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疗“身”也要疗“心”待到春暖花开 一起笑对阳光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3-13 08:17: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打赢防疫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记者王博

  3月9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是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艰苦奋战的结果,十分来之不易。

  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号召,有些人工作连轴转,有些人被暂时限制出门。原本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被打乱,人们可能一时难以适应,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有些人出现失眠、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且较长时间难以排解,就需要找人倾诉,甚至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眼下,我市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加强特定人群的心理呵护关怀,努力实现疗“身”疗“心”两不误。

  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

  每天联系给予心理疏导

  “大家工作辛苦了,注意保护好身体,有什么需要,随时联系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鄞州区卫健局组织人事科副科长王庆华便打开微信,在支援湖北的医务工作者群里发送一条问候。而后,再分别给各小组长打电话,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看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

  春节以来,我市陆续派出3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在抗疫一线,这些医务人员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需要心理疏导和关心关爱。2月14日起,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科主任陈益青就加入了相关微信群,逐一为武汉前线医务人员解疑释惑,并将心理测试量表、正念冥想资料、轻音乐及她自己录制的视频发在微信群里,以缓解他们的压力。

  王庆华说,为引导好医务人员,他们专门安排心理志愿者对前线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在高压环境中及时调整好状态。

  其间,有几位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因吃不惯当地菜、生物钟紊乱、压力大而导致胃口不好。这一细节,被心理志愿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并反馈给了卫健部门。很快,一辆满载着家乡美食的货车从宁波出发,发往位于武汉的宁波医疗队驻地。“油焖笋、雪菜、泥螺、龙头烤、虾干、香煎带鱼……”收到家乡寄来的物资后,鄞州二院主管护士朱鹤霏异常激动,特地报了平安:“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支持。幸福在嘴上,温暖在心里。”

  考虑到实际情况,我市组建了心理应激干预志愿者服务队,为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调解服务。同时,卫健、教育等多个职能部门及一批热心志愿团队,纷纷结对支援湖北医务人员的家属,帮其解决生活困难,让医务人员在前线安心战“疫”。

  重点监控人员隔离不隔心

  帮他们缓解负面情绪

  潘丰是鄞州区中河街道城管中队队员,2月5日以来,他一直在中河街道集中隔离点工作,管理服务百余名集中隔离人员。“潘队,失眠了。我还得在这里住几天啊?万一被感染了怎么办?”几乎每个夜晚,总有隔离人员跟他微信吐槽,有的说自己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过,心里特别害怕;有的说还是居家隔离好,在集中隔离点担心人多反倒被传染……

  “前段时间,有一家三口在这里隔离。老爷子脾气不太好,几次想突破警戒线和家人住在一起。”潘丰说,按规定,所有集中隔离人员必须一人一间、相互隔离。经过几次耐心劝说,老人被说服了,“你们很辛苦,道理我也懂,还是全力配合做好防护工作,争取早日‘解禁’吧”。

  为有效缓解疫情给公众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余姚市心理援助协会、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分别开通了“余心援防疫心理辅导”微信公众号和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鄞州医共体组建的心理应激团队春节以来一直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一场以新冠病毒恐慌下的身心防护为主题的视频直播,当天点击量达到8.8万人次。

  “面对疫情,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是正常的。我们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倾诉、宣泄的渠道,让他们觉得自己被接纳、被理解,进而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浙江省心理健康促进会宁波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丁一平告诉记者,疫情以来,他们一直在为居家隔离人员、密切接触人员、重点地区返甬人员及一线防控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文字、语音、电话等交流,一般半小时到一小时。”

  用温情关爱特殊群体

  心灵关怀送到家

  王颖燕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本次防疫战斗中的一位心理志愿者。她曾接待过一位市民,该市民每天一空下来就刷手机看疫情信息,日子久了,总觉得自己也被传染了。“这位居民没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可他总觉得外界‘不干净’,一个小时测一次体温,还跑到医院做核酸检测。”王颖燕说,去了医院,检查结果无碍,感觉放心了;可回到家没多久,又胡思乱想,担心在医院就诊期间被传染。对待这样的人群,王颖燕多次与他们电话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并与其及时分享权威信息。

  长时间宅在家中的群体,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由于疫情本身所引发的焦虑、害怕、无助、抑郁等情绪反应通常是相似的,而由于职业、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等不同,居家人群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些人由于不能工作导致收入中断,或者家庭关系不和睦,相处一室久了,人际冲突的压力会比较大;有些人独居,可能更容易感到无聊、孤独等。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心理压力,都应该在必要时给予心理关怀和帮助。”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忻尚京说。

  抗疫要“疗”身也要“疗”心。眼下,为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已正常上班,可以经常出门透透气,但一些老年人为了防疫需求,仍选择宅在家里。他们没办法像往常一样和邻居拉家常,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娱乐项目也取消了,宅在家里每天只能看电视,有些家里没装网络或闭路电视的,更容易焦躁不安。为此,社会各界以自己的方式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银巢养老”公益服务队为4300余名孤寡老人送上心灵慰藉;“锋之社”志愿者结对独居老人,为其提供情感关怀……在鄞州区东胜街道戎家社区,“跑小二”流动微影院服务队忙着把老人们喜爱的甬剧、越剧等文艺节目提前下载好,送上门给老人观赏并陪他们聊天。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疗“身”也要疗“心”待到春暖花开 一起笑对阳光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3-13 08:17:00

