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法、学礼仪、戏曲表演……在前天开幕的天一阁书院国学夏令营上,孩子们接受形式一新的传统教育,不亦乐乎。
在互联网时代,天一阁早已不是印象中只提供参观和展览的传统景区,它正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时尚,快闪、汉服秀、摇滚音乐会等新潮活动屡见不鲜。去年,景区推出以天一阁主人范钦为原型的“阁主大大”卡通形象,名噪一时。
作为名闻中外的藏书楼,天一阁现在已成为宁波人引以为傲的城市文化IP(指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或文化形象)。1949年宁波解放后,“范氏天一阁藏书产业保管委员会”终止,天一阁从“书不出阁”的范氏家族共管、公私共管时代正式进入公管时代。
“新中国刚成立时,天一阁还承担着文物保管的角色,1949年,宁波市古物陈列所设在尊经阁内;1951年,鄞县通志馆和文献委员会并入宁波市古物陈列所。”曾在上世纪60年代担任天一阁文保所所长的骆兆平在《天一阁杂识》一书中回忆,1956年4月,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视察天一阁后指出:与天一阁无关的东西,不要放在阁内,应恢复其原来式样;古物陈列所所藏古物不多,又无珍品陈列,名称或可取消,或另立陈列室。
对古物陈列所与天一阁文化角色的明确界定,让天一阁重拾“本行”。当时,政府管理部门陆续访归天一阁早年散出的部分原藏书,本地藏书家也纷纷把书籍、碑帖、书画等藏品捐赠给天一阁,馆藏一下子丰富起来。
当时,到天一阁参观成了宁波市民招待客人和日常休闲的首选之地。1956年8月,一场台风让天一阁临时闭馆。或许是因为整修之后忘了将闭馆通知揭去,有市民居然一周之内四次到现场打听何时“重新开放”。这件事影响可不小,当时的《宁波报》专门刊登消息,提醒大家,天一阁一周前就“每星期四、六下午及星期日(全日),恢复正常开放”。
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天一阁定期开放,藏书供研究者阅览,但不得外借。此外还为国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公共图书馆提供书目,协助传抄或拍摄古籍文献资料。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开始那段物质生活还不是非常丰富的时代,天一阁的每一次展览、每一次接待外宾,甚至是每一件小事都会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据报道,1957年2月,当时北大历史系的孙旻文在查阅天一阁藏明刻本《弘治赵州志》时,发现了“张果老骑驴从赵州大石桥上经过”的意外收获。1984年,一代船王包玉刚在天一阁参观时,竟然在馆藏《包氏宗谱》中发现他是包拯第二十九世孙,在海内外成为轰动一时的佳话。在1957年2月17日的《宁波报》刊发读者“冷锋”文章,批评一些游客将“某某某到此一游”等文字刻在天一阁竹子和墙壁上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当然,那个时代要去天一阁查阅资料,还是需要单位开介绍信,展览展示活动也比较传统,远没有现在这般丰富,有创意。但改革开放后,天一阁逐渐拓展规模、扩大开放,迎来了真正与民同乐的时代。
“在我进入天一阁工作期间,我就听说或经历了三次大的改扩建工程。”天一阁副馆长郑薇薇回忆,至1986年,西大门、入口庭园、第二代书库、东园陆续建成开放。1995年,秦氏支祠、陈氏祠堂、闻氏祠堂划归天一阁博物馆统一管理,并在进行为期两年多的维修保护后对外开放。“现在人们熟悉的天一阁书画馆、中国地方志珍藏馆等是从1996年开始逐步建设、开放的。”郑薇薇说。
去年,天一阁·月湖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成为宁波的文化地标。如今走进天一阁,游客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可爱的“阁主大大”形象跳跃在显示屏上。在古籍修复技艺展示窗,游客可以详细了解非遗技艺的各个步骤和操作细节。创新打造国内首个以藏书文化为主题的数字展厅,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通过AR、VR、环景投影裸眼3D等科技手段,让馆藏文物与游客近距离互动。天一阁还学习故宫,通过书籍、文具、茶具、日用品等文创用品讲好天一阁故事。
改革开放40年来,天一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小小的文物保管所变身为一座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文献收藏、典籍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社会教育、旅游休闲等诸多功能,融社会历史与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专题特色博物馆。目前,天一阁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70万人次,其中外国宾客超过3万人次。
