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她不死,我也死不成"这个故事弄哭了整个朋友圈
稿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17-12-04 14:56:00 报料热线:81850000

  6

  蒋贵英的春熙往事

  喂女儿吃过饭,蒋贵英出门了。

  这是一条固定路线,穿过农贸市场,顺马鞍北路附近走一圈,从后门回去,大约两个小时。

  捡垃圾分几个时段:

  1、6点之前,清洁工还没上班,能捡到隔夜的垃圾;

  2、早上8、9点钟,上班高峰,车多人多,丢的垃圾也多;

  3、中午到下午之间,看运气。

  今天出门迟了,翻了几个垃圾桶,蒋贵英一无所获。

  拾荒这一行,也分口岸,分淡季和旺季。

  冬天是生意的淡季,因为喝水的人少了,瓶子也少了。

  而饮料瓶子是收入的大头,16个一斤,卖8毛钱。

  “现在一天能捡几块钱就不错了。”

  口岸也很重要,蒋贵英拾荒事业的巅峰,就是在春熙路度过的。

  初入行时,无意听同行聊起,春熙路瓶子多。

  蒋贵英记在心上,打听路线,那时她住关家堰,6路车到红星路二段,离春熙路不远。

  她去了一趟春熙路,发现一片新天地:人多、垃圾桶多、瓶子多,一天顶过去几天。

  另外,这里是步行街,车开不进来,带孙子不怕被车撞。

  之后七八年的时间,蒋贵英都在春熙路“上班”。

  早上,坐6路车去春熙路,下午再坐车回来。

  她没有公交卡,来回要给4块钱,6路车王师傅住关家堰附近,了解她的情况。

  “王师傅不要我的钱,后来,所有6路车师傅都不准我投钱了。”

  “我说,我还是要名誉的人,我要给钱,不能白坐。”

  “师傅说,他们是帮国家在开车,国家不要你的钱。”

  “一开始有乘客投诉。”他们嫌车脏,“车是用来拉人的,不是用来运垃圾的。”

  起先司机们都闷起不开腔。“后来有人说,不要我上车,王师傅就毛了。”

  那次,王师傅在车里吼了起来:

  “人活一辈子,命是哪个都算不到的。这个婆婆家里四口人,老公生病女儿瘫痪,还带个小孙子,都靠她捡垃圾活,你们闹啥子?我就是要载她,你们不坐就请下车,不满意可以投诉我。”

  了解蒋贵英的情况后,乘客都没说话了。

  “之后,乘客对我都很客气,上车给我让座,帮我拿袋子。”

  有时候,王师傅还带同事来蒋贵英家帮忙。

  “一来就是好几个人,送东西、打扫卫生,不歇一口气。”

  “我喊他们吃饭,他们都说,哪个吃你的饭哦!干完活就走了。”

  对蒋贵英来说,在春熙路讨生活的那段日子,有苦涩,也有温暖。

  餐厅的老板,让蒋贵英去吃饭,免费。

  “给我打的饭菜,都特别多,他们说,吃不完可以带回去吃。”

  “去吃过几次,我怕我脏,影响人家生意,就没去了。老板再问,我就说吃过了。”

  附近超市、小区居民常把瓶子给她留着;“我经常捡完垃圾回来,看唐郑在吃东西,他说,是叔叔阿姨们给的。”

  我说,你被城管撵过吗?

  她说,没有。她只记得城管常给她说:

  “太婆,你还是买点啥东西吃嘛,你这样一天天的饿,你遭得住哇?”

  “我舍不得买来吃,城管就给我端了碗面。”

  “有好多年了,一年到头没有休息过。”蒋贵英说,不管是除夕还是初一,不管刮风还是下雨。

  有一年除夕,她还带着唐郑在春熙路捡瓶子,有两个人过来问她,太婆,都过年了,你咋还不回家?