  记者王博

  3月9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是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艰苦奋战的结果,十分来之不易。

  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号召,有些人工作连轴转,有些人被暂时限制出门。原本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被打乱,人们可能一时难以适应,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有些人出现失眠、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且较长时间难以排解,就需要找人倾诉,甚至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眼下,我市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加强特定人群的心理呵护关怀,努力实现疗“身”疗“心”两不误。

  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

  每天联系给予心理疏导

  “大家工作辛苦了,注意保护好身体,有什么需要,随时联系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鄞州区卫健局组织人事科副科长王庆华便打开微信,在支援湖北的医务工作者群里发送一条问候。而后,再分别给各小组长打电话,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看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

  春节以来,我市陆续派出3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在抗疫一线,这些医务人员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需要心理疏导和关心关爱。2月14日起,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科主任陈益青就加入了相关微信群,逐一为武汉前线医务人员解疑释惑,并将心理测试量表、正念冥想资料、轻音乐及她自己录制的视频发在微信群里,以缓解他们的压力。

  王庆华说,为引导好医务人员,他们专门安排心理志愿者对前线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在高压环境中及时调整好状态。

  其间,有几位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因吃不惯当地菜、生物钟紊乱、压力大而导致胃口不好。这一细节,被心理志愿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并反馈给了卫健部门。很快,一辆满载着家乡美食的货车从宁波出发,发往位于武汉的宁波医疗队驻地。“油焖笋、雪菜、泥螺、龙头烤、虾干、香煎带鱼……”收到家乡寄来的物资后,鄞州二院主管护士朱鹤霏异常激动,特地报了平安:“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支持。幸福在嘴上,温暖在心里。”

  考虑到实际情况,我市组建了心理应激干预志愿者服务队,为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调解服务。同时,卫健、教育等多个职能部门及一批热心志愿团队,纷纷结对支援湖北医务人员的家属,帮其解决生活困难,让医务人员在前线安心战“疫”。

  重点监控人员隔离不隔心

  帮他们缓解负面情绪

  潘丰是鄞州区中河街道城管中队队员,2月5日以来,他一直在中河街道集中隔离点工作,管理服务百余名集中隔离人员。“潘队,失眠了。我还得在这里住几天啊?万一被感染了怎么办?”几乎每个夜晚,总有隔离人员跟他微信吐槽,有的说自己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过,心里特别害怕;有的说还是居家隔离好,在集中隔离点担心人多反倒被传染……

  “前段时间,有一家三口在这里隔离。老爷子脾气不太好,几次想突破警戒线和家人住在一起。”潘丰说,按规定,所有集中隔离人员必须一人一间、相互隔离。经过几次耐心劝说,老人被说服了,“你们很辛苦,道理我也懂,还是全力配合做好防护工作,争取早日‘解禁’吧”。

  为有效缓解疫情给公众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余姚市心理援助协会、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分别开通了“余心援防疫心理辅导”微信公众号和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鄞州医共体组建的心理应激团队春节以来一直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一场以新冠病毒恐慌下的身心防护为主题的视频直播,当天点击量达到8.8万人次。

  “面对疫情,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是正常的。我们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倾诉、宣泄的渠道,让他们觉得自己被接纳、被理解,进而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浙江省心理健康促进会宁波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丁一平告诉记者,疫情以来,他们一直在为居家隔离人员、密切接触人员、重点地区返甬人员及一线防控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文字、语音、电话等交流,一般半小时到一小时。”

  用温情关爱特殊群体

  心灵关怀送到家

  王颖燕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本次防疫战斗中的一位心理志愿者。她曾接待过一位市民,该市民每天一空下来就刷手机看疫情信息,日子久了,总觉得自己也被传染了。“这位居民没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可他总觉得外界‘不干净’,一个小时测一次体温,还跑到医院做核酸检测。”王颖燕说,去了医院,检查结果无碍,感觉放心了;可回到家没多久,又胡思乱想,担心在医院就诊期间被传染。对待这样的人群,王颖燕多次与他们电话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并与其及时分享权威信息。

  长时间宅在家中的群体,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由于疫情本身所引发的焦虑、害怕、无助、抑郁等情绪反应通常是相似的,而由于职业、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等不同,居家人群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些人由于不能工作导致收入中断,或者家庭关系不和睦,相处一室久了,人际冲突的压力会比较大;有些人独居,可能更容易感到无聊、孤独等。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心理压力,都应该在必要时给予心理关怀和帮助。”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忻尚京说。

  抗疫要“疗”身也要“疗”心。眼下,为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已正常上班,可以经常出门透透气,但一些老年人为了防疫需求,仍选择宅在家里。他们没办法像往常一样和邻居拉家常,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娱乐项目也取消了,宅在家里每天只能看电视,有些家里没装网络或闭路电视的,更容易焦躁不安。为此,社会各界以自己的方式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银巢养老”公益服务队为4300余名孤寡老人送上心灵慰藉;“锋之社”志愿者结对独居老人,为其提供情感关怀……在鄞州区东胜街道戎家社区,“跑小二”流动微影院服务队忙着把老人们喜爱的甬剧、越剧等文艺节目提前下载好,送上门给老人观赏并陪他们聊天。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