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单玉紫枫 通讯员王时颖
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的当下,自贸协定这块“金字招牌”正成为企业全球“掘金”的通行证。
不过,市商务局与宁波海关联合出具的一份最新摸底报告却显示,虽然今年以来,宁波关区优惠贸易协定项下的进出口货物实现小幅增长,但甬企对相关协定利用率仍旧偏低。企业间的利用情况极不均衡。
据统计,利用率排名全市前15名的企业,所涉签证金额占全市20%以上。6000余家企业申报的签证金额不足80%,还有1.4万家外贸企业压根没有享受到优惠协定。
复杂的原产地规则、收集文件的困难性及内部缺乏相关专业人士是企业充分利用自贸协定的主要挑战。
9个月省下2.72亿美元
“以前大环境好的时候,可能不觉得,但是现在外部环境如此严峻,自贸协议是企业拓展市场的非常好的抓手!”市商务局负责人字字恳切。
目前,我国已签署了18个区域贸易优惠协定(含“最不发达国家特别优惠关税待遇”),伙伴遍及亚洲、拉美、大洋洲、欧洲等地。原产地证就是外贸企业享受自贸协定关税优惠的主要依据,有它作为“身份证”,货物即可享受自贸协定下的一系列优惠。
今年前三季度,宁波海关共为出口企业签发自贸协定项下的优惠原产地证书17.84万份,签证金额54.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26%和8.62%。以5%的平均关税优惠计算,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已为宁波企业减免关税2.72亿美元。
“对我们来说,原产地证书就像一把打开全球市场大门的‘金钥匙’。”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全球光伏市场需求越发分散的大背景下,东方日升开始不断扩大其市场布局,并已在乌克兰、越南、波兰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取得显著突破。其中,凭借原产地证书享受5%的关税减免,依托本土化策略,目前东方日升在越南市场的占有率已经突破30%。今年前三季度,东方日升共申请原产地证书404份,签证金额16987万美元,占全市签证金额的3.12%,获得关税减免849万美元。
利用率“冰火两重天”
应对贸易变局,主动出击,承接自贸协定带来的便利和红利,宁波并不乏率先探路者和成功实践者。
除东方日升外,在全市利用率前15强的名单中,还有万华化学、申洲针织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字。统计显示,这15家头部企业共获得自贸协定项下优惠原产地证书37550份,签证金额合计11.32亿美元,占全市签证金额的20.78%。以5%的平均关税优惠计算,前三季度,这15家企业共获得区域性原产地关税减免5660万美元。
而在硬币的另一面,6000多家企业合计的签证金额不足全市的80%,还有1.4万家外贸实绩企业没有享受优惠。专家指出,如果企业无法紧跟自贸协定规则变化,调整出口市场和产品战略,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由于规模和产品竞争力不敌大企业,宁波外贸中小微企业很难打开欧美市场,而通过自贸区,这些企业可以相对顺利地进入东盟、巴基斯坦、智利、秘鲁等地,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其中表现最为亮眼的要数东盟市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东盟原产地证进口享惠货值148.22亿元,占比40.55%,稳坐宁波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的头把交椅。盘点这18个优惠协定,宁波企业对中国-东盟、海峡两岸、中国-韩国、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利用率相对较高,4大协定签证金额合计占全市的89.13%。自贸协定利用率呈现“冰火两重天”。
宁波版的“破零倍增”
随着自贸区在全球市场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企业自贸协定利用率,解决优惠政策到达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宁波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市对自贸协定的宣传主要还停留在网站信息、培训、企业走访等常规手段,尚未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宣传机制,缺少专项的配套扶持政策,对如何用好自贸协定提升进出口业务的宣讲和普及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位就职于中型外贸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目前尚没有利用任何已签署的自贸协定。除了信息渠道较少外,缺乏专业人才、操作难度大是主要制约因素。以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为例,要享受优惠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原产地证明,二是符合直接运输条件。然而,随着全球化协作的深入,很多产品在生产、采购过程中会存在多个原产地的情况,另外在实际操作中,货物运输可能会途经第三方国家中转……种种原因影响企业对自贸协定的使用。
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响应“225”外贸双万亿行动,提升自贸协定利用率,市商务局、宁波海关、市贸促会等相关部门正着手组建工作小组,研究制定扶持政策,着力提高自贸协定政策利用相关手续的效率,同时组建调研小组和专家团队,深入企业进行排摸,梳理存在问题,并开通在线咨询服务,为企业解答自贸协定政策和原产地证书申领等具体问题。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