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总产值从建国初期1亿余元,1994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到去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宁波制造业总量加速攀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轻纺工业为主,到当前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并举,宁波制造业门类逐步完善……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一串串数字成为宁波制造业70年来,从“三根半烟囱”到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工业小市到工业大市、工业强市最有力的印证。
“制造业是宁波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世方在发布会上说,宁波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始终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持续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经过70年的锤炼,宁波以基本形成以临港重化工业为龙头、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新增长点的产业体系。
从经济规模来看,去年宁波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730.8亿元,是1978年的236倍。去年宁波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1227.5亿元,是1978年的470倍,年均增长率达17%。
从产业门类来看,宁波已实现百废待兴到百花齐放的跨越,构建起涵盖制造业各行业的完整产业体系,形成了消费品工业、临港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时尚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注塑机之都等9个全国唯一的产业基地称号。
从企业数量和质量来看,已形成以民营经济为主的高质量发展先锋军。截至目前,宁波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2万余家,就业人数近200万。
其中,奥克斯、吉利汽车、均胜电子、得力集团、申洲针织、海天塑机等制造业百强企业逐渐成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军”。
去年我市制造业百强企业创造产值763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5.4%。2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聚焦专精特新,细分领域问鼎全球,数量全国第一。
“始终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首要担当和责任,自觉扛起助力制造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张世方说。
下一步,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产业争先、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为总目标,以实施“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为总抓手,主动适应和把握新形势和新机遇,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奋力推进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国内外城市发展前列。
记者殷聪 张璟璟 实习生张芷涵 通讯员储昭节 制图毛雪娇
一图带你看,宁波“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七十年蝶变之路——
宁波站起来、强起来全靠它!市经信局局长剖析制造业蝶变之路
70年前的宁波,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三支半烟囱”几乎是宁波制造业的全部家底。当时有一首民谣流传甚广:“和丰纱厂锭子响,太丰面粉灰尘扬,永耀发电灯笼亮,通利源榨油放炮仗,三支半烟囱可怜相。”
在这样的薄家底上,70年来,宁波制造业逐步发力,实现了由小及大、由弱变强的转变。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宁波制造业蝶变经历。
市经信局局长张世方在发布会上说,工业是宁波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今年5月,全市吹响“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冲锋号,全市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协同发力,大中小企业深度融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正在迈向新阶段。
从百废待兴到百花齐放
重点产业崛起构建制造业四梁八柱
从建国初期“三支半烟囱”逾一亿元工业总产值,到1985年突破百亿元大关;从2008年加入万亿级制造业“俱乐部”,成为继深圳、广州后第三个工业总量超过万亿元的城市,到去年工业总产值规模超两亿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发挥沿海开放城市的先发优势、港口优势和民营经济优势,工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宁波去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730.8亿元,是1978年的236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6.1%,高于全国平均近10个百分点,规模占浙江省25.4%,居全省首位;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1978年的2.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227.5亿元,增长470倍,年均增长率达17%。
70年以来,宁波已形成较为齐全的工业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轻纺工业逐步走向当前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并举的格局,产业地位从价值链低端环节不断向高端环节进军。
建国初期,宁波工业以少量简单轻工业为主导,其中面粉、榨油等食品工业占比66.6%,纺纱等纺织业占比14.1%,重工业几乎是空白。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宁波依托北仑港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布局重化工产业,重工业比例逐渐上升到1995年的55.8%,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近10年来,宁波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过1.1万亿元。
截至目前,宁波已构建起涵盖制造业各行业的完整产业体系,形成了消费品工业、临港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七大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全国四大家电生产区和三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拥有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8大千亿级产业,并涌现了石化、汽车等全国一流的核心优势产业。
其中,绿色石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列居全国七大基地之首,成品油、PTA、MDI等多种石化产品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汽车制造规上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的50%,自主品牌汽车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50.2%及26.6%,涌现了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一批上升态势迅猛的“优等生”。
从寥寥可数到铺天盖地
民营经济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建国初期,宁波仅有不到500家工厂(作坊)。其中,纺织212家、机械44家、日用化学品27、电力电灯厂7家、无线电修理店10余家(仅可修理收音机等),从业人数不到5000人。
