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  >  国际政经
关键当口 这位96岁老人再访中国
稿源: 新华社   2019-11-23 19:21:28报料热线:81850000

  11月21日下午,北京雁栖湖畔,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上,96岁的基辛格拄着拐杖,缓慢走上台,现场掌声热烈。

  这是论坛专门设立的“特别会议—对话:基辛格博士”环节,邀请基辛格这位创新经济论坛的名誉主席,畅谈自他第一次访华以来中美关系40多年来的发展演变。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密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1971年7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右下角,这条连标点符号加在一起还不到180字的消息,产生了轰动世界的效应,“基辛格博士”从此进入中国人视线。

  自此以后,基辛格来华近百次,时常出现在中国的报纸、电视上,如今他的影响力早已超出国际关系圈。

  22日,中国领导人在会见基辛格时有这么两段评价,颇耐人寻味:

  赞赏基辛格博士多年来为促进中美两个伟大国家关系发展投入的真挚感情和作出的积极努力,表示他所作的重要贡献将载入史册。希望他健康长寿,继续做中美关系的促进者和贡献者。

  当年博士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同两国时任领导人一道,推动中美这两个国情不同的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这一创举至今仍在对中美两国和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一)

  论坛上,基辛格侃侃而谈,思路清晰。作为中美关系40多年的见证者,基辛格的“老人言”既有历史感,又有大局观。

  中美经贸问题自然是台上台下、会场内外关注的焦点。

  基辛格说,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有一些“相互踩脚”是正常的。希望中美贸易谈判能取得成功,因为这只是中美之间一场更大规模对话的一个开端,希望双方以后开展更多更深层次的对话。

  态度很明确:在中美经贸问题上,两国要对话而不是对抗。

  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中美经贸阶段性协议的传言不少。比如,这几天美方一些人老调重弹:受贸易战影响,中国供应链在破裂,中国经济快hold不住了,中国迫切需要达成协议,以此展现强势。

  忽悠人可以,但是要注意次数。

  主持基辛格对话环节的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尔·弗格森,他是《基辛格:理想主义者》的作者,更是一位横跨学术界、金融界和媒体界的大咖。

  弗格森在论坛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人,包括他自己,之前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会严重冲击中国经济,但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仍然在6%之上,明年也有可能维持6%左右的增长。

  穆巴达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哈尔墩·穆巴达拉则表示,他们看到中国在诸多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并且看到这些进步的持续性。“投资中国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战略,对此,我深信不疑”。

  (二)

  对于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基辛格认为,中国从自身强大的视角提出发展战略,不能说是一种威胁。

  近些年,面对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美方一些人的心态开始失衡,从思想上和心理上跌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为应对臆想出的“中国威胁”,对华遏制打压的一面越来越突出。“脱钩”就是其中的一种手段,突出表现在科技领域。

  在各国联系空前紧密的今天,强行“脱钩”显然是不现实的,更是极端的。就像动不动就打满舵的不是好舵手,动不动就打死方向盘的也不是好司机,容易造成翻船和翻车。

  对此,基辛格等人不无担忧。

  一周前,基辛格在纽约参加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会时也有个发言,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与本次论坛上的发言差不多,还专门提到了科技合作的问题:

    研究当代科技发展进程的人都知道,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这个时代里,科技应用可以改变我们对万物本质的认知及对科学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理解。如果中美两国将这方面的竞争视为一场某一方将取得永久性胜利的对抗,其后果会比两次世界大战带给欧洲文明的破坏更为严重。

  在本届论坛上,很多人明确对“脱钩”投了反对票。

  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比尔·盖茨表示,在过去的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声音反对中美接触,甚至主张中美脱钩,我是很担心的”。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加里·迪克森认为,“数字经济体系非常庞大,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建立的”,国家和公司要发展更快,一定要互相合作。

  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的主旨演讲则以“脱钩的妄想”为主题,指出美中若向脱钩方向前进是错误的,一旦脱钩,那么两国在流行病防控、气候变化、核扩散等国际问题上就很难携手。“这是最好的时代,但也遇到非常严峻的挑战。面对众多分歧和紧张局势,我们更需要走到一起”。

  (三)

  对于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基辛格在论坛上表示,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应有新的诠释,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应正确看待分歧,加强对话与合作,努力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假如美国和中国变得非常敌对,这是无法想象的结果。

  怎么样正确看待分歧,对于中美这两个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迥然不同的国家至关重要。基辛格一直强调,两国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一些分歧与误解,需要加强相互了解。

  比如,他在《论中国》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西方传统推崇决战决胜,强调英雄壮举,而中国的理念强调巧用计谋及迂回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在他看来,西方的战略,好比国际象棋,追求结果;中国的战略,好比围棋,追求“势”。

  不过,追求结果也好,追求“势”也罢,都应该统一在满足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把标尺之下。

  基辛格早就支了两招。

  一招是,两国关系发展应遵从“战略互信、共同演进”,即不求双方走到一条路上去,但求你发展我也发展,共同做大蛋糕。至于演进到什么程度,需要双方在演进的过程中摸索和探讨。

  另一招是,中美合作在冷战期间是基于应对“共同的威胁”,在冷战后是基于追求“共同的利益”,今后则要基于应对“共同的问题”

