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童第周郭沫若子女在宁波做了同一件事 追忆"伟大的父亲"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3-28 22:59: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沈莉萍  通讯员 徐晓彤 芦婉婷 郑俊鹏 刘波 摄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中,涌现出了科学家童第周、文学家郭沫若等一大批泰斗级人物,他们为国家的崛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值得我们代代铭记。

  今天(3月28日),这两位名人子女,分别在宁波的两所高校内,深情追忆了自己“伟大的父亲”。

  郭沫若女儿郭庶英宁职院率真回忆:“父亲是天生反逆”  

3.jpg

  “金斧头银斧头,白胡子老头骑黄牛,黄牛不肯走,牵过桥,黄牛屙了一把尿,太臭。”

  70多年过去了,郭庶英仍记得父亲教她的那首儿歌。

  今天,“明德、励志、尚能”宁职大讲堂第十七讲暨科学文化“8+1”校园行活动(浙江站)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由郭沫若之女郭庶英作题为《我的父亲郭沫若》的讲座,该校400多名师生认真聆听。

2.jpg

  讲座伊始,郭庶英与宁职院大学生艺术团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随后,郭庶英讲述了自己与父亲共同生活38年的经历,从郭老身患耳疾、报效祖国、投身共和国建设、发展现代文学等方面,为大家再现了这位时代骄子卓越超群的事迹,让大家看到了爱憎分明、执著追求、勤奋敬业的郭沫若先生。

  “我越来越觉得父亲是很不容易的。父亲是天生‘反逆’,他说过自己出生时不是头先下地而是脚先下地,自此走出反逆者的第一步。” 郭庶英谈起她的父亲时十分率真。

1.jpg

  “1892年11月16日,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地主兼商人家中,年轻时期便对封建社会的思想枷锁非常不满,以至于‘逆反’父母亲的包办婚姻,离开第一任妻子。”

  郭庶英感慨:“父亲一生都追随着中国共产党,这么多年来,父亲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最为深刻,正是这种情怀使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郭老总是以充满革命的诗歌创作,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各个国际会议中作报告、发表演讲,为中国发声。

4.jpg

  在郭庶英的眼里,郭老是一个性情率真、无私、特别刻苦、能抗逆境、有思想的人。

  也许是上天考验,郭老因两次高烧导致听神经受损,患有严重的听力障碍,郭庶英说:“很多人知道父亲耳背重听,但并不知道他重听到什么程度。实际上父亲右耳几乎完全失去听觉,左耳只有微弱的听觉。尽管抗战时期的重庆几乎天天空袭,但是他耳疾无阻日均千字,一生著述数千万字。”“父亲是通过艰苦的努力而获得丰硕成就的。”

  “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郭庶英的讲述,让师生们更深刻的了解了这位文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革命家的艰辛旅程,他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

  童第周之子童时中:父亲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话是“水滴石穿”

002.jpg

  今天的宁波大学,同样“超燃”。

  下午,宁大真诚图书馆二楼响起一段激昂振奋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童第周之子童时中先生以及他的夫人一起挥舞着国旗走下楼来,和宁波大学师生用一场洋溢着青春和热血的快闪演绎了一曲《我和我的祖国》。

  随后,在报告厅内, 童时中先生讲述了父亲童第周先生科学报国的故事,这也是宁大“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第201讲。

  童时中说,记忆中,父亲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话便是“滴水穿石”。凭借着“滴水穿石”的精神,父亲在效实中学从“最后一名”变成“第一名”,在比利时留学时,他做到了导师多年未做成的事,成功剥离青蛙卵的卵膜。学成后谢绝老师的挽留,毅然返回祖国。

004.jpg

  有一个故事令在场的师生非常感动。

  抗战中,童第周随着山东大学到处迁徙,有一次在旧货店看到一个显微镜,价格是他两年不吃不喝的工资总和,但是他不惜借债买了下来,欠款9年才全部还清。此外,他们简陋的实验设备,还令前来拜访的著名学者李约瑟感到诧异。李约瑟问童第周,为什么不去国外实验室?童第周回答他说:“我是中国人嘛!”

