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纪录片导演眼里的顾老:知行合一最佳践行者 自信精进的暖男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1-15 09:16: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张璟璟 孙捷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在马尼拉宣布,西太平洋区已经成为没有脊髓灰质炎的地区了。当我听到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激动。这个消息,是我们奋斗了几十年所达到的目标……”

  冬日,中山公园逸仙楼,回响着“糖丸爷爷”顾方舟的声音,影像里的他,正向来参观顾方舟纪念展的人们讲述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历程,神情安然、语调平静。

  这段影像截取自一部有关致敬计划免疫工作者的公益宣传片——《和你在一起》。此次,记者北上北京,专访了这部宣传片的导演——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副主任田苗。

  (中山公园逸仙楼,市民参观顾方舟纪念展)

  这位有着多年纪录片摄制经验的导演,用敏锐的视角捕捉人性不同的质感。在他看来,顾老最大的闪光点就是知行合一,将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完全统一。此外,顾老身上那种阳光、自信的暖男气质,也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去年6月,我去象山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时问及几位当地工作人员关于顾老的事情,他们知道的不多。相信通过你们的宣传,顾老的事迹会被越来越多人记住。”田苗说。

  拍摄公益片结缘

  最大收获结识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前辈

  记者:第一次见顾老是什么时候?第一印象是怎么样的?

  田苗:2012年年底,我们承接了中国预防医学会的委托,为中国计免工作者拍一部公益广告片。虽然是广告片,但我们都选取医务工作者本人出镜,因此这也是一个纪录短片。

  第一次叩开顾先生家的门,第一眼看到老先生就觉着他形象真好,李奶奶(注:顾方舟爱人李以莞)气质也非常好。两位老人家,都是思路清晰,说话很有条理。你要找演员,都找不出这么合适的。我当时就构思,以顾先生讲述他的人生故事作为整个影片的主线,并由他寄语青年一代。

  (2013年5月6日,《和你在一起》拍摄时,田苗与顾老沟通拍摄内容。图片来自国家图书馆)

  整个片子从沟通、拍摄、制作到最后成片,历时数个月。整个过程中,我们反复叨扰顾先生,可他总是有求必应,不厌其烦。他知道这部片子是向计免工作者致敬的,为默默耕耘的后辈做点事,他很支持、很配合。

  他在这部片子里说,人生的最大理想就是希望下一代不再受到可以防治的疾病的困扰。同时,寄语后辈计免工作者,看好每个孩子,保护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在我看来,拍这部片子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前辈。也是因为顾先生,让我对计免工作者有了更深的敬意。他们默默无闻,但在你身上注射的疫苗,将永远守护你。所以,也就有了那句广告词:陪伴你,守护你,和你在一起。

  “花言巧语”说服口述历史

  抢救性收集珍贵记忆

  记者:拍完纪录片,怎么想到要做一个口述史呢?

  田苗:这个片子也就十来分钟,能反映顾先生的故事太少了。当时,国图的“中国记忆”项目刚启动不久,这个项目主要着眼于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濒危民族记忆与传统技艺的抢救性记忆收集工作,需要采集口述史和影像资料。

  (2014年4月29日,“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成员与顾老夫妇合影。图片来自国家图书馆

  拍摄宣传片的过程中,我就想让顾先生来做口述史。一开始,他并不答应,老先生是个特别低调的人。后来我也是用尽方法,“花言巧语”说服他。

  我说:您都是院长了,有了不少荣誉,可那个时候个您一起工作的好多人,都是默默无闻,通过您的讲述,让这些人、这段历史被记住才是口述史的目的。

  就这样,他才最终答应了。

  2013年10月22日,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团队开始进行顾先生的口述史访问,直到2014年7月,口述史访问结束,共访问11次,后来又进行了几次补充采访。每次都有三台摄像机取景,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影视资料。

  (国家图书馆“人民科学家”顾方舟专栏,点击跳转)

  除《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已经出版之外,去年10月国图举办的“共和国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馆藏文献展上,我们也首发了5段顾先生口述史料视频。现在,大家上网就能看到顾先生的音容笑貌。

  理想、人格与社会责任统一

  知行合一最好的践行者

  记者:从拍纪录片到做“中国记忆”项目,长时间接触下来,顾老最打动您的是什么?