2018年,宁波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2万余家,就业人数近200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46.1万人。
强大活跃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带动宁波实现了从500家到12万家的巨大跨越。民营企业已成为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的绝对主体。
据统计,宁波民营企业数量占各类市场主体95%以上,贡献了80%以上的工业产值。按常住人口测算,宁波平均每4个人就有1人从事工业相关活动,工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20家,产值超千亿工业企业1家、超百亿工业企业23家、超十亿工业企业193家、超亿元企业2168家。奥克斯、吉利汽车、均胜电子、得力集团、申洲针织、海天塑机等制造业百强企业逐渐成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军”。
数据显示,去年宁波制造业百强企业创造产值763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5.4%。
健全的工业体系以及雄厚的工业基础也让四明大地逐渐涌现出一批傲视全球的单项冠军。
截至目前,已拥有23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其中,149家单项冠军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36家单项冠军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2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与此同时,宁波还走出了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城市”特色之路,培育了雅戈尔、方太、奥克斯、海天塑机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品牌,获得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注塑机之都、中国家电之都等9个全国唯一的产业品牌称号,连续三次荣膺“中国品牌之都”称号。
从量小力微到抱团发力
现代化产业集群擘画万亿增量新蓝图
宁波工业经济实现快速跃升,与块状经济的发展与升级密不可分。本世纪初,全市已有块状经济145块,占全省总数的30%以上,贡献了全市6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块状经济”成为了全市工业经济中最重要、最富有活力的部分。
党的十八大后,宁波积极推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统筹打造了一批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
数字显示,截至2018年底,拥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9家国家级开发区和浙江镇海经济开发区等9家省级开发区,其中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余姚经济开发区位列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首位。
全市拥有以石油化工、家电、军民融合、装备制造、汽车产业为代表的5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江北动力小镇、余姚智能光电小镇等为代表的14个省级制造业和信息化特色小镇。数以万计的民营企业整体形态正在经历深刻变革,逐步集结起一支有机融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集团军”。
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宁波已站在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嬗变的十字路口。
今年5月,在全市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动员大会上,为制造强国探路的“战鼓”再次擂响。
按照计划,宁波将力争至2025年,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等2个世界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业等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等6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从借鉴模仿到自主创新
“栽树工程”打造提质扩量新引擎
回溯过往,曾经的宁波制造业在加速崛起中,往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然而,随着创新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宁波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线,以超常规的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一个个“栽树工程”成为宁波制造业增强创新实力制胜未来的关键所在。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在无国际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创造了“0.3毫米”沉降控制的奇迹,成功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借力技术突破,率先研发出全球最大规模转化装置,让资源再利用率接近100%,近三年新增利润27.9亿元;
……
一大批高端科研机构院所成为宁波提升创新力的一支劲旅。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研究院等国家级科创平台,浙大“五位一体”校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从智能制造到海工装备,从新能源到新材料,60家“大院大所”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支撑。
“宁波制造业发展如何提质扩量?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的攻关尤为重要。”张世方说。
近年来,宁波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研经费投入,加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引进,构建起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紧密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
近十年来,全市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0.92%上升至1.94%,年均增长率达到7%,科技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90%以上。
伴随着科技创新要素的不断植入,全市拥有专利授权量7.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万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屡创新高,从2000年的8%%攀升至2018年的32.5%。宁波更是先后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正在持续增强。
站在GDP突破1万亿元的新起点上,宁波如何绘出下一个万亿增量新蓝图?
“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首要担当和责任,自觉扛起助力制造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张世方说。
下一步,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产业争先、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为总目标,以实施“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为总抓手,主动适应和把握新形势和新机遇,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奋力推进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国内外城市发展前列。
记者殷聪 张璟璟
宁波攀登下个"万亿"高峰 工业如何发力?市经信局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
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宁波工业经济运行如何?
“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下一步有何举措?
宁波工业企业利润多少,盈利能力还有空间吗?
制造业单项冠军、“小巨人”如何培育、提升?
