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文娱
云舞台,开辟群众文化新天地
稿源: 宁波日报   2020-04-09 07:48:09报料热线:81850000
制图 张悦

  

卢丙组一家录制二胡合奏《田园春色》。

  

?市民潘旖楠在录制手语歌曲《听我说谢谢你》。

  本版图片由宁海县委宣传部提供

  

▲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一(1)班的吕芃芃小朋友在父亲帮助下录制节目。

  

  记者孙吉晶宁海县委报道组蒋 攀通讯员叶宇航

  “黑黑的夜空,闪闪的星,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你,不顾一切,负重前行,照亮黑夜,照亮生命……”近日,由宁海17个校区的学生共唱一线最美坚守者的短视频——童声战“疫”《最美的星星》,刷爆了宁海人的朋友圈。视频里学生演唱的画面由家长手机录制,并被制作成MV,通过看宁海APP传播。

  2月19日,宁海县委宣传部联合多部门发起“百姓云舞台·居家‘艺’起来”网络展演活动,宁海百姓踊跃参与。短视频《最美的星星》就是其中一件作品。

  居家“艺”起来,客厅、阳台、庭院成舞台

  童建峰是前童尺木草堂民宿的经营者。2月22日,他妻子随手拍摄的一段歌舞表演《上海滩》在宁海发布等平台上推出后,让他“火”了一把。视频中,童建峰一身衬衫西裤,头戴一顶绅士帽,挂着一条红围巾,举手投足还颇有点“许文强”的风范。他的朋友则在一旁深情伴唱,架势十足。

  “微信小视频我们平时都在拍,上手很快,‘百姓云舞台’让我也体验了一把当‘网红’的滋味。”童建峰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段歌舞表演还被选入“百姓云舞台·居家‘艺’起来”首期展演节目。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改变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疫情防控需要,宁海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停办所有聚集性群众文化活动。在全民战“疫”的日子里,宁海的广大市民少外出、不串门、不聚集。

  如何丰富“宅”家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当地相关部门亟待破解的难题。

  2016年,宁海推出了“百姓大舞台”,经过近4年的运作,“百姓大舞台”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群文品牌,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何不将‘百姓大舞台’搬上网络,顺势搭建一个新型的文化阵地?”宁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章伟银说,这一提议既能让市民展示自己的才艺,又顺应了大众喜爱摄录、浏览视频的潮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经过前期策划酝酿,由宁海县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县文广旅游局、县文联等单位搭建的常态化网络版“百姓大舞台”——“百姓云舞台”开始成型。从表演主体来说,“百姓云舞台”以个人或家庭为单元,全民动员;从表演空间来说,在疫情防控期间,以客厅、阳台、庭院等场所为主要表演空间,疫情结束后,不限空间。节目主动适应网络传播规律,单个节目1分钟以上,整台节目时长在20分钟左右。每周推送1期到2期节目。除歌舞、曲艺之外,还有情景模仿、游戏、家庭游、年代秀等各种创意节目。

  活动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大家把客厅、阳台、庭院变成了秀场,空间虽然有限,但创意频出、亮点纷呈。短视频里,男女老少齐参与,戏曲联唱、器乐演奏、武术表演轮番登场。不少家庭全家总动员秀起了才艺,点燃了全家人文艺创作的热情。卢丙组一家三口在镜头前表演了一曲二胡齐奏《田园春色》。“我跟妻子都学过二胡,读大班的女儿从去年起也在县文化馆跟着老师学,全家一起拉,既能让女儿的演奏水平得到提高,又能增进感情。”卢丙组说,他打算继续尝试拍小视频,记录全家人一起成长的音乐梦。

  在《百姓云舞台·居家“艺”起来》节目中,有人用家里桌椅作道具展示中国功夫,有人找了面墙壁表演插花,还有人在客厅架起话筒吹口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云舞台”上,只要有才艺,就能发光。大家利用相机或手机镜头,展示看家本领,亮出独门绝技,记录抗疫期间的生活点滴。

  为了让孩子们度过超长假期,实现放假不放学的目的,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一(1)班的班主任徐海英把才艺表演的舞台搬上了钉钉群。于是,每周五的晚上7时,班上的孩子们一一登台,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才艺“云”展示给全班的同学和家长观看,钢琴独奏、书法表演、独唱、芭蕾舞等节目精彩纷呈。徐老师还把孩子们的表演视频打包向“百姓云舞台”投稿,其中魏周怡小朋友的钢琴演奏《咏鹅》和林泽楷小朋友的架子鼓《逆战》被录用推送,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创作战“疫”作品,传递必胜信念

