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保健品,不少老人如痴如醉,他们将养老的钱大把大把地拿出来,换回一堆堆的保健品。
杭州的王大伯(化名)就是痴迷保健品的众多老人之一。20年前,保健品刚刚兴起时,王大伯便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从此,不能自拔。
连续在杭州的九家保健品公司买了20年,王大伯早已成为保健品消费大户,不但把每月4000余元的退休金大多花在保健品上,连一辈子攒下的存款也几乎都投了进去。
这些年,无论老伴和子女怎么劝阻,都无法阻止大伯对保健品的钟情。王大伯始终觉得,自己与其他老人的“疯狂”不一样,“我是理性消费,会分辨真假,也会根据体质‘对症下药’。”
每天三四种保健品混着吃
家里存着80多瓶,公司仓库还有38瓶未领
大伯今年80岁,看起来精神不错,他有些自豪地告诉浙江24小时记者,“我没有三高,除了前列腺炎这种老年病,身体没有任何问题。”王大伯觉得,这归功于他坚持吃了20年的保健品。
姬松茸一箱、维E硒胶囊一箱、海参浆两箱、草本养护膏两箱、牛磺酸粉三箱……
在大伯家,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堆满了房间里大大小小的柜子,“这里一共80多瓶,能再吃上两年。
原本更多,去年我刚整理过一次,过期的已经丢掉了四五箱。”除此之外,他还有价值两万多元的保健品存在两家公司仓库没有领货,包括18罐牛磺酸粉和20瓶维E软胶囊。
大伯告诉记者,这些保健品其实消耗得很快,自己每天至少吃三四种,并且按照说明书加倍吃,“比如,牛磺酸粉说明书写着一天吃一支,我吃三支;姬松茸要求一天早晚两颗,我早晚各吃四颗;另外,我每天还要吃一粒维E硒胶囊。”
王大伯觉得,反正保健品是吃不坏人的。
过去的20年里,王大伯吃过了不下20种保健品。因为有“专家”建议,同一种保健品不能持续服用太久,大伯便一种保健品只吃一年,每年都会买新产品调换着吃,在杭州的九家保健品公司轮流购买。
至于这些年一共买过多少,王大伯已经算不清了,他翻出了近几年的收据看了看——从2010年开始,他一年要买五六次保健品,每次花费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平均算下来,每月在保健品上的花销有三千多元,这相当于他每月退休金的八成。
其中,光是在某保健协会浙江省办事处就花了20多万元。
听专家讲座,参加免费旅游,带新产品回家
有一次一冲动,买了4万的熊胆冻干粉
王大伯为何如此痴迷保健品?一切,还得从20年前说起。
大伯年轻时是一名机械工人,1988年退休后,他下海经商,创办了一家小公司。由于经商,他也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1998年左右,他偶然听到生意场上的人提到一款保健品——芬格欣口服液。
听说对身体有好处,手头又有闲钱,王大伯便去买来了两箱试试,一箱自己喝,一箱老伴喝。“我们各自喝了100多支,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过保健品的功效本来就不是那么明显的。”
大伯回忆说,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保健品,从此他开始研究各类保健品,时不时购买一些回家。
而后,保健品市场日益扩大,王大伯在保健品公司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专家讲座、免费旅游、亲情式关心……
随着五花八门的推销手段出现,他买回家的保健品也越来越多。
“每家保健品公司一周都会开展一次老年活动,活动各式各样,有免费旅游、免费体检、专家讲座等等。专家会把人从头到脚的问题都讲给你听,讲完课公司会再推出新的产品。”
王大伯说,这种活动自己每个月去参加四五次,如果认为对方讲的有道理,就会买一些产品回来。
他拿出了一张2016年1月10日的《钱江晚报》。
指着一篇题为《老人奉化免费“游”,结果背回5万多元保健品》的报道,王大伯说,自己也参加过这家公司组织的免费旅游,当时他背回的地球王免疫保健口服液有7万多元。
“我看了这篇报道之后,又向医院熟人和杭州市药监局都咨询过,这个保健品确实不好,后面我就退货了。”王大伯说,他并不是盲目消费,也一直关注类似新闻,“保健品总体是有好处的,只不过,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假货,需要分辨。”
在大伯的书架上,他服用过的每种保健品都有一份档案,分门别类地存放着它们的详细介绍、宣传单以及相关书籍。
对于保健品的好坏,王大伯说有一套自己的鉴别办法。“看包装是不是精致,有没有国家食品药监局的保健食品商标,看说明书中的配料好不好,看相关资料的详细介绍。还要看吃了有没有副作用,效果虽然不明显,但感觉身体舒服的话,基本就没问题。”
最后,大伯还会去医院做检查,来验证服用的保健品是不是适合自己,“我有前列腺炎,每三到四个月去医院检查一次PSA,如果指标下降了,说明这种保健品起效,反之,我会立即停用这种保健品,换成其他的。”
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王大伯也承认自己还是会买到一些假货,但他觉得,这是“免不了要交的学费”。
大伯多次重复说自己是理性消费,通常情况下,每种保健品只会购买一年的量,但一旦遇上热情推销,他也经常冲动。
