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取消婚礼迎战疫情 穿着纸尿裤坐诊 宁波医护人员这样过春节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1-29 08:00:08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他们是党员!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们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才能给群众吃下定心丸。疫情发生以来,宁波基层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奋战在防疫第一线。

  他们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始终坚守在工作的第一线;他们联村联户精准排摸、配合医务人员上门随访、落实重点人员监测检查、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安抚群众情绪……他们的全力以赴和细心守护,筑起了一道保卫人民群众健康的坚强壁垒。

  取消婚礼

  90后护士专心迎战疫情

  工作中的毛丽丽

  如果没有这场牵动全国人民的疫情,明天一大早,90后护士毛丽丽将如愿披上洁白的婚纱,携手亲密爱人一起走进婚礼殿堂。但现在,这一人生的幸福时刻不得不延后……

  鼠年第一天,李惠利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毛丽丽就通知了身边亲朋好友:特殊时期,原定于初六的婚礼将取消,身为第三梯队奔赴武汉的志愿者,她准备专心备战。

  毛丽丽老家就在湖北,武汉疫情一出,丽丽的心一直在牵挂着。除夕那晚,宁波召集医疗队员赶赴武汉,身为党员的毛丽丽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再三考虑,科室选择了另外一名报名的90后护士王伟。

  但毛丽丽还是决定取消婚礼,以便随时迎战疫情。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身为军人的丈夫当即表示同意,之后两人又把决定告诉了家人,全家都支持他们的决定。

  “如果能为防疫做点贡献,一切都是值得的。”她坚定地表示。而这几天,毛丽丽又开始了忙碌的一线工作……

  穿着纸尿裤坐诊

  这名女医生只为节约时间

  蔡珂丹(资料图片)

  从大年初一到初四,整整4天,蔡珂丹一直驻守在医院。何时回家,对于她和其他几位同事来说,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自从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开启24小时发热门诊以来,身为党员的蔡珂丹便强烈要求加入到门诊一线。在发热门诊工作,就意味着有随时被感染的可能性,也意味着在疫情没有解除之前,她即使是下了班,也不能回家。

  随着疫情的加剧,发热门诊加强了防护。隔离服厚重闷热,再加上护目镜、口罩等,医护人员负担很重。

  为节省紧缺的防护物资,提高诊疗效率,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打响了一次性消耗品“保卫战”:有人选择不吃不喝,有人早饭只挑干粮吃,渴了就憋着,肾内科的“女汉子”蔡珂丹顾不上尴尬,干脆穿着纸尿裤工作了整整一天。

  “一方面防护服物资紧缺,上厕所脱下来后就不能再穿了。再加上穿脱麻烦,每个动作都要洗一次手,摘护目镜洗一次,摘口罩洗一次,脱了整套防护服要花费20分钟。再加上我们除了日常坐诊之外,还要照顾留观病人,太耽误时间,我索性穿上纸尿裤了。”蔡珂丹笑笑说,脸上口罩勒痕尚未褪去。

  “爸爸还要工作”

  武汉籍宁波医生的思念和歉意

  张涛坚守临床一线

  “你长大了,要乖乖听奶奶的话,爸爸还要工作……”趁着换班的间隙,北仑区人民医院宗瑞院区武汉籍医生张涛与远在老家的女儿打了一通视频电话。今年春节,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临近年关,张涛早早投入春运抢票队伍,买好了1月23日晚上回武汉老家的高铁票。就在1月19日,接到上级通知,作为宗瑞院区医务科负责人和共产党员的他被委以重任,担任院内医疗救治组组长,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可疑病例的筛查、院内会诊及转诊工作等。

  一面是家乡武汉有年迈双亲等着他春节团圆,有6岁不到的女儿扳着手指数着爸爸回家的日子;另一面则是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最终,他选择在第一时间退掉了高铁票,坚守临床一线。妻子也陪着他一同退了票。

