灵的表达。以前古人回不了家,想念家,所以就有了乡愁。现在人一般不会有乡愁,可是在春运时,你就看到了乡愁。春运一幕,让我感动,这是中华民族的感情啊,我们民族5000年不散,这就是血脉的维系。你只有在异国他乡,对家乡的怀念才会浓烈。虽然现在有手机了,但解决不了对家乡的思念。我们的感情需要载体,可是在社会飞速发展中,很多城市都把老房子推掉了,载体就没有了。游子回家,有两种感情,一种是希望家乡日子过得更好,一种是希望找到心灵的寄托,宁波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把月湖的底蕴留了下来,也没有过度开发古村落。”

  演绎过经典相声《虎口遐想》的姜昆幽默地说:“我前些日子写了篇文章,说的是现在如果我掉老虎洞里,大概没人会救我,全拿手机在拍照。时代确实在变化,可是过去很多东西让我们念想。很多传统的东西,距离现在很遥远,可它们是刻骨铭心的,永远忘不了的。那些忘不了的,是我们应该去追寻的。我希望故乡这个文化符号,能注入年轻人的心里。”

  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现场一连演奏了三个曲目,《大海啊,故乡》《梁祝协奏曲主题曲》《卡门选曲》,为乡愁文化作了灵魂的注解。

  刘诗昆不无感慨地说:“我这次到宁波,是冯先生请我来的,可谓有喜有愁。冯先生是学者,也是好人。我一直以为他的故乡是天津,现在才知道他还有一个故乡在宁波,可是冯先生不光想着自己的故居,他在保护整个中国的故居。我在法国巴黎的时候,没有看到古老建筑跟我几十年前去有变化。现在中国的高楼大厦在崛起,这是好事,但不能光有这些,传统建筑也必须保留。这方面,感谢冯先生,他身体力行在奔走呼号。”

  而赵文瑄对乡愁则有自己的理解:“我在台湾高雄出生,但籍贯是山东莱阳,现在我的家是宁波。我在宁波定居一年多了。我没有乡愁,因为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是乡愁,是乡乐。”

  

  冯骥才等人欣赏越剧梁祝。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杜寅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 赵文瑄、姜昆、张泽群都来了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4-23 07:58:00

点击播放视频

视频制作:陈结生

  现场合影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昨天开馆

  赵文瑄、姜昆、刘诗昆、张泽群都来了

  大咖们眼中的乡愁是怎样的?

  冯骥才致辞。  

  冯骥才与博士生一起展示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美术家韩美林题写的馆名。

  仪式前,冯骥才与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万亚伟万亚伟进行交流。

  连绵的阴雨天,终于在昨天绽放温煦的阳光。用冯骥才的话来说,“故乡是有感应的,给予我们宇宙中最热最亮的东西。”

  昨天,位于宁波慈城民主路159-1号的冯骥才祖居博物馆正式开馆。

  74岁的冯骥才带着他的家人、朋友和学生回到家乡慈城。

  他的朋友团阵容强大又特别:喜剧担当、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颜值担当、台湾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赵文瑄,还有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著名央视主持人张泽群,台湾《汉声》杂志总策划黄永松等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演员姜昆致辞。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致辞。

  

  赵文瑄、冯宽代表冯骥才捐赠文物——清代文武财神木雕。这是冯骥才多年前托原天一阁馆长帮他收购的。昨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财神保护财富,武财神送福气,我希望它们能保佑老家人有福有财!”