  “我说,过年了,捡瓶子的都回家了,没人跟我们抢,可以多捡点。”

  “他们说,不管咋样,年还是要过的”,“大人不过,娃娃也要过噻。”

  他们帮她把垃圾袋提着,开车把她送了回去。

  在春熙路拾荒的日子,蒋贵英一天只吃早晚两顿饭。

  “免费的我不愿去吃,自己吃又买不起,就将就饿着嘛。”

  “有时背一大包垃圾,饿得走不动,就坐下来歇一会儿嘛,歇一会儿,就好了。”

  说话间,她捡到今天第一个瓶子,很高兴。

  蒋贵英说,捡垃圾也是有学问的。

  一开始捡垃圾,不管能不能卖的,她都捡回来。到废品收购站,被老板清出一大半,都是不值钱的。

  几次之后,她摸清了门道和行情:塑料瓶8毛钱一斤,纸壳4毛一斤,易拉罐最贵,3元一斤。

  春熙路,生意好一天能捡几十斤瓶子,挣二十多块钱。

  现在这里,夏天也只能捡7、8斤瓶子,冬天就更差了。

  关家堰拆迁后,蒋贵英搬到了马鞍北路。

  她找不到去春熙路的车了,“有时候人家也不要我上车。”

  加上年纪大了,体力差,经常头晕,不敢走太远,她从春熙路消失了。

  到现在,蒋贵英还很怀念春熙路,不光因为生意好,还有“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好人。”

  餐厅老板、城管、6路车的师傅…“年纪大了,记性越来越差了,但他们我还是记得的。”

  街头的垃圾桶,是蒋贵英一家的衣食父母,但也藏着无数的危险。

  刀片、碎玻璃、钉子…蒋贵英手上细小的划痕,都曾是一个流血的伤口。

  小拇指受伤后,关节的肿块至今未消。

  手上一些硬块,是留在体内的玻璃纤维。

  仔细搜完附近所有的垃圾桶后,蒋贵英回家了。

  口袋干瘪,这一趟收获并不多。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她不死,我也死不成"这个故事弄哭了整个朋友圈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她不死,我也死不成"这个故事弄哭了整个朋友圈

稿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17-12-04 14:56:00

  6

  蒋贵英的春熙往事

  喂女儿吃过饭,蒋贵英出门了。

  这是一条固定路线,穿过农贸市场,顺马鞍北路附近走一圈,从后门回去,大约两个小时。

  捡垃圾分几个时段:

  1、6点之前,清洁工还没上班,能捡到隔夜的垃圾;

  2、早上8、9点钟,上班高峰,车多人多,丢的垃圾也多;

  3、中午到下午之间,看运气。

  今天出门迟了,翻了几个垃圾桶,蒋贵英一无所获。

  拾荒这一行,也分口岸,分淡季和旺季。

  冬天是生意的淡季,因为喝水的人少了,瓶子也少了。

  而饮料瓶子是收入的大头,16个一斤,卖8毛钱。

  “现在一天能捡几块钱就不错了。”

  口岸也很重要,蒋贵英拾荒事业的巅峰,就是在春熙路度过的。

  初入行时,无意听同行聊起,春熙路瓶子多。

  蒋贵英记在心上,打听路线,那时她住关家堰,6路车到红星路二段,离春熙路不远。

  她去了一趟春熙路,发现一片新天地:人多、垃圾桶多、瓶子多,一天顶过去几天。

  另外,这里是步行街,车开不进来,带孙子不怕被车撞。

  之后七八年的时间,蒋贵英都在春熙路“上班”。

  早上,坐6路车去春熙路,下午再坐车回来。

  她没有公交卡,来回要给4块钱,6路车王师傅住关家堰附近,了解她的情况。

  “王师傅不要我的钱,后来,所有6路车师傅都不准我投钱了。”

  “我说,我还是要名誉的人,我要给钱,不能白坐。”

  “师傅说,他们是帮国家在开车,国家不要你的钱。”

  “一开始有乘客投诉。”他们嫌车脏,“车是用来拉人的,不是用来运垃圾的。”