  田苗:给重要人物立传,最忌“样板化”。以一个纪录片导演的视角来看,顾先生是一个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完全统一的人。

  他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建立了一套信仰,并立志通过自己努力报效祖国。他所相信的都是对的,他所说的都做到了,而且在关键的时候坚持学者的良知,这样的人很少见。

  即使到了老年,顾先生也心忧天下。每次我去看到他,我都得找几个他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国计民生、国际关系等等他都很关心,很愿意和我聊。 

  从顾先生选择《一生一事》的封面,也能看出他对自己要求,当时出版社给出三个不同颜色的封面:浅粉色,象征着温馨的守护者;淡黄色,有种怀旧感;还有就是本白。

  我把封面打印好,给已经在住院的顾先生看,最后他定了白色。他说,我一生清清白白。这,就是他的逻辑。

  (1961年,陪周恩来总理视察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图片来自国家图书馆)

  另外,就是他那种自信、精进、昂扬的品质。比如,1951年,周总理宴请第一批留苏学生,是他喊了一批同学去给周总理敬酒。足见,在一群十分优秀的年轻人里面,他也是出挑的。

  1960年,周总理去缅甸访问途中,路过昆明,来到疫苗生产基地。顾先生汇报,疫苗生产出来,给全国7岁以下的孩子服用,就可以消灭脊灰。周总理打趣,说这么一来你们不就失业了吗?顾先生回答,这个病消灭了,还要研究别的病。

  这里,我还想就顾先生拿自己孩子实验疫苗的事。现在有些观点认为,这是违反医学伦理的,但我提醒一下,那个年代的医学家,首先考虑的是国家,不可能了解到现在的学术体系。况且,顾先生在私下里也说过,因为经过多次动物、成人实验,对自己的工作有着充分的把握。

  一爱终身的暖男

  在祖国建设事业中升华感情

  记者:《和你在一起》结尾处,顾老和李老手牵手走在草地上的画面很温馨,是您特意设计的吗?

  田苗:影片的结尾,我设计了顾先生和李奶奶在草地上看着孩子们玩耍。当时,顾先生好几年没下楼了,听了我的设 想,他们很慷慨的同意了。最后,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北海公园旁边拍摄。不过,牵手走出来的动作不是我设计的,他们很自然地就拉着手散步。画面确实很美 好,我还拍了他们的手牵在一起的特写照片。

  2013年,顾方舟夫妇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图片来自国家图书馆

  事实上,整个拍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两人深厚感情。每次我们去拍摄、采访,顾老都需要李奶奶在场,而且从不吝惜对爱人的赞美。

  结婚照,摄于1951年8月9日。图片来自国家图书馆

  他们是志同道合,感情更在追求祖国医学事业的道路上不断升华。他们相识于北大学生会,都是进步青年。1951年9月8日,他们结婚,9月13日顾先生就去苏联学习了。离京前,两人互相勉励,要在祖国的伟大事业工作中来培养爱情。其后五年间,没有见过一面,也没有电话,顾先生在忙碌的学业间,给爱人写信、寄照片。

  (1952年,从苏联寄给妻子的工作照。图片来自国家图书馆)

  他们老两口的感情,放在普通老头老太太里也算好的,确实令人羡慕。顾先生不说,李奶奶也是科学家,是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美国留学的,工作出色,家庭美满,孩子也很成功,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新闻多一点

  “中国记忆”项目,是整理中国现当代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专题文献,采集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等新类型文献,收集手稿、信件、照片和实物等信息承载物, 形成多载体、多种类的专题文献资源集合,并通过在馆借阅、在线浏览、多媒体展览、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项目。其目的是,挽留 正在消逝的文化现象,抢救正在流失的记忆资源。

  2012年开始,“中国记忆”进行口述史料、影像文献等新类型文献的建设和服务。迄今已建设“东北抗日联军”、“传统年画”、“大漆髹饰”、“蚕丝 织绣”、“我们的文字”、“当代重要学者”、“我们的英雄”等20多个专题,收集到逾1800小时的口述史料、影像文献和大量历史照片、手稿、非正式出版 物等文献资源。

