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陈梅芳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三科主任 浙江省心理咨询师职业鉴定评审专家
有人说,钱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也是家庭主要矛盾的所在。人的成长之路,要依赖父母的给予和付出,但父母在钱财上的支配,子女不应该干预。
然而当父母步入老年,社会上针对他们的骗局层出不穷,有人因此被骗光一辈子的积蓄,由此加重暮年人的身心负担。舆论会责怪子女的疏忽,但其实老人固执己见的性格也很难扭转。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可在传统观念里,人们喜欢谈“生”,却忌讳聊“死”,上了年纪的老人,对此更是讳莫如深。多少老人留下一地鸡毛的身后事,亲人之间为财产争夺而成为仇人。
父母岁数大了,子女该不该和他们聊聊“钱”这个敏感话题?
一句“立遗嘱” 老妈当场翻脸 婆媳矛盾升级
对于与父母谈钱这个话题,小张有说不出的苦。就因为几句话,导致他和老妈最近的关系很差,还升级为婆媳矛盾,他也不知道如何“破冰”。
小张今年35岁,家中还有哥哥,生活在河南老家,60多岁的老妈与他们生活在杭州。前段时间,小张听朋友吐槽老人突然去世,没有立遗嘱,现在全家闹得鸡犬不宁,兄弟姐妹变仇人,非常苦恼。
晚饭的时候,小张将这件事情说了一下,妻子也在旁边附和,讨论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新闻八卦。“其实早点立遗嘱是好的,谁知道以后发生什么事情,”小张妻子说,“万一得了老年痴呆,意识模糊立了遗嘱也是无效的”“有的儿女生前没有尽到赡养义务,却要分财产,真是不公平”。
小张和妻子聊得正欢,一旁的老妈脸色非常不好。没注意老妈心情的小张笑嘻嘻地对老妈说道,“妈,你的遗嘱也可以早点立了,老家的房子就给大哥,手头还有的钱可以给我,我不嫌少。”
没想到老妈愤怒地将碗摔在桌上,夺门而出。留下石化一样的小张和妻子。接下来几天,小张老妈给家里的亲戚挨个打电话,说要回老家生活,原因是儿子不孝顺,咒她早死。
大哥专门打电话过来与小张理论,大致意思是小张夫妻俩借着赡养老人的名义,却想私吞财产,而且弟媳妇还苛待婆婆。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家里的气氛非常不好,婆媳之间剑拔弩张,老家那边传来风言风语,小张苦不堪言。
“本来婆媳关系就很难维持,这个话题或许是导火索,但作为儿子,我怎么可能对自己妈有坏心思呢?而且这件事情,媳妇也是无辜的。”但小张还是坚持认为,立遗嘱的事情是好事,或许是自己的表达方式不恰当吧。
母亲乱买电疗仪 被女儿数落“老糊涂”
除了立遗嘱,在购物理财上,老年人的执着也让子女很苦恼。
蔡阿姨睡眠不好,在公园里闲逛时遇到了一个小伙子向她推荐医疗器械,名为“电疗仪”,对治疗失眠很有效果。正在为失眠犯难的蔡阿姨打算看看,对方大肆渲染了电疗仪的功效。
对方描述,只要将其通电,基于“电磁场”的作用,失眠者就可以睡个好觉了。蔡阿姨试用了下,觉得很舒服动了心。
蔡阿姨和女儿说了这件事情,女儿却对此很怀疑。但蔡阿姨却反驳女儿不孝,自己失眠这么长时间,身体已经变差,她却不关心。
蔡阿姨的女儿开始数落蔡阿姨失眠是因为乱投资。炒股亏,投资失利,而且还去做不懂的P2P,遇到爆雷。
“现在不失眠才怪,”蔡阿姨女儿说道,“要不是家里的房子在住,你都要去抵押了吧,老爸这些年怎么受得了你的?我看你是老糊涂了,还不听劝!”母女俩越吵越凶,蔡阿姨要断绝母女关系,分家生活。
最终蔡阿姨还是买了电疗仪,“她都是我养大的,凭什么管我?我花我的钱!”
不过使用一段时间后,这款理疗仪确实没有效果。拆开来看,“电疗仪”的内部构造竟然是一个指示灯和一坨用以增重的沥青。
专家解析
“不服老”的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市七医院陈梅芳主任对此认为,无论是反对老人胡乱购物,还是因为立遗嘱产生家庭矛盾,在现实生活中都很常见。
“可很多时候,子女在‘钱’的问题上,直接干预父母引发冲突有一定的心理和社会因素。”陈梅芳认为,这包括老人在子女自立门户后,无人陪伴产生的失落感、孤独感;以及退休后,社会地位下降、活动范围变窄、经济收入减少等产生的落差,导致心理失去平衡。
“还有特殊时代形成的对钱财看重的心理,让他们缺乏安全感。”老人不服老,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是对生命终点越来越近的一种本能的抗拒。“这个时候,他们对能掌控的、给自己安全感的事物,会更有控制感,最为直接的就是支配自己的财产。”而这个时候,如果子女剥夺老人的财产处置权,会加重他们的抗拒心理。
并且,身体机能的衰退更会颠覆老人对自我的认同,以至于他们对能控制的事物掌控得更加谨慎。不可否认的是,对疾病的恐惧以及部分已经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人在性格、记忆智能方面受损,做出的一些决定也会导致家庭矛盾进一步加剧。
尊重的基础上注意沟通技巧
不强加自己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
那我们该怎样和父母针对“钱”这一敏感话题,展开和谐且有效的沟通呢?
“这个问题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来自子女的尊重与理解。”陈梅芳认为,我们必须要始终牢记这一点:尊重老人的自主权,保护他们知觉到的控制感。
控制感指个体知觉到的自己能有意识地产生预期结果、预防不好结果发生的程度。大量研究发现,控制感是老年期身心健康的重要预测变量,并且相比老人们真正得到对事件的控制感,老人们知觉到,也就是主观认为自己的控制感多少,更能预测他们的身心健康。
她建议,在跟老年人沟通中,可以用更低的语音(听力下降者适当调整)、缓慢的语速、更耐心的等待。
从老人喜欢和关注的话题展开,用老人感兴趣、或更愿意去做的小要求作为起点,引导他们的主动行为能力,一步一步加强到你所需要或者更希望父母做出改变的要求。
对老人更多的陪伴、成为老人心理上的依赖者,更多以理解和轻微的、以示亲密和尊重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想法,这样更容易得到老人的接受。
沟通时,要避免表达或暗示觉得他们不够能干,管不了钱了。如果父母不同意,要去倾听和理解他们的原因和做法。不要想当然认为自己可以替父母操办所有事情,不要把自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强加给他们。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