  起先司机们都闷起不开腔。“后来有人说,不要我上车,王师傅就毛了。”

  那次,王师傅在车里吼了起来:

  “人活一辈子,命是哪个都算不到的。这个婆婆家里四口人,老公生病女儿瘫痪,还带个小孙子,都靠她捡垃圾活,你们闹啥子?我就是要载她,你们不坐就请下车,不满意可以投诉我。”

  了解蒋贵英的情况后,乘客都没说话了。

  “之后,乘客对我都很客气,上车给我让座,帮我拿袋子。”

  有时候,王师傅还带同事来蒋贵英家帮忙。

  “一来就是好几个人,送东西、打扫卫生,不歇一口气。”

  “我喊他们吃饭,他们都说,哪个吃你的饭哦!干完活就走了。”

  对蒋贵英来说,在春熙路讨生活的那段日子,有苦涩,也有温暖。

  餐厅的老板,让蒋贵英去吃饭,免费。

  “给我打的饭菜,都特别多,他们说,吃不完可以带回去吃。”

  “去吃过几次,我怕我脏,影响人家生意,就没去了。老板再问,我就说吃过了。”

  附近超市、小区居民常把瓶子给她留着;“我经常捡完垃圾回来,看唐郑在吃东西,他说,是叔叔阿姨们给的。”

  我说,你被城管撵过吗?

  她说,没有。她只记得城管常给她说:

  “太婆,你还是买点啥东西吃嘛,你这样一天天的饿,你遭得住哇?”

  “我舍不得买来吃,城管就给我端了碗面。”

  “有好多年了,一年到头没有休息过。”蒋贵英说,不管是除夕还是初一,不管刮风还是下雨。

  有一年除夕,她还带着唐郑在春熙路捡瓶子,有两个人过来问她,太婆,都过年了,你咋还不回家?

  “我说,过年了,捡瓶子的都回家了,没人跟我们抢,可以多捡点。”

  “他们说,不管咋样,年还是要过的”,“大人不过,娃娃也要过噻。”

  他们帮她把垃圾袋提着,开车把她送了回去。

  在春熙路拾荒的日子,蒋贵英一天只吃早晚两顿饭。

  “免费的我不愿去吃,自己吃又买不起,就将就饿着嘛。”

  “有时背一大包垃圾,饿得走不动,就坐下来歇一会儿嘛,歇一会儿,就好了。”

  说话间,她捡到今天第一个瓶子,很高兴。

  蒋贵英说,捡垃圾也是有学问的。

  一开始捡垃圾,不管能不能卖的,她都捡回来。到废品收购站,被老板清出一大半,都是不值钱的。

  几次之后,她摸清了门道和行情:塑料瓶8毛钱一斤,纸壳4毛一斤,易拉罐最贵,3元一斤。

  春熙路,生意好一天能捡几十斤瓶子,挣二十多块钱。

  现在这里,夏天也只能捡7、8斤瓶子,冬天就更差了。

  关家堰拆迁后,蒋贵英搬到了马鞍北路。

  她找不到去春熙路的车了,“有时候人家也不要我上车。”

  加上年纪大了,体力差,经常头晕,不敢走太远,她从春熙路消失了。

  到现在,蒋贵英还很怀念春熙路,不光因为生意好,还有“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好人。”

  餐厅老板、城管、6路车的师傅…“年纪大了,记性越来越差了,但他们我还是记得的。”

  街头的垃圾桶,是蒋贵英一家的衣食父母,但也藏着无数的危险。

  刀片、碎玻璃、钉子…蒋贵英手上细小的划痕,都曾是一个流血的伤口。

  小拇指受伤后,关节的肿块至今未消。

  手上一些硬块,是留在体内的玻璃纤维。

  仔细搜完附近所有的垃圾桶后,蒋贵英回家了。

  口袋干瘪,这一趟收获并不多。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她不死,我也死不成"这个故事弄哭了整个朋友圈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