  “从偏僻穷山村走向世界”、“崎岖的科研路”、“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童时中用朴实低调的语言,分三个篇章追忆了父亲童第周的人生历程,他不畏艰险的科学报国精神让在场师生动容。

  “因梦想而执着,而坚持,而奋斗,是今天讲座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感谢童时中先生今日的讲座,让我如在大雾中寻到了光明,更加明白了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宁波大学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胡晶宁说。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童第周郭沫若子女在宁波做了同一件事 追忆"伟大的父亲"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3-28 22:59: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沈莉萍  通讯员 徐晓彤 芦婉婷 郑俊鹏 刘波 摄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中,涌现出了科学家童第周、文学家郭沫若等一大批泰斗级人物,他们为国家的崛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值得我们代代铭记。

  今天(3月28日),这两位名人子女,分别在宁波的两所高校内,深情追忆了自己“伟大的父亲”。

  郭沫若女儿郭庶英宁职院率真回忆:“父亲是天生反逆”  

3.jpg

  “金斧头银斧头,白胡子老头骑黄牛,黄牛不肯走,牵过桥,黄牛屙了一把尿,太臭。”

  70多年过去了,郭庶英仍记得父亲教她的那首儿歌。

  今天,“明德、励志、尚能”宁职大讲堂第十七讲暨科学文化“8+1”校园行活动(浙江站)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由郭沫若之女郭庶英作题为《我的父亲郭沫若》的讲座,该校400多名师生认真聆听。

2.jpg

  讲座伊始,郭庶英与宁职院大学生艺术团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随后,郭庶英讲述了自己与父亲共同生活38年的经历,从郭老身患耳疾、报效祖国、投身共和国建设、发展现代文学等方面,为大家再现了这位时代骄子卓越超群的事迹,让大家看到了爱憎分明、执著追求、勤奋敬业的郭沫若先生。

  “我越来越觉得父亲是很不容易的。父亲是天生‘反逆’,他说过自己出生时不是头先下地而是脚先下地,自此走出反逆者的第一步。” 郭庶英谈起她的父亲时十分率真。

1.jpg

  “1892年11月16日,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地主兼商人家中,年轻时期便对封建社会的思想枷锁非常不满,以至于‘逆反’父母亲的包办婚姻,离开第一任妻子。”

  郭庶英感慨:“父亲一生都追随着中国共产党,这么多年来,父亲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最为深刻,正是这种情怀使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郭老总是以充满革命的诗歌创作,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各个国际会议中作报告、发表演讲,为中国发声。

4.jpg

  在郭庶英的眼里,郭老是一个性情率真、无私、特别刻苦、能抗逆境、有思想的人。

  也许是上天考验,郭老因两次高烧导致听神经受损,患有严重的听力障碍,郭庶英说:“很多人知道父亲耳背重听,但并不知道他重听到什么程度。实际上父亲右耳几乎完全失去听觉,左耳只有微弱的听觉。尽管抗战时期的重庆几乎天天空袭,但是他耳疾无阻日均千字,一生著述数千万字。”“父亲是通过艰苦的努力而获得丰硕成就的。”

  “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郭庶英的讲述,让师生们更深刻的了解了这位文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革命家的艰辛旅程,他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

  童第周之子童时中:父亲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话是“水滴石穿”

002.jpg

  今天的宁波大学,同样“超燃”。

  下午,宁大真诚图书馆二楼响起一段激昂振奋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童第周之子童时中先生以及他的夫人一起挥舞着国旗走下楼来,和宁波大学师生用一场洋溢着青春和热血的快闪演绎了一曲《我和我的祖国》。

  随后,在报告厅内, 童时中先生讲述了父亲童第周先生科学报国的故事,这也是宁大“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第201讲。

  童时中说,记忆中,父亲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话便是“滴水穿石”。凭借着“滴水穿石”的精神,父亲在效实中学从“最后一名”变成“第一名”,在比利时留学时,他做到了导师多年未做成的事,成功剥离青蛙卵的卵膜。学成后谢绝老师的挽留,毅然返回祖国。

004.jpg

  有一个故事令在场的师生非常感动。

  抗战中,童第周随着山东大学到处迁徙,有一次在旧货店看到一个显微镜,价格是他两年不吃不喝的工资总和,但是他不惜借债买了下来,欠款9年才全部还清。此外,他们简陋的实验设备,还令前来拜访的著名学者李约瑟感到诧异。李约瑟问童第周,为什么不去国外实验室?童第周回答他说:“我是中国人嘛!”

  “从偏僻穷山村走向世界”、“崎岖的科研路”、“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童时中用朴实低调的语言,分三个篇章追忆了父亲童第周的人生历程,他不畏艰险的科学报国精神让在场师生动容。

  “因梦想而执着,而坚持,而奋斗,是今天讲座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感谢童时中先生今日的讲座,让我如在大雾中寻到了光明,更加明白了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宁波大学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胡晶宁说。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