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30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一项调查:近四成受访同学"胖了"
稿源: 现代金报微信   2020-03-23 12:16:00报料热线:81850000

  宅家期间不少家长的秀场,从职场“跨”到厨房,朋友圈画风从晒加班变成晒糕点,一大半“成果”可能都给娃消耗掉了。

  娃们吃的好,再加上缺乏运动、零食环绕和爷奶伺候,“肉眼可见的胖”成了娃们寒假“标配”。

  不过,也有妈妈说小孩子瘦了,原因是饮食和作息不规律,导致脾胃失调。还有的家长说,青春期的孩子注意形象,有意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胖瘦不是主要问题,记者最关心的是娃们在家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健康,有没有适当运动。

  于是,金报做了个中小学生“宅家锻炼”的小调查,调查对象年龄层从4岁到18岁,涵盖中小学生,调查结果出乎记者意料。

  调查问卷        

  38.22%的受访同学胖了,

  15.12%的同学胖得“肉眼可见”

  记者针对超长假期中小学生“宅家锻炼”进行了调查,设计了10个问题,涵盖体重变化、是否运动,宅家运动的动力和不运动的阻碍因素,以及希望提供什么样的运动帮助等等。

  有3142位同学填写问卷,53.06%的是10—12岁的小学高段学生;其次是7—9岁小朋友,占比29.47%;13—15岁的占比11.52%;16—18岁的有164人,占比5.22%;4—6岁的幼儿园小朋友最少,仅有23人。

  也就是说,82.53%的被调查对象是7—12岁的小学生,其次是初高中生。

  调查结果显示,1201名受访同学表示“胖了”,占比38.22%。其中15.12%的小朋友胖的比较明显,两个月增重2kg以上,还有55名受访者胖得离谱,两个月胖了5kg以上。

  至于胖的原因,大家一致把票投给了“吃的多,动得少”,也有131个同学把“锅”甩给了“熬夜,在家作息不规律”。

  那为什么不运动呢?“自制力太差,懒得动”和“场地受限,施展不开”是主要原因,其次是“没人陪伴”和“缺少专业指导”。

  调查显示,同学们把运动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开设特色体育网课,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有专业的体育老师直播同步运动”和“学校提供合理的运动清单和营养食谱推荐”这三个选项勾选较多,还有学生希望“家长陪同运动”。

  而那些没啥变化的学生怎样坚持运动的呢?他们把票投给了“喜欢运动,运动成了习惯”和“学校开设体育网课,家长和学校的督促提醒”,可见运动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受访个案

  年前瓜子脸年后小圆脸,

  两个月胖四五斤是常态

  宅家两个月,9岁的陈梦萱胖了五斤,体重还在正常范围内,但陈妈妈说女儿肉眼可见地胖了。“去年还是瓜子脸,现在成了小圆脸。”陈妈妈给记者发来了前后对比照,小朋友长胖了。

  “不是不运动,是条件受限。”陈妈妈说,她家住在11楼,小孩子跑跳,楼下有意见,“之前不让出门,现在宽松了,又开始上网课,小孩子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比较狭窄。”陈妈妈分析说。

  除了运动少,吃的多也是变胖的主要原因。

  “上学的时候,早上起来匆匆吧嗒几口饭送到学校,中午在学校吃,小孩子吃多吃少也不知道,现在宅在家里,早、中、晚三餐我们都花了心思,变着花样给娃做吃的,小孩子吃得多也吃得好。”陈妈妈在家带娃,女儿的饮食和学习,样样都是她操心。

  奉化居敬小学501班陈雨嘉也胖了四五斤,尽管学校要求每天一小时的运动量,但无奈场地受限,运动效果不尽人意。

  陈雨嘉最喜欢打羽毛球,平常她会约上三五好友到小区空地,打上一两个小时。现在她只能拉着爸爸,在家里轻轻挥两下球拍,过过干瘾。

  “受疫情影响,我不允许她下楼,她和弟弟两个人就只能在家里玩耍。好在客厅还算大,他们常常在家里跑来跑去。这一个多月胖了5斤我觉得也还可以,毕竟孩子也长高了不少。”雨嘉妈妈说。

