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交通健康指数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二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20 06:49:00报料热线:81850000

  据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通报,截至2019年年底,宁波汽车保有量已达277万辆,位列全省第一位、全国第15位。在机动车保有量和交通流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宁波公安交警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指数”榜,宁波交通健康指数为66.5%,在同类城市中位列第二。

  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黎伟挺专门作出批示:“一组组枯燥数据背后是全市交警(辅警)的奋斗和拼搏,是交通安全改革创新的累累硕果。望全市交警系统翻篇归零再出发,以少亡人、少伤人、少损失、少堵车为最大政绩,以一流交通环境和为民服务为最高追求,开创‘五最’交管新局面。”

  生命至上,全力以赴保安全

  安全是市民对交通出行的最基本要求。一年来,宁波交警通过组织开展严重交通违法整治以及公路隐患排查和源头隐患治理,双管齐下,全市全口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5.4%,为市民打造安全的交通出行环境。

  中兴路-百丈路交叉口地处中心城区,行人过街距离长、无二次过街等候区域,导致行人过街时间不足且存在安全隐患;左转非机动车根据机动车左转相位通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冲突明显且通行效率较低;右转机动车转弯半径较大,当车速较快时,大型车辆右转存在内外轮差,易导致事故发生。

  针对该路口存在的交通隐患,交警部门通过缩小路缘石半径、扩大路口行人与非机动车等候区、引导非机动车二次过街、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等措施,防止大型车辆因内外轮差与行人、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避免左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等交织冲突,扩大慢行交通等候区范围,缩短行人过街距离和时间,避免非机动车、行人越线等候和闯红灯现象,减少交叉口内车辆违停现象,有效缓解了该路口事故隐患突出和通行效率受限等问题。

  去年6月,我市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以来,宁波交警累计排查治理各类道路交通风险隐患9875处。其中,治理省级事故多发点段15处、市级事故多发点段18处,并已全部验收完毕;关闭公路违规开口308个,治理绿化遮挡影响安全视距路口开口1454处;为防止大型车辆内轮差安全隐患,在766处近路口实施机非隔离护栏隔离;紧盯“两客一危一重”及校车、准驾A类驾驶人等重点车、重点人,采取多种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积极探索交警巡控网格和社会综治网格“两网”深度融合工作,江北交警大队作为试点单位,去年通过“两网融合”平台,基层网格员共排查各类交通安全隐患6650余处,其中90%以上的隐患一经发现就会就地消除。

  以江北区大闸社区为例,该小区为上世纪80年代旧小区,只有一个车辆出入口,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存在一定交通隐患。基层网格员通过“两网融合”工作平台,将情况线上流转给江北交警后,江北交警对小区门口的交通组织和设施进行重新规划,设置了禁止掉头标志、路口斑马线等标志标线,并挤压了小区路口的违停空间。现在,大闸社区路口车辆进出畅通,再也没有车辆随意掉头、乱停乱放等现象,居民出入再也不心塞了。

  此外,交警部门对各项违法行为的整治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前天上午10点左右,市民张先生骑乘电动自行车经过鄞州印象城附近路口时,看到交警正在查处驾驶电动自行车未戴头盔的交通违法行为。这时,路口红灯前,一名同样骑着电动自行车但没戴头盔的小伙子被执法交警拦下,小伙子嘟哝着不愿被罚。张先生插了一句话说:“该罚,罚一罚才会长记性,大家都要有这个安全意识。”

  “佩戴安全头盔能有效避免事故发生时对颅脑造成的损伤。”市交警局副局长许平平说,“从前年开始,我们就大力宣传驾乘电动自行车要佩戴安全头盔。去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宁波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驾乘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头盔成为法定责任。”

  据统计,去年全市共查处饮酒后驾驶9450起、醉酒驾驶4082起;查处机动车未礼让斑马线22.1万起、开车打电话29.6万起;查处驾乘电动自行车未按规定戴头盔121.1万起。

  “今年,我们将继续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抓源头、治隐患、严执法、强宣传多措并举,向市民交出一份交通安全的高分答卷。”许平平说。

