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新华社视频 | 卫星看宁波:万亿级城市如何复工复产
稿源: 新华社客户端   2020-03-14 21:23:00报料热线:81850000

  今天,新华社发布了一则视频,通过卫星看宁波这座万亿级城市如何复工复产。

  通过卫星,看着大地从一片沉寂到标示“热度”的红点迅速扩大,就像一名暂时蛰伏的善跑者,正在逐渐舒展筋骨、释放能量。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令中国和全球经济遭遇挑战。1月中国刚刚回升的PPI在2月同比下降0.4%。

  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

  现代工业生产,就像运行一台精密的机器。横向有产业链的匹配和咬合,纵向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支撑。

  中国经济“皇冠上的明珠”——经济总量万亿元城市更是精准复工复产的重中之重。

  这些拥有诸多产业门类的“超级工业城市”复工复产任务更为艰巨:从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原材料到各种层次的劳动力和技术人员,恢复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运行,面临更大困难。

  位于长三角南翼的宁波就是这样一个样本:作为两度入选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并再度入围2019年度拟入选名单的城市,宁波有3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总数位居国内城市首位。而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和全球第一的分别有198家和56家。

  从2月9日开始筹备复工复产,到2月26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复工。约两周时间,拥有9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宁波重回“火力全开”。

  通过卫星观察宁波的复工复产,既反映了宁波所付出的努力及其成效,也代表了“中国制造”的实力。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利用红外线观测地面温度的变化。

  在人口稠密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工业生产可以导致工业区和城区的地面温度较周围地区明显升高(热异常)。

  通过卫星观测可以看到,至2月22日,宁波的平原地区已基本为红色热异常所覆盖,生产已经大范围展开。

  2月17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意见》,以支持企业员工返岗、关心企业员工生活、优化企业用工服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恢复保障运输物流、加强企业信贷支持等7大方面、20条措施有效推动复工复产。

  到2月26日,宁波市804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100%复工;至3月5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人数达128.1万人。

  大榭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中转基地。2月20日,大榭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复工率、复产率、员工到岗率三个100%。

  卫星遥感数据显示,大榭开发区部分地区在春节前仍保持了较高的生产水平。2月22日万华工业园区等区域地面热值范围明显扩大。数据也显示,当时电力复工指数超过85%。

  大榭开发区是连续10年货物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一的宁波-舟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波依托临港优势发展化工支柱产业的重要平台。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宁波-舟山港,是中国建区最早、面积最大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目前已吸引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在此投资。

  以机械制造、液晶光电、集成电路、计算机通讯等产业为主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到2月21日,企业复工率91.89%,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100%。

  海天集团是宁波市北仑区首批复工的36家重点企业之一,精简出1000多人的“突击队”,主攻一批需要即将交付的价值2亿美元的订单。

  2月12日,工人在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加工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宁波以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代表进行多元化产业布局,提出“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即: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2个世界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6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创建于1999年的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各类科技企业2000余家、科技研发机构145家。

  至2月25日,宁波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规上(限上)企业复工率100%,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100%,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复工率100%,重点外贸企业复工率100%,市级重点续建项目复工率100%。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宁波杭州湾新区,以汽车为支柱产业,拥有通用航空、智能电视、智能终端等六大先进制造业,已被确定为浙沪合作示范区,承载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任务。

  园区内两大整车配套的产业链企业于2月19日实现100%复工。截至3月5日,该园区内221个在建项目全部复工,70%以上建筑工人到岗,总人数超过1万人,工地平均复建率近82%。

  多种先进制造业并存、产业规模巨大,是宁波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这也促使地方政府以多样化的手段促进有效复工复产。

  税务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宣讲最新税收优惠政策,专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讲解最新税收优惠政策,并与纳税人和缴费人就相关涉税问题进行在线答疑。

  宁波市鼓励人力资源机构联动外地相关机构,按镇乡(街道)“打包”组合包车接送外地员工,对接送中产生的包车费用给予50%的补助,同时实施来甬员工交通补助。

  自2月10日复工以来,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的浙拖奔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工人持续在车间作业,积极提高产量,以满足订单需求,保障春耕备耕。目前该公司已生产500多台轻型农用拖拉机,销往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

  面对疫情带来的招工难问题,宁波市实行企业招工奖励,鼓励企业多途径扩大招工规模,并提供多种类型的补助。

  为支持外贸稳定发展,宁波市提出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鼓励因疫情导致国际贸易合同无法履行的外贸企业积极拓展内销市场,减少企业损失。

  对于外贸企业由于疫情原因无法按时交付订单,造成合同违约或取消的,当地政府和贸促会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办理与不可抗力相关的事实性证明,支持企业通过调解、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3月6日,工人在浙拖奔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机罩生产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为优化外来员工管理服务,宁波市对已到期、将到期的居住证签注有效期延长至疫情解除后3个月。对有急难需求的复工员工,由企业直接向属地公安派出所、交警部门提出申请,由公安机关为员工提供部分驾驶证换证、机动车检验登记、户籍办理、身份证明等上门办、即时办服务。

  经过多方努力,宁波复工复产快速见效。与卫星遥感数据相映证的是:3月5日,宁波市全社会用电量较2月8日接近翻倍,达到去年同日的约85%。

  其中,纳入电力监测的约3.5万户工业企业,复工电量比例超过90%,比浙江全省高出约3个百分点。

  拥有854万常住人口的宁波正在以“中国速度”恢复生产、生活。

  不仅如此,随着《宁波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发布实施,宁波将在继续做好疫情精准防控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从复工复产过程向转型升级过程的转变,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朝着下一个万亿GDP的目标阔步前进。(本文卫星数据来源:Landsat8)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新华社视频 | 卫星看宁波:万亿级城市如何复工复产

