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虹鳟能不能生吃?“三文鱼之争”再起波澜
稿源: 浙江新闻   2018-08-15 09:45:34 报料热线:81850000

  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养殖区

  虽然已经时隔近3个月,但今年5月那场“三文鱼之争”的影响波及至今。

  随着近日由刚刚成立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发布国内第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报批稿)后,有关虹鳟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三文鱼中的一种,以及是否可以生食,再度引发舆论爆点。

  作为国内最大的虹鳟养殖企业,同时也是浙商企业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下称“民泽渔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8月11日,记者前往青海共和县龙羊峡,现场探访这家企业的养殖基地,并专访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民泽渔业董事长应米燕。他们认为还是将精力放在进行第三方检测和制定行业标准上,或许更为实际。

  记者探访——

  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

  8月11日一早,记者在龙羊峡水库一处码头换上了全身防护服,乘船前往民泽渔业设在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养殖区。

  龙羊峡水库位于青海共和县龙羊峡镇,从县城乘车需要一小时才能到达,有的路段甚至没有手机信号。若不是当地正好举办一场高原越野赛,让这里稍显热闹,平日里,这个隐藏在山深处、只有一条干道的小镇,鲜有外人进出。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就有人在龙羊峡水库养殖镇上人们口中的“三文鱼”,只不过那时,这鱼是被充当龙羊峡发电站员工的福利,远比不上如今这般在市场上受欢迎。

  记者乘坐的船开了半小时才抵达水库深处的养殖基地。这是一整套从挪威进口的设备,包括一个水上监控平台以及多个圆形养殖网箱。这些网箱的底部还设有鱼粪收集设备和死鱼收集设备。

  抵达时,几名工人正在往水上平台搬运饲料。这些进口饲料最终会被放入平台上的投喂设备,继而通过连接到网箱的专用管道,按时投放。

  网箱里的虹鳟在被投食时,清澈的水质可以看到成群的虹鳟不断冲向水面,整个网箱都被拍打得浪花飞溅。

  就在其中一个网箱边,记者发现一艘捕捞船加工船正在作业。征得允许后,记者登上那艘加工船后了解到,这是捕捞的第一步,也就是“降温平台”。虹鳟鱼被吸鱼泵从网箱里吸到船上,即被传送到事先准备好的保温箱,工人随即铺上碎冰,以便在最短时间把鱼的体温降到4度以下,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新鲜度。对这些鱼的进一步处理,则是要运到岸上之后。

  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基地环评确定的产量是两万吨,而目前用于养殖虹鳟的面积约240亩,只占到整个龙羊峡水库面积的千分之零点五。

  争议焦点之——

  虹鳟是不是三文鱼

  虽然这些虹鳟鱼生活在如此与世相隔的环境中,但平静的水库湖面之外,却涌动着一场源自今年5月的舆论风波。

  2018年5月中旬,在一则水产养殖虹鳟鱼的科技新闻报道播发后,各种声音涌现,有科普知识的,有质疑的——“虹鳟鱼到底是不是三文鱼”、“市面上虹鳟鱼假冒三文鱼”以及“生吃淡水生长的虹鳟鱼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一时间,“虹鳟”成争议焦点。

  国内很多三文鱼养殖企业,养殖的种类都不是或不只是大西洋鲑鱼,还包括虹鳟鱼等品种。而市面销售上,也确实有商家利用虹鳟鱼与大西洋鲑肉质相近的实际情况误导甚至欺瞒消费者,所以民泽渔业作为国内最大的虹鳟养殖企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事件不断发酵,中国渔业协会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5月24日发布公告称,在中国市场上,“三文鱼”并非单指某一种鱼;“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决定于是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并强调相比较而言野生三文鱼很容易存在寄生虫。

  同时,相关养殖企业也公布了一些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此前出具的检测报告等,力图证明企业在养殖和产品品质层面并无问题。

  但协会的公告和企业的自证不仅没能平息舆论,反而引来更多争议,越来越多的网友乃至网络“大V”介入其中,让论战不断升级。事后,无论是协会还是企业,都再未出面直接回应相关质疑。

