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争当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模范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2-30 07:20: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拉高标杆扬长补短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

  吉利汽车生产车间。(前湾新区供图)

  毕业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3D打印工业专业的钱滨博士,曾以研究骨干的身份参加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是得到业界认可的学术专家。但回到宁波北仑尝试创业时,他却遇到了难题——发展方向怎么确定?材料申报如何进行?配套资源如何获取?

  所幸,尚未熟悉“企业家”这一身份的钱滨,得到了当地智能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精心照料”。“我们建议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确定经营目标,用前沿3D打印技术解决大批企业缺少个性化模具的问题,实现共赢。”北仑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钱滨创立的“匠心快速成型技术有限公司”已在宁波安家落户,为20多家模具企业提供服务,订单数量超过200套。

  这样的故事,在宁波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频频发生着。

  得益于2017年全省范围内启动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大批创业者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及时获悉相应的扶持政策,从而加快脚步开展科研创新,并与当地产业实现“精准对接”。

  目前,宁波已创建52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其中省级13家、市级20家。这些综合体目前已集聚规上企业近4000家,为企业提供服务4万余次,帮助解决难题4300多个,获得各类科技金融支持60余亿元。到2020年底,全市将力争创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60家,更好地补齐产业公共服务短板,打造更有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产业链升级与价值链攀升。

  民营经济发达、产业基础扎实、创新活力澎湃的宁波,正向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模范生”的目标前行。

  雅戈尔的制衣工厂。(海曙区全媒体中心供图)

  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

  如今,“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正如火如荼。它是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也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建设提供了养分、指明了方向。

  根据去年8月发布的宁波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实施方案,宁波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立足各区县(市)、各产业集聚区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一区一特、一个产业至少一个服务综合体”的原则进行布局。

  大型汽车制造工厂密布的宁波杭州湾新区,是宁波汽车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地。去年,新区上汽大众和吉利汽车两大车企合计生产整车57.3万辆,实现产值688.3亿元,同比增长16.3%。因此,宁波杭州湾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落户于此,依托吉利汽车研究院集聚人才、创新研发、开拓市场。

  宁波是“红帮裁缝”发源地,拥有雅戈尔、杉杉、太平鸟、博洋等一批知名纺织服装企业,10家企业被国家工信部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确定为重点跟踪培育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正朝着“时尚化”的方向阔步前行。这时,浙江省时尚服装服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就起到了重要的“助推器”作用。

  如此案例,比比皆是。52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覆盖了绿色石化、汽车制造、新材料、智能装备、智能家电、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一批“246”重点产业,不断从宁波的优势产业吸收“养料”,形成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聚焦细分产业的创新服务综合体涌现。宁海模具综合体面向模具智能制造发展方向,主要开展数字设计、智能成形和先进材料制备服务;江北智慧供应链综合体以“互联网+”为形式,构建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的智慧供应链创新生态。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的规划里,光学电子是主攻产业之一,它和新材料等其他产业交叉配合,又催生了一系列有待开发的新兴产业,这在全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布局上也得到充分体现。宁波市新型光电显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宁波市激光与光电子应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宁波市光电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互不干扰、却又相互依托、互为补充。

  此外,浙江省微系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宁波市保税区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宁波市象山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都在“246”的大框架下找到了更小的切入口,实现高效对接、精准服务。

  平台从产业中来,也终将转化应用到产业中去。目前,我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覆盖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增加值2000多亿元。随着综合体数量不断增长、覆盖领域持续延伸,产业发展的“爆发力”也会愈发惊人。

  化工企业厂区。(LG甬兴供图)

  集智聚力助研发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基础,是科技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的目的,是集聚公共科技创新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制度创新等全链条服务的创新平台。

  可见,创新是“字眼”,是“精髓”。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面向广大中小企业、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当“小体量”遭遇“高新技术”,势必有一些制约创新研发的障碍需要破除。此时,综合体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缺资源、缺人才、缺技术,该如何寻求帮助?宁波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支持其通过牵头建设或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方式,创建支撑前沿原创成果研发、中试、孵化、投资、产业化“五位一体”的产业创新生态链条,打造一批以创新型大企业大平台为依托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为此,宁波探索形成以“政府引领、民企牵头”的特色发展模式,吉利、贝发、激智、舜宇等行业龙头牵头,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在汽车制造、新材料、时尚服装、生物医药等产业创建了一批综合体。12月11日,贝发集团就组织了一场“全球合伙人大会”,邀请文创领域的中小企业和下游供应商加入营销平台和社群联盟,依托宁波市文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抱团取暖”,共享发展资源。“明年,平台有望聚集超过200万会员,实现销售额50亿元。”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信心满满地展望未来。

  在各级政府科技部门、经信部门等相关部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得到了一批国内外高校、高能级科研院所的青睐。