  部署、会诊、转运、追踪,防控工作在他有序的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利用午休时间,他给老家打了电话,女儿还是那句话:“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怎么还不来呀?”这让工作中堪称硬汉的他鼻子发酸。对孩子一阵安慰后,他最后说了一句:“对不起,爸爸还要工作。”挂掉了电话,深深的思念和歉意也随着电话的结束埋在心里。

  真想洗个澡

  隔离病房医生最大的愿望

  隔离病房中的董永权

  连体防护服、口罩、防护镜、鞋套、面罩、手套……昨天傍晚6点半,走出隔离病房的鄞州二院医共体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董永权脱掉“层层盔甲”,身上因为出汗黏糊糊的。从去年除夕至今,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只与家人匆匆见了一面。由于接触过的留观病人中已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他必须在所有病人离开后再留观14天才能回家。

  大年廿九,鄞州二院医共体党委向全体党员发出倡议,短短几小时,近200名医共体党员通过微信、电话等各种方式表达请战意愿,有的直接投入到抗击病毒、抢救生命的最前沿,有的放弃旅行、阖家团聚,随时待命。第一个报名的就是董永权,来自武汉黄岗。

  “进了隔离病房,也就意味着和外界断了联系,更不能回家。”董永权穿上手术衣、防护服、隔离衣,戴好护目镜、口罩走进了隔离病区,给留观病人进行诊治、取样、筛查。

  和治疗其他病人比起来,留观病人更需要心理疏导。“一位30多岁的女士去过武汉,从进来开始就在哭,心情很差,她有种被孤立的感觉。”董永权和同事们对她特别留心,不断给她科普医学,让她振作。慢慢地,她开朗起来,对医护人员也建立了信任。

  为节约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董永权起码有6个小时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脸上是被护目镜、口罩压出来的印子,一两个小时都消不下去;由于戴着手套,手也起了褶子;长时间待在隔离病区,脸上、身上干了湿,湿了干。

  “从隔离病区出来,最想做的就是冲个澡,补充点能量。”董永权说,等疫情结束,他打算回趟武汉老家,看看父亲。

  与时间赛跑

  春节期间,他6天没见过孩子

  周宁在楼道张贴宣传单

  “爸爸,你啥时候回来,不能请假吗?”一个小男孩在电话里哽咽着说。

  “爸爸处理好这里的工作马上回来,好吗?你在家听妈妈的话……”电话另一头,是北仑白峰街道峰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周宁的声音。

  一段无意间录下的对话,在北仑区白峰街道峰城社区的工作群里传开。从1月22日到1月27日,周宁已经整整6天没有见到儿子了。除夕,来不及与家人吃一餐团圆饭,大年初一,是在办公室迎来天明。

  疫情宣传不等人。刚开始,有居民对疫情不以为然,以为是社区小题大做,有些人则非常恐慌,精神状态绷得很紧。

  周宁和同事们只好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在楼道张贴的宣传册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现在,每天他都会接到几十个咨询电话,随身携带充电宝成了标配。

  连日来高强度的工作,加上天天在社区的沙发上过夜,让周宁的腰椎间盘突出愈发严重,时常用手捂着腰。有一天,当他拖着一身的疲惫开车回家,刚准备跨进车门的时候,左脚突然麻了,腰部一阵剧痛,一下子跪倒在雨夜中。

  拨打电话、核实信息、登记上报,排摸工作阶段,有太多基层干部重复做着同样的事。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群众的感染风险少一些,再少一些。

  “方言版”防疫顺口溜

  他想方设法宣传防疫知识

  汪洪江(右)正在和街道领导讨论防疫措施

  “冠状病毒冒恐慌,科学防范要记牢。勤洗手来勤通风,吃吃困困将养好……”1月28日晚,鄞州白鹤街道白鹤社区保安唐师傅手中的小喇叭一遍遍播放宁波方言版的防疫顺口溜。

  “阿拉书记真会动脑筋,这个顺口溜一听就明白了。有些老年人听不懂普通话,有了它,我们就知道怎么防疫了。”居民张阿姨对这段顺口溜赞不绝口。

  这两天,这个“定制版”的顺口溜遍及小区的角角落落,方便每位居民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方法。