  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万亚伟致辞。

  著名节目主持人张择群主持开馆仪式。

江北区委书记华伟向冯骥才赠送纪念品金漆木雕“喜鹊登枝”。

  开馆仪式全程由著名节目主持人、冯骥才的首位硕士研究生张泽群主持。

  张泽群说:“今天不仅是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更是整个民族回望历史,面向未来的契机。”

  血脉“家乡认识了我,我也认识了家乡”

  昨天上午9点多,冯骥才祖居博物馆的戏台上,正在上演越剧《梁祝》中的经典选段《十八相送》:

  “从来喜鹊报喜讯,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归……”

  开馆仪式前,冯骥才从里间出来,所有的媒体记者和老百姓一哄而上,把他簇拥得里三层、外三层。

  原本就不大的庭院,一下子闹哄哄的。

  但他似乎已经见惯了这样的阵势,仍旧淡定地看着戏台,欣赏了一会儿越剧。

  后来他说,在那个瞬间,他恍惚回想起二十年前,他用卖画换来的钱,请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去天津演出。

  当时,他听了张小君唱的《十八相送》,余音绕梁,韵味十足,当即题了词:“吴越清音温雅委婉传千古,燕赵热土炽烈豪爽赞百花”。

  天津人很追捧江浙一带的越剧,流淌着慈城血液的冯骥才自然也不例外:“慈城这个地方,不仅与我血脉相通,更在文化精神传统上与我的灵魂相通,始终让我无限牵挂。”

  从此,他跟故乡有了深交:“家乡认识了我,我也认识了家乡。”

  如今,祖居博物馆的落成,让他的牵挂终于有了归宿。

  文保“你可别让搞艺术的人感动,他感动了就想做些什么”

  昨天,冯骥才少见地一身西装打扮,脖子上打着色彩斑斓的领带。

  “我很少穿西服,一年只有‘两会’穿,今天穿西服,是向家乡这块土地致敬。每次到家乡来,我都被感动。”

  他还记得1992年,第一次来到祖辈生活过的慈城,办“敬乡画展”。

  慈城的老百姓在大马路上拉了一条横幅,“大冯,家乡人民欢迎你!”

  他现在回忆起来还很有感触。“你可别让搞艺术的人感动,他感动了就想做些什么。”冯骥才笑着说。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救宁波月湖边的贺秘监祠。这也为后来他从事中国传统建筑保护起了个头。

  贺秘监祠是纪念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祠堂,始建于南宋,经过历代多次重修,现存的贺秘监祠是明代洪武年间的建筑,乃贺知章在宁波为官时老百姓为纪念他而修建的。

  这是一处粉墙青瓦、格调古朴的建筑群,环境清幽,适于文人雅聚。可是在1992年的时候,祠堂却有多处破败,令冯骥才心痛不已。

  当时宁波的财政力量有限,保护文保建筑实在力不从心,冯骥才知道后,卖了5幅画,将20万元卖画的钱交给宁波市政府,请他们好好修缮贺秘监祠。

  后来,冯骥才每一次回宁波,都会去月湖边的贺秘监祠看一看。

  “你长大了,离乡背井了,你慢慢会感受它,你会感激这块土地是有灵性的,是神奇的。你看,今天太阳都出来了,故乡是有感应的,给予我们宇宙中最热最亮的东西。”

  昨天,冯骥才还将自己珍爱的文物捐赠给家乡,那是他托朋友收购的清代文武财神木雕。“文财神保护财富,武财神送福气,我希望它们能够保佑老家人有福有财。”

  故居“十年成一梦,千里再归来”

  穿过幽幽的石板巷,走进故居,木板门咿呀一声,一股别样的气息扑面而来。

  院子里有一个小小的菜园子,一畦一畦的菜,在阳光下昂然地绿着,是厚重故居里的一抹清新。

  周围栽着一排翠竹,围栏上还种着零星的多肉植物。冯骥才说,十几年前,他曾和孩子们在这里取走一抔土,端放在家中的柜子里。

  正厅名叫“怀先堂”,冯骥才祖父冯家屿、父亲冯吉甫曾经在这里生活。

  当年,冯骥才的祖父20几岁就去天津开饭店,带走了年幼的冯吉甫。从此,冯氏家族在天津扎了根。“他们留下了祖居,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回来看看。”

  冯骥才摩挲着怀先堂内的座椅,像是在介绍,又像在回忆:“这是我爷爷的座椅,这是我父亲的座椅。”