  勤务改革,科技投入保畅通

  安全有了保障,道路畅通就成了市民出行最热切的关注。

  近日,住在鄞州万达广场附近的周女士对此就深有感触,她发现如今的鄞州万达广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变得“不太一样”了,“以前,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万达和明州里周边的车子和行人特别多,尤其是两个广场之间,行人和电动车闯红灯的事时有发生。现在,路口常常看到有交警在管着,看到违法行为就当场处罚,交通秩序明显好了很多。”

  鄞州交警大队钟公庙中队中队长胡建华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交警部门去年开展的勤务管理系统改革。通过分类设置一、二、三级岗,进一步提升路口勤务到岗率和管事率,从而提升群众的守法率;点线结合、高效运作铁骑队伍,每周巡逻里程不少于100公里,编组实施路面巡逻、执法管理、警情接处等工作;通过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管理工作平台,依托交警智能警务亭等,实现对行人闯红灯和非机动车骑快车道、逆向行驶、骑车带人、超速、不戴头盔、闯红灯等七类交通违法的电子警察抓拍和路口违法曝光。

  一年来,宁波交警通过勤务机制改革、科技信息化投入、交通设施设备完善等措施,努力让交通秩序井井有条、丝丝入扣。据统计,新增信号灯路口28个,新增标志约1405块,标线约26万平方米;安装实施路口车道可变标志34套;创新开发应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社会化报修平台、移动信号灯和可变车道标志远程控制系统、“数车神器”等。

  “城市交通管理内容多、涉及面广、社会各界关注,是公安交管工作的重要组成。”市交警局副局长尹绍宁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定位、细化措施,从群众最关心关注的方面着手,把各项工作做精做实做透,努力跻身全国交通秩序最好、群众最满意的城市行列。”

   “最多跑一次”,细心周到促服务

  2019年,宁波交警推出一批异地通办、快捷代办、容缺受理、服务企业群众措施,确保公安交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现率和办事群众的满意率继续走在前列。

  最近,市民王先生就享受了这项改革带来的红利。他的驾驶证丢了,而去车管所办一趟得请假大半天,他思来想去,拨通了“交管12123”热线。工作人员告诉他,补办本地的驾驶证可以直接通过下载12123APP来进行网上申请和递交资料,车管部门后台审核通过后,会直接把新的驾驶证邮寄给他。“这可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麻烦!”王先生开心地说。

  据交警部门介绍,2019年,宁波交警集成“阿拉警察”APP 、“宁波交警”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等平台服务功能,日均受理审核车管业务约3000件。在全市车管窗口以及驾培机构、汽车4S店、二手车交易市场等业务延伸窗口推广应用“交管12123”注册和“刷脸”面签,自主开发支付宝“刷脸”申领免检标志业务功能,累计办理69.9万笔;借助支付宝实名注册认证特点,试行“车驾管电子委托业务”事项,办理相关业务11.1万笔;创新试行满分驾驶人通过微信、支付宝进行考试缴费和预约服务,正式启用以来受理业务1.4万余笔。今年3月1日,宁波率先在全国试点实行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免去群众粘贴(去除)检验标志的麻烦,方便通过手机等方式出示使用;同步提供交通事故处理、保险理赔、机动车租赁、二手车交易等多个场景使用,方便群众企业办事,服务企业发展。截至4月15日,已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放检验标志电子凭证3万多笔。

  近年来,宁波交警还相继推进惠民利民工程,专门设立企业服务大厅,构建企业服务平台,实现“三服务”更高效率。2019年,市交警局车管所完善“流动服务车”,上门为大型企业服务,为9500余辆车办理了查验上牌业务,节省企业用工和交通费用就达350余万元;积极推进汽车销售企业快捷代办,全市95家4S店已设立登记服务站,并覆盖190家4S店群众购车上牌一站办结;全力打造公安车管“37℃女警”服务品牌,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在机动车登记查验和检验人工查验环节继续推行“容缺受理”,严格区分“先办后改”或“直接通过”情形,业务办理环节坚持查验项目不减、标准不降、监管不松。

