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76岁老阿姨织了20件毛衣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11-25 07:26:15 报料热线:81850000

李阿姨和她织的毛衣。

  “我妈妈今年76岁了,眼睛做过两次手术,腰椎也不好。这几个月,她织了20件毛衣,想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我们一家一直是宁波晚报的忠实读者,相信宁波晚报能帮我们把这些衣服送给最需要的孩子。”昨天,读者卢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

  织了20件毛衣

  要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

  在鄞州区史家新村,记者见到了卢女士的母亲李素玲。上午9点,李阿姨在卧室里织着毛衣。房间里,阳光斜着洒过来,她坐在光晕里,头发花白,鼻梁上架着一副眼睛,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两手拿着棒针,一上一下,动作娴熟,速度很快。而她的眼睛,几乎没看过手中的棒针和毛线。

  “我妈织毛衣几十年,现在视力不好,主要靠感觉。”卢女士说,母亲的双眼前后做过手术,视力不好,特别是去年因为腰椎问题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医生再三说不能久坐。为此,母亲去年很少织毛衣。

  今年夏天,卢女士发现,母亲又开始织起毛衣来,织的还是小孩子的衣服。“我心里挺纳闷的,一问才知道,她要织毛衣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

  “其实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我喜欢织毛衣,虽然年纪大了,但也想力所能及地做点好事,帮帮别人。新闻里看到有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衣服不够贴身暖和,挺可怜的,就想着能不能织些毛衣送给他们。”李阿姨说。

  三个半月里,李阿姨织了20件毛衣,而且很贴心地说:“小孩子喜欢鲜艳的颜色,我特地都用了拼色;织得也密实,这样冬天穿着挡风;小朋友袖口、领口容易弄脏,这些地方我用了深色的毛线。”

  毛衣织好后,李阿姨有些发愁,怎么才能把衣服送给真正有需要的孩子呢?卢女士想到了晚报,李阿姨也很支持:“我相信晚报的,能帮我把衣服送给真正有需要的人,成全我的心意。”

  昨天中午,记者在办公室展开了两大袋20件毛衣,同事们都啧啧称叹“太漂亮了,比买的好看,很难想象是76岁老阿姨织的。”

  很有文艺范的老阿姨

  “我身上穿的毛衣也是自己织的,你看怎么样?”李阿姨和记者聊着。

  她身上穿了一件暗红色毛衣,时髦的插件袖和青果领,特别服帖温暖,衬得人气色也很好。

  写字台上摆放着是几只憨态可掬的小猪玩偶。捧起来仔细看,竟也是用毛线织成的。几种针法交替,胖嘟嘟的身体,矮墩墩的四条腿,傲娇的鼻孔,卷卷的小尾巴,活灵活现。有的小猪身上,还用毛线、彩线绣了红梅、小花等图案。

  记者注意到,在李阿姨的房间,还有一本影集。“我妈挺文艺的,这是她自己特地拍的毛衣写真,说要留给晚辈当纪念。”卢女士笑着翻开影集。

  影集是李阿姨70岁那年在三江口花了两天拍的,里面有60多款毛衣,都是她自己织的。

  “我想着,自己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织毛衣,最擅长的也是织毛衣。拍这样一本穿毛衣的影集留给晚辈最有纪念意义。”

  以前舍不得毛线

  现在由着性子可劲织

  李阿姨说,她家在农村,做姑娘时条件不好,身边也没人织毛衣,觉得毛衣是高档货。结婚后住到宁波城区,看到身边有人在织毛衣,一下就喜欢上了。“可那时候毛线要凭票买,一家人一个月只能分到一两二两的毛线票。”

  “攒了几个月才给自己织了一件毛衣?”记者问。

  “哪里舍得给自己织啊,我有两个孩子,都是给孩子织的。而且每个月买到的毛线颜色都不一样,只能拼颜色织。”

  后来李阿姨有了工作,家里收入也宽裕了些。“我一个月工资24元,羊毛线要20元一斤,家里用钱的地方多,还是舍不得。”李阿姨说,直到两个孩子差不多都上小学了,她才给自己织了一件毛衣。

  1997年左右,李阿姨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织毛衣的“事业”中来。“退休了,有时间了,也有钱了。经常逛毛线店,看到喜欢的就买,由着性子可劲织。”李阿姨笑着说,“我呀,实在闲不住,手里不拿毛线针就不舒服。”

  衣服已寄出,下周到新疆

  昨天,记者通过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联系了身在新疆援建的鲍继恩。鲍继恩在宁波一家银行工作,现在新疆金融办挂职,结对帮扶的村子叫克青孜村。

  “太好了,天气冷了,我们结对村子的孩子非常需要这些保暖衣物。”鲍继恩说,“我替孩子们谢谢热心的宁波奶奶,毛衣将会穿在特别需要衣物的孩子身上。”

  从他传来的图片中可以看到,在寒冷的季节里,当地不少孩子仍光着屁股,光着脚丫。鲍继恩告诉记者,下周五,大家将从乌鲁木齐出发去克青孜村,路上要20个小时。他们正好可以把这些衣物带上,直接分发到有需要的孩子手上。

  昨天下午,记者已将20件衣物打包好,用快递寄出。对于这样的处置方式,李阿姨表示很满意。宁波晚报记者王颖文/摄

原标题:76岁老阿姨织了20件毛衣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76岁老阿姨织了20件毛衣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11-25 07:26:15