  很多人不知道,这段宁波方言版的顺口溜是白鹤社区“80后”党委书记汪洪江自创的,党龄15年,他在社区工作了整整19年。非常时期,这是他为社区的老年居民特别订制的防疫顺口溜。

  这次疫情蔓延,老小区的防疫工作更是刻不容缓。前两天,汪洪江在手机刷抖音时注意到,很多地方都出炉了地方版的方言广播,传播效果很好。有台州版的、绍兴版的,听着朗朗上口,他就琢磨着做一个宁波方言版本。

  “白鹤是老小区,来一段宁波话顺口溜,老人家一听就明白了。对防疫多一份了解,对病毒就能少一分恐惧。只要老人家听得进去,愿意多戴口罩、少出门,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谈及初衷,汪洪江说得轻描淡写。

  隔离不隔爱

  他提供“一对一”管家式服务

  张飚(中)和村党员干部在核实霞西村从疫区返甬人员名单

  “老板,你到门口来拿下菜,我给你买了土豆、鸡蛋、胡萝卜、粉丝等食材,务必戴好口罩出来拿。”这两天,北仑霞浦街道霞西村党支部书记张飚每天都要对村内一家宾馆老板打一通电话,通知他领取食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5天前,该宾馆老板接待了一名去过武汉的客人,因此被暂时隔离,目前身体未出现异常。而当时,宾馆内有其家人5名和旅客3名,得知这一情况,张飚立马戴好口罩与老板商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老板同意自行做好隔离,并将宾馆作为隔离点,让隔离人员暂时居住。

  在隔离期间,宾馆人员都不能外出,张飚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让党员与热心居民监督,每天为隔离人员买菜送菜。

  据了解,霞西村本地籍居民220户,排摸到外地居民200余户,党员25人。自防控工作部署以来,张飚发动党员,积极响应,主动请缨,党员干部、热心居民等20多人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宣传防控知识,帮助隔离人员购买日常生活物资。

  为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风险,张飚还为这支党员队伍以就近原则,实行“一对一”结对,让他们监督辖区内其他隔离人员,关注他们的动向,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时,再三嘱咐他们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不能接触隔离人员。

  一个都不能少

  他挨家挨户给山区老人发口罩

  毛光华(左一)上门给老人送口罩

  “阿公,这几天尽量不要出门,有什么事情给我或者村里打电话,出门的话一定要戴好口罩。”1月28日上午,横街镇毛岙村党支部书记毛光华与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为村里的一名84岁老人送去了口罩,不忘嘱咐老人记得戴上。

  走出老人的家,他继续上路,给村里的老人发放口罩。这批口罩是毛光华自己厂里给工人准备的,只有300个。

  “我到村里宣传防疫信息时,发现很多人没有戴口罩,一问大家,都说买不到。”听到这个消息,毛光华立马从厂里拿来了口罩。

  毛岙村在半山区,村里有不少老人,为了将口罩以最快的速度发放给更多的村民,毛光华在村便民服务中心与村里村民常去的小卖部都放了一部分口罩,让村民来村委会咨询时和到小店购买生活用品时免费领取。与此同时,他与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一户一户上门将口罩送给村里不方便出门的老人家中,并同时宣传防疫知识与口罩佩戴的方法。“现在防疫的关键时期,必须要人手一个口罩,我心里才踏实一些。”毛光华说。

  宁波晚报记者陆麒雯顾嘉懿郑凯侠

  王冬晓薛曹盛

  通讯员徐晨燕 郑珂 陶竹君

  屠聪琪谢美君陈静娜

  陆君尔徐璐琼

  图片均为通讯员提供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取消婚礼迎战疫情 穿着纸尿裤坐诊 宁波医护人员这样过春节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1-29 08:00:08

