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宁波首个国家级开发区获批。(1984年10月)
全球第一大港与它比邻相守,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集聚,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外商投下了超百亿美元……这里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34年前的那个深秋,好消息不期而至。1984年10月,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北仑小浃江畔一块面积只有3.9平方公里的地方诞生了,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谁也不曾想到,这块小小的盐碱地,由此点燃了宁波人敢闯敢拼的改革“基因”,并在四明大地激荡起经久不息的开放活力。如今,我市共有20多个重点开发区域(国家级开发区10个),2017年实现GDP总量4228.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6.1亿元,外贸进出口额4584.2亿元,分别占全市的42.9%、45.5%和60.3%,成为宁波对外开放的高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从“小不点”到全国拔尖
作为宁波最早的对外开放窗口,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从选址开始就争议不断。“设在北仑、靠近港口,这一点倒是自始至终没有变过。”回首那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原滨海区委副书记、区长舒宗达朗声笑道,开发区设立伊始,就瞄准了宁波发展临港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零星的棉花田散布其间,静静流淌了数千年的小浃江,在此由南向东北斜贯流入东海。江畔,这片不为人知的静寂土地,即将迎来宁波有史以来最大的开发建设。
1985年农历大年初一,60多辆翻斗车、铲车、起吊机、装卸车组成的中国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施工队伍,从上海浩浩荡荡出发,赶赴宁波参加开发区建设。
开发区人将目光率先瞄准了高科技企业,引进了生产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中科院三环宁波磁厂,这是当时同行业中科技水平最高的落地项目。
1989年,美国陶氏化学在宁波开发区投资创办了浙江太平洋化学有限公司,开创了世界500强企业在宁波投资的先河。随后,台塑、印尼金光、韩国三星、宝钢、吉利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宁波开发区形成了以石化、钢铁、能源、造纸、汽车、船舶为重点的临港产业集群。
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将原宁波开发区与北仑港工业区的重点开发区域合并,统称为宁波开发区,规划面积调整为29.6平方公里,扩容近7倍,一跃成为面积最大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自此,“小不点”跨越江河,昂首东海。
从“实验田”到“金三角”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开发区也迎来高速增长时期。
当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仑港南侧设立了宁波保税区,区内企业享有“免证、免税、保税”等特殊政策,这是浙江省惟一的保税区。20多年来,宁波保税区培育形成了国际贸易、加工制造、保税物流及新经济四大产业,成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去年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市10%。
1993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由中信集团成片开发大榭岛,成立大榭开发区,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25年来,大榭开发区依托区位优势和岸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临港石化和能源中转等主导产业,成为浙江省第一个财政收入超百亿元的开发区。
从小浃江畔燃起的星星之火,在北仑区域燃起了熊熊大火,目前这里设立了5个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宁波和浙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而在“小马快跑”的B面,是一系列“先行先试”的落地生根:土地有偿出让制度、审批制度改革、政府“一站式”服务……
宁波出口加工区与宁波保税区紧密相连。两区政策功能互补,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成为我国投资环境最优越、功能最完善的区域之一。
2002年11月,宁波开发区与北仑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新的管理体制,让开发区实际管辖面积扩大到北仑区全域。从此,宁波开发区实现了从工业园区到产城融合的重要跨越。
2007年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宁波高新区,则以“国字号”引领“梦想孵化团”,通过引入政府、高校、民资共同参与,形成综合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错位发展的格局,为众多创业者提供增值服务。
昔日小港边一块小小的“实验田”,现在已成为长三角炙手可热的“金三角”,在与国际、国内经济交融中不断优化组合生产要素。
从“北仑开发”到“全市开放”
2016年5月,经省政府同意,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与江北投资创业中心就近整合,设立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实行省级经济开发区政策。
“作为以电商经济创新为核心的新型城市经济开发区,宁波电商园设立不到一年就摘得省级开发区牌子,创下了宁波开放新速度。”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经济合作局局长鲁旭鹏感叹道。今年上半年,位于园区的江北前洋E商小镇新增企业2400余家,新增注册资金近150亿元。
这是宁波开放平台加速的一个讯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内开发区发展步入平稳发展期。2008年以来,宁波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相继设立了杭州湾新区、梅山保税港区(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等重大开放平台,引进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和高能级产业项目,努力以大平台大产业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最近5年,鄞州经济开发区、前洋经济开发区、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和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相继获批省级开发区。散落在四明大地的众多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其他功能性平台,连点成线,灿若星河,构筑了宁波对外开放新格局,引进项目档次显著提升,一批具有“补链”“强链”功能的优质产业项目,助推“宁波号”经济列车稳健前行。
时光倏忽之间,以宁波开发区代表的高端开放平台肩负起了新的开放重任。根据市政府最新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的开发区3个,超过300亿元的开发区8个,国际产业合作园5个。
站在“二次创业”的十字路口,宁波开发区踌躇满志,期待全新一跃。 记者单玉紫枫
原标题:开放龙头昂起来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