  由此,一系列有关三文鱼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波及整个行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对整个国产三文鱼行业而言,影响颇为明显,国内主要大城市的三文鱼销量明显下滑。

  争论焦点之——

  淡水虹鳟能不能生吃

  另一个备受舆论关注的就是寄生虫问题:国产淡水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

  此前,有渔业方面专家提出,虹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并且不建议生吃。

  挪威海产局专家博薇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挪威,大西洋鲑和虹鳟只要在指定海洋水域以及按照相应标准严格养殖出水的,一般都不再进行检测,可以直接生食。但其它鱼类则必须做相应检测。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对记者表示,寄生虫问题,其实跟养殖管理水平和环境有关。

  对此,崔和与应米燕都表示,之前有些争议存在一定认知上的问题。这几个月来,国家疾病防控等相关机构对此很重视,并委托广东省疾控中心检测了市场上的多份样本,还到龙羊峡养殖现场进行了抽检,其中有国产的也有挪威进口的,抽查结果都符合国家标准。

  崔和强调,国产三文鱼的生食标准其实已经很高,因此大众可以放心食用,“相较于一直争议的寄生虫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其实我们更关注三文鱼运输、保存等过程中产生的细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协会回应——

  推动制定行业规范更为实际

  民泽渔业董事长应米燕告诉记者,其实对于“三文鱼”的争论一直存在。之所以一直不对外回应,是因为觉得辩驳只会把企业卷入更复杂的舆论漩涡中,还不如专门做好鱼的品质,再用科学数据和推动制定行业规范来得更为实际。

  这个观点,在国产三文鱼企业的负责人中表现很一致。

  崔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挪威向中国出口大西洋鲑,并且做了力度很大的“挪威三文鱼”推广后,让很多人就有一种潜意识——三文鱼就只是指大西洋鲑。但实际上三文鱼并非单指一种鱼,而是泛指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鱼等品种。

  【浙江新闻+】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公布,虹鳟被归入三文鱼

  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制定标准,是加强行业规范还是谋利

  这标准能确保生食虹鳟的安全吗?

  就在记者探访养殖基地的前一天,也就是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宣布正式成立,与之共同露面的,还有国内第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表示,该标准得到了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与支持。

  随着网络争议再度升起,除了“虹鳟鱼到底属不属于三文鱼”这个核心争议之外,公众更关注的是知情权和选择权,以及这个团体标准是否具有约束力;业界关注的则是国产三文鱼和进口三文鱼的市场份额之争——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三文鱼市场的潜力,风波再起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内三文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始抢占原本以进口为主的市场份额,影响到了进口商的利益。

  行业制定团体标准

  定义“三文鱼”范围

  8月10日,青海共和县,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成立大会会场外,崔和介绍,国内首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公布,如无问题,今年9月10日后正式实施。

  这在现场很多人看来,是对那波舆论风潮的行业整体回应。并且,虽然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依旧反对就此事对外进行辩驳,但同时坦言正是因为此次风波,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加速出台。

  除了正式发布团体标准,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三文鱼(虹鳟)养殖企业,成为这个分会的首任会长单位。该公司董事长、首任会长应米燕在大会发言时指出,持续的争议也反映出中国三文鱼产业缺少统一标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那在这份团体标准中,到底如何定义了“三文鱼”?

  记者看到,《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明确写明,基于科学分类和命名方式,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

  同时,《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制定也因市场需求对寄生虫进行了严格规定,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线虫、吸虫和绦虫,结合寄生虫的生活史,参照GB10136中即食水产品中寄生虫的要求,对三种寄生虫的感染人体阶段(吸虫囊蚴、线虫幼虫及绦虫裂头蚴)进行了限定,要求不得检出,从而保护消费者食用安全。

  崔和说,这个团体标准还对产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安全卫生指标等做了严格要求。对产品标签也作出明确要求,必须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知晓产品的商品名及种名,“产品包装上会写三文鱼,‘三文鱼’这个表述后面会有括号,里面标注上鱼类品种。”崔和指出,只有超过三公斤的虹鳟鱼才能被称为三文鱼,以及在保证食品安全情况下生吃。