  一条凳子、一把胡琴,面对手机镜头,葛红前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宁海走书《最美婚礼》,用朗朗上口的曲调、地道的宁海土话,生动演绎了西店镇机关干部魏再芳取消婚礼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的感人故事,既宣传了基层工作者的战“疫”事迹,又展现了宁海本土文化的魅力。

  “疫情防控期间,我耳闻目睹了许多一线防控人员坚守岗位、默默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心里既敬佩又感动,想着用走书的形式把他们的事迹唱出来。”平时热爱文艺表演的葛红前经常在县里、村里的“百姓大舞台”上亮相,走书、快板、三句半样样拿得起,他的演出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但自拍自演还要做成短视频,对葛红前来说是个挑战,好在,他圆满地完成了这个新任务。

  不少文艺工作者也参与其中。宁海本地小品演员葛圣明录制的宁海清口小视频《返甬复工要记牢》一上线,就在微信群、朋友圈引起了转发热潮。“返甬开工要登记,二维码上扫一记……”葛圣明说,扫码、专车接送等复工防疫措施很有特色,所以他就把这些都写了进去。为了让台词更接地气,葛圣明还加入了方言元素,宁海土话让老百姓喜欢听,也听得进。前段时间恰逢复工高峰,葛圣明这段通俗易懂的视频表演,给前来宁海的复工人员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宁海县戏剧家协会秘书长邬再飞看到宁海县第一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叶伟珍在隔离病房楼上与楼下女儿“隔空拥抱”的新闻报道后,深有感触,想到在全国范围内还有更多坚守抗疫一线的父母和孩子在急切期盼着拥抱和团聚,遂萌发了创作念头。在宁海县戏剧家协会的支持下,邬再飞迅速组建了团队,在两天内完成了越剧《拥抱》的创作,并请越剧爱好者陈逸远参与表演。《拥抱》取材真实、切合时事,极富感染力,在看宁海APP上一经推出,短时间内点击量猛增。后来,节目视频还被推送上了学习强国平台。

  在防疫抗疫期间,“百姓云舞台·居家‘艺’起来”活动收到了200余件抗疫主题作品。其中,有宣传防疫知识的三句半《抗击疫情从我做起》、平

  调《阿爷阿娘听我讲》、短剧《三缺一》、快板《返工战疫两不误》,有感谢一线工作人员的手语歌曲《听我说谢谢你》、朗诵《医护人员的日记》,还有展望未来、提振信心的萨克斯独奏《明天会更好》、京胡《迎春》等,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凝聚起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传递出全民抗疫的正能量和必胜信念。

  目前,宁海县文化馆已从投稿作品中精选编排出10余期节目,在宁海发布和看宁海APP上展演,让群众共享文化大餐。

  搭建云平台,走向常态化

  受疫情影响,宁海“百姓大舞台”转化为“百姓云舞台”,给居家的市民提供了一个展示文艺才能和传播正能量的平台。文化与艺术的魅力在于开放和共享,线上文化活动小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运作模式,让更多人加入进来,过足了自编自演的瘾。

  “群众宅在家里不能出门,‘百姓大舞台’又不能在文化礼堂上演。云舞台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开辟了群众文化补给的新渠道。”章伟银表示。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宁海“百姓云舞台”已经从居家“艺”起来拓展到有戏“艺”起来和有才“艺”起来,从家舞台延伸到村舞台、镇舞台、县舞台,把线下高质量的优秀节目搬到线上,让群众随时随地享受文化大餐。同时,也将线上涌现出来的好节目、好创意,经过重组利用编排成精品节目,再次推送充实到“百姓大舞台”配送库,为“百姓大舞台”今后开展优秀作品汇演做好准备。

  在节目质量方面,相关部门发动专业机构团队,对征集到的亮点素材从创意、表现形式、拍摄技巧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充分调动县短视频联盟、文艺志愿者队伍等各方力量,适时开展公益培训和服务,送服务送技术进单位、进家庭,由县文化馆对原创视频进行编排剪辑、主持词串联。

  “百姓云舞台”让许多民间高手崭露头角、大显身手。而宁海县有关部门则把“百姓云舞台”作为发现培育文化人才、采集收录优秀节目、拓宽演艺渠道、丰富文化活动形式的有效途径,将“百姓云舞台”网络展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吸收到文化人才库中,为全县文化志愿者、民间文化人才、文化优才、文化名家名匠等培育储备夯实基础。