  那两把座椅,留存着冯氏长辈的温度,寄存着冯老对先辈绵延不断的思念。

  座椅上方的“怀先堂”匾额与《雨竹图》,都是由冯骥才先生亲笔题绘。

  厅堂的左边,是书房。冯骥才题写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心居”。

  心居里摆放着5个装满书籍的书架,浓重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

  就在上个月,冯老向家乡捐赠了300多件藏品,其中有不少藏品就摆放在心居里。

  出了正房,往南走,就是“南轩”,原为冯氏余屋,如今被辟作冯氏家族史陈列。

  这里敬奉着冯氏先祖忠毅公冯异、忠贞公冯冕、忠安公冯旦等画像,彰显着冯氏家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

  冯家祖宅的后面,是新建的展厅,名为“我们的大冯”。

  那里是冯骥才文学展、书画展、文化遗产保护展,以及他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那里还陈列着两幅他书写的诗词,一幅是:“昔日入故里,乡情撞满怀。十年成一梦,千里再归来。”

  还有一幅书法,写的是他眼中故乡的模样:“天阔星繁,地沃花鲜。”

  正房的北边,有一口古井。那是冯氏祖辈喝水用的井,它静静地躺在那里,用自己的清澈与沧桑向每一个人,诉说着这段家族历史。

  乡愁“我在天津时,乡愁在慈城;我在慈城时,乡愁在天津”

  昨天下午,两岸学者谈“故乡和乡愁”在慈湖中学举行。冯骥才、刘诗昆、姜昆、黄永松、罗杨、赵文瑄、张泽群聚坐在一起,共话乡愁。

  冯骥才对乡愁最有感悟,“人有两个家,一个是故乡,一个是老家。我的老家在慈城,天津是我的家。我在天津时,乡愁在慈城;我在慈城时,乡愁在天津。”

  这些年,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上。“我们在谈的是一个情感话题,鲁迅写故乡,余光中先生写故乡,都是心灵的表达。以前古人回不了家,想念家,所以就有了乡愁。现在人一般不会有乡愁,可是在春运时,你就看到了乡愁。春运一幕,让我感动,这是中华民族的感情啊,我们民族5000年不散,这就是血脉的维系。你只有在异国他乡,对家乡的怀念才会浓烈。虽然现在有手机了,但解决不了对家乡的思念。我们的感情需要载体,可是在社会飞速发展中,很多城市都把老房子推掉了,载体就没有了。游子回家,有两种感情,一种是希望家乡日子过得更好,一种是希望找到心灵的寄托,宁波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把月湖的底蕴留了下来,也没有过度开发古村落。”

  演绎过经典相声《虎口遐想》的姜昆幽默地说:“我前些日子写了篇文章,说的是现在如果我掉老虎洞里,大概没人会救我,全拿手机在拍照。时代确实在变化,可是过去很多东西让我们念想。很多传统的东西,距离现在很遥远,可它们是刻骨铭心的,永远忘不了的。那些忘不了的,是我们应该去追寻的。我希望故乡这个文化符号,能注入年轻人的心里。”

  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现场一连演奏了三个曲目,《大海啊,故乡》《梁祝协奏曲主题曲》《卡门选曲》,为乡愁文化作了灵魂的注解。

  刘诗昆不无感慨地说:“我这次到宁波,是冯先生请我来的,可谓有喜有愁。冯先生是学者,也是好人。我一直以为他的故乡是天津,现在才知道他还有一个故乡在宁波,可是冯先生不光想着自己的故居,他在保护整个中国的故居。我在法国巴黎的时候,没有看到古老建筑跟我几十年前去有变化。现在中国的高楼大厦在崛起,这是好事,但不能光有这些,传统建筑也必须保留。这方面,感谢冯先生,他身体力行在奔走呼号。”

  而赵文瑄对乡愁则有自己的理解:“我在台湾高雄出生,但籍贯是山东莱阳,现在我的家是宁波。我在宁波定居一年多了。我没有乡愁,因为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是乡愁,是乡乐。”

  

  冯骥才等人欣赏越剧梁祝。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