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孙吉晶 通讯员徐铭怿 吴立高
2月16日,笔者走进位于宁海强蛟镇工业园区的浙江浙能催化剂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精准智能的自动化设备高效运作,长臂机械手伸缩自如地抓取材料、轨迹作业、运送下线,一切有条不紊。宽敞整洁的厂区里,只能看到寥寥几个工人在忙碌着。
“现在2条自动化生产线全线复工,整个车间,只要8个工人就可以控制混合、挤出、热处理和干燥等四大主要工序的生产智能化设备。”公司负责人陈杭武介绍,公司于2012年投入近亿元,建成“机器换人”生产车间,智能化的生产线不仅使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双提升,而且还保障了操作环节的安全性,为企业抢抓生产筑起“铜墙铁壁”。
车间员工通过一块电子显示器,就可以控制车间生产线化学物料的升温、湿度、反应时间。为了加强疫情防控,企业将操控室从12名员工调整为8名。目前,企业的复工率达到70%,产能恢复到年前的80%。
陈杭武说,原先都是员工在现场投料,现在通过自控以后,整个控制只需要自控的阀门,现场人工不需要操作,大概节省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力。
系统除了投料和出料阶段,剩余部分全部都是自动化来控制。陈杭武告诉说,今年计划还将增加1套自控设备,科学的改进产品技术水平、提高产能。全方位的监控系统,在此次疫情期间也派上了大“用途”,从三大块监控画面,笔者看到,宽敞的生产车间里,只有几位在过道走动巡检人员。安全员可通过监控实时调节、减少人员集聚,实现机器换人的全线复工。
陈杭武说,公司自动化的改造,很大程度避免了疫情下员工荒的可能,通过加大新项目的研发力度,今年产值可望比去年增长25%以上。
为确保复工的有序进行,公司在疫情防控上开启了“硬核操作模式”。测量体温、防护检查、名单核对等7道厂门口检测,员工不满足任何一项要求拒绝进厂。“每次来上班,感觉像是在火车站检票,得通过层层关卡。”参与复工返岗执勤工作的公司专职安全员陈建建笑着说,进厂上岗虽有些麻烦,但让人觉得安心,上班也特别踏实。
“目前我们采取员工分批返岗、错岗轮班和错峰生产相结合的方式恢复生产。”陈杭武告诉记者,在发挥公司智能化生产运行的同时,还采用办公软件平台实现无接触智能办公,通过微信群、视频等召开管理层线上办公会议,即使身在外地也一样可以参会、办公。
此外,该公司将员工食堂设为重点防疫区域,实行分批分餐盒饭制,食堂就餐严格执行一人一桌、交错落座、间隔1.5米以上的“铁律”。原本可以坐4人的餐桌,要求只坐一人,相互之间不许聊天,还有专人负责现场监督,被年轻员工戏称为“高考式就餐”。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