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滕头老支书傅嘉良今日凌晨3时去世 享年97岁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3-11 20:33: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佘蕙

  记者刚刚获悉,今天凌晨3时,奉化滕头村老书记傅嘉良去世。

  据家属发布的讣告称:傅嘉良(滕头村党委原书记、终身荣誉顾问)于2020年3月11日3时10分在家中去世,享年97岁。按照家父遗愿,丧事从简。

  1960年,傅嘉良担任奉化滕头村书记,1997年退休后担任滕头村顾问。

  担任村书记37年间,傅嘉良带领全村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滕头建设成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今远近闻名的花园式农村,在30年前还有一个“有囡不嫁滕头村”的落后村庄。

  从1965年开始,傅嘉良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带领村民改土造田拔穷根。

  这对一个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村庄来说,是一项相当宏大的工程。

  (资料图)

  整整15个春秋,傅嘉良压斜了肩膀累弯了腰,带领全村人投下43万工,搬掉136个坟堆石礅,填平29个河槽池塘,新挖万米地下渠道和整修河道,干砌1400米石坎,铺设8500米机耕路,终于把1200多丘杂碎田地改造成200多块方正平展、大小划一、排灌方便的吨粮田,还增加耕地52亩。

  随后,他们经过探索,又形成农作物间作或轮作、果粮间作、地面立体养殖、山林立体种植等6种立体农业模式,节约耕地47亩。

  历时15年,投入43万工把1200多块低洼零乱不齐的靠天田改造成200余块整齐划一的旱涝保收新良田。上世纪70年代末他把村庄建成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河水绕村庄,绿树成荫花果香的新农村。

  滕头人将贫瘠的“靠天田”变为肥沃的“高产田”,从此告别了贫困。

  造田工程结束了,傅嘉良又把目光盯上拆旧房建新房的工程。1979年10月滕头村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研究通过了拆除旧房重建新村的实施方案。但建房工程完成一半时,个别村民就当“钉子户”向傅嘉良提条件,要求多分新房,否则就不拆旧房。全村几百双眼睛都盯在了傅嘉良身上。可没多久,“钉子户”们折服了:傅嘉良拆了自己的旧房,却不要分新房,自己租房住。那些“钉子户”终于拆了自己的旧房。

  到1987年,滕头村252户人家全部迁入崭新的“农家楼”。

  村民的温饱、住房问题相继解决了,傅嘉良把村里的又一个创业目标定位在发展村办工业上。

  奉化是红帮裁缝的发源地,傅嘉良在1978年底办起了村里第一个上规模的企业——滕头服装厂。他们向银行借了一万元钱作为办厂资金,厂房是村里一个养鸡棚,缝纫设备是村里妇女的嫁妆。

  滕头服装厂成了今天有名的宁波爱伊美制衣有限公司。服装厂办成后,滕头村又相继办起了皮件厂、羽绒厂等。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傅嘉良随后又提出了走科技兴村之路,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型方向转变。爱伊美制衣有限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革,成为全国最大羊绒服饰出口生产基地。

  改革开放后,他先后搞土地专业承包的试点、畜牧场、蔬菜水果场,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上世纪90年代,村里全面实施科技农业,与日本大和种子种苗公司合作,建起原种基地,种子收获后全部返销日本,初步形成精品、高效、生态的现代化农业格局。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傅嘉良也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他带领滕头人进行了深层次的农田基本建设,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河边栽果,水中养鱼,鱼粪肥泥,河泥肥果,山顶造林,山腰种竹笋,山脚栽种水蜜桃,并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把家园建设成“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河水绕村庄,橘子渠、葡萄河、绿树成荫花果香”的美丽景观和生态格局。

  (资料图)

  正是坚持集体道路,调整产业结构,走农业规模经营、创办村级工业,发展第三产业,重视村生态环境建设,使滕头村先后获得“全球生态500佳”、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委会、全国环境保护教育基地等20余项国家级殊荣。

  傅嘉良也多次被省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富民书记、奔小康带头人;1989年起先后获得市劳模、省劳模和全国劳模称号,1998年获中华知名杰出人才称号。

  1997年12月,当73岁高龄的傅嘉良退居二线时,村民们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鞠躬尽瘁,劳苦功高”八个大字,送给老书记。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滕头老支书傅嘉良今日凌晨3时去世 享年97岁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3-11 20:33:00