  去年列入省级培育名单的北仑智能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已陆续和意大利CSMT(中国)中心技术研发创新中心、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达成合作,同时加快推动中科院海西院创新研究院北仑产业创新中心落户,依托该研究院优势,在宁波建成重要的高新技术中试和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还有部分综合体摸索出了个性化的创新服务模式。浙江省宁海模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充分研究论证了当地模具企业对模具设计、智能化生产、高精度检测、模具材料热处理等关键共性技术和工艺的需求,着手打造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云共享创新设计中心和智能化制造应用中心。依托激智创新材料研究院创建的宁波市新型光电显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则发动企业负责人、政府单位和民间资本成立规模3亿元的创投基金,以参股投资的形式扶持创新型企业,并委托专业公司运作,形成有序的生态闭环。

  清除障碍之后,中小企业的面前,将是一条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做全能、专业的“店小二”

  衡量一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运行成效的最好标尺,是企业对服务品质的认可程度,和接受服务后企业的发展成绩。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服务项目”很繁杂,囊括研究开发、创意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标准信息、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国际合作、融资担保、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功能。这就意味着,综合体必须足够“全能”。

  但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化众创空间不同,它们都是面向企业和人才的创新平台,需要差异化发展,也需要互联互通、形成“三位一体”,共同打造功能层次明晰的宁波特色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这意味着,综合体还要够“专业”。

  当好一名既全能、又专业的“店小二”,这道“考题”并不简单。

  互联网技术,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升服务能力、拓宽服务范围的重要“武器”。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相关政府部门正大力支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打开立体服务通路,集成提供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创业孵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

  宁波市文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搭建“文器库”平台、浙江省微系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设立“风险池基金”、宁波市气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国家气动产品质检中心、北仑区科技局联合北仑智能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规划建设中试孵化平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技能包”越来越丰富。

  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禀赋特点,对应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引入创意设计、技术研发、技术评价、技术交易、人才培训、标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的“专、精、深”产业创新生态服务体系,打造一批聚焦产业链源头到末端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主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浙江省时尚服装服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引进的国家纺织面料馆,为宁波服装产业“时尚化”转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余姚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依托单位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更是研发了国际先进的机器人控制器,一举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为宁波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添加砝码。

  宁波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未来,会是什么模样?“前有省委、省政府发文定基调,后有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246’‘225’等一系列行动计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助力,宁波已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此后会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厘清主体责任,做好服务保障,打造多个综合体联合贯通的产业创新生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争当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模范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2-30 07:20:00

  吉利汽车生产车间。(前湾新区供图)

  毕业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3D打印工业专业的钱滨博士,曾以研究骨干的身份参加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是得到业界认可的学术专家。但回到宁波北仑尝试创业时,他却遇到了难题——发展方向怎么确定?材料申报如何进行?配套资源如何获取?

  所幸,尚未熟悉“企业家”这一身份的钱滨,得到了当地智能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精心照料”。“我们建议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确定经营目标,用前沿3D打印技术解决大批企业缺少个性化模具的问题,实现共赢。”北仑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钱滨创立的“匠心快速成型技术有限公司”已在宁波安家落户,为20多家模具企业提供服务,订单数量超过200套。

  这样的故事,在宁波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频频发生着。

  得益于2017年全省范围内启动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大批创业者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及时获悉相应的扶持政策,从而加快脚步开展科研创新,并与当地产业实现“精准对接”。

  目前,宁波已创建52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其中省级13家、市级20家。这些综合体目前已集聚规上企业近4000家,为企业提供服务4万余次,帮助解决难题4300多个,获得各类科技金融支持60余亿元。到2020年底,全市将力争创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60家,更好地补齐产业公共服务短板,打造更有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产业链升级与价值链攀升。

  民营经济发达、产业基础扎实、创新活力澎湃的宁波,正向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模范生”的目标前行。

  雅戈尔的制衣工厂。(海曙区全媒体中心供图)

  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

  如今,“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正如火如荼。它是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也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建设提供了养分、指明了方向。

  根据去年8月发布的宁波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实施方案,宁波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立足各区县(市)、各产业集聚区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一区一特、一个产业至少一个服务综合体”的原则进行布局。

  大型汽车制造工厂密布的宁波杭州湾新区,是宁波汽车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地。去年,新区上汽大众和吉利汽车两大车企合计生产整车57.3万辆,实现产值688.3亿元,同比增长16.3%。因此,宁波杭州湾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落户于此,依托吉利汽车研究院集聚人才、创新研发、开拓市场。

  宁波是“红帮裁缝”发源地,拥有雅戈尔、杉杉、太平鸟、博洋等一批知名纺织服装企业,10家企业被国家工信部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确定为重点跟踪培育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正朝着“时尚化”的方向阔步前行。这时,浙江省时尚服装服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就起到了重要的“助推器”作用。