稿源: 新华社客户端 2020-03-14 21:23:00

  今天,新华社发布了一则视频,通过卫星看宁波这座万亿级城市如何复工复产。

  通过卫星,看着大地从一片沉寂到标示“热度”的红点迅速扩大,就像一名暂时蛰伏的善跑者,正在逐渐舒展筋骨、释放能量。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令中国和全球经济遭遇挑战。1月中国刚刚回升的PPI在2月同比下降0.4%。

  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

  现代工业生产,就像运行一台精密的机器。横向有产业链的匹配和咬合,纵向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支撑。

  中国经济“皇冠上的明珠”——经济总量万亿元城市更是精准复工复产的重中之重。

  这些拥有诸多产业门类的“超级工业城市”复工复产任务更为艰巨:从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原材料到各种层次的劳动力和技术人员,恢复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运行,面临更大困难。

  位于长三角南翼的宁波就是这样一个样本:作为两度入选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并再度入围2019年度拟入选名单的城市,宁波有3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总数位居国内城市首位。而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和全球第一的分别有198家和56家。

  从2月9日开始筹备复工复产,到2月26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复工。约两周时间,拥有9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宁波重回“火力全开”。

  通过卫星观察宁波的复工复产,既反映了宁波所付出的努力及其成效,也代表了“中国制造”的实力。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利用红外线观测地面温度的变化。

  在人口稠密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工业生产可以导致工业区和城区的地面温度较周围地区明显升高(热异常)。

  通过卫星观测可以看到,至2月22日,宁波的平原地区已基本为红色热异常所覆盖,生产已经大范围展开。

  2月17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意见》,以支持企业员工返岗、关心企业员工生活、优化企业用工服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恢复保障运输物流、加强企业信贷支持等7大方面、20条措施有效推动复工复产。

  到2月26日,宁波市804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100%复工;至3月5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人数达128.1万人。

  大榭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中转基地。2月20日,大榭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复工率、复产率、员工到岗率三个100%。

  卫星遥感数据显示,大榭开发区部分地区在春节前仍保持了较高的生产水平。2月22日万华工业园区等区域地面热值范围明显扩大。数据也显示,当时电力复工指数超过85%。

  大榭开发区是连续10年货物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一的宁波-舟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波依托临港优势发展化工支柱产业的重要平台。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宁波-舟山港,是中国建区最早、面积最大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目前已吸引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在此投资。

  以机械制造、液晶光电、集成电路、计算机通讯等产业为主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到2月21日,企业复工率91.89%,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100%。

  海天集团是宁波市北仑区首批复工的36家重点企业之一,精简出1000多人的“突击队”,主攻一批需要即将交付的价值2亿美元的订单。

  2月12日,工人在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加工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宁波以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代表进行多元化产业布局,提出“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即: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2个世界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6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创建于1999年的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各类科技企业2000余家、科技研发机构145家。

  至2月25日,宁波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规上(限上)企业复工率100%,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100%,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复工率100%,重点外贸企业复工率100%,市级重点续建项目复工率100%。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宁波杭州湾新区,以汽车为支柱产业,拥有通用航空、智能电视、智能终端等六大先进制造业,已被确定为浙沪合作示范区,承载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任务。

  园区内两大整车配套的产业链企业于2月19日实现100%复工。截至3月5日,该园区内221个在建项目全部复工,70%以上建筑工人到岗,总人数超过1万人,工地平均复建率近82%。

  多种先进制造业并存、产业规模巨大,是宁波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这也促使地方政府以多样化的手段促进有效复工复产。

  税务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宣讲最新税收优惠政策,专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讲解最新税收优惠政策,并与纳税人和缴费人就相关涉税问题进行在线答疑。

  宁波市鼓励人力资源机构联动外地相关机构,按镇乡(街道)“打包”组合包车接送外地员工,对接送中产生的包车费用给予50%的补助,同时实施来甬员工交通补助。

  自2月10日复工以来,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的浙拖奔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工人持续在车间作业,积极提高产量,以满足订单需求,保障春耕备耕。目前该公司已生产500多台轻型农用拖拉机,销往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

  面对疫情带来的招工难问题,宁波市实行企业招工奖励,鼓励企业多途径扩大招工规模,并提供多种类型的补助。

  为支持外贸稳定发展,宁波市提出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鼓励因疫情导致国际贸易合同无法履行的外贸企业积极拓展内销市场,减少企业损失。

  对于外贸企业由于疫情原因无法按时交付订单,造成合同违约或取消的,当地政府和贸促会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办理与不可抗力相关的事实性证明,支持企业通过调解、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3月6日,工人在浙拖奔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机罩生产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为优化外来员工管理服务,宁波市对已到期、将到期的居住证签注有效期延长至疫情解除后3个月。对有急难需求的复工员工,由企业直接向属地公安派出所、交警部门提出申请,由公安机关为员工提供部分驾驶证换证、机动车检验登记、户籍办理、身份证明等上门办、即时办服务。

  经过多方努力,宁波复工复产快速见效。与卫星遥感数据相映证的是:3月5日,宁波市全社会用电量较2月8日接近翻倍,达到去年同日的约85%。

  其中,纳入电力监测的约3.5万户工业企业,复工电量比例超过90%,比浙江全省高出约3个百分点。

  拥有854万常住人口的宁波正在以“中国速度”恢复生产、生活。

  不仅如此,随着《宁波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发布实施,宁波将在继续做好疫情精准防控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从复工复产过程向转型升级过程的转变,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朝着下一个万亿GDP的目标阔步前进。(本文卫星数据来源:Landsat8)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