记者张正伟 通讯员王伊婧
一湖书香溢甬城
景区鸟瞰。(忻之承摄)
搜集、整理从北宋至民国年间的诗词,编辑《天一阁·月湖历代诗词汇编》;与宁波主持人协会合作,将有关天一阁与月湖的300首诗用声音的形式展现;拍摄《天一阁·月湖》大型文化宣传片,让人们在光影中重拾历史记忆……
自去年10月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来,天一阁·月湖全面开展文化“寻根”,让一川烟湖尽归史,一湖书香溢甬城。
“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月湖虽然不大,却是宁波城市的点睛之笔。它陪伴着宁波从地势卑隘、缺少发展空间的山谷之口,走向地势平坦、地形开阔的三江口;从水利之湖一步步演变为园林之湖、教育之湖。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一阁·月湖的地理与文化地位更加凸显,人们兴修水利,围湖而居,休闲度假,享受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不断挖掘上千年来因湖而生的文化积淀,将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公园打造成为现代化的文化家园。
天一阁博物馆入口。(通讯员供图)
70年疏浚开发水利之湖愈发迷人
微风拂柳、湖水清新。每天清晨,人们来到月湖边散步、打拳,轻松而惬意。而这一切,都来自前几年进行的月湖大治理。
在草木掩映的月湖边,笔者见到了一座不起眼的小木屋。小木屋内,几台大型加压设备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这套系统分离杂质,净化湖水,让月湖清澈而明亮。
“系统的日净化能力达到1.6万立方米,从理论上来说相当于每25天就给月湖做一次‘透析’。”海曙区治水办工作人员说,他们还在湖面下布置了湖水自然净化生态系统,通过生物的合理调配,让月湖生态得到恢复。
水利月湖是月湖文化的第一步,宁波文化学术杂志《天一文苑》主编黄文杰将之形象地称为“生存文化”。“宁波人正是在从四明山到月湖的千年水利经营中,逐渐在城市站稳脚跟的。”黄文杰说,正是因为生活的稳定,人们才有时间和精力开书院、建藏书楼,开展文化交流。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里,《宁波报》和《宁波日报》报道过的月湖大治理不下3次。
1960年2月,宁波“突击一周,疏浚月湖,挖除湖心污泥近万立方米,新建下水道5000米”。
之后的20年里,月湖风景区湖边道路建起了绿地,开辟了大公园。1981年6月,月湖西岸建起了航空电动飞机场,波音747、波音707等型号的模型飞机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每天接待量达到3000人次。
到了1984年,因周边场所的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湖中,造成月湖严重污染。这年9月,市政府分三步治理月湖,其中第一步就是兴建进水排污闸门,铺设环湖污水截流下水道。第二步,开始逐渐推进风景区建设,布置绿化带、兴建亭台榭坊……
1998年,宁波启动了20世纪最大规模的城建项目——月湖景区建设,月湖以现代公园方式再次得到整治,恢复景点、改建环湖道路,现在我们看到的月湖芳草洲、月岛、花屿等景点就是当时建设的。
逐水而居、与湖共生,宁波人在月湖周边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宁波保留和恢复的月湖十洲内建筑遗产就达11处,这些沉淀着特殊人文意义的历史建筑,使月湖成为宁波城市文脉之所在、城市文化之所系。
湖边生活悠闲自在。(忻之承摄)
借力5A级景区效应城市公园“转型”文化景区
为了全面提升宁波文化旅游品质,创建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市委、市政府从2013年起启动天一阁·月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经过市、区两级5年努力,去年10月29日,天一阁·月湖成功摘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字招牌”。
“只有从历史中汲取精华,从延续文化血脉中拓展,才能让天一阁·月湖形成特色,打响品牌。”海曙区相关负责人说,天一阁·月湖景区将立足高品质文化景区定位,通过文化挖掘与提炼,实现从城市公园向文化家园的转变。