  记者采访多位小学家长发现,两个月胖五斤的比较多,除了本身就超重的小朋友外,大多数家长很淡定。

  “我家女儿在读幼儿园中班,外公外婆带,我们让少吃点,外婆要翻脸的,说小朋友长身体多吃点没关系,小孩子胖胖的才可爱。“张女士说,宅家期间,孩子外婆一头扎进厨房,煎饺、菜饼、春卷、鱼丸,每天变着花样给娃做吃的,身高100厘米的小朋友,两个月胖了四斤。“我妈把这个当成了业绩,逢人就显摆把娃喂胖了。”张女士哭笑不得。

  能在家就不出门,

  看到吃的移不开眼,

  心里想运动但身体很诚实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八年级的励同学两个月胖了八斤,但励同学说“他长的不是肥肉而是肌肉”。

  原来,励同学在家制定了运动计划,每天上午跳绳500个,俯卧撑50个;下午跳绳500个,深蹲50个;晚上还要练习跳远,偶尔妈妈还陪他打会儿球。

  励同学觉得有运动,胖了没关系,可励妈妈并不这么认为。“白天锻炼流的汗,到了晚上就成了吃进嘴的肥。”励妈妈偷偷跟记者说,其实他在家运动也没有这么勤快,运动到一半觉得累了,忍不住沙发上躺躺,这一躺,运动就“无疾而终”了。“到了晚上还吃宵夜,今天馄饨,明天披萨,吃完了再喝点牛奶燕麦。”

  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顺顺(化名)是位“小宅女”,宅家日常是上网课,看电视,吃美食,弹钢琴,缺乏运动的顺顺一个多月胖了6斤,体重达到67斤。

  “嘴上说要减肥,但是看到各种水果蛋糕,就移不开眼。”顺顺妈妈说,看到顺顺一天天胖下去,在她的逼迫下,顺顺开始了“每天锻炼一小时”计划。

  除了每天“云”课间跳绳1600下,还有每日体育活动1小时。周一打羽毛球,周二的乒乓球,周三骑自行车,周四自由活动,周五练舞蹈基本功,周末爬山锻炼,除了周六,顺顺每天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家人制定“运动打卡表”,

  胖的那个受“惩罚”

  记者采访了一些经常锻炼的小朋友,发现运动习惯的养成和全家齐运动的氛围非常重要。

  奉化居敬小学505班的汪锐和爸爸妈妈宅家期间,制定了一个 “运动打卡表”,互相监督,每天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都记录下来,最后一名要接受惩罚。

  汪锐一家都是“吃货”,特别是这段时间宅家,每天变着花样吃好吃的,虽然吃的不少,但人家运动也多,他们一家制定了运动计划。

  汪锐妈妈每天早上、下午都会拿出来跟着运动软件打卡练习,有时候一个人无聊,还会拉着爸爸和汪锐一起。汪锐除了学校建议的跳绳、踢键子、广播操这些,还把学校的运动搬到家里来,拉着爸爸一起。

  “爸爸和我在家往返跑,看谁先跑完10趟,动作还要标准,在触碰地面的时候一定要蹲下去再起来!我爸动作太慢了,一般都是我赢。”汪锐说。

  在这样的家庭运动的氛围中,汪锐的体重不升,反而瘦了两斤,汪锐妈妈也瘦了五斤,只有爸爸的体重不降反而增加了,母子俩决定让爸爸倒一个月垃圾作为惩罚。

  专家观点

  排除身高增加影响,

  两个月增重五斤以上要注意

  在儿童占主要受访群体的样本中,38.22%的同学胖了,15.12%的受访者两个月增重2kg以上,宁波市第一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刘佳宁表示,这个数据应该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排除身高增加的影响,儿童两个月胖四五斤,这个数据还是要注意的,体重增加有点快,对于两个月增重超过10斤的同学,家长必须监督孩子减重了。”刘佳宁建议家长可以对照最新版的《中国7-18岁儿童营养状况BMI标准》,看看孩子的身高和体重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注:BMI计算公式:体重(Kg)/身高(cm)的平方。

  “儿童和青春期肥胖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青少年肥胖,会影响智力发育、自卑心理、多动症;严重的话,男孩可能会出现隐匿性小阴茎,女孩可能会出现停经等临床症状。”刘佳宁说。

