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现在,发行类似银行理财产品的机构越来越多,从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到金融平台、类金融机构,各种产品层出不穷,一比较,有些产品同比银行同类产品4%~5%左右的正常水平,也是高到惊人,看得人心里痒痒的,不过这些收益真的有看上去那么美吗?
记者王薇
超高收益,大多是套路
李女士常年理财,用她的话说,现在的理财市场,真是满满的套路,有一家机构说有8%的收益,一激动就把银行的钱取了出来,结果期限只有一周,还不是马上起息,14天一到,收益就恢复了正常水平,想再回头去买银行的高收益产品,人家已经结束募集了。李女士说:“太劳民伤财了,说多了都是泪呀。”
记者在周边一问,有同样被“诱惑”经历的人还挺多,李女士说,现在看到高收益,首先就会去看期限,就生怕又上当了。
其实,现在理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很多机构只能靠博眼球取胜,特别是一些新的机构,为的是用较少的钱打响知名度。
贷款博收益,千万使不得
最近,在一家国企工作的张先生遇到了一件糟心事,他投资的P2P平台资金周转不灵,放在里面的10万元钱可能会拿不回来,关键是,这些钱还是他从银行贷来的,眼看就要到期了。
原来,几个月前,张先生经人推荐,在某网上平台购买了一份P2P产品,收益10%,据广告上说,很安全。虽然手上现金不多,不过他决定空手套白狼,用贷记卡以5%左右的利息贷了10万元,当时还挺美的,觉得自己可以白赚5%的收益,没想到产品到期,却遇到了这么糟心的事。不过,现在后悔也没用了,眼看着银行的贷款期限快到了,只能先想办法把之前的10万元还上。
很多人把这种方式称为“赚利差”,特别有些贷记卡,如果有基数挂钩,贷款利率可以下浮,有的甚至会低于市面上的理财产品收益,不过这种“歪脑筋”最好别动,一来可能涉及违规(与银行约定的资金用途不一致),二来很多高收益产品无法做到100%的保本,而且投资应建立在自有资金的基础上,空手套白狼的风险你很可能承担不起。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市面上有各种不同的理财产品,根据风险等级、投资结构的不同,有不同的收益区间,其实理财产品没有优劣之分,市场上推出不同的产品,也是为了迎合不同的投资需求。不过始终要牢记的是,风险等级和收益率是跷跷板,高收益背后基本都有高风险。
选择理财产品,有几个简单的判断标准。首先是要选择一家靠谱的机构,这是基础,其次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产品,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选择相应期限,然后在了解产品的基础上,再去比较收益率。
不过,针对现在市场上,营销套路多的情况,大家在选择产品时,也要关注投资期限、起息时间、到款时间在这些因素,千万不要被高收益就轻易迷惑了。
原标题:超高收益产品套路深,稍不留神会中招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