  “标准的发布,与此前那场风波,有着必然联系。”一位参会的鲑鱼养殖企业负责人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行业标准,他们很难说服舆论相信国产的“三文鱼”是能保证品质的,生食亦无问题。同时他不否认,这是为了保护国产三文鱼养殖企业能在行业自律前提下有更好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的高,所以消费者必须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质疑接踵而来

  这标准靠谱吗

  但正是这份《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再度引发争议。

  首先,起草并发布这份团体标准的,是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13家相关企业,这对不少民众而言就存在质疑;其次,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认为,上述团体标准中,消灭寄生虫方法属海水鱼方法,对于淡水鱼依据不充分;第三,这是一份团体标准,按照2018年1月开始实施的新版《标准化法》,团体标准是由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供社会自愿采用。所以这既不是必须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也不是受认可程度较高的生物学分类学术标准;最后一点,也是核心老问题:虹鳟鱼是否能“游入”三文鱼序列?

  对此,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淡水养殖三文鱼寄生虫多过海水鱼,纯属谣言,没有实际检测数据的依据。今年广东省权威检测部门专门对包含海水及淡水养殖的260多个三文鱼样品进行检测,均没有发现寄生虫问题,“另外,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看,国产三文鱼有地理区位上的优势,运输时间可控,安全性也会更高。”

  此外,记者从协会方面了解到,这次会议以及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起草单位包括养殖、加工、进口及饲料企业,代表了全产业链,养殖经营品种包括虹鳟、大西洋鲑等(标准中所有品种),在起草后的审核阶段,则是由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专家们把关,并且标准是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与支持下制定的,同时得到学界专家的审议和认可。

  而根据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解释,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此外协会也表示,目前团体标准的制定,是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一大步,以后逐步上升为行标、国标,这是努力的方向。

  前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白俊杰则认为,有标准总比没标准好,但还要完善以及后面怎么执行这个标准、检查、监督,这是需要跟上的。

  背后或是市场之争

  中国三文鱼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回应之外,不少国产三文鱼企业都提及风波源自市场竞争问题。对此,崔和与应米燕等协会成员也婉转表达了这个观点。而从事三文鱼养殖的康乐绿乡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建新则在此次会议上直指,一些进口商不要再以“真假”的名义借助网络故意进行炒作,“虹鳟比大西洋鲑卖得贵,所有的鱼养殖不好都会存在寄生虫,尤其是野生三文鱼。”

  实际上,三文鱼在中国市场上的走红,并算不上久远。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至今记得,三文鱼在1994年时国内根本没市场, “我们在广州做三文鱼推广时,当时一位水产局长问我,你这三文鱼跟三明治有什么关系?我只能说也可以做三明治。”

  然而目前,中国三文鱼年消费市场增速达25%,预计2025年中国三文鱼的消费总量可能超过25万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将成为三文鱼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而满足国内市场对三文鱼产品的需求,仍主要依靠进口。

  5月风波乍起时,一位不愿具名的国产三文鱼企业主告诉记者,与其说那是单纯的一场科普论战,还不如说是一场商业之争,“进口三文鱼与国产三文鱼的市场之争,即便国产三文鱼市场逐步发展起来,也不足以威胁进口三文鱼市场,但关键是终归谁都不愿意自己的蛋糕被瓜分。”

  但崔和估计中国目前每年的三文鱼销量在10万吨到12万吨,国产和进口比例约1:10。专门做生食的三文鱼,国产量在1万多吨左右,进口量则在4万吨左右,“未来国产三文鱼的量可能会提高,但份额比例应该不会变。”

  赵依民也坦言目前市场上的确出现了一些竞争,但并不激烈。

  挪威海产局专家博薇娅告诉记者,她认为目前中国国产三文鱼的养殖还不会对挪威出口中国三文鱼的市场产生影响,不过这对整个三文鱼行业而言是一件好事,能把市场蛋糕做得更大。

  采访中,多位国产三文鱼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的网络舆情,“与三文鱼进口商和国产商都无利。”

  发酵至今,这场论战并未因此消停。不过学界、业界和舆论在一个问题上倒是越走越近——公众更关注的还是对产品的知情权、选择权,以及食品安全。

  记者陈伟斌

原标题:虹鳟能不能生吃?“三文鱼之争”再起波澜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虹鳟能不能生吃?“三文鱼之争”再起波澜