“5年前买的两箱维E软胶囊还存在他们仓库里,我早就想退掉了。”王大伯回忆说,当时快过年了,这家保健品公司搞促销,买一箱送一箱,说了很多好听话,一来二去他就同意了,“我是老顾客,他们平时对我也特别照顾,我就拉不下脸。”
还有一次,由于有个指标反弹,他在另一家公司的热情推荐下,买了四万元的熊胆冻干粉,“买四盒送四盒,一共400瓶。最后因为吃了不舒服,也退掉了。”
“劝不动拦不住,推销人员把我爸供上了天”
家人束手无策,只希望保健品“没作用”
“保健品公司的人都把我爸供上了天,逢年过节,他们送来的礼盒在家里都堆满了。”王大伯的小女儿王女士(化名)无奈地说。
王女士说,保健品公司经常组织他们到浙江省附近周边游,或者开讲座,每次老爸一回来经常有人送货上门,“小姑娘或是小伙子都很热情,管我爸叫得可亲热了,叔叔长叔叔短的,话说得特好听。”
“所有退休金和存款都花在这上面,一共多少钱我也不清楚,几十万肯定有了。”
王女士叹了口气:“我们全家人从头到尾都是强烈反对,可他听不进去,反而会吵起来。我们也说不过他,他已经被人洗脑了,都这么多年了,说什么也没用。我们也不能限制他的自由,他能出门,能打电话,这些推销员就无孔不入,我们劝不动,又拦不住。所以,我从10年前开始就基本放弃了。”让她庆幸的是,“好在,我妈没被洗脑,不吃这些保健品。”
王大伯的妻子也很无奈,“以前我也劝老头子,但老头子就是迷保健品,那些销售员又都很高明,一说他就心动了。”眼看劝不动老伴,阿姨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他用的都是自己的钱,他年纪也大了,我就随他去了,他高兴就行。”阿姨自我安慰地说,老伴现在也慢慢在醒悟,比如,去参加活动时他会考虑考虑,带回来的保健品没以前那么多了。
女儿王女士说,身边很多朋友的父母也是这样,可身为子女都拦不住,“这些保健公司的推销招数对很多老人还是很受用。现在只希望老爸吃的保健品,哪怕不起作用也行,不要有副作用、不把身体吃坏就好。”王女士说,老爸身体一直不错,可随着年纪大了,这两年也开始出现一些小毛病,“我们不懂医学,也不确定是不是和保健品有关。但我觉得,他如果从来不沾保健品,身体会更好。”
医生解读保健品食用误区:
正规保健品吃多了,也会出事
保健品为什么特别讨老年人的欢心?
“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们抓住了老年人的特殊心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周叶分析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功能出现衰退,人往往会觉得体力不如从前,慢性疾病也逐渐出现。
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自己仍旧像年轻时那样健康,而保健品的夸张宣传恰恰满足了他们这种心理需求,其中有些老年人便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了保健品上。
“有些老人身体没问题时可能还不相信保健品,但当高血压、心脏病等各种老年慢性疾病开始显现,他们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化。”
周叶说,老人去医院看病,医生的话比较实事求是,现有的医学手段只能把很多慢性疾病控制在稳定状态,而无法实现逆转,可有些老年人往往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这时,可以让“疾病痊愈”的保健品出现了,他们就会去抓住这根稻草。
周叶说,老年人的各类器官组织老化,功能确实减弱了,适当补充一些基础营养,比如,维生素类、钙、镁、氨基酸等,把身体缺少的营养补回来,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有一些保健品吹得天花乱坠,具体成分是什么都不清楚,有些可能还含有激素,长期服用无益并且有害。
针对王大伯的情况,周叶进一步分析说,“他在吃的这些保健品,包括姬松茸、牛磺酸粉等,如果成分没有弄虚作假,确实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能适度增强免疫力。但是,功效不会像宣传得那么强大,包治百病更是不可能的。”
“问题在于,大伯吃的太多了!”周叶解释说,他的身体里不一定缺少这些营养,同时吃三四种,不同的保健品成分之间可能会产生反作用,甚至可能会引发毒性;另一方面,人体吃下的所有东西,都要经过肝肾功能代谢,如果不明成分的保健品长期超剂量吃,不但会增加胃肠道负担,还可能对肝功能和肾功能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另外,周叶要提醒大家的是,维生素也是分为补充剂量和治疗剂量的,一类是补充营养的,另一类相当于处方药,如果把治疗剂量当作补充剂量,还加倍服用,也要出问题的。
周叶建议,年纪大了,适当吃一点保健品补充基础营养素,增加免疫力是可以的,“但首先得是正规厂家生产,有生产批次和批号的。选择时,要看清楚具体成分和相关剂量,尤其是国外采购回来,都是外文的那种。如果看不懂,最好向相关领域的医生咨询。”
她郑重提醒,“那种宣传得很玄乎,说是著名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包治百病,具体成分又要保密的,千万不要买。”
原标题:痴迷保健品20年月花3000!老人几乎掏空存款:我是理性消费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