  他们是党员!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们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才能给群众吃下定心丸。疫情发生以来,宁波基层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奋战在防疫第一线。

  他们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始终坚守在工作的第一线;他们联村联户精准排摸、配合医务人员上门随访、落实重点人员监测检查、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安抚群众情绪……他们的全力以赴和细心守护,筑起了一道保卫人民群众健康的坚强壁垒。

  取消婚礼

  90后护士专心迎战疫情

  工作中的毛丽丽

  如果没有这场牵动全国人民的疫情,明天一大早,90后护士毛丽丽将如愿披上洁白的婚纱,携手亲密爱人一起走进婚礼殿堂。但现在,这一人生的幸福时刻不得不延后……

  鼠年第一天,李惠利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毛丽丽就通知了身边亲朋好友:特殊时期,原定于初六的婚礼将取消,身为第三梯队奔赴武汉的志愿者,她准备专心备战。

  毛丽丽老家就在湖北,武汉疫情一出,丽丽的心一直在牵挂着。除夕那晚,宁波召集医疗队员赶赴武汉,身为党员的毛丽丽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再三考虑,科室选择了另外一名报名的90后护士王伟。

  但毛丽丽还是决定取消婚礼,以便随时迎战疫情。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身为军人的丈夫当即表示同意,之后两人又把决定告诉了家人,全家都支持他们的决定。

  “如果能为防疫做点贡献,一切都是值得的。”她坚定地表示。而这几天,毛丽丽又开始了忙碌的一线工作……

  穿着纸尿裤坐诊

  这名女医生只为节约时间

  蔡珂丹(资料图片)

  从大年初一到初四,整整4天,蔡珂丹一直驻守在医院。何时回家,对于她和其他几位同事来说,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自从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开启24小时发热门诊以来,身为党员的蔡珂丹便强烈要求加入到门诊一线。在发热门诊工作,就意味着有随时被感染的可能性,也意味着在疫情没有解除之前,她即使是下了班,也不能回家。

  随着疫情的加剧,发热门诊加强了防护。隔离服厚重闷热,再加上护目镜、口罩等,医护人员负担很重。

  为节省紧缺的防护物资,提高诊疗效率,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打响了一次性消耗品“保卫战”:有人选择不吃不喝,有人早饭只挑干粮吃,渴了就憋着,肾内科的“女汉子”蔡珂丹顾不上尴尬,干脆穿着纸尿裤工作了整整一天。

  “一方面防护服物资紧缺,上厕所脱下来后就不能再穿了。再加上穿脱麻烦,每个动作都要洗一次手,摘护目镜洗一次,摘口罩洗一次,脱了整套防护服要花费20分钟。再加上我们除了日常坐诊之外,还要照顾留观病人,太耽误时间,我索性穿上纸尿裤了。”蔡珂丹笑笑说,脸上口罩勒痕尚未褪去。

  “爸爸还要工作”

  武汉籍宁波医生的思念和歉意

  张涛坚守临床一线

  “你长大了,要乖乖听奶奶的话,爸爸还要工作……”趁着换班的间隙,北仑区人民医院宗瑞院区武汉籍医生张涛与远在老家的女儿打了一通视频电话。今年春节,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临近年关,张涛早早投入春运抢票队伍,买好了1月23日晚上回武汉老家的高铁票。就在1月19日,接到上级通知,作为宗瑞院区医务科负责人和共产党员的他被委以重任,担任院内医疗救治组组长,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可疑病例的筛查、院内会诊及转诊工作等。

  一面是家乡武汉有年迈双亲等着他春节团圆,有6岁不到的女儿扳着手指数着爸爸回家的日子;另一面则是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最终,他选择在第一时间退掉了高铁票,坚守临床一线。妻子也陪着他一同退了票。