……
站在GDP破万亿元的新起点上,宁波要登上下一个“万亿”高峰,显然离不开“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工业的继续发力。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宁波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记者们提出各自关心的问题。
市经信委方面如何作答?一起来看看——
(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246”产业集群建设的主要思路和下一步的举措。
(张世方)
宁波市经信局局长张世方:“246”产业集群建设是当前宁波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下步,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决策部署,重点做好“抓项目、提平台、强创新、优生态、推改革”五方面的工作。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十百亿”工程,开展“三联三促”等专项行动,重点服务推进13个十亿元以上项目和95个百亿级项目建设。深化智能化改造“三年全覆盖”。强化产业链招商,制定产业链招商地图,市县两级共同推进落地一批优势产业链项目。
全力提升工业平台。加快推进前湾新区、南湾新区等重大平台布局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进一步打通产业链重点项目布局。创新提升宁波石化经开区、大榭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支撑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选择1-2个细分产业聚焦发展,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细分领域优势平台。
全力强化创新驱动。全力规划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布局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甬江实验室,推进建设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
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智能器件、先进材料等一批示范带动强的“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智能成型、石墨烯、稀土磁性材料等创新中心协同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培育发展伺服电机等10条“四基”产业链,力争在产业链核心环节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单项冠军企业。
全力优化发展生态。推动产融对接,引导金融资金投向制造业,进一步制定研究地方产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保险补偿机制。
深化产教融合,在调整优化本地高校的学科专业的同时,主动招引一批知名理工科院校,合作共建研究院,实现“246”产业每个产业都有高水平研究院所支撑。创新土地供给方式,积极推广各类弹性土地出台方式。
全力推动改革突破。建立市级统筹、区县(市)协同推进“246”产业集群工作机制。推动政府部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主体联合共建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支持产业集群市场化运作。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整治提升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低效企业。
(发布会现场)
问:请问近期宁波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如何?
市经信局副局长童鸿根:今年以来,面对一系列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国内外宏观形势,全市工业经济在压力中前行,总体运行平稳。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特点体现在“稳、快、升”。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生产规模平稳。月度产值规模保持在1450亿元左右、增加值保持在330亿元左右,均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多数行业增长平稳。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增加值正增长的29个,增长面82.9%。用电增长平稳。全市制造业用电量增长4.1%,增速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
新动能培育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4%,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长14.3%。软件业营业收入增长21.9%。重点企业发展加快。千亿级龙头(宁波地区)制造业产值增长6.5%,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值增长11.3%。
工业投资企稳回升。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5.6%,增速2018年提高5.9个百分点,扭转了负增长局面。企业创新投入保持持续较快增长。规上企业技术研发费同比增长14.8%,占主营业务营业收入的1.8%,比上年同期继续提高0.2个百分点。
(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宁波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情况。
市经信局副局长方巍:2016年工信部专门部署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我市也按照要求启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工作,并出台《宁波市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7-2019年)》,已有233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五的企业列入宁波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范围。其中位居全国第一位的企业数量有149家,占比达63.95%,位居全球第一的企业也有36家。
233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中,主要集中于关键基础件、专用装备、汽车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五大产业领域。企业数量占全市规上工业数量比重为3.08%,却创造了全市规上20.59%的主营业务收入和31.89%的企业利润。
近几年,通过与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相结合、与行业骨干企业培育相结合、与高成长企业培育相结合、与各类示范企业培育相结合、与“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相结合,大力实施单项冠军培育工程,引导企业走“专特优精”发展道路。
(记者提问)
问:请问宁波企业效益如何?
童鸿根:从近年情况看,宁波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持续领先全省、全国。从效益规模看,受中美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自去年四季度,全市工业企业效益增速出现回落,但截至上半年,已呈现出平稳趋势。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7亿元、同比下降1.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7.5%,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3个、1.6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为83.2元,与全省持平,低于全国1.1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6.2万元/人.年,同比增长9.2%。人均创造利润4.3万元,高于上年同期0.1万元,高于全省1万元。
下步,将深入推进落实国家、省、市系列降本减负工作,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生效,强化精准服务、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助推企业稳步发展、效益持续向好。
问:请问宁波如何推动制造业与工业设计融合发展?
方巍:设计和制造是生产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全市“产业争先”核心工作,积极引导和推动制造业与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工业设计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工业设计机构品质得到了快速提升,制造业和工业设计融合度得到了有效增强。
新一轮工业设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启动。目前,行动计划通过座谈会和书面形式已经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企业意见,并咨询吸纳了潘云鹤、柳冠中等专家建议,现正在做发文前完善。
我局现正在组织编制《宁波市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9-2025年)》,《规划》中将“创新设计服务”和“研究开发服务”列为二个重点培育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培育措施,下步将以宁波市工强办名义正式印发。
此外,正构建工业设计和制造业融合平台。
记者张璟璟 殷聪 实习生林涵茜 通讯员储昭节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