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潘晓丹:在武汉 她叫“快乐丹”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11 07:44: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打赢防疫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这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武汉市第四医院20楼病区,今天关楼。”3月18日晚上,浙江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接管的所有病区正式关楼,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潘晓丹和队员送走最后20名病人后,关上了病区大门,并且用Vlog将这一场景记录下来。

  “来时天寒地冻,走时樱花盛开。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尽管已安然回家,但武汉隔离病房中的场景总是一次次地在晓丹脑海里闪过。

  病房里的“开心果”

  1月25日,潘晓丹作为浙江省首批紧急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在武汉市第四医院新冠肺炎重症病房,一干就是58天。只要晓丹上班,病房里总是笑声连连。队员们戏称她是病房里的“开心果”。

  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到达武汉时,正是武汉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病房里气氛沉重而压抑。有的患者因为失去亲人而悲痛,也为自己不可知的未来而恐惧;有的患者因为绝望而拒绝吃饭拒绝配合治疗。

  这样怎么行?平时就特别活跃的晓丹决定发挥自己幽默、爱搞笑的特长,改变病房压抑的气氛。她给病人们写信:“武汉原本是一个英雄的城市,现在生病了,但是祖国母亲很关心你们……阳光总会出来的……”她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了大大四个字:晓丹来了!她还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武汉话,同患者拉家常,那“四不像”武汉话常常让患者乐不可支;晓丹还领着老人们唱歌,“我是一条小青龙,小青龙”……唱着唱着,患者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很快,患者都记住了晓丹,管她叫“快乐丹”“丹宝”。那天,一位老爷爷因为没见着晓丹,怎么也不肯出院,一直等到她上班了,照了张合照,才心满意足地出院。

  “因为感动,我哭了一次又一次”

  “在武汉期间,因为感动,我哭了一次又一次。”潘晓丹说。

  病房里有个70多岁的老爷爷,病情严重,氧饱和度只有90%左右,下床走一下就喘得不行。可即便是这样,每次看到晓丹过来做护理,他总是喘着气叮嘱:“姑娘,不要离我太近,可千万别感染了……”看着老人费劲地把脸憋得通红,晓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他们备受病魔折磨,却还想着给我们减轻负担。”最让晓丹感动的是,在医疗队返回浙江那天,驻地酒店附近居民区的居民都涌到自家的阳台上,不断地向队员们挥手,不断地向队员们感谢,“谢谢浙江医疗队!你们是我们的恩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直到队员们走出很远,这些居民突然齐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那一刻,一向大大咧咧的晓丹泪流满面。

  “我要把你的名字和家人写在一起”

  一天,晓丹走进病房,看到刘阿姨正在跟儿子打电话:“儿子,妈妈好想吃水果,我已经好多天没吃到水果了。”一会儿,刘阿姨沮丧地搁下了电话,因为儿子所在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他出不了小区,无法给她送水果。

  刘阿姨没想到,这一幕却被晓丹记在了心里。第二天上班时,晓丹搬来了一箱牛奶、一袋橘子,每个牛奶盒上还写着“加油!”“战胜疫情!”等字样。这天吃早饭时,病房里30几个患者都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他们不知道的是,牛奶和橘子都是医疗队发给晓丹的个人物资。

  这之后,晓丹时不时地会给患者带来意外的惊喜,有时是几盒牛奶,有时是几个苹果。

  后来,浙江医疗队接管了第三个病区,患者们被分流到不同病区,晓丹也转战到20楼。第一天到20楼上班时,她突然听到一个激动的声音:“晓丹,真的是你吗?”她转过头一看,原来是刘阿姨。刘阿姨换病房的那天,晓丹正好休息,她一直后悔没能留下晓丹的电话,好在又碰上了。

  刘阿姨赶紧找出一个电话本,让晓丹留下了手机号码。她告诉晓丹,这个电话本上记的都是家里人的联系电话,“我要把你的名字和家人写在一起,在我心里,你就是我的亲人”。

  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庞贇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潘晓丹:在武汉 她叫“快乐丹”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11 07:44:00