  说到宅家期间孩子体重增加过快的情况,刘佳宁说“很有感触”。

  “不少妈妈是烘焙高手,面包、蛋糕、甜品这些都是高热量食物。相比于学校的健康食谱,家庭烹饪方式相对复杂,比如煎炸、红烧这类,营养成分流失,油脂和盐分还容易超标,再加上春节大菜少不了,油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又缺乏运动,不知不觉就长胖了。”刘佳宁建议家长简单烹饪,荤素搭配,粗细结合,不可一味让孩子多吃、吃到撑为止。

  宁波市第一医院也在本周三晚上7点开设了《青少年体重管理》的直播课堂,有兴趣的可以关注。

  宁波市第一医院营养师 刘佳宁

  专家观点

  少儿以粗大动作为主,

  初高中生可做徒手力量训练

  “幼儿和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为主,例如位移动作技能、非位移动作技能和物体操控技能等。”童理刚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趣味性的运动,比如说传递接球,手脚爬,气球摸高,套圈等等,“害怕影响楼下邻居,可以做些静止的,比如平板支撑、靠墙静蹲,但要量力而行。”童理刚说,全面恢复生产生活后,小朋友可以到户外跳绳,跑步,游戏。

  “因为中考体育测试,初中同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上肢、核心和大腿的肌肉力量,比如开合跳、俯卧撑、平板支撑,深蹲等等。”童老师说,这些运动要注意少量多组。

  至于宅家缺乏专业指导的问题,童老师也支了一招。“可以让父母拍视频,请体育老师指导,或者对照专业运动软件,看看动作做得是否到位。”

  童老师说,不管同学们在家运动效果如何,“只要运动了就很棒,不要在意一次运动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把运动融入生活,变成生活学习的一部分,从中找到乐趣,才能坚持下来。”

  最后童老师还贴心地提醒同学们,宅了一个假期不要突然大量运动,循序渐进适当锻炼,不要造成运动损伤。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老师 童理刚

  宁波晚报 记者 王冬晓 林涵茜 通讯员 魏琳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30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一项调查:近四成受访同学"胖了"

稿源: 现代金报微信 2020-03-23 12:16:00

  宅家期间不少家长的秀场,从职场“跨”到厨房,朋友圈画风从晒加班变成晒糕点,一大半“成果”可能都给娃消耗掉了。

  娃们吃的好,再加上缺乏运动、零食环绕和爷奶伺候,“肉眼可见的胖”成了娃们寒假“标配”。

  不过,也有妈妈说小孩子瘦了,原因是饮食和作息不规律,导致脾胃失调。还有的家长说,青春期的孩子注意形象,有意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胖瘦不是主要问题,记者最关心的是娃们在家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健康,有没有适当运动。

  于是,金报做了个中小学生“宅家锻炼”的小调查,调查对象年龄层从4岁到18岁,涵盖中小学生,调查结果出乎记者意料。

  调查问卷        

  38.22%的受访同学胖了,

  15.12%的同学胖得“肉眼可见”

  记者针对超长假期中小学生“宅家锻炼”进行了调查,设计了10个问题,涵盖体重变化、是否运动,宅家运动的动力和不运动的阻碍因素,以及希望提供什么样的运动帮助等等。

  有3142位同学填写问卷,53.06%的是10—12岁的小学高段学生;其次是7—9岁小朋友,占比29.47%;13—15岁的占比11.52%;16—18岁的有164人,占比5.22%;4—6岁的幼儿园小朋友最少,仅有23人。

  也就是说,82.53%的被调查对象是7—12岁的小学生,其次是初高中生。

  调查结果显示,1201名受访同学表示“胖了”,占比38.22%。其中15.12%的小朋友胖的比较明显,两个月增重2kg以上,还有55名受访者胖得离谱,两个月胖了5kg以上。

  至于胖的原因,大家一致把票投给了“吃的多,动得少”,也有131个同学把“锅”甩给了“熬夜,在家作息不规律”。

  那为什么不运动呢?“自制力太差,懒得动”和“场地受限,施展不开”是主要原因,其次是“没人陪伴”和“缺少专业指导”。

  调查显示,同学们把运动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开设特色体育网课,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有专业的体育老师直播同步运动”和“学校提供合理的运动清单和营养食谱推荐”这三个选项勾选较多,还有学生希望“家长陪同运动”。

