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40年印迹|双拥花开甬江畔 鱼水情更浓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0-04 07:00:53 报料热线:81850000

  【事件】1994年,宁波首次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七十多年前延安双拥运动“鱼水情深”的动人场景,和平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宁波续写。

  1994年7月22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宁波首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一我国双拥工作的最高荣誉。此后,宁波又于1997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连续6次获此殊荣。

  荣誉背后,传诵的是宁波军地多年携手共建谱写的一曲曲铿锵动人的双拥之歌。

  风起潮涌,东海前哨“国防至上”的大局观念

  “子弟兵过‘家门口’,能来家里歇歇脚、喝口茶,老百姓觉得是一种光荣。”曾任象山石浦镇人武部部长的王君敏清楚地记得,2009年的一天,某部在岛上进行实弹演习,集训战士乘坐的直升机降落时,强气旋把附近居民家的窗户震飞了。

  得知是解放军来演习,老嬷嬷连连摆手,说什么也不要赔偿。第二天一早她带头住进条件简陋的防空洞。“阿拉晓得,军队强大了,老百姓才有幸福和尊严。”

  居安思危、国防至上——这样的大局观,根植于宁波人的血脉。

  宁波地处东海前沿、开放前哨,是我国军事战略要地和驻军较多地区,“军民一家亲”是宁波的光荣传统。

  “强国梦需要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我们的长远利益是高度一致的!”当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出现矛盾时,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为了部队打胜仗,就是‘聚宝盆’也舍得给”的国防观,在服务打赢上拿出了一个个大手笔:把6个大型海滨沙滩让给部队海训,旅游开发岛20年使用权无偿交给部队,3座大桥建设增加经费满足战备需求,100多项重大工程建设贯彻军事需求……

  20多年间,在宁波各地,部队建设急需什么,地方政府就解决什么;部队驻扎在哪里,地方政府就把路修到哪里;部队开进到哪里,支前保障就跟进到哪里。近几年,宁波各级投入拥军资金5亿多元,帮助驻甬部队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经费,支持部队战备等级公路、滚装码头等项目。

  “在宁波,来宁波,‘铁军’遇到‘铁靠山’。”这是众多驻甬部队官兵的深切感受。

  潮起潮落,宁波军民“鱼水情深”的大爱情怀

  2016年“八一”前夕,东部战区海军机关的官兵收到了市委、市政府送上的一份“节日厚礼”:首条拥军公交专线81路开通。

  当月,我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新政策落地后的首届驻甬部队军属人才专场招聘会举行,90余家优质企业推出各类岗位300个,需求1100余名专业人才。

  复退军转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就学,一直是部队官兵关注的热点,也是双拥工作传统的“三难”。面对“三难”,宁波全力以赴,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政策的同时,开辟一条条“爱心绿色通道”,竭尽所能为部队官兵解难事、办实事。

  2015年,“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办法”新政力度空前,就在当年,全市1732名退役士兵参加了政府提供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双证获取率和就业率均在90%以上。

  改革的步伐不曾停歇。2014年7月1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一体化”。逐年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标准。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共筑鱼水情。

  白峰码头、梅山岛二期、北仑海兆公司货运码头、杭州湾跨海大桥、大榭2万吨级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倾注了驻甬部队官兵的辛劳。

  洪山乡余鲍陈村、梁弄镇横坎头村、余姚市鹿亭乡龙溪村等村发展,挥洒了驻甬部队官兵的爱心。

  植树造林、无偿献血、扶贫帮困、文明创建等公益活动中,跃动着驻甬部队官兵的忙碌身影。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面对台风,面对洪灾,无数次,人民子弟兵为宁波这座城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堤岸。

  海晏河清,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时代价值

  军民同心,其利断金!无论时代变迁、形势变幻,这个道理颠扑不破。

  2014年的市委议军会上,军地领导专题讨论如何发挥宁波经济发展优势助推打赢能力提升,实现GDP增速与战斗力提速同频共振。会上,研究确定了新时期双拥“坚持平战一体、推进军民融合”的思路。

  军民融合,好比一场化学变化,可使经济和国防双赢,鱼和熊掌兼得。宁波式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宁波率先在全国组建民兵船运团和海军预备役部队,在“蓝色国土”上崛起后备劲旅;依托行业系统优势,探索经济动员联盟新模式,组建4个国家级、8个市级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和67个物资储备基地;搭乘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高铁”,在112家民营企业设立人武部,引领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宁波数千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拥有的设备、积累的人才技术资源,与军事需求的兼容度越来越高。宁波军地不失时机在广大民营企业蕴藏的国防意识和潜在力量中,探寻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出台《宁波市民营企业贯彻“军民融合”战略思想实施意见》,对机械制造、电子通信、医药化工、软件开发等军民通用、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和产品进行挖掘归类,每年有计划地向民营企业通报军事需求信息,引导企业进入军事设施、军品生产和装备研发等领域,已重点扶持防弹装具、预留军事接口等项目。

  行进在融合发展的大道上,军地领导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法治”才是推进发展的“金钥匙”。宁波建立了由军地党委、政法委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涵盖参战支前、物资征用、城市防空、科技信息和运力动员等8个方面的25项政策法规。

  富有宁波特色的“爱在优抚”、双拥进社区、民企拥军、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法律拥军等活动,在全市各地开展,宁波已有800多个军地共建对子。军民融合发展,正以更加稳健的步伐急速向前,行进在新时代。

  巍巍四明,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双拥故事;悠悠三江,吟唱着一曲曲绵长的鱼水新歌。

  双拥花盛开,鱼水情更浓。

  记者王佳 通讯员梅薇

原标题:双拥花开甬江畔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40年印迹|双拥花开甬江畔 鱼水情更浓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0-04 07:00:53

