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驰援湖北医疗队的不少队员没有重大传染病救治、大批量危重患者救治经历,也没有长时间在严密防护下的工作经历。尽管他们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但真正进入隔离病房,身心还是受到了重大冲击。
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医疗队首要考虑的,医疗队管理层先后采取了多项举措实施预防性干预。
昨日,医疗队临时党委书记阮列敏说:“市卫生健康委在医疗队里配备了2名心身医学专家,就是考虑到重大疫情可能带来的群体性心理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调动队员身心晴朗“小宇宙”
医疗队对200多名来自20多家单位的队员化整为零、科学搭配成9-11人不等的固定班组,既可以实现技术、经验的“互补”,又利于迅速消除陌生感、形成稳定的团队支持系统与协同效应。
生活保障上,精美的电子生日贺卡与“穿城”采购的生日蛋糕,不断提升的饭菜质量,随时取用的水果、牛奶等,微波炉、烘干机、羽绒服、电热毯、雨靴,以及备有各种药品的医务室等,医疗队管理层动足脑筋让医务人员生活无忧。
为了让分散在2个驻地、“四班”制轮班工作的200多名队员迅速融为一体,医疗队创建了“队报”“队号”。“队报”就是每日一期的驰援湖北医疗队专题工作简报,上面刊登着医疗队工作信息,以及获得的各类社会支持。“队号”就是“甬鄂同心”医疗队微信公众号,专门讲述队员的“身边人、身边事”,传播医疗队正能量。
在此基础上,心理专家对医务人员实施了全面的心理筛查,并开展一对一的心理支持。
“先想办法做好团队建设与保障,努力减少队员们生活上的不便、工作上的顾虑,在这个基础上再实施心理支持与干预,才有意义。”阮列敏说,“医务人员心理建设做好了,团队的可持续战斗力也就稳定下来了。”
打开重症患者心房
宁波市驰援湖北医疗队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医疗队,面临近百位重症甚至危重症患者,医疗队承受着巨大的医疗工作压力,而患者的情绪状况则对医疗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医疗队迅速制订了“心身同治”多学科治疗模式,心理医生全程参与患者治疗。
第一步,向全体队员发出了两份“书”。
一份是“倡议书”。与其说是倡议,不如说是指导书,手把手指导医务人员面对隔离的重症患者,怎么说、怎样做。
还有一份是“武汉方言与普通话互译书”。在此前网络上热传的“武汉方言普通话翻译版本”基础上,医疗队专门组织宁波市第一医院武汉籍医学专家编写,新增了一些用于缓解患者情绪、拉近医患距离的语言。
在这两份专业“指导书”的帮助下,医疗队的医务人员很快找到了打开重症患者心房的“钥匙”。2月16日,医疗队收到了第一份惊喜,这是第一位打开心扉表示感谢的患者。
这封特殊的感谢信让好多队员欢呼雀跃,并纷纷使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武汉话拉家常、水果牛奶“传情”,迅速让紧张、焦虑的患者放松下来。唱歌、跳舞、做操,以及各种卖萌,也让病房的整体氛围开始变得活跃。
心理专家还进舱实施床边心理疏导与支持。“大概在我们接管的一个星期左右吧,病房的气氛明显改善了很多。”队员禹海航介绍。
2月20日,一名患者自己谱曲填词的献给宁波市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歌在病房里传唱,再次让医疗队队员们热泪盈眶。
当病房斗舞的视频传遍网络后,病房里的患者纷纷传看。立即有一位患者大哥表示“不服”,认为并不能代表武汉市民的舞蹈水平,于是,重症病房里的兼职“舞蹈教练”及新一届“舞王”诞生了。宁波晚报记者陆麒雯 通讯员鲁苏霞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