稿源: 浙江新闻 2018-08-15 09:45:34

  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养殖区

  虽然已经时隔近3个月,但今年5月那场“三文鱼之争”的影响波及至今。

  随着近日由刚刚成立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发布国内第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报批稿)后,有关虹鳟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三文鱼中的一种,以及是否可以生食,再度引发舆论爆点。

  作为国内最大的虹鳟养殖企业,同时也是浙商企业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下称“民泽渔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8月11日,记者前往青海共和县龙羊峡,现场探访这家企业的养殖基地,并专访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民泽渔业董事长应米燕。他们认为还是将精力放在进行第三方检测和制定行业标准上,或许更为实际。

  记者探访——

  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

  8月11日一早,记者在龙羊峡水库一处码头换上了全身防护服,乘船前往民泽渔业设在龙羊峡水库中的虹鳟养殖区。

  龙羊峡水库位于青海共和县龙羊峡镇,从县城乘车需要一小时才能到达,有的路段甚至没有手机信号。若不是当地正好举办一场高原越野赛,让这里稍显热闹,平日里,这个隐藏在山深处、只有一条干道的小镇,鲜有外人进出。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就有人在龙羊峡水库养殖镇上人们口中的“三文鱼”,只不过那时,这鱼是被充当龙羊峡发电站员工的福利,远比不上如今这般在市场上受欢迎。

  记者乘坐的船开了半小时才抵达水库深处的养殖基地。这是一整套从挪威进口的设备,包括一个水上监控平台以及多个圆形养殖网箱。这些网箱的底部还设有鱼粪收集设备和死鱼收集设备。

  抵达时,几名工人正在往水上平台搬运饲料。这些进口饲料最终会被放入平台上的投喂设备,继而通过连接到网箱的专用管道,按时投放。

  网箱里的虹鳟在被投食时,清澈的水质可以看到成群的虹鳟不断冲向水面,整个网箱都被拍打得浪花飞溅。

  就在其中一个网箱边,记者发现一艘捕捞船加工船正在作业。征得允许后,记者登上那艘加工船后了解到,这是捕捞的第一步,也就是“降温平台”。虹鳟鱼被吸鱼泵从网箱里吸到船上,即被传送到事先准备好的保温箱,工人随即铺上碎冰,以便在最短时间把鱼的体温降到4度以下,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新鲜度。对这些鱼的进一步处理,则是要运到岸上之后。

  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基地环评确定的产量是两万吨,而目前用于养殖虹鳟的面积约240亩,只占到整个龙羊峡水库面积的千分之零点五。

  争议焦点之——

  虹鳟是不是三文鱼

  虽然这些虹鳟鱼生活在如此与世相隔的环境中,但平静的水库湖面之外,却涌动着一场源自今年5月的舆论风波。

  2018年5月中旬,在一则水产养殖虹鳟鱼的科技新闻报道播发后,各种声音涌现,有科普知识的,有质疑的——“虹鳟鱼到底是不是三文鱼”、“市面上虹鳟鱼假冒三文鱼”以及“生吃淡水生长的虹鳟鱼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一时间,“虹鳟”成争议焦点。

  国内很多三文鱼养殖企业,养殖的种类都不是或不只是大西洋鲑鱼,还包括虹鳟鱼等品种。而市面销售上,也确实有商家利用虹鳟鱼与大西洋鲑肉质相近的实际情况误导甚至欺瞒消费者,所以民泽渔业作为国内最大的虹鳟养殖企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事件不断发酵,中国渔业协会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5月24日发布公告称,在中国市场上,“三文鱼”并非单指某一种鱼;“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决定于是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并强调相比较而言野生三文鱼很容易存在寄生虫。

  同时,相关养殖企业也公布了一些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此前出具的检测报告等,力图证明企业在养殖和产品品质层面并无问题。

  但协会的公告和企业的自证不仅没能平息舆论,反而引来更多争议,越来越多的网友乃至网络“大V”介入其中,让论战不断升级。事后,无论是协会还是企业,都再未出面直接回应相关质疑。