  【事件】1994年,宁波首次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七十多年前延安双拥运动“鱼水情深”的动人场景,和平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宁波续写。

  1994年7月22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宁波首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一我国双拥工作的最高荣誉。此后,宁波又于1997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连续6次获此殊荣。

  荣誉背后,传诵的是宁波军地多年携手共建谱写的一曲曲铿锵动人的双拥之歌。

  风起潮涌,东海前哨“国防至上”的大局观念

  “子弟兵过‘家门口’,能来家里歇歇脚、喝口茶,老百姓觉得是一种光荣。”曾任象山石浦镇人武部部长的王君敏清楚地记得,2009年的一天,某部在岛上进行实弹演习,集训战士乘坐的直升机降落时,强气旋把附近居民家的窗户震飞了。

  得知是解放军来演习,老嬷嬷连连摆手,说什么也不要赔偿。第二天一早她带头住进条件简陋的防空洞。“阿拉晓得,军队强大了,老百姓才有幸福和尊严。”

  居安思危、国防至上——这样的大局观,根植于宁波人的血脉。

  宁波地处东海前沿、开放前哨,是我国军事战略要地和驻军较多地区,“军民一家亲”是宁波的光荣传统。

  “强国梦需要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我们的长远利益是高度一致的!”当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出现矛盾时,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为了部队打胜仗,就是‘聚宝盆’也舍得给”的国防观,在服务打赢上拿出了一个个大手笔:把6个大型海滨沙滩让给部队海训,旅游开发岛20年使用权无偿交给部队,3座大桥建设增加经费满足战备需求,100多项重大工程建设贯彻军事需求……

  20多年间,在宁波各地,部队建设急需什么,地方政府就解决什么;部队驻扎在哪里,地方政府就把路修到哪里;部队开进到哪里,支前保障就跟进到哪里。近几年,宁波各级投入拥军资金5亿多元,帮助驻甬部队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经费,支持部队战备等级公路、滚装码头等项目。

  “在宁波,来宁波,‘铁军’遇到‘铁靠山’。”这是众多驻甬部队官兵的深切感受。

  潮起潮落,宁波军民“鱼水情深”的大爱情怀

  2016年“八一”前夕,东部战区海军机关的官兵收到了市委、市政府送上的一份“节日厚礼”:首条拥军公交专线81路开通。

  当月,我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新政策落地后的首届驻甬部队军属人才专场招聘会举行,90余家优质企业推出各类岗位300个,需求1100余名专业人才。

  复退军转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就学,一直是部队官兵关注的热点,也是双拥工作传统的“三难”。面对“三难”,宁波全力以赴,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政策的同时,开辟一条条“爱心绿色通道”,竭尽所能为部队官兵解难事、办实事。

  2015年,“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办法”新政力度空前,就在当年,全市1732名退役士兵参加了政府提供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双证获取率和就业率均在90%以上。

  改革的步伐不曾停歇。2014年7月1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一体化”。逐年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标准。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共筑鱼水情。

  白峰码头、梅山岛二期、北仑海兆公司货运码头、杭州湾跨海大桥、大榭2万吨级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倾注了驻甬部队官兵的辛劳。

  洪山乡余鲍陈村、梁弄镇横坎头村、余姚市鹿亭乡龙溪村等村发展,挥洒了驻甬部队官兵的爱心。

  植树造林、无偿献血、扶贫帮困、文明创建等公益活动中,跃动着驻甬部队官兵的忙碌身影。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面对台风,面对洪灾,无数次,人民子弟兵为宁波这座城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堤岸。

  海晏河清,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时代价值

  军民同心,其利断金!无论时代变迁、形势变幻,这个道理颠扑不破。

  2014年的市委议军会上,军地领导专题讨论如何发挥宁波经济发展优势助推打赢能力提升,实现GDP增速与战斗力提速同频共振。会上,研究确定了新时期双拥“坚持平战一体、推进军民融合”的思路。

  军民融合,好比一场化学变化,可使经济和国防双赢,鱼和熊掌兼得。宁波式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宁波率先在全国组建民兵船运团和海军预备役部队,在“蓝色国土”上崛起后备劲旅;依托行业系统优势,探索经济动员联盟新模式,组建4个国家级、8个市级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和67个物资储备基地;搭乘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高铁”,在112家民营企业设立人武部,引领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宁波数千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拥有的设备、积累的人才技术资源,与军事需求的兼容度越来越高。宁波军地不失时机在广大民营企业蕴藏的国防意识和潜在力量中,探寻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出台《宁波市民营企业贯彻“军民融合”战略思想实施意见》,对机械制造、电子通信、医药化工、软件开发等军民通用、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和产品进行挖掘归类,每年有计划地向民营企业通报军事需求信息,引导企业进入军事设施、军品生产和装备研发等领域,已重点扶持防弹装具、预留军事接口等项目。

  行进在融合发展的大道上,军地领导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法治”才是推进发展的“金钥匙”。宁波建立了由军地党委、政法委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涵盖参战支前、物资征用、城市防空、科技信息和运力动员等8个方面的25项政策法规。

  富有宁波特色的“爱在优抚”、双拥进社区、民企拥军、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法律拥军等活动,在全市各地开展,宁波已有800多个军地共建对子。军民融合发展,正以更加稳健的步伐急速向前,行进在新时代。

  巍巍四明,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双拥故事;悠悠三江,吟唱着一曲曲绵长的鱼水新歌。

  双拥花盛开,鱼水情更浓。

  记者王佳 通讯员梅薇

原标题:双拥花开甬江畔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