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成良田 刘哲 通讯员 娄伟杰 蒋攀 章亚丽
党员姓名:应隆滚
入党时间:1949年12月16日
一句话承诺:尽心尽责,做好每一项工作
应隆滚老人家门口,一块鲜红的指示牌上,几行小字并不起眼,却透出沉甸甸的分量。
这句话,谈不上经典语录,也不是豪言壮语,但就是这朴素的一句话,道出这位有70年党龄的老党员初心和情怀。
(应隆滚老人)
深藏功名的这些年里,在儿女和在村民眼里,这位92岁的老人没有军功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最朴素的承诺,信守一生,就是极致,就是境界。
“思想好,很正派,特别实在。”一位村民说。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老实的老人,却总是让人“意外”不断。
(应氏宗祠)
2014年的一天,一直在宁海县城打工的应飞永回村里探望,有村民见到他,说道:你老爸钱真多,一捐就是一万。
“怎么有钱了?”应飞永一听觉得不对,赶紧追问。
这位村民说,你去老祠堂看看,就知道了。应飞永跑去一看,墙上贴出一份修祠堂的捐款名单,父亲应隆滚的名字很显眼:捐款1万元。
“这些钱是我们儿女逢年过节给他的零花钱,结果他全捐了。”应飞永说。
(宗祠内的捐款碑记)
不仅把积蓄捐了,很快又有村民告诉他,老爷子把路边一块地也给了别人。
“给了?”应飞永一听急了:“不行,我要争回来。”
原来,村里要修宗祠的地基涉及一位他姓村民。这位村民说,要在这里盖祠堂,就要补偿他一块地。而这块地,不是别的,正是应隆滚老人家的。
应隆滚知道后,一口答应了。
原本应飞永想去要回来,后来想想还算了。“我爸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习惯了。”
(表彰奖状和纪念章)
更早的时候,大约七八年前,村里修路要征用应飞永家一块地。应隆滚知道后,没提任何要求就答应了。
这块地大约60平方米,就在进村不远处,算是村里的“黄金地段”。
在外打工的两兄弟回家过年时,知道了这件事,原本要去争回来,或者补偿一块地,“这是很正常的要求,但是被我爸拦住了。”
老人的理由很简单:“村里要修路,不修路就进不来,这是好事。”
不争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为他人着想,为村里着想,这就是应隆滚老人的行为准则。
对四女儿应彩飞来说,父亲的做法,曾经一度让她不理解。
“如果有人问旁边的其他人:你有没有竹篮、簸箕、耕犁之类的,我爸只要听到了,就会很主动地说我家有,关键是借出去后,他还不会去要回来,很多东西就是送给别人了。”
应彩飞问父亲,借出去的东西,为什么不去要?父亲回答:别人也许还要用啊。
“我爸老是教育我们,吃点亏,没事。”应彩飞说。
对人和善热情,对工作则是尽心尽责,一丝不苟。
“他做村干部时,工作兢兢业业,对党忠诚、负责,做事公道正派,急事、难事都冲在前头,村民们都很信服他。”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的应可尧告诉记者。
以前,村里造桥、建水库、办林场、架电,村里每一项重要工作,“应隆滚总是冲在最前面”。
(应隆滚老人和儿女们在一起)
不仅自己以身作则,他还经常教育子女:做事就要好好做,要本本分分,一是一二是二。
“很多年前,村里正在建岭坑庵水库,那时我还年轻,有一次偷偷跟几个同龄人跑到县城玩去了,结果回来后被父亲狠狠教育了一顿。”应飞永说。
父亲严厉地教育他:“村里的能干活的人都在工地上忙,你却偷偷跑出去玩,怎么对得起大家?”
多年前,应飞永在宁海一家模架厂当保安,因为老板亲戚想要来,应飞永于是没了工作,回到家后父亲以为是他不好好工作被人辞退了,教育他“做人做事要认真踏实”。
“应隆滚老人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来都是讲实话,办实事。”七市村村文书说。
多年前一次村委会换届,一位办企业的老板找到应隆滚,希望能争取到这位老党员的支持,选他当村主任。
没想到,老人毫不留情面:“你上来,没精力管事,肯定不会为村里办事的,还是别当了。”
(应隆滚年轻时的军装照)
七市村村支书童再定说,应隆滚老人是个很正直,讲原则的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绝不含糊。“选谁用谁,他总是想着,能不能让村里发展好”。
80岁顾训育曾在七市村干了一年的村革委会主任,与应隆滚老人在村里共事多年。在顾训育的印象中,应隆滚正直、负责任、不徇私情,因此在村里建岭坑庵水库时,组织上让应隆滚负责记公分、发竹签,直到工程结束,当时大家对他的工作非常服气。
老人说,当时农田作物产量很低,一亩地一年到头,小麦、早稻、晚稻三样种下来,总产量都不到800斤,留给社员的口粮没多少,根本不够吃,应隆滚作为生产队长,总是厚着脸皮到其他粮食有富余的生产队去借粮,让大家不至于挨饿。
“当时他家里有7个小孩,日子过得也很艰难,孩子们常常吃不饱,但他从来没有向组织上要求过任何照顾。”顾训育说。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