  车管所所长吴元章说:“‘最多跑一次’是改革的亮点,‘一次都不跑’是努力的方向。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服务,重点提高互联网业务比例、优化互联网办理体验,让改革惠及更多市民。”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兼)、交警局局长余承嗣说:“今年,宁波交警将全力打赢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清零’攻坚战,全面助推高水平市域治理现代化,全面构建大数据引领、实战化导向、情指行一体化的现代警务机制,不断提升宁波公安交管工作现代化水平,为宁波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最安全、最畅通、最精细、最科技、最满意’的道路交通环境。”

  宁波晚报记者张贻富 通讯员周瑾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交通健康指数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二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20 06:49:00

  据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通报,截至2019年年底,宁波汽车保有量已达277万辆,位列全省第一位、全国第15位。在机动车保有量和交通流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宁波公安交警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指数”榜,宁波交通健康指数为66.5%,在同类城市中位列第二。

  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黎伟挺专门作出批示:“一组组枯燥数据背后是全市交警(辅警)的奋斗和拼搏,是交通安全改革创新的累累硕果。望全市交警系统翻篇归零再出发,以少亡人、少伤人、少损失、少堵车为最大政绩,以一流交通环境和为民服务为最高追求,开创‘五最’交管新局面。”

  生命至上,全力以赴保安全

  安全是市民对交通出行的最基本要求。一年来,宁波交警通过组织开展严重交通违法整治以及公路隐患排查和源头隐患治理,双管齐下,全市全口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5.4%,为市民打造安全的交通出行环境。

  中兴路-百丈路交叉口地处中心城区,行人过街距离长、无二次过街等候区域,导致行人过街时间不足且存在安全隐患;左转非机动车根据机动车左转相位通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冲突明显且通行效率较低;右转机动车转弯半径较大,当车速较快时,大型车辆右转存在内外轮差,易导致事故发生。

  针对该路口存在的交通隐患,交警部门通过缩小路缘石半径、扩大路口行人与非机动车等候区、引导非机动车二次过街、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等措施,防止大型车辆因内外轮差与行人、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避免左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等交织冲突,扩大慢行交通等候区范围,缩短行人过街距离和时间,避免非机动车、行人越线等候和闯红灯现象,减少交叉口内车辆违停现象,有效缓解了该路口事故隐患突出和通行效率受限等问题。

  去年6月,我市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以来,宁波交警累计排查治理各类道路交通风险隐患9875处。其中,治理省级事故多发点段15处、市级事故多发点段18处,并已全部验收完毕;关闭公路违规开口308个,治理绿化遮挡影响安全视距路口开口1454处;为防止大型车辆内轮差安全隐患,在766处近路口实施机非隔离护栏隔离;紧盯“两客一危一重”及校车、准驾A类驾驶人等重点车、重点人,采取多种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积极探索交警巡控网格和社会综治网格“两网”深度融合工作,江北交警大队作为试点单位,去年通过“两网融合”平台,基层网格员共排查各类交通安全隐患6650余处,其中90%以上的隐患一经发现就会就地消除。

  以江北区大闸社区为例,该小区为上世纪80年代旧小区,只有一个车辆出入口,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存在一定交通隐患。基层网格员通过“两网融合”工作平台,将情况线上流转给江北交警后,江北交警对小区门口的交通组织和设施进行重新规划,设置了禁止掉头标志、路口斑马线等标志标线,并挤压了小区路口的违停空间。现在,大闸社区路口车辆进出畅通,再也没有车辆随意掉头、乱停乱放等现象,居民出入再也不心塞了。

  此外,交警部门对各项违法行为的整治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前天上午10点左右,市民张先生骑乘电动自行车经过鄞州印象城附近路口时,看到交警正在查处驾驶电动自行车未戴头盔的交通违法行为。这时,路口红灯前,一名同样骑着电动自行车但没戴头盔的小伙子被执法交警拦下,小伙子嘟哝着不愿被罚。张先生插了一句话说:“该罚,罚一罚才会长记性,大家都要有这个安全意识。”

