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穿梭11个小区消杀收垃圾 这个"宁波好人"变身"编外社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2-22 10:55: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打赢防疫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中国宁波网通讯员 陈红 记者 厉晓杭   

微信图片_20200222090342.jpg

  每天早上8点,王华峰从家里出门,开始了一天的疫情志愿服务工作。

  王华峰今年46岁,是北仑区新碶街道红星救援队的一名骨干,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入选“宁波好人”。

  加入志愿者队伍1年10个月的他,服务时长已有1500多个小时,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志愿服务。王华峰的车里总会备着一个急救包,以防不时之需。已经七次救助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人。去年12月,在他的带领下,12名志愿者“组团”登记器官捐献。

  面对这次疫情,他依然冲在第一线。从1月27日开始,他就在牡丹社区的11个小区间来回穿梭,对所有垃圾桶和隔离户所在的楼道进行消杀,挨家挨户上门收集生活垃圾,从未间断。

微信图片_20200222090345.jpg

  据牡丹社区负责人邱琳介绍,疫情期间,物业公司担心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有传染性,不便做集中收取。隔离户的垃圾收集和楼道消杀工作成了难题。红星救援队经常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在防护上有一定的经验,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跟王华峰、李甬江等几位队员商量,没想到他们一口答应。

  由于其他几名队员都是上班族,王华峰自己开了一家公司,时间自由,每天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一身橙红色的服装、一个安全帽,一支口罩、一副手套、一瓶消毒液……这就是王华峰参与抗疫的“战斗武器”。

微信图片_20200222090348.jpg

  今天上午,笔者在太阳苑小区见到了王华峰正在对隔离户所在的楼道进行消杀,将消毒喷洒器械的喷头对准通道的每一个角落。一刻钟左右,王华峰顺利完成了一楼到五楼的消杀工作。

  “除了楼道,小区垃圾桶也是细菌滋生、病毒驻扎的地方,对这些地方进行彻底消杀,尽可能的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防止疫情蔓延。”王华峰说,紧接着,又对小区所有垃圾桶进行了消杀。随后,又赶往月亮苑小区。因为小区目前都是封闭管理,王华峰只能步行进入小区。

  喷雾器加上消毒液,有二三十斤。再加牡丹社区大多数都是老小区,没有电梯,王华峰就爬到五楼甚至六楼,几个小区跑下来,已经是中午时分,王华峰满头大汗的匆匆扒了几口饭,便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下一个任务,挨家挨户的上门收集生活垃圾。

  “别人都对隔离户避而远之,你却挨家挨户去上门收集生活垃圾,危险又辛苦,还没有报酬,这是图啥呢?”笔者问道。

  王华峰坚定地说:“因为执念。人生,就是一群有情有义的人走在一起做有意义的事,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为抗击疫情能贡献一份力量,这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的,更何况我还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因为执念,我们一直向前……”在王华峰的微信朋友圈里,每天都能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王华峰的辛苦付出,让居民们深受感动。居在太平洋小区的韩大姐每天为他们拍照片记录。

  笔者了解到,王华峰有两个孩子,儿子上大学,女儿才8岁。自从参加抗疫志愿者后,王华峰就把女儿送到江北外婆家。在被笔者问到疫情过后,你最想见谁时,他不禁失声痛哭起来。原来,父女俩从来没有分开过这么长时间。

  “从疫情防控开始,他每天都来社区报到,上午楼道消杀,下午上门去收集生活垃圾,从清晨到日暮,一刻也没停歇。俨然是一个‘编外社工’。”邱琳感动地说。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穿梭11个小区消杀收垃圾 这个"宁波好人"变身"编外社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2-22 10:55:00

  中国宁波网通讯员 陈红 记者 厉晓杭   

微信图片_20200222090342.jpg

  每天早上8点,王华峰从家里出门,开始了一天的疫情志愿服务工作。

  王华峰今年46岁,是北仑区新碶街道红星救援队的一名骨干,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入选“宁波好人”。

  加入志愿者队伍1年10个月的他,服务时长已有1500多个小时,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志愿服务。王华峰的车里总会备着一个急救包,以防不时之需。已经七次救助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人。去年12月,在他的带领下,12名志愿者“组团”登记器官捐献。

  面对这次疫情,他依然冲在第一线。从1月27日开始,他就在牡丹社区的11个小区间来回穿梭,对所有垃圾桶和隔离户所在的楼道进行消杀,挨家挨户上门收集生活垃圾,从未间断。

微信图片_20200222090345.jpg

  据牡丹社区负责人邱琳介绍,疫情期间,物业公司担心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有传染性,不便做集中收取。隔离户的垃圾收集和楼道消杀工作成了难题。红星救援队经常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在防护上有一定的经验,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跟王华峰、李甬江等几位队员商量,没想到他们一口答应。

  由于其他几名队员都是上班族,王华峰自己开了一家公司,时间自由,每天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一身橙红色的服装、一个安全帽,一支口罩、一副手套、一瓶消毒液……这就是王华峰参与抗疫的“战斗武器”。

微信图片_20200222090348.jpg

  今天上午,笔者在太阳苑小区见到了王华峰正在对隔离户所在的楼道进行消杀,将消毒喷洒器械的喷头对准通道的每一个角落。一刻钟左右,王华峰顺利完成了一楼到五楼的消杀工作。

  “除了楼道,小区垃圾桶也是细菌滋生、病毒驻扎的地方,对这些地方进行彻底消杀,尽可能的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防止疫情蔓延。”王华峰说,紧接着,又对小区所有垃圾桶进行了消杀。随后,又赶往月亮苑小区。因为小区目前都是封闭管理,王华峰只能步行进入小区。

  喷雾器加上消毒液,有二三十斤。再加牡丹社区大多数都是老小区,没有电梯,王华峰就爬到五楼甚至六楼,几个小区跑下来,已经是中午时分,王华峰满头大汗的匆匆扒了几口饭,便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下一个任务,挨家挨户的上门收集生活垃圾。

  “别人都对隔离户避而远之,你却挨家挨户去上门收集生活垃圾,危险又辛苦,还没有报酬,这是图啥呢?”笔者问道。

  王华峰坚定地说:“因为执念。人生,就是一群有情有义的人走在一起做有意义的事,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为抗击疫情能贡献一份力量,这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的,更何况我还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因为执念,我们一直向前……”在王华峰的微信朋友圈里,每天都能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王华峰的辛苦付出,让居民们深受感动。居在太平洋小区的韩大姐每天为他们拍照片记录。

  笔者了解到,王华峰有两个孩子,儿子上大学,女儿才8岁。自从参加抗疫志愿者后,王华峰就把女儿送到江北外婆家。在被笔者问到疫情过后,你最想见谁时,他不禁失声痛哭起来。原来,父女俩从来没有分开过这么长时间。

  “从疫情防控开始,他每天都来社区报到,上午楼道消杀,下午上门去收集生活垃圾,从清晨到日暮,一刻也没停歇。俨然是一个‘编外社工’。”邱琳感动地说。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