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突发·现场
12万委托好友办豪华婚礼 完事后新郎竟成了被告
稿源: 浙江新闻   2016-07-27 15:47:00报料热线:81850000

  劳斯莱斯婚车开道,高端摄像跟拍,还有电视台知名主持人担任司仪……

  去年12月,象山的黄先生和妻子举行了一场堪称豪华的婚礼。

  浪漫婚礼原本应该是幸福生活的开端,但谁想黄先生却因为这一场婚礼被人告上了法庭,原因是拖欠婚礼尾款。

  “婚礼费用我一次性全款12万都交给好友了,怎么又说我拖欠费用?”黄先生觉得又冤又郁闷。

  12万,委托多年好友办一场高端大气的婚礼

  象山的黄先生与女友相恋多年。去年年底,两人决定携手迈入婚姻殿堂,并且都觉得应该用一场隆重的婚礼作为深厚感情的见证。

  黄先生于是联系了认识了数年的好友、A广告公司的老总林总,并邀请他为自己策划婚礼。

  当时,林总提出,如果要劳斯莱斯这样的豪车开道、又要电视台的主持人当司仪,费用需要12万元。

  爽快的黄先生一口答应,婚礼前就全额付清了价款。

  不过没多久,林总就和黄先生提出,自己“最近比较忙”,所以就把他的这场婚礼转给B公司接手,并称B公司在婚庆界小有名气,办出的婚礼一定包两位新人满意。

  基于信任,黄先生也同意了,并与B公司签订了委托合同。

  差强人意的婚礼之后 竟被人告上法庭

  不久,有人加黄先生为微信好友,并自称是婚庆公司的策划师,如果黄先生对婚礼有什么要求,随时可以通过微信与他联系。

  黄先生就认定对方是B公司的人,于是,一直通过微信聊天与对方敲定了婚礼的所有细节。

  婚礼当天,虽然效果还是让一对新人有些不满意,比如,灯光不够亮、现场话筒效果不好、音乐声音嘈杂、节目少有点冷场等等。但考虑也都是一些小细节,黄先生也没有多言。

  但黄先生没想到的是,婚礼一结束,就有婚庆公司的员工向黄先生催讨“婚礼尾款”2万元。

  让黄先生更震惊的是,这一交流后,他才知道这位讨债的员工自称属于一家从未听闻的婚庆公司D。

  黄先生马上与B公司联系,得到的回复更是让他觉得荒谬:B公司称早已把婚礼“转让”给D公司举办,一直与黄先生通过微信联系的就是D公司的员工,所以,如果双方有什么纠纷请自行协商解决。

  黄先生这才惊觉,原来微信一直和自己聊的是D公司的人。

  明明是和B公司签的合同,怎么到最后却变成D公司了,更何况,黄先生认为自己早就付清了全款,所以他一口回绝了D公司。

  D公司在催讨几次未果后将黄先生告到了象山法院。

  一个婚礼竟然被转手3道

  根据案情,象山法院追加了B公司作为共同被告,并追加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A公司作为第三人。

  审理过程中,法官发现案件还牵扯到一家实际已不存在的“C婚庆公司”,B公司此前使用过一段时间“C婚庆公司”的名称,更名后对外“委托”婚庆业务一直使用的都是C公司的名义。

  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事件全貌逐渐浮出水面。原来,黄先生起初找的A公司只是一家广告公司,根本没有承办婚礼的能力。

  黄先生的朋友林某假托没空承办婚礼,实际却以10万元的价格把婚礼“转让”给B公司承办,并从中赚取2万元差价。

  而B公司也只是庆典公司,从不直接办理婚庆业务,而是在通过网络或熟人介绍等渠道承接业务后,以C公司的名义对外“转包”。

  像黄先生的这场婚礼,B公司与D公司商定的婚礼价格也是10万元,但婚礼之后却以“细节不到位”“顾客不满意”等各种借口扣下了2万元尾款,所以才有了D公司向黄先生追讨尾款的一幕。

  经过法官教育,B公司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并向D公司支付了2万元尾款,D公司也撤回了对黄先生等人的起诉。

