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成良田
3月5日早晨7点,宁波效实中学高三学生杨兰蕙在睡梦中被闹钟叫醒。没有太多挣扎,她很快起床洗漱,吃完早餐后,准备当天的第一节网课。这是受疫情影响延期开学后的第26天,此时距离高考还有93天,也是她的第四周网课。
7点40分不到,语文老师已经在线了。
“和学校一样,一堂课40分钟。”杨兰蕙说。
这样的网课,杨兰蕙一天差不多要上4节。这一天,杨兰蕙的课表上有四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
从2月10日开始,也就是中小学原本开学的日子,宁波“停课不停学”,正式开启“网上学习第一课”,开启特殊的学习生活。
当天,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朱达走上“讲台”,在这堂给全市中小学生的德育课上,他发出“灵魂两问”:“疫情”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杨兰蕙在市教育局的智慧教育平台“甬上云校”上,观看了这特别的一课。
最好的教育是生活,最大的收获是亲历。这个寒假,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每位同学的最难忘的经历,影响了每一位学子。
“从春节过后,就没出过门,没下过楼。”杨兰蕙说。
在一百多平方米的室内空间,杨兰蕙生活了一个多月。学习、看书、运动,有时到露台望望天空,每天拿出约20分钟刷刷新闻,了解时事。这就是疫情之下一位高三学子的日常。
不是不能下楼,而是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
其实,即便没有疫情影响,“日子也不会有太大变化”。杨兰蕙说,作为高三学生,学习备考是头等大事,原本就没打算外出,走亲访友。除了春节两天稍微放松下,其他日子本质上和学校生活无异。
即使是寒假,杨兰蕙也非常自律,每天八点起床,看书学习,“一天学习五六个小时”。
累的时候,做些简单的室内运动。有时还会看看课外书,既是放松,也积累作文素材。
随着日期一天天流逝,杨兰蕙也会和同学一样,关注开学时间。
但是,她从没紧张过,也没焦虑过。
这份自信,与乐观豁达的个性有关,也源自学校和老师的周密安排。
从第一节网课开始前,一份详细的课表就已送到同学手里。除了文化课,体育也没落下,体育老师特别设计了居家锻炼视频,通过微信号推送给每位同学。
“对高三来说,新课都上完了,现在都是复习。”杨兰蕙说。
疫情打乱了生活节奏,但并未打乱学习的节奏。延期开学后,课程搬到了线上,系统的复习放在家里。
“在家里学,全靠自律,不像在学校,有老师监督你,这也是最考验我们的时候。”杨兰蕙所在的效实中学是宁波数一数二的高中,即便如此杨兰蕙的成绩依然是比较靠前。
无疑,这离不开一个好学习习惯。
当然,不是只靠自觉。杨兰蕙说,一些好的计时管理软件,可以辅助居家学习时,戒除手机成瘾,保持专注。
由于父亲要上班,家里平时只有杨兰蕙和母亲在。两个人,一个居家学习,一个居家办公,互不“干涉”。
“母亲也是老师,也要本科、上网课,基本不管我,就是帮我烧烧饭。”
当然,在线学习,并非没有槽点。
由于在线人数多,不时会遇到“卡壳”,“系统崩溃”,这也成了同学们吐槽的谈资。
疫情之下,原本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远,高考的日子却越来越近,一些人变得焦虑起来。
高考会延期吗?这成了同学们关心的话题。有时候,班级的微信群里,同学们也会“稍微”聊一下。
“我不想延迟。”杨兰蕙回答的很利落,“高考考完了,就是放风的暑假,高考延迟也就意味着假期变短了。”
(资料图)
2月12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变化情况,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地及时评估疫情对组织考试可能产生的影响,审慎研究制定今年高考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周后,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再次就推迟高考问题作出回应:要综合评估疫情对考试考点组织、交通出行、命题制卷,中学教学等综合因素影响。高考方案必须需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关工作安排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翁铁慧说。
一次史无前例的疫情,一次近在眼前的高考,考验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心理。
出人意料的是,杨兰蕙几乎毫不在意。
“反正大家都一样的。”杨兰蕙说,“开学都是统一的,我们不能上,别人也不能上课。我没复习好,别人也一样。”
杨兰蕙的目标大学是浙大。为了它,她没有丝毫松懈。
不过,即便是极为自律的女孩,面对“史上最漫长”的寒假,杨兰蕙坦言:有点想念学校生活了。(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为化名)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