  2018年起,国家图书馆联合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2019年第二届影像展举办地为象山。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纪录片导演眼里的顾老:知行合一最佳践行者 自信精进的暖男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1-15 09:16:00

  中国宁波网记者张璟璟 孙捷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在马尼拉宣布,西太平洋区已经成为没有脊髓灰质炎的地区了。当我听到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激动。这个消息,是我们奋斗了几十年所达到的目标……”

  冬日,中山公园逸仙楼,回响着“糖丸爷爷”顾方舟的声音,影像里的他,正向来参观顾方舟纪念展的人们讲述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历程,神情安然、语调平静。

  这段影像截取自一部有关致敬计划免疫工作者的公益宣传片——《和你在一起》。此次,记者北上北京,专访了这部宣传片的导演——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副主任田苗。

  (中山公园逸仙楼,市民参观顾方舟纪念展)

  这位有着多年纪录片摄制经验的导演,用敏锐的视角捕捉人性不同的质感。在他看来,顾老最大的闪光点就是知行合一,将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完全统一。此外,顾老身上那种阳光、自信的暖男气质,也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去年6月,我去象山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时问及几位当地工作人员关于顾老的事情,他们知道的不多。相信通过你们的宣传,顾老的事迹会被越来越多人记住。”田苗说。

  拍摄公益片结缘

  最大收获结识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前辈

  记者:第一次见顾老是什么时候?第一印象是怎么样的?

  田苗:2012年年底,我们承接了中国预防医学会的委托,为中国计免工作者拍一部公益广告片。虽然是广告片,但我们都选取医务工作者本人出镜,因此这也是一个纪录短片。

  第一次叩开顾先生家的门,第一眼看到老先生就觉着他形象真好,李奶奶(注:顾方舟爱人李以莞)气质也非常好。两位老人家,都是思路清晰,说话很有条理。你要找演员,都找不出这么合适的。我当时就构思,以顾先生讲述他的人生故事作为整个影片的主线,并由他寄语青年一代。

  (2013年5月6日,《和你在一起》拍摄时,田苗与顾老沟通拍摄内容。图片来自国家图书馆)

  整个片子从沟通、拍摄、制作到最后成片,历时数个月。整个过程中,我们反复叨扰顾先生,可他总是有求必应,不厌其烦。他知道这部片子是向计免工作者致敬的,为默默耕耘的后辈做点事,他很支持、很配合。

  他在这部片子里说,人生的最大理想就是希望下一代不再受到可以防治的疾病的困扰。同时,寄语后辈计免工作者,看好每个孩子,保护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在我看来,拍这部片子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前辈。也是因为顾先生,让我对计免工作者有了更深的敬意。他们默默无闻,但在你身上注射的疫苗,将永远守护你。所以,也就有了那句广告词:陪伴你,守护你,和你在一起。

  “花言巧语”说服口述历史

  抢救性收集珍贵记忆

  记者:拍完纪录片,怎么想到要做一个口述史呢?

  田苗:这个片子也就十来分钟,能反映顾先生的故事太少了。当时,国图的“中国记忆”项目刚启动不久,这个项目主要着眼于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濒危民族记忆与传统技艺的抢救性记忆收集工作,需要采集口述史和影像资料。

  (2014年4月29日,“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成员与顾老夫妇合影。图片来自国家图书馆

  拍摄宣传片的过程中,我就想让顾先生来做口述史。一开始,他并不答应,老先生是个特别低调的人。后来我也是用尽方法,“花言巧语”说服他。

  我说:您都是院长了,有了不少荣誉,可那个时候个您一起工作的好多人,都是默默无闻,通过您的讲述,让这些人、这段历史被记住才是口述史的目的。

  就这样,他才最终答应了。

  2013年10月22日,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团队开始进行顾先生的口述史访问,直到2014年7月,口述史访问结束,共访问11次,后来又进行了几次补充采访。每次都有三台摄像机取景,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影视资料。

  (国家图书馆“人民科学家”顾方舟专栏,点击跳转)

  除《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已经出版之外,去年10月国图举办的“共和国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馆藏文献展上,我们也首发了5段顾先生口述史料视频。现在,大家上网就能看到顾先生的音容笑貌。

  理想、人格与社会责任统一

  知行合一最好的践行者

  记者:从拍纪录片到做“中国记忆”项目,长时间接触下来,顾老最打动您的是什么?