  部署、会诊、转运、追踪,防控工作在他有序的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利用午休时间,他给老家打了电话,女儿还是那句话:“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怎么还不来呀?”这让工作中堪称硬汉的他鼻子发酸。对孩子一阵安慰后,他最后说了一句:“对不起,爸爸还要工作。”挂掉了电话,深深的思念和歉意也随着电话的结束埋在心里。

  真想洗个澡

  隔离病房医生最大的愿望

  隔离病房中的董永权

  连体防护服、口罩、防护镜、鞋套、面罩、手套……昨天傍晚6点半,走出隔离病房的鄞州二院医共体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董永权脱掉“层层盔甲”,身上因为出汗黏糊糊的。从去年除夕至今,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只与家人匆匆见了一面。由于接触过的留观病人中已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他必须在所有病人离开后再留观14天才能回家。

  大年廿九,鄞州二院医共体党委向全体党员发出倡议,短短几小时,近200名医共体党员通过微信、电话等各种方式表达请战意愿,有的直接投入到抗击病毒、抢救生命的最前沿,有的放弃旅行、阖家团聚,随时待命。第一个报名的就是董永权,来自武汉黄岗。

  “进了隔离病房,也就意味着和外界断了联系,更不能回家。”董永权穿上手术衣、防护服、隔离衣,戴好护目镜、口罩走进了隔离病区,给留观病人进行诊治、取样、筛查。

  和治疗其他病人比起来,留观病人更需要心理疏导。“一位30多岁的女士去过武汉,从进来开始就在哭,心情很差,她有种被孤立的感觉。”董永权和同事们对她特别留心,不断给她科普医学,让她振作。慢慢地,她开朗起来,对医护人员也建立了信任。

  为节约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董永权起码有6个小时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脸上是被护目镜、口罩压出来的印子,一两个小时都消不下去;由于戴着手套,手也起了褶子;长时间待在隔离病区,脸上、身上干了湿,湿了干。

  “从隔离病区出来,最想做的就是冲个澡,补充点能量。”董永权说,等疫情结束,他打算回趟武汉老家,看看父亲。

  与时间赛跑

  春节期间,他6天没见过孩子

  周宁在楼道张贴宣传单

  “爸爸,你啥时候回来,不能请假吗?”一个小男孩在电话里哽咽着说。

  “爸爸处理好这里的工作马上回来,好吗?你在家听妈妈的话……”电话另一头,是北仑白峰街道峰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周宁的声音。

  一段无意间录下的对话,在北仑区白峰街道峰城社区的工作群里传开。从1月22日到1月27日,周宁已经整整6天没有见到儿子了。除夕,来不及与家人吃一餐团圆饭,大年初一,是在办公室迎来天明。

  疫情宣传不等人。刚开始,有居民对疫情不以为然,以为是社区小题大做,有些人则非常恐慌,精神状态绷得很紧。

  周宁和同事们只好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在楼道张贴的宣传册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现在,每天他都会接到几十个咨询电话,随身携带充电宝成了标配。

  连日来高强度的工作,加上天天在社区的沙发上过夜,让周宁的腰椎间盘突出愈发严重,时常用手捂着腰。有一天,当他拖着一身的疲惫开车回家,刚准备跨进车门的时候,左脚突然麻了,腰部一阵剧痛,一下子跪倒在雨夜中。

  拨打电话、核实信息、登记上报,排摸工作阶段,有太多基层干部重复做着同样的事。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群众的感染风险少一些,再少一些。

  “方言版”防疫顺口溜

  他想方设法宣传防疫知识

  汪洪江(右)正在和街道领导讨论防疫措施

  “冠状病毒冒恐慌,科学防范要记牢。勤洗手来勤通风,吃吃困困将养好……”1月28日晚,鄞州白鹤街道白鹤社区保安唐师傅手中的小喇叭一遍遍播放宁波方言版的防疫顺口溜。

  “阿拉书记真会动脑筋,这个顺口溜一听就明白了。有些老年人听不懂普通话,有了它,我们就知道怎么防疫了。”居民张阿姨对这段顺口溜赞不绝口。

  这两天,这个“定制版”的顺口溜遍及小区的角角落落,方便每位居民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方法。