  而那些没啥变化的学生怎样坚持运动的呢?他们把票投给了“喜欢运动,运动成了习惯”和“学校开设体育网课,家长和学校的督促提醒”,可见运动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受访个案

  年前瓜子脸年后小圆脸,

  两个月胖四五斤是常态

  宅家两个月,9岁的陈梦萱胖了五斤,体重还在正常范围内,但陈妈妈说女儿肉眼可见地胖了。“去年还是瓜子脸,现在成了小圆脸。”陈妈妈给记者发来了前后对比照,小朋友长胖了。

  “不是不运动,是条件受限。”陈妈妈说,她家住在11楼,小孩子跑跳,楼下有意见,“之前不让出门,现在宽松了,又开始上网课,小孩子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比较狭窄。”陈妈妈分析说。

  除了运动少,吃的多也是变胖的主要原因。

  “上学的时候,早上起来匆匆吧嗒几口饭送到学校,中午在学校吃,小孩子吃多吃少也不知道,现在宅在家里,早、中、晚三餐我们都花了心思,变着花样给娃做吃的,小孩子吃得多也吃得好。”陈妈妈在家带娃,女儿的饮食和学习,样样都是她操心。

  奉化居敬小学501班陈雨嘉也胖了四五斤,尽管学校要求每天一小时的运动量,但无奈场地受限,运动效果不尽人意。

  陈雨嘉最喜欢打羽毛球,平常她会约上三五好友到小区空地,打上一两个小时。现在她只能拉着爸爸,在家里轻轻挥两下球拍,过过干瘾。

  “受疫情影响,我不允许她下楼,她和弟弟两个人就只能在家里玩耍。好在客厅还算大,他们常常在家里跑来跑去。这一个多月胖了5斤我觉得也还可以,毕竟孩子也长高了不少。”雨嘉妈妈说。

  记者采访多位小学家长发现,两个月胖五斤的比较多,除了本身就超重的小朋友外,大多数家长很淡定。

  “我家女儿在读幼儿园中班,外公外婆带,我们让少吃点,外婆要翻脸的,说小朋友长身体多吃点没关系,小孩子胖胖的才可爱。“张女士说,宅家期间,孩子外婆一头扎进厨房,煎饺、菜饼、春卷、鱼丸,每天变着花样给娃做吃的,身高100厘米的小朋友,两个月胖了四斤。“我妈把这个当成了业绩,逢人就显摆把娃喂胖了。”张女士哭笑不得。

  能在家就不出门,

  看到吃的移不开眼,

  心里想运动但身体很诚实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八年级的励同学两个月胖了八斤,但励同学说“他长的不是肥肉而是肌肉”。

  原来,励同学在家制定了运动计划,每天上午跳绳500个,俯卧撑50个;下午跳绳500个,深蹲50个;晚上还要练习跳远,偶尔妈妈还陪他打会儿球。

  励同学觉得有运动,胖了没关系,可励妈妈并不这么认为。“白天锻炼流的汗,到了晚上就成了吃进嘴的肥。”励妈妈偷偷跟记者说,其实他在家运动也没有这么勤快,运动到一半觉得累了,忍不住沙发上躺躺,这一躺,运动就“无疾而终”了。“到了晚上还吃宵夜,今天馄饨,明天披萨,吃完了再喝点牛奶燕麦。”

  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顺顺(化名)是位“小宅女”,宅家日常是上网课,看电视,吃美食,弹钢琴,缺乏运动的顺顺一个多月胖了6斤,体重达到67斤。

  “嘴上说要减肥,但是看到各种水果蛋糕,就移不开眼。”顺顺妈妈说,看到顺顺一天天胖下去,在她的逼迫下,顺顺开始了“每天锻炼一小时”计划。

  除了每天“云”课间跳绳1600下,还有每日体育活动1小时。周一打羽毛球,周二的乒乓球,周三骑自行车,周四自由活动,周五练舞蹈基本功,周末爬山锻炼,除了周六,顺顺每天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家人制定“运动打卡表”,