李阿姨和她织的毛衣。

  “我妈妈今年76岁了,眼睛做过两次手术,腰椎也不好。这几个月,她织了20件毛衣,想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我们一家一直是宁波晚报的忠实读者,相信宁波晚报能帮我们把这些衣服送给最需要的孩子。”昨天,读者卢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

  织了20件毛衣

  要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

  在鄞州区史家新村,记者见到了卢女士的母亲李素玲。上午9点,李阿姨在卧室里织着毛衣。房间里,阳光斜着洒过来,她坐在光晕里,头发花白,鼻梁上架着一副眼睛,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两手拿着棒针,一上一下,动作娴熟,速度很快。而她的眼睛,几乎没看过手中的棒针和毛线。

  “我妈织毛衣几十年,现在视力不好,主要靠感觉。”卢女士说,母亲的双眼前后做过手术,视力不好,特别是去年因为腰椎问题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医生再三说不能久坐。为此,母亲去年很少织毛衣。

  今年夏天,卢女士发现,母亲又开始织起毛衣来,织的还是小孩子的衣服。“我心里挺纳闷的,一问才知道,她要织毛衣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

  “其实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我喜欢织毛衣,虽然年纪大了,但也想力所能及地做点好事,帮帮别人。新闻里看到有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衣服不够贴身暖和,挺可怜的,就想着能不能织些毛衣送给他们。”李阿姨说。

  三个半月里,李阿姨织了20件毛衣,而且很贴心地说:“小孩子喜欢鲜艳的颜色,我特地都用了拼色;织得也密实,这样冬天穿着挡风;小朋友袖口、领口容易弄脏,这些地方我用了深色的毛线。”

  毛衣织好后,李阿姨有些发愁,怎么才能把衣服送给真正有需要的孩子呢?卢女士想到了晚报,李阿姨也很支持:“我相信晚报的,能帮我把衣服送给真正有需要的人,成全我的心意。”

  昨天中午,记者在办公室展开了两大袋20件毛衣,同事们都啧啧称叹“太漂亮了,比买的好看,很难想象是76岁老阿姨织的。”

  很有文艺范的老阿姨

  “我身上穿的毛衣也是自己织的,你看怎么样?”李阿姨和记者聊着。

  她身上穿了一件暗红色毛衣,时髦的插件袖和青果领,特别服帖温暖,衬得人气色也很好。

  写字台上摆放着是几只憨态可掬的小猪玩偶。捧起来仔细看,竟也是用毛线织成的。几种针法交替,胖嘟嘟的身体,矮墩墩的四条腿,傲娇的鼻孔,卷卷的小尾巴,活灵活现。有的小猪身上,还用毛线、彩线绣了红梅、小花等图案。

  记者注意到,在李阿姨的房间,还有一本影集。“我妈挺文艺的,这是她自己特地拍的毛衣写真,说要留给晚辈当纪念。”卢女士笑着翻开影集。

  影集是李阿姨70岁那年在三江口花了两天拍的,里面有60多款毛衣,都是她自己织的。

  “我想着,自己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织毛衣,最擅长的也是织毛衣。拍这样一本穿毛衣的影集留给晚辈最有纪念意义。”

  以前舍不得毛线

  现在由着性子可劲织

  李阿姨说,她家在农村,做姑娘时条件不好,身边也没人织毛衣,觉得毛衣是高档货。结婚后住到宁波城区,看到身边有人在织毛衣,一下就喜欢上了。“可那时候毛线要凭票买,一家人一个月只能分到一两二两的毛线票。”

  “攒了几个月才给自己织了一件毛衣?”记者问。

  “哪里舍得给自己织啊,我有两个孩子,都是给孩子织的。而且每个月买到的毛线颜色都不一样,只能拼颜色织。”

  后来李阿姨有了工作,家里收入也宽裕了些。“我一个月工资24元,羊毛线要20元一斤,家里用钱的地方多,还是舍不得。”李阿姨说,直到两个孩子差不多都上小学了,她才给自己织了一件毛衣。

  1997年左右,李阿姨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织毛衣的“事业”中来。“退休了,有时间了,也有钱了。经常逛毛线店,看到喜欢的就买,由着性子可劲织。”李阿姨笑着说,“我呀,实在闲不住,手里不拿毛线针就不舒服。”

  衣服已寄出,下周到新疆

  昨天,记者通过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联系了身在新疆援建的鲍继恩。鲍继恩在宁波一家银行工作,现在新疆金融办挂职,结对帮扶的村子叫克青孜村。

  “太好了,天气冷了,我们结对村子的孩子非常需要这些保暖衣物。”鲍继恩说,“我替孩子们谢谢热心的宁波奶奶,毛衣将会穿在特别需要衣物的孩子身上。”

  从他传来的图片中可以看到,在寒冷的季节里,当地不少孩子仍光着屁股,光着脚丫。鲍继恩告诉记者,下周五,大家将从乌鲁木齐出发去克青孜村,路上要20个小时。他们正好可以把这些衣物带上,直接分发到有需要的孩子手上。

  昨天下午,记者已将20件衣物打包好,用快递寄出。对于这样的处置方式,李阿姨表示很满意。宁波晚报记者王颖文/摄

原标题:76岁老阿姨织了20件毛衣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