  很多人不知道,这段宁波方言版的顺口溜是白鹤社区“80后”党委书记汪洪江自创的,党龄15年,他在社区工作了整整19年。非常时期,这是他为社区的老年居民特别订制的防疫顺口溜。

  这次疫情蔓延,老小区的防疫工作更是刻不容缓。前两天,汪洪江在手机刷抖音时注意到,很多地方都出炉了地方版的方言广播,传播效果很好。有台州版的、绍兴版的,听着朗朗上口,他就琢磨着做一个宁波方言版本。

  “白鹤是老小区,来一段宁波话顺口溜,老人家一听就明白了。对防疫多一份了解,对病毒就能少一分恐惧。只要老人家听得进去,愿意多戴口罩、少出门,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谈及初衷,汪洪江说得轻描淡写。

  隔离不隔爱

  他提供“一对一”管家式服务

  张飚(中)和村党员干部在核实霞西村从疫区返甬人员名单

  “老板,你到门口来拿下菜,我给你买了土豆、鸡蛋、胡萝卜、粉丝等食材,务必戴好口罩出来拿。”这两天,北仑霞浦街道霞西村党支部书记张飚每天都要对村内一家宾馆老板打一通电话,通知他领取食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5天前,该宾馆老板接待了一名去过武汉的客人,因此被暂时隔离,目前身体未出现异常。而当时,宾馆内有其家人5名和旅客3名,得知这一情况,张飚立马戴好口罩与老板商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老板同意自行做好隔离,并将宾馆作为隔离点,让隔离人员暂时居住。

  在隔离期间,宾馆人员都不能外出,张飚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让党员与热心居民监督,每天为隔离人员买菜送菜。

  据了解,霞西村本地籍居民220户,排摸到外地居民200余户,党员25人。自防控工作部署以来,张飚发动党员,积极响应,主动请缨,党员干部、热心居民等20多人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宣传防控知识,帮助隔离人员购买日常生活物资。

  为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风险,张飚还为这支党员队伍以就近原则,实行“一对一”结对,让他们监督辖区内其他隔离人员,关注他们的动向,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时,再三嘱咐他们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不能接触隔离人员。

  一个都不能少

  他挨家挨户给山区老人发口罩

  毛光华(左一)上门给老人送口罩

  “阿公,这几天尽量不要出门,有什么事情给我或者村里打电话,出门的话一定要戴好口罩。”1月28日上午,横街镇毛岙村党支部书记毛光华与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为村里的一名84岁老人送去了口罩,不忘嘱咐老人记得戴上。

  走出老人的家,他继续上路,给村里的老人发放口罩。这批口罩是毛光华自己厂里给工人准备的,只有300个。

  “我到村里宣传防疫信息时,发现很多人没有戴口罩,一问大家,都说买不到。”听到这个消息,毛光华立马从厂里拿来了口罩。

  毛岙村在半山区,村里有不少老人,为了将口罩以最快的速度发放给更多的村民,毛光华在村便民服务中心与村里村民常去的小卖部都放了一部分口罩,让村民来村委会咨询时和到小店购买生活用品时免费领取。与此同时,他与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一户一户上门将口罩送给村里不方便出门的老人家中,并同时宣传防疫知识与口罩佩戴的方法。“现在防疫的关键时期,必须要人手一个口罩,我心里才踏实一些。”毛光华说。

  宁波晚报记者陆麒雯顾嘉懿郑凯侠

  王冬晓薛曹盛

  通讯员徐晨燕 郑珂 陶竹君

  屠聪琪谢美君陈静娜

  陆君尔徐璐琼

  图片均为通讯员提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