  胖的那个受“惩罚”

  记者采访了一些经常锻炼的小朋友,发现运动习惯的养成和全家齐运动的氛围非常重要。

  奉化居敬小学505班的汪锐和爸爸妈妈宅家期间,制定了一个 “运动打卡表”,互相监督,每天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都记录下来,最后一名要接受惩罚。

  汪锐一家都是“吃货”,特别是这段时间宅家,每天变着花样吃好吃的,虽然吃的不少,但人家运动也多,他们一家制定了运动计划。

  汪锐妈妈每天早上、下午都会拿出来跟着运动软件打卡练习,有时候一个人无聊,还会拉着爸爸和汪锐一起。汪锐除了学校建议的跳绳、踢键子、广播操这些,还把学校的运动搬到家里来,拉着爸爸一起。

  “爸爸和我在家往返跑,看谁先跑完10趟,动作还要标准,在触碰地面的时候一定要蹲下去再起来!我爸动作太慢了,一般都是我赢。”汪锐说。

  在这样的家庭运动的氛围中,汪锐的体重不升,反而瘦了两斤,汪锐妈妈也瘦了五斤,只有爸爸的体重不降反而增加了,母子俩决定让爸爸倒一个月垃圾作为惩罚。

  专家观点

  排除身高增加影响,

  两个月增重五斤以上要注意

  在儿童占主要受访群体的样本中,38.22%的同学胖了,15.12%的受访者两个月增重2kg以上,宁波市第一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刘佳宁表示,这个数据应该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排除身高增加的影响,儿童两个月胖四五斤,这个数据还是要注意的,体重增加有点快,对于两个月增重超过10斤的同学,家长必须监督孩子减重了。”刘佳宁建议家长可以对照最新版的《中国7-18岁儿童营养状况BMI标准》,看看孩子的身高和体重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注:BMI计算公式:体重(Kg)/身高(cm)的平方。

  “儿童和青春期肥胖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青少年肥胖,会影响智力发育、自卑心理、多动症;严重的话,男孩可能会出现隐匿性小阴茎,女孩可能会出现停经等临床症状。”刘佳宁说。

  说到宅家期间孩子体重增加过快的情况,刘佳宁说“很有感触”。

  “不少妈妈是烘焙高手,面包、蛋糕、甜品这些都是高热量食物。相比于学校的健康食谱,家庭烹饪方式相对复杂,比如煎炸、红烧这类,营养成分流失,油脂和盐分还容易超标,再加上春节大菜少不了,油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又缺乏运动,不知不觉就长胖了。”刘佳宁建议家长简单烹饪,荤素搭配,粗细结合,不可一味让孩子多吃、吃到撑为止。

  宁波市第一医院也在本周三晚上7点开设了《青少年体重管理》的直播课堂,有兴趣的可以关注。

  宁波市第一医院营养师 刘佳宁

  专家观点

  少儿以粗大动作为主,

  初高中生可做徒手力量训练

  “幼儿和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为主,例如位移动作技能、非位移动作技能和物体操控技能等。”童理刚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趣味性的运动,比如说传递接球,手脚爬,气球摸高,套圈等等,“害怕影响楼下邻居,可以做些静止的,比如平板支撑、靠墙静蹲,但要量力而行。”童理刚说,全面恢复生产生活后,小朋友可以到户外跳绳,跑步,游戏。

  “因为中考体育测试,初中同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上肢、核心和大腿的肌肉力量,比如开合跳、俯卧撑、平板支撑,深蹲等等。”童老师说,这些运动要注意少量多组。

  至于宅家缺乏专业指导的问题,童老师也支了一招。“可以让父母拍视频,请体育老师指导,或者对照专业运动软件,看看动作做得是否到位。”

  童老师说,不管同学们在家运动效果如何,“只要运动了就很棒,不要在意一次运动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把运动融入生活,变成生活学习的一部分,从中找到乐趣,才能坚持下来。”

  最后童老师还贴心地提醒同学们,宅了一个假期不要突然大量运动,循序渐进适当锻炼,不要造成运动损伤。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老师 童理刚

  宁波晚报 记者 王冬晓 林涵茜 通讯员 魏琳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