  而黄先生因为与林先生多年好友关系,也没有追究A公司的责任。

  记者 邵巧宏 通讯员 奚巧群 翟洁琼

编辑: 孙研

12万委托好友办豪华婚礼 完事后新郎竟成了被告

稿源: 浙江新闻 2016-07-27 15:47:00

  劳斯莱斯婚车开道,高端摄像跟拍,还有电视台知名主持人担任司仪……

  去年12月,象山的黄先生和妻子举行了一场堪称豪华的婚礼。

  浪漫婚礼原本应该是幸福生活的开端,但谁想黄先生却因为这一场婚礼被人告上了法庭,原因是拖欠婚礼尾款。

  “婚礼费用我一次性全款12万都交给好友了,怎么又说我拖欠费用?”黄先生觉得又冤又郁闷。

  12万,委托多年好友办一场高端大气的婚礼

  象山的黄先生与女友相恋多年。去年年底,两人决定携手迈入婚姻殿堂,并且都觉得应该用一场隆重的婚礼作为深厚感情的见证。

  黄先生于是联系了认识了数年的好友、A广告公司的老总林总,并邀请他为自己策划婚礼。

  当时,林总提出,如果要劳斯莱斯这样的豪车开道、又要电视台的主持人当司仪,费用需要12万元。

  爽快的黄先生一口答应,婚礼前就全额付清了价款。

  不过没多久,林总就和黄先生提出,自己“最近比较忙”,所以就把他的这场婚礼转给B公司接手,并称B公司在婚庆界小有名气,办出的婚礼一定包两位新人满意。

  基于信任,黄先生也同意了,并与B公司签订了委托合同。

  差强人意的婚礼之后 竟被人告上法庭

  不久,有人加黄先生为微信好友,并自称是婚庆公司的策划师,如果黄先生对婚礼有什么要求,随时可以通过微信与他联系。

  黄先生就认定对方是B公司的人,于是,一直通过微信聊天与对方敲定了婚礼的所有细节。

  婚礼当天,虽然效果还是让一对新人有些不满意,比如,灯光不够亮、现场话筒效果不好、音乐声音嘈杂、节目少有点冷场等等。但考虑也都是一些小细节,黄先生也没有多言。

  但黄先生没想到的是,婚礼一结束,就有婚庆公司的员工向黄先生催讨“婚礼尾款”2万元。

  让黄先生更震惊的是,这一交流后,他才知道这位讨债的员工自称属于一家从未听闻的婚庆公司D。

  黄先生马上与B公司联系,得到的回复更是让他觉得荒谬:B公司称早已把婚礼“转让”给D公司举办,一直与黄先生通过微信联系的就是D公司的员工,所以,如果双方有什么纠纷请自行协商解决。

  黄先生这才惊觉,原来微信一直和自己聊的是D公司的人。

  明明是和B公司签的合同,怎么到最后却变成D公司了,更何况,黄先生认为自己早就付清了全款,所以他一口回绝了D公司。

  D公司在催讨几次未果后将黄先生告到了象山法院。

  一个婚礼竟然被转手3道

  根据案情,象山法院追加了B公司作为共同被告,并追加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A公司作为第三人。

  审理过程中,法官发现案件还牵扯到一家实际已不存在的“C婚庆公司”,B公司此前使用过一段时间“C婚庆公司”的名称,更名后对外“委托”婚庆业务一直使用的都是C公司的名义。

  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事件全貌逐渐浮出水面。原来,黄先生起初找的A公司只是一家广告公司,根本没有承办婚礼的能力。

  黄先生的朋友林某假托没空承办婚礼,实际却以10万元的价格把婚礼“转让”给B公司承办,并从中赚取2万元差价。

  而B公司也只是庆典公司,从不直接办理婚庆业务,而是在通过网络或熟人介绍等渠道承接业务后,以C公司的名义对外“转包”。

  像黄先生的这场婚礼,B公司与D公司商定的婚礼价格也是10万元,但婚礼之后却以“细节不到位”“顾客不满意”等各种借口扣下了2万元尾款,所以才有了D公司向黄先生追讨尾款的一幕。

  经过法官教育,B公司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并向D公司支付了2万元尾款,D公司也撤回了对黄先生等人的起诉。

  而黄先生因为与林先生多年好友关系,也没有追究A公司的责任。

  记者 邵巧宏 通讯员 奚巧群 翟洁琼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