  宁海还鼓励各乡镇、街道开辟乡镇“百姓云舞台”,形成以县“百姓云舞台”为龙头、覆盖18个乡镇、街道的县乡两级“云舞台”体系,着力解决普通舞台活动制作成本高、资源少的问题,实现小成本甚至零成本运作,共同促进文化活动自给自足。

  乡村振兴,文艺先行。业内人士认为,“百姓云舞台”这一新型文化阵地充分激发了群众追求文艺、参与文艺、表现文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艺术振兴乡村健康发展中,汇聚家庭和个人的点滴力量,这将大大增强群众的文艺获得感和幸福感。

  宁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秀高告诉笔者,从运动型走向常态化,从单一型转向多元化,宁海正凝聚全民力量,加强机制建设,开辟“百姓云舞台”文化新空间,进一步深化“百姓大舞台”的品牌效应。

  “百姓大舞台”:

  探索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新路径

  2016年,宁海县以“百姓大舞台,有才你就来”为口号,创新推出“百姓大舞台”活动,群众自办文化、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模式满足了多样化、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有效推动了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

  “百姓大舞台”活动,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变观众为“主演”,以优秀健康的日常文化抢占农村文化阵地。镇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占“百姓大舞台”表演节目的60%以上。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舞台节目构成由村民自主筛选决定,举办活动前开展民意调查,事后进行满意度测评,有效提升了活动质量。改变了以往主题宣传以“讲”为主的格局,立足“以文化人”,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重大举措等以“百姓大舞台”形式传达给老百姓。

  同时,借助“百姓大舞台”举办“歌王、舞王、戏王、琴王、秀王”“五王”大赛,选拔一批草根明星,年终分片区举办“百姓大舞台”优秀原创节目汇演。并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名专职文体管理员、2名“百姓大舞台”工作指导员、2名专家型文化志愿者、100余名各文艺类别专长志愿者,帮助基层策划“百姓大舞台”、组织培育原创节目,提升节目质量。突出“小成本制作”,每场“百姓大舞台”活动费用控制在1万元左右。鼓励社会力量以冠名等形式参与建设“百姓大舞台”。出台《宁海县“百姓大舞台”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制度管人管事,持续打造“百姓大舞台”活动品牌。

  截至目前,宁海已举办“百姓大舞台”活动1000余场次,受惠群众50万余人次。

  (孙吉晶蒋攀整理)

编辑: 李霞君纠错:171964650@qq.com

云舞台,开辟群众文化新天地

稿源: 宁波日报 2020-04-09 07:48:09

制图 张悦

  

卢丙组一家录制二胡合奏《田园春色》。

  

?市民潘旖楠在录制手语歌曲《听我说谢谢你》。

  本版图片由宁海县委宣传部提供

  

▲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一(1)班的吕芃芃小朋友在父亲帮助下录制节目。

  

  记者孙吉晶宁海县委报道组蒋 攀通讯员叶宇航

  “黑黑的夜空,闪闪的星,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你,不顾一切,负重前行,照亮黑夜,照亮生命……”近日,由宁海17个校区的学生共唱一线最美坚守者的短视频——童声战“疫”《最美的星星》,刷爆了宁海人的朋友圈。视频里学生演唱的画面由家长手机录制,并被制作成MV,通过看宁海APP传播。

  2月19日,宁海县委宣传部联合多部门发起“百姓云舞台·居家‘艺’起来”网络展演活动,宁海百姓踊跃参与。短视频《最美的星星》就是其中一件作品。

  居家“艺”起来,客厅、阳台、庭院成舞台

  童建峰是前童尺木草堂民宿的经营者。2月22日,他妻子随手拍摄的一段歌舞表演《上海滩》在宁海发布等平台上推出后,让他“火”了一把。视频中,童建峰一身衬衫西裤,头戴一顶绅士帽,挂着一条红围巾,举手投足还颇有点“许文强”的风范。他的朋友则在一旁深情伴唱,架势十足。

  “微信小视频我们平时都在拍,上手很快,‘百姓云舞台’让我也体验了一把当‘网红’的滋味。”童建峰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段歌舞表演还被选入“百姓云舞台·居家‘艺’起来”首期展演节目。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改变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疫情防控需要,宁海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停办所有聚集性群众文化活动。在全民战“疫”的日子里,宁海的广大市民少外出、不串门、不聚集。