  “这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武汉市第四医院20楼病区,今天关楼。”3月18日晚上,浙江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接管的所有病区正式关楼,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潘晓丹和队员送走最后20名病人后,关上了病区大门,并且用Vlog将这一场景记录下来。

  “来时天寒地冻,走时樱花盛开。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尽管已安然回家,但武汉隔离病房中的场景总是一次次地在晓丹脑海里闪过。

  病房里的“开心果”

  1月25日,潘晓丹作为浙江省首批紧急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在武汉市第四医院新冠肺炎重症病房,一干就是58天。只要晓丹上班,病房里总是笑声连连。队员们戏称她是病房里的“开心果”。

  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到达武汉时,正是武汉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病房里气氛沉重而压抑。有的患者因为失去亲人而悲痛,也为自己不可知的未来而恐惧;有的患者因为绝望而拒绝吃饭拒绝配合治疗。

  这样怎么行?平时就特别活跃的晓丹决定发挥自己幽默、爱搞笑的特长,改变病房压抑的气氛。她给病人们写信:“武汉原本是一个英雄的城市,现在生病了,但是祖国母亲很关心你们……阳光总会出来的……”她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了大大四个字:晓丹来了!她还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武汉话,同患者拉家常,那“四不像”武汉话常常让患者乐不可支;晓丹还领着老人们唱歌,“我是一条小青龙,小青龙”……唱着唱着,患者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很快,患者都记住了晓丹,管她叫“快乐丹”“丹宝”。那天,一位老爷爷因为没见着晓丹,怎么也不肯出院,一直等到她上班了,照了张合照,才心满意足地出院。

  “因为感动,我哭了一次又一次”

  “在武汉期间,因为感动,我哭了一次又一次。”潘晓丹说。

  病房里有个70多岁的老爷爷,病情严重,氧饱和度只有90%左右,下床走一下就喘得不行。可即便是这样,每次看到晓丹过来做护理,他总是喘着气叮嘱:“姑娘,不要离我太近,可千万别感染了……”看着老人费劲地把脸憋得通红,晓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他们备受病魔折磨,却还想着给我们减轻负担。”最让晓丹感动的是,在医疗队返回浙江那天,驻地酒店附近居民区的居民都涌到自家的阳台上,不断地向队员们挥手,不断地向队员们感谢,“谢谢浙江医疗队!你们是我们的恩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直到队员们走出很远,这些居民突然齐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那一刻,一向大大咧咧的晓丹泪流满面。

  “我要把你的名字和家人写在一起”

  一天,晓丹走进病房,看到刘阿姨正在跟儿子打电话:“儿子,妈妈好想吃水果,我已经好多天没吃到水果了。”一会儿,刘阿姨沮丧地搁下了电话,因为儿子所在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他出不了小区,无法给她送水果。

  刘阿姨没想到,这一幕却被晓丹记在了心里。第二天上班时,晓丹搬来了一箱牛奶、一袋橘子,每个牛奶盒上还写着“加油!”“战胜疫情!”等字样。这天吃早饭时,病房里30几个患者都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他们不知道的是,牛奶和橘子都是医疗队发给晓丹的个人物资。

  这之后,晓丹时不时地会给患者带来意外的惊喜,有时是几盒牛奶,有时是几个苹果。

  后来,浙江医疗队接管了第三个病区,患者们被分流到不同病区,晓丹也转战到20楼。第一天到20楼上班时,她突然听到一个激动的声音:“晓丹,真的是你吗?”她转过头一看,原来是刘阿姨。刘阿姨换病房的那天,晓丹正好休息,她一直后悔没能留下晓丹的电话,好在又碰上了。

  刘阿姨赶紧找出一个电话本,让晓丹留下了手机号码。她告诉晓丹,这个电话本上记的都是家里人的联系电话,“我要把你的名字和家人写在一起,在我心里,你就是我的亲人”。

  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庞贇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