  由此,一系列有关三文鱼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波及整个行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对整个国产三文鱼行业而言,影响颇为明显,国内主要大城市的三文鱼销量明显下滑。

  争论焦点之——

  淡水虹鳟能不能生吃

  另一个备受舆论关注的就是寄生虫问题:国产淡水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

  此前,有渔业方面专家提出,虹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并且不建议生吃。

  挪威海产局专家博薇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挪威,大西洋鲑和虹鳟只要在指定海洋水域以及按照相应标准严格养殖出水的,一般都不再进行检测,可以直接生食。但其它鱼类则必须做相应检测。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对记者表示,寄生虫问题,其实跟养殖管理水平和环境有关。

  对此,崔和与应米燕都表示,之前有些争议存在一定认知上的问题。这几个月来,国家疾病防控等相关机构对此很重视,并委托广东省疾控中心检测了市场上的多份样本,还到龙羊峡养殖现场进行了抽检,其中有国产的也有挪威进口的,抽查结果都符合国家标准。

  崔和强调,国产三文鱼的生食标准其实已经很高,因此大众可以放心食用,“相较于一直争议的寄生虫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其实我们更关注三文鱼运输、保存等过程中产生的细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协会回应——

  推动制定行业规范更为实际

  民泽渔业董事长应米燕告诉记者,其实对于“三文鱼”的争论一直存在。之所以一直不对外回应,是因为觉得辩驳只会把企业卷入更复杂的舆论漩涡中,还不如专门做好鱼的品质,再用科学数据和推动制定行业规范来得更为实际。

  这个观点,在国产三文鱼企业的负责人中表现很一致。

  崔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挪威向中国出口大西洋鲑,并且做了力度很大的“挪威三文鱼”推广后,让很多人就有一种潜意识——三文鱼就只是指大西洋鲑。但实际上三文鱼并非单指一种鱼,而是泛指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鱼等品种。

  【浙江新闻+】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公布,虹鳟被归入三文鱼

  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制定标准,是加强行业规范还是谋利

  这标准能确保生食虹鳟的安全吗?

  就在记者探访养殖基地的前一天,也就是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宣布正式成立,与之共同露面的,还有国内第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表示,该标准得到了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与支持。

  随着网络争议再度升起,除了“虹鳟鱼到底属不属于三文鱼”这个核心争议之外,公众更关注的是知情权和选择权,以及这个团体标准是否具有约束力;业界关注的则是国产三文鱼和进口三文鱼的市场份额之争——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三文鱼市场的潜力,风波再起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内三文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始抢占原本以进口为主的市场份额,影响到了进口商的利益。

  行业制定团体标准

  定义“三文鱼”范围

  8月10日,青海共和县,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成立大会会场外,崔和介绍,国内首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公布,如无问题,今年9月10日后正式实施。

  这在现场很多人看来,是对那波舆论风潮的行业整体回应。并且,虽然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依旧反对就此事对外进行辩驳,但同时坦言正是因为此次风波,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加速出台。

  除了正式发布团体标准,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三文鱼(虹鳟)养殖企业,成为这个分会的首任会长单位。该公司董事长、首任会长应米燕在大会发言时指出,持续的争议也反映出中国三文鱼产业缺少统一标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那在这份团体标准中,到底如何定义了“三文鱼”?

  记者看到,《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明确写明,基于科学分类和命名方式,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

  同时,《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制定也因市场需求对寄生虫进行了严格规定,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线虫、吸虫和绦虫,结合寄生虫的生活史,参照GB10136中即食水产品中寄生虫的要求,对三种寄生虫的感染人体阶段(吸虫囊蚴、线虫幼虫及绦虫裂头蚴)进行了限定,要求不得检出,从而保护消费者食用安全。

  崔和说,这个团体标准还对产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安全卫生指标等做了严格要求。对产品标签也作出明确要求,必须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知晓产品的商品名及种名,“产品包装上会写三文鱼,‘三文鱼’这个表述后面会有括号,里面标注上鱼类品种。”崔和指出,只有超过三公斤的虹鳟鱼才能被称为三文鱼,以及在保证食品安全情况下生吃。