  如此案例,比比皆是。52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覆盖了绿色石化、汽车制造、新材料、智能装备、智能家电、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一批“246”重点产业,不断从宁波的优势产业吸收“养料”,形成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聚焦细分产业的创新服务综合体涌现。宁海模具综合体面向模具智能制造发展方向,主要开展数字设计、智能成形和先进材料制备服务;江北智慧供应链综合体以“互联网+”为形式,构建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的智慧供应链创新生态。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的规划里,光学电子是主攻产业之一,它和新材料等其他产业交叉配合,又催生了一系列有待开发的新兴产业,这在全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布局上也得到充分体现。宁波市新型光电显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宁波市激光与光电子应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宁波市光电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互不干扰、却又相互依托、互为补充。

  此外,浙江省微系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宁波市保税区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宁波市象山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都在“246”的大框架下找到了更小的切入口,实现高效对接、精准服务。

  平台从产业中来,也终将转化应用到产业中去。目前,我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覆盖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增加值2000多亿元。随着综合体数量不断增长、覆盖领域持续延伸,产业发展的“爆发力”也会愈发惊人。

  化工企业厂区。(LG甬兴供图)

  集智聚力助研发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基础,是科技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的目的,是集聚公共科技创新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制度创新等全链条服务的创新平台。

  可见,创新是“字眼”,是“精髓”。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面向广大中小企业、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当“小体量”遭遇“高新技术”,势必有一些制约创新研发的障碍需要破除。此时,综合体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缺资源、缺人才、缺技术,该如何寻求帮助?宁波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支持其通过牵头建设或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方式,创建支撑前沿原创成果研发、中试、孵化、投资、产业化“五位一体”的产业创新生态链条,打造一批以创新型大企业大平台为依托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为此,宁波探索形成以“政府引领、民企牵头”的特色发展模式,吉利、贝发、激智、舜宇等行业龙头牵头,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在汽车制造、新材料、时尚服装、生物医药等产业创建了一批综合体。12月11日,贝发集团就组织了一场“全球合伙人大会”,邀请文创领域的中小企业和下游供应商加入营销平台和社群联盟,依托宁波市文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抱团取暖”,共享发展资源。“明年,平台有望聚集超过200万会员,实现销售额50亿元。”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信心满满地展望未来。

  在各级政府科技部门、经信部门等相关部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得到了一批国内外高校、高能级科研院所的青睐。

  去年列入省级培育名单的北仑智能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已陆续和意大利CSMT(中国)中心技术研发创新中心、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达成合作,同时加快推动中科院海西院创新研究院北仑产业创新中心落户,依托该研究院优势,在宁波建成重要的高新技术中试和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还有部分综合体摸索出了个性化的创新服务模式。浙江省宁海模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充分研究论证了当地模具企业对模具设计、智能化生产、高精度检测、模具材料热处理等关键共性技术和工艺的需求,着手打造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云共享创新设计中心和智能化制造应用中心。依托激智创新材料研究院创建的宁波市新型光电显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则发动企业负责人、政府单位和民间资本成立规模3亿元的创投基金,以参股投资的形式扶持创新型企业,并委托专业公司运作,形成有序的生态闭环。

  清除障碍之后,中小企业的面前,将是一条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做全能、专业的“店小二”

  衡量一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运行成效的最好标尺,是企业对服务品质的认可程度,和接受服务后企业的发展成绩。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服务项目”很繁杂,囊括研究开发、创意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标准信息、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国际合作、融资担保、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功能。这就意味着,综合体必须足够“全能”。

  但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化众创空间不同,它们都是面向企业和人才的创新平台,需要差异化发展,也需要互联互通、形成“三位一体”,共同打造功能层次明晰的宁波特色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这意味着,综合体还要够“专业”。

  当好一名既全能、又专业的“店小二”,这道“考题”并不简单。

  互联网技术,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升服务能力、拓宽服务范围的重要“武器”。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相关政府部门正大力支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打开立体服务通路,集成提供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创业孵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

  宁波市文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搭建“文器库”平台、浙江省微系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设立“风险池基金”、宁波市气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国家气动产品质检中心、北仑区科技局联合北仑智能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规划建设中试孵化平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技能包”越来越丰富。

  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禀赋特点,对应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引入创意设计、技术研发、技术评价、技术交易、人才培训、标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的“专、精、深”产业创新生态服务体系,打造一批聚焦产业链源头到末端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主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浙江省时尚服装服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引进的国家纺织面料馆,为宁波服装产业“时尚化”转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余姚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依托单位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更是研发了国际先进的机器人控制器,一举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为宁波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添加砝码。

  宁波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未来,会是什么模样?“前有省委、省政府发文定基调,后有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246’‘225’等一系列行动计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助力,宁波已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此后会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厘清主体责任,做好服务保障,打造多个综合体联合贯通的产业创新生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