  如何丰富“宅”家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当地相关部门亟待破解的难题。

  2016年,宁海推出了“百姓大舞台”,经过近4年的运作,“百姓大舞台”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群文品牌,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何不将‘百姓大舞台’搬上网络,顺势搭建一个新型的文化阵地?”宁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章伟银说,这一提议既能让市民展示自己的才艺,又顺应了大众喜爱摄录、浏览视频的潮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经过前期策划酝酿,由宁海县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县文广旅游局、县文联等单位搭建的常态化网络版“百姓大舞台”——“百姓云舞台”开始成型。从表演主体来说,“百姓云舞台”以个人或家庭为单元,全民动员;从表演空间来说,在疫情防控期间,以客厅、阳台、庭院等场所为主要表演空间,疫情结束后,不限空间。节目主动适应网络传播规律,单个节目1分钟以上,整台节目时长在20分钟左右。每周推送1期到2期节目。除歌舞、曲艺之外,还有情景模仿、游戏、家庭游、年代秀等各种创意节目。

  活动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大家把客厅、阳台、庭院变成了秀场,空间虽然有限,但创意频出、亮点纷呈。短视频里,男女老少齐参与,戏曲联唱、器乐演奏、武术表演轮番登场。不少家庭全家总动员秀起了才艺,点燃了全家人文艺创作的热情。卢丙组一家三口在镜头前表演了一曲二胡齐奏《田园春色》。“我跟妻子都学过二胡,读大班的女儿从去年起也在县文化馆跟着老师学,全家一起拉,既能让女儿的演奏水平得到提高,又能增进感情。”卢丙组说,他打算继续尝试拍小视频,记录全家人一起成长的音乐梦。

  在《百姓云舞台·居家“艺”起来》节目中,有人用家里桌椅作道具展示中国功夫,有人找了面墙壁表演插花,还有人在客厅架起话筒吹口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云舞台”上,只要有才艺,就能发光。大家利用相机或手机镜头,展示看家本领,亮出独门绝技,记录抗疫期间的生活点滴。

  为了让孩子们度过超长假期,实现放假不放学的目的,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一(1)班的班主任徐海英把才艺表演的舞台搬上了钉钉群。于是,每周五的晚上7时,班上的孩子们一一登台,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才艺“云”展示给全班的同学和家长观看,钢琴独奏、书法表演、独唱、芭蕾舞等节目精彩纷呈。徐老师还把孩子们的表演视频打包向“百姓云舞台”投稿,其中魏周怡小朋友的钢琴演奏《咏鹅》和林泽楷小朋友的架子鼓《逆战》被录用推送,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创作战“疫”作品,传递必胜信念

  一条凳子、一把胡琴,面对手机镜头,葛红前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宁海走书《最美婚礼》,用朗朗上口的曲调、地道的宁海土话,生动演绎了西店镇机关干部魏再芳取消婚礼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的感人故事,既宣传了基层工作者的战“疫”事迹,又展现了宁海本土文化的魅力。

  “疫情防控期间,我耳闻目睹了许多一线防控人员坚守岗位、默默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心里既敬佩又感动,想着用走书的形式把他们的事迹唱出来。”平时热爱文艺表演的葛红前经常在县里、村里的“百姓大舞台”上亮相,走书、快板、三句半样样拿得起,他的演出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但自拍自演还要做成短视频,对葛红前来说是个挑战,好在,他圆满地完成了这个新任务。

  不少文艺工作者也参与其中。宁海本地小品演员葛圣明录制的宁海清口小视频《返甬复工要记牢》一上线,就在微信群、朋友圈引起了转发热潮。“返甬开工要登记,二维码上扫一记……”葛圣明说,扫码、专车接送等复工防疫措施很有特色,所以他就把这些都写了进去。为了让台词更接地气,葛圣明还加入了方言元素,宁海土话让老百姓喜欢听,也听得进。前段时间恰逢复工高峰,葛圣明这段通俗易懂的视频表演,给前来宁海的复工人员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宁海县戏剧家协会秘书长邬再飞看到宁海县第一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叶伟珍在隔离病房楼上与楼下女儿“隔空拥抱”的新闻报道后,深有感触,想到在全国范围内还有更多坚守抗疫一线的父母和孩子在急切期盼着拥抱和团聚,遂萌发了创作念头。在宁海县戏剧家协会的支持下,邬再飞迅速组建了团队,在两天内完成了越剧《拥抱》的创作,并请越剧爱好者陈逸远参与表演。《拥抱》取材真实、切合时事,极富感染力,在看宁海APP上一经推出,短时间内点击量猛增。后来,节目视频还被推送上了学习强国平台。