  经过时间考验的经验,应该得到尊重。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关键当口 这位96岁老人再访中国

稿源: 新华社 2019-11-23 19:21:28

  11月21日下午,北京雁栖湖畔,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上,96岁的基辛格拄着拐杖,缓慢走上台,现场掌声热烈。

  这是论坛专门设立的“特别会议—对话:基辛格博士”环节,邀请基辛格这位创新经济论坛的名誉主席,畅谈自他第一次访华以来中美关系40多年来的发展演变。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密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1971年7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右下角,这条连标点符号加在一起还不到180字的消息,产生了轰动世界的效应,“基辛格博士”从此进入中国人视线。

  自此以后,基辛格来华近百次,时常出现在中国的报纸、电视上,如今他的影响力早已超出国际关系圈。

  22日,中国领导人在会见基辛格时有这么两段评价,颇耐人寻味:

  赞赏基辛格博士多年来为促进中美两个伟大国家关系发展投入的真挚感情和作出的积极努力,表示他所作的重要贡献将载入史册。希望他健康长寿,继续做中美关系的促进者和贡献者。

  当年博士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同两国时任领导人一道,推动中美这两个国情不同的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这一创举至今仍在对中美两国和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一)

  论坛上,基辛格侃侃而谈,思路清晰。作为中美关系40多年的见证者,基辛格的“老人言”既有历史感,又有大局观。

  中美经贸问题自然是台上台下、会场内外关注的焦点。

  基辛格说,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有一些“相互踩脚”是正常的。希望中美贸易谈判能取得成功,因为这只是中美之间一场更大规模对话的一个开端,希望双方以后开展更多更深层次的对话。

  态度很明确:在中美经贸问题上,两国要对话而不是对抗。

  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中美经贸阶段性协议的传言不少。比如,这几天美方一些人老调重弹:受贸易战影响,中国供应链在破裂,中国经济快hold不住了,中国迫切需要达成协议,以此展现强势。

  忽悠人可以,但是要注意次数。

  主持基辛格对话环节的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尔·弗格森,他是《基辛格:理想主义者》的作者,更是一位横跨学术界、金融界和媒体界的大咖。

  弗格森在论坛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人,包括他自己,之前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会严重冲击中国经济,但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仍然在6%之上,明年也有可能维持6%左右的增长。

  穆巴达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哈尔墩·穆巴达拉则表示,他们看到中国在诸多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并且看到这些进步的持续性。“投资中国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战略,对此,我深信不疑”。

  (二)

  对于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基辛格认为,中国从自身强大的视角提出发展战略,不能说是一种威胁。

  近些年,面对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美方一些人的心态开始失衡,从思想上和心理上跌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为应对臆想出的“中国威胁”,对华遏制打压的一面越来越突出。“脱钩”就是其中的一种手段,突出表现在科技领域。

  在各国联系空前紧密的今天,强行“脱钩”显然是不现实的,更是极端的。就像动不动就打满舵的不是好舵手,动不动就打死方向盘的也不是好司机,容易造成翻船和翻车。

  对此,基辛格等人不无担忧。

  一周前,基辛格在纽约参加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会时也有个发言,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与本次论坛上的发言差不多,还专门提到了科技合作的问题:

    研究当代科技发展进程的人都知道,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这个时代里,科技应用可以改变我们对万物本质的认知及对科学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理解。如果中美两国将这方面的竞争视为一场某一方将取得永久性胜利的对抗,其后果会比两次世界大战带给欧洲文明的破坏更为严重。

  在本届论坛上,很多人明确对“脱钩”投了反对票。

  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比尔·盖茨表示,在过去的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声音反对中美接触,甚至主张中美脱钩,我是很担心的”。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加里·迪克森认为,“数字经济体系非常庞大,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建立的”,国家和公司要发展更快,一定要互相合作。

  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的主旨演讲则以“脱钩的妄想”为主题,指出美中若向脱钩方向前进是错误的,一旦脱钩,那么两国在流行病防控、气候变化、核扩散等国际问题上就很难携手。“这是最好的时代,但也遇到非常严峻的挑战。面对众多分歧和紧张局势,我们更需要走到一起”。

  (三)

  对于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基辛格在论坛上表示,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应有新的诠释,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应正确看待分歧,加强对话与合作,努力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假如美国和中国变得非常敌对,这是无法想象的结果。

  怎么样正确看待分歧,对于中美这两个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迥然不同的国家至关重要。基辛格一直强调,两国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一些分歧与误解,需要加强相互了解。

  比如,他在《论中国》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西方传统推崇决战决胜,强调英雄壮举,而中国的理念强调巧用计谋及迂回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在他看来,西方的战略,好比国际象棋,追求结果;中国的战略,好比围棋,追求“势”。

  不过,追求结果也好,追求“势”也罢,都应该统一在满足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把标尺之下。

  基辛格早就支了两招。

  一招是,两国关系发展应遵从“战略互信、共同演进”,即不求双方走到一条路上去,但求你发展我也发展,共同做大蛋糕。至于演进到什么程度,需要双方在演进的过程中摸索和探讨。

  另一招是,中美合作在冷战期间是基于应对“共同的威胁”,在冷战后是基于追求“共同的利益”,今后则要基于应对“共同的问题”

  经过时间考验的经验,应该得到尊重。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