  中国宁波网记者佘蕙

  记者刚刚获悉,今天凌晨3时,奉化滕头村老书记傅嘉良去世。

  据家属发布的讣告称:傅嘉良(滕头村党委原书记、终身荣誉顾问)于2020年3月11日3时10分在家中去世,享年97岁。按照家父遗愿,丧事从简。

  1960年,傅嘉良担任奉化滕头村书记,1997年退休后担任滕头村顾问。

  担任村书记37年间,傅嘉良带领全村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滕头建设成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今远近闻名的花园式农村,在30年前还有一个“有囡不嫁滕头村”的落后村庄。

  从1965年开始,傅嘉良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带领村民改土造田拔穷根。

  这对一个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村庄来说,是一项相当宏大的工程。

  (资料图)

  整整15个春秋,傅嘉良压斜了肩膀累弯了腰,带领全村人投下43万工,搬掉136个坟堆石礅,填平29个河槽池塘,新挖万米地下渠道和整修河道,干砌1400米石坎,铺设8500米机耕路,终于把1200多丘杂碎田地改造成200多块方正平展、大小划一、排灌方便的吨粮田,还增加耕地52亩。

  随后,他们经过探索,又形成农作物间作或轮作、果粮间作、地面立体养殖、山林立体种植等6种立体农业模式,节约耕地47亩。

  历时15年,投入43万工把1200多块低洼零乱不齐的靠天田改造成200余块整齐划一的旱涝保收新良田。上世纪70年代末他把村庄建成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河水绕村庄,绿树成荫花果香的新农村。

  滕头人将贫瘠的“靠天田”变为肥沃的“高产田”,从此告别了贫困。

  造田工程结束了,傅嘉良又把目光盯上拆旧房建新房的工程。1979年10月滕头村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研究通过了拆除旧房重建新村的实施方案。但建房工程完成一半时,个别村民就当“钉子户”向傅嘉良提条件,要求多分新房,否则就不拆旧房。全村几百双眼睛都盯在了傅嘉良身上。可没多久,“钉子户”们折服了:傅嘉良拆了自己的旧房,却不要分新房,自己租房住。那些“钉子户”终于拆了自己的旧房。

  到1987年,滕头村252户人家全部迁入崭新的“农家楼”。

  村民的温饱、住房问题相继解决了,傅嘉良把村里的又一个创业目标定位在发展村办工业上。

  奉化是红帮裁缝的发源地,傅嘉良在1978年底办起了村里第一个上规模的企业——滕头服装厂。他们向银行借了一万元钱作为办厂资金,厂房是村里一个养鸡棚,缝纫设备是村里妇女的嫁妆。

  滕头服装厂成了今天有名的宁波爱伊美制衣有限公司。服装厂办成后,滕头村又相继办起了皮件厂、羽绒厂等。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傅嘉良随后又提出了走科技兴村之路,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型方向转变。爱伊美制衣有限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革,成为全国最大羊绒服饰出口生产基地。

  改革开放后,他先后搞土地专业承包的试点、畜牧场、蔬菜水果场,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上世纪90年代,村里全面实施科技农业,与日本大和种子种苗公司合作,建起原种基地,种子收获后全部返销日本,初步形成精品、高效、生态的现代化农业格局。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傅嘉良也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他带领滕头人进行了深层次的农田基本建设,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河边栽果,水中养鱼,鱼粪肥泥,河泥肥果,山顶造林,山腰种竹笋,山脚栽种水蜜桃,并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把家园建设成“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河水绕村庄,橘子渠、葡萄河、绿树成荫花果香”的美丽景观和生态格局。

  (资料图)

  正是坚持集体道路,调整产业结构,走农业规模经营、创办村级工业,发展第三产业,重视村生态环境建设,使滕头村先后获得“全球生态500佳”、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委会、全国环境保护教育基地等20余项国家级殊荣。

  傅嘉良也多次被省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富民书记、奔小康带头人;1989年起先后获得市劳模、省劳模和全国劳模称号,1998年获中华知名杰出人才称号。

  1997年12月,当73岁高龄的傅嘉良退居二线时,村民们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鞠躬尽瘁,劳苦功高”八个大字,送给老书记。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