据天一阁·月湖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下一步将联合相关专家,全面梳理浙东学术文化、藏书文化、宁波帮文化等内容,通过游园会、诗词朗诵、景区导游词等多种载体与活动进行传播。提升景区导览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等形式,图文并茂地宣传景区历史文化;制作景区文化语音库,通过名主持、名主播朗读有代表性的天一阁·月湖诗词,演绎天一阁·月湖的灿烂文化。引入文创理念,开发有深度、有新意的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制作天一阁·月湖诗词书法折扇、书签、帆布袋和带有景区Logo标志的手机指环、冰箱贴等产品,通过趣味方式传播景区文化。
此外,景区还将推出独具特色的体验交流活动来传播景区文化。把“五一”游园会、中秋诗词朗诵会、汉服游园会等活动打造成精品,形成系列。
游憩。(忻之承摄)
瞄准下一个500年讲好“家国天下”故事
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精心谋划天一阁下一个500年的发展规划。
根据天一阁扩建项目方案,今年年底将启动天一阁博物馆南馆建设。南馆建成后,将发挥陈列展览、文化活动、学术交流、互动体验、保护修复、开放阅读、休闲旅游、文创服务等功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天一阁博物馆馆长庄立臻表示,未来,两个馆区将在内涵上一脉相承,在逻辑上相互呼应,在功能上充分互补。北馆侧重传统文化语境下的“家”与“藏”,南馆侧重现代语境下的“公”与“用”,共同讲述书籍的“家国天下”故事,在书香之城打响“阁闻天下、书藏古今”品牌。
烟波四面玲珑阁,自有书香拂面来。作为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三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天一阁矗立在月湖之畔,安然静谧、书香沁人。未来,天一阁将与时俱进,以全新的面貌拥抱世界。
近年来,宁波持续开展“书香宁波”全民阅读活动,天一阁作为藏书、读书文化的典范,将通过“天一阁书院”“悦读会”“传家宝”三大品牌,为市民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提供载体。面向中小学生推出“国学夏令营”课程,让学生熟练掌握《弟子规》《三字经》《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
曾在学术史上盛极一时的浙东学派凝聚了浙东一带历代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倡导“经世致用”。作为宁波的“书房”,天一阁将“藏以致用”,让古籍善本以新的形式服务社会。目前,天一阁已整理出版了《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这是近年来国内最大宗的科举文献出版工作。同时致力于《天一阁藏地方志汇刊》的整理出版工作,全书将收入方志568种,共4219册,几乎囊括了馆藏所有方志。
此外,天一阁将深化“数字天一阁”工程,让市民在线查询和阅读古籍,真正做到古籍“古为今用”。开通天一阁微信公众号,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推送内容,让古籍更亲民。
记者张正伟 海曙区委报道组续大治 孙勇
外国游客在天一阁体验传统技艺。(通讯员供图)
讲述
把月湖打造成文化之湖
【人物名片】黄文杰一级文学编辑,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副书记
宁波老城厢范围大约是长春路至望京路边上的护城河与奉化江、姚江所包围的区域,约4平方公里。在现代宁波中心城区近3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中,这4平方公里虽然微不足道,却是每一个宁波人心中对于中心城区的标志性记忆区域。
这块区域在历史上承载着三大功能,一是鼓楼区域,为地域行政中心;二是东门口区域,为地域商业中心;三是月湖区域,为地域文化中心。
月湖虽然不大,却是文化之湖,是宁波文化的重心。放在国家发展变迁的大背景下,月湖的文化意义在于它伴随着宁波城市化的步伐款款走向历史前台。
因此,在月湖的开发建设中,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城市的水利之湖或者休闲公园,而要把它看作是宁波、浙东乃至全国的一座文化之湖。宁波还应该深入挖掘和提炼沉淀在月湖的千年书院文化、讲学文化、藏书文化以及当代宁波商帮文化,通过文化与旅游的包装,使之成为宁波的文化高地和宁波人的心灵家园,这样才能提升天一阁·月湖景区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品牌影响力。
记者张正伟 通讯员斯玉梅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