  田苗:给重要人物立传,最忌“样板化”。以一个纪录片导演的视角来看,顾先生是一个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完全统一的人。

  他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建立了一套信仰,并立志通过自己努力报效祖国。他所相信的都是对的,他所说的都做到了,而且在关键的时候坚持学者的良知,这样的人很少见。

  即使到了老年,顾先生也心忧天下。每次我去看到他,我都得找几个他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国计民生、国际关系等等他都很关心,很愿意和我聊。 

  从顾先生选择《一生一事》的封面,也能看出他对自己要求,当时出版社给出三个不同颜色的封面:浅粉色,象征着温馨的守护者;淡黄色,有种怀旧感;还有就是本白。

  我把封面打印好,给已经在住院的顾先生看,最后他定了白色。他说,我一生清清白白。这,就是他的逻辑。

  (1961年,陪周恩来总理视察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图片来自国家图书馆)

  另外,就是他那种自信、精进、昂扬的品质。比如,1951年,周总理宴请第一批留苏学生,是他喊了一批同学去给周总理敬酒。足见,在一群十分优秀的年轻人里面,他也是出挑的。

  1960年,周总理去缅甸访问途中,路过昆明,来到疫苗生产基地。顾先生汇报,疫苗生产出来,给全国7岁以下的孩子服用,就可以消灭脊灰。周总理打趣,说这么一来你们不就失业了吗?顾先生回答,这个病消灭了,还要研究别的病。

  这里,我还想就顾先生拿自己孩子实验疫苗的事。现在有些观点认为,这是违反医学伦理的,但我提醒一下,那个年代的医学家,首先考虑的是国家,不可能了解到现在的学术体系。况且,顾先生在私下里也说过,因为经过多次动物、成人实验,对自己的工作有着充分的把握。

  一爱终身的暖男

  在祖国建设事业中升华感情

  记者:《和你在一起》结尾处,顾老和李老手牵手走在草地上的画面很温馨,是您特意设计的吗?

  田苗:影片的结尾,我设计了顾先生和李奶奶在草地上看着孩子们玩耍。当时,顾先生好几年没下楼了,听了我的设 想,他们很慷慨的同意了。最后,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北海公园旁边拍摄。不过,牵手走出来的动作不是我设计的,他们很自然地就拉着手散步。画面确实很美 好,我还拍了他们的手牵在一起的特写照片。

  2013年,顾方舟夫妇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图片来自国家图书馆

  事实上,整个拍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两人深厚感情。每次我们去拍摄、采访,顾老都需要李奶奶在场,而且从不吝惜对爱人的赞美。

  结婚照,摄于1951年8月9日。图片来自国家图书馆

  他们是志同道合,感情更在追求祖国医学事业的道路上不断升华。他们相识于北大学生会,都是进步青年。1951年9月8日,他们结婚,9月13日顾先生就去苏联学习了。离京前,两人互相勉励,要在祖国的伟大事业工作中来培养爱情。其后五年间,没有见过一面,也没有电话,顾先生在忙碌的学业间,给爱人写信、寄照片。

  (1952年,从苏联寄给妻子的工作照。图片来自国家图书馆)

  他们老两口的感情,放在普通老头老太太里也算好的,确实令人羡慕。顾先生不说,李奶奶也是科学家,是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美国留学的,工作出色,家庭美满,孩子也很成功,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新闻多一点

  “中国记忆”项目,是整理中国现当代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专题文献,采集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等新类型文献,收集手稿、信件、照片和实物等信息承载物, 形成多载体、多种类的专题文献资源集合,并通过在馆借阅、在线浏览、多媒体展览、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项目。其目的是,挽留 正在消逝的文化现象,抢救正在流失的记忆资源。

  2012年开始,“中国记忆”进行口述史料、影像文献等新类型文献的建设和服务。迄今已建设“东北抗日联军”、“传统年画”、“大漆髹饰”、“蚕丝 织绣”、“我们的文字”、“当代重要学者”、“我们的英雄”等20多个专题,收集到逾1800小时的口述史料、影像文献和大量历史照片、手稿、非正式出版 物等文献资源。

  2018年起,国家图书馆联合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2019年第二届影像展举办地为象山。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