  在防疫抗疫期间,“百姓云舞台·居家‘艺’起来”活动收到了200余件抗疫主题作品。其中,有宣传防疫知识的三句半《抗击疫情从我做起》、平

  调《阿爷阿娘听我讲》、短剧《三缺一》、快板《返工战疫两不误》,有感谢一线工作人员的手语歌曲《听我说谢谢你》、朗诵《医护人员的日记》,还有展望未来、提振信心的萨克斯独奏《明天会更好》、京胡《迎春》等,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凝聚起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传递出全民抗疫的正能量和必胜信念。

  目前,宁海县文化馆已从投稿作品中精选编排出10余期节目,在宁海发布和看宁海APP上展演,让群众共享文化大餐。

  搭建云平台,走向常态化

  受疫情影响,宁海“百姓大舞台”转化为“百姓云舞台”,给居家的市民提供了一个展示文艺才能和传播正能量的平台。文化与艺术的魅力在于开放和共享,线上文化活动小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运作模式,让更多人加入进来,过足了自编自演的瘾。

  “群众宅在家里不能出门,‘百姓大舞台’又不能在文化礼堂上演。云舞台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开辟了群众文化补给的新渠道。”章伟银表示。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宁海“百姓云舞台”已经从居家“艺”起来拓展到有戏“艺”起来和有才“艺”起来,从家舞台延伸到村舞台、镇舞台、县舞台,把线下高质量的优秀节目搬到线上,让群众随时随地享受文化大餐。同时,也将线上涌现出来的好节目、好创意,经过重组利用编排成精品节目,再次推送充实到“百姓大舞台”配送库,为“百姓大舞台”今后开展优秀作品汇演做好准备。

  在节目质量方面,相关部门发动专业机构团队,对征集到的亮点素材从创意、表现形式、拍摄技巧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充分调动县短视频联盟、文艺志愿者队伍等各方力量,适时开展公益培训和服务,送服务送技术进单位、进家庭,由县文化馆对原创视频进行编排剪辑、主持词串联。

  “百姓云舞台”让许多民间高手崭露头角、大显身手。而宁海县有关部门则把“百姓云舞台”作为发现培育文化人才、采集收录优秀节目、拓宽演艺渠道、丰富文化活动形式的有效途径,将“百姓云舞台”网络展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吸收到文化人才库中,为全县文化志愿者、民间文化人才、文化优才、文化名家名匠等培育储备夯实基础。

  宁海还鼓励各乡镇、街道开辟乡镇“百姓云舞台”,形成以县“百姓云舞台”为龙头、覆盖18个乡镇、街道的县乡两级“云舞台”体系,着力解决普通舞台活动制作成本高、资源少的问题,实现小成本甚至零成本运作,共同促进文化活动自给自足。

  乡村振兴,文艺先行。业内人士认为,“百姓云舞台”这一新型文化阵地充分激发了群众追求文艺、参与文艺、表现文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艺术振兴乡村健康发展中,汇聚家庭和个人的点滴力量,这将大大增强群众的文艺获得感和幸福感。

  宁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秀高告诉笔者,从运动型走向常态化,从单一型转向多元化,宁海正凝聚全民力量,加强机制建设,开辟“百姓云舞台”文化新空间,进一步深化“百姓大舞台”的品牌效应。

  “百姓大舞台”:

  探索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新路径

  2016年,宁海县以“百姓大舞台,有才你就来”为口号,创新推出“百姓大舞台”活动,群众自办文化、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模式满足了多样化、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有效推动了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

  “百姓大舞台”活动,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变观众为“主演”,以优秀健康的日常文化抢占农村文化阵地。镇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占“百姓大舞台”表演节目的60%以上。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舞台节目构成由村民自主筛选决定,举办活动前开展民意调查,事后进行满意度测评,有效提升了活动质量。改变了以往主题宣传以“讲”为主的格局,立足“以文化人”,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重大举措等以“百姓大舞台”形式传达给老百姓。

  同时,借助“百姓大舞台”举办“歌王、舞王、戏王、琴王、秀王”“五王”大赛,选拔一批草根明星,年终分片区举办“百姓大舞台”优秀原创节目汇演。并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名专职文体管理员、2名“百姓大舞台”工作指导员、2名专家型文化志愿者、100余名各文艺类别专长志愿者,帮助基层策划“百姓大舞台”、组织培育原创节目,提升节目质量。突出“小成本制作”,每场“百姓大舞台”活动费用控制在1万元左右。鼓励社会力量以冠名等形式参与建设“百姓大舞台”。出台《宁海县“百姓大舞台”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制度管人管事,持续打造“百姓大舞台”活动品牌。

  截至目前,宁海已举办“百姓大舞台”活动1000余场次,受惠群众50万余人次。

  (孙吉晶蒋攀整理)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