  “标准的发布,与此前那场风波,有着必然联系。”一位参会的鲑鱼养殖企业负责人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行业标准,他们很难说服舆论相信国产的“三文鱼”是能保证品质的,生食亦无问题。同时他不否认,这是为了保护国产三文鱼养殖企业能在行业自律前提下有更好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的高,所以消费者必须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质疑接踵而来

  这标准靠谱吗

  但正是这份《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再度引发争议。

  首先,起草并发布这份团体标准的,是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13家相关企业,这对不少民众而言就存在质疑;其次,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认为,上述团体标准中,消灭寄生虫方法属海水鱼方法,对于淡水鱼依据不充分;第三,这是一份团体标准,按照2018年1月开始实施的新版《标准化法》,团体标准是由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供社会自愿采用。所以这既不是必须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也不是受认可程度较高的生物学分类学术标准;最后一点,也是核心老问题:虹鳟鱼是否能“游入”三文鱼序列?

  对此,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淡水养殖三文鱼寄生虫多过海水鱼,纯属谣言,没有实际检测数据的依据。今年广东省权威检测部门专门对包含海水及淡水养殖的260多个三文鱼样品进行检测,均没有发现寄生虫问题,“另外,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看,国产三文鱼有地理区位上的优势,运输时间可控,安全性也会更高。”

  此外,记者从协会方面了解到,这次会议以及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起草单位包括养殖、加工、进口及饲料企业,代表了全产业链,养殖经营品种包括虹鳟、大西洋鲑等(标准中所有品种),在起草后的审核阶段,则是由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专家们把关,并且标准是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与支持下制定的,同时得到学界专家的审议和认可。

  而根据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解释,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此外协会也表示,目前团体标准的制定,是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一大步,以后逐步上升为行标、国标,这是努力的方向。

  前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白俊杰则认为,有标准总比没标准好,但还要完善以及后面怎么执行这个标准、检查、监督,这是需要跟上的。

  背后或是市场之争

  中国三文鱼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回应之外,不少国产三文鱼企业都提及风波源自市场竞争问题。对此,崔和与应米燕等协会成员也婉转表达了这个观点。而从事三文鱼养殖的康乐绿乡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建新则在此次会议上直指,一些进口商不要再以“真假”的名义借助网络故意进行炒作,“虹鳟比大西洋鲑卖得贵,所有的鱼养殖不好都会存在寄生虫,尤其是野生三文鱼。”

  实际上,三文鱼在中国市场上的走红,并算不上久远。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至今记得,三文鱼在1994年时国内根本没市场, “我们在广州做三文鱼推广时,当时一位水产局长问我,你这三文鱼跟三明治有什么关系?我只能说也可以做三明治。”

  然而目前,中国三文鱼年消费市场增速达25%,预计2025年中国三文鱼的消费总量可能超过25万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将成为三文鱼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而满足国内市场对三文鱼产品的需求,仍主要依靠进口。

  5月风波乍起时,一位不愿具名的国产三文鱼企业主告诉记者,与其说那是单纯的一场科普论战,还不如说是一场商业之争,“进口三文鱼与国产三文鱼的市场之争,即便国产三文鱼市场逐步发展起来,也不足以威胁进口三文鱼市场,但关键是终归谁都不愿意自己的蛋糕被瓜分。”

  但崔和估计中国目前每年的三文鱼销量在10万吨到12万吨,国产和进口比例约1:10。专门做生食的三文鱼,国产量在1万多吨左右,进口量则在4万吨左右,“未来国产三文鱼的量可能会提高,但份额比例应该不会变。”

  赵依民也坦言目前市场上的确出现了一些竞争,但并不激烈。

  挪威海产局专家博薇娅告诉记者,她认为目前中国国产三文鱼的养殖还不会对挪威出口中国三文鱼的市场产生影响,不过这对整个三文鱼行业而言是一件好事,能把市场蛋糕做得更大。

  采访中,多位国产三文鱼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的网络舆情,“与三文鱼进口商和国产商都无利。”

  发酵至今,这场论战并未因此消停。不过学界、业界和舆论在一个问题上倒是越走越近——公众更关注的还是对产品的知情权、选择权,以及食品安全。

  记者陈伟斌

原标题:虹鳟能不能生吃?“三文鱼之争”再起波澜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