  “佩戴安全头盔能有效避免事故发生时对颅脑造成的损伤。”市交警局副局长许平平说,“从前年开始,我们就大力宣传驾乘电动自行车要佩戴安全头盔。去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宁波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驾乘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头盔成为法定责任。”

  据统计,去年全市共查处饮酒后驾驶9450起、醉酒驾驶4082起;查处机动车未礼让斑马线22.1万起、开车打电话29.6万起;查处驾乘电动自行车未按规定戴头盔121.1万起。

  “今年,我们将继续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抓源头、治隐患、严执法、强宣传多措并举,向市民交出一份交通安全的高分答卷。”许平平说。

  勤务改革,科技投入保畅通

  安全有了保障,道路畅通就成了市民出行最热切的关注。

  近日,住在鄞州万达广场附近的周女士对此就深有感触,她发现如今的鄞州万达广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变得“不太一样”了,“以前,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万达和明州里周边的车子和行人特别多,尤其是两个广场之间,行人和电动车闯红灯的事时有发生。现在,路口常常看到有交警在管着,看到违法行为就当场处罚,交通秩序明显好了很多。”

  鄞州交警大队钟公庙中队中队长胡建华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交警部门去年开展的勤务管理系统改革。通过分类设置一、二、三级岗,进一步提升路口勤务到岗率和管事率,从而提升群众的守法率;点线结合、高效运作铁骑队伍,每周巡逻里程不少于100公里,编组实施路面巡逻、执法管理、警情接处等工作;通过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管理工作平台,依托交警智能警务亭等,实现对行人闯红灯和非机动车骑快车道、逆向行驶、骑车带人、超速、不戴头盔、闯红灯等七类交通违法的电子警察抓拍和路口违法曝光。

  一年来,宁波交警通过勤务机制改革、科技信息化投入、交通设施设备完善等措施,努力让交通秩序井井有条、丝丝入扣。据统计,新增信号灯路口28个,新增标志约1405块,标线约26万平方米;安装实施路口车道可变标志34套;创新开发应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社会化报修平台、移动信号灯和可变车道标志远程控制系统、“数车神器”等。

  “城市交通管理内容多、涉及面广、社会各界关注,是公安交管工作的重要组成。”市交警局副局长尹绍宁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定位、细化措施,从群众最关心关注的方面着手,把各项工作做精做实做透,努力跻身全国交通秩序最好、群众最满意的城市行列。”

   “最多跑一次”,细心周到促服务

  2019年,宁波交警推出一批异地通办、快捷代办、容缺受理、服务企业群众措施,确保公安交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现率和办事群众的满意率继续走在前列。

  最近,市民王先生就享受了这项改革带来的红利。他的驾驶证丢了,而去车管所办一趟得请假大半天,他思来想去,拨通了“交管12123”热线。工作人员告诉他,补办本地的驾驶证可以直接通过下载12123APP来进行网上申请和递交资料,车管部门后台审核通过后,会直接把新的驾驶证邮寄给他。“这可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麻烦!”王先生开心地说。

  据交警部门介绍,2019年,宁波交警集成“阿拉警察”APP 、“宁波交警”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等平台服务功能,日均受理审核车管业务约3000件。在全市车管窗口以及驾培机构、汽车4S店、二手车交易市场等业务延伸窗口推广应用“交管12123”注册和“刷脸”面签,自主开发支付宝“刷脸”申领免检标志业务功能,累计办理69.9万笔;借助支付宝实名注册认证特点,试行“车驾管电子委托业务”事项,办理相关业务11.1万笔;创新试行满分驾驶人通过微信、支付宝进行考试缴费和预约服务,正式启用以来受理业务1.4万余笔。今年3月1日,宁波率先在全国试点实行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免去群众粘贴(去除)检验标志的麻烦,方便通过手机等方式出示使用;同步提供交通事故处理、保险理赔、机动车租赁、二手车交易等多个场景使用,方便群众企业办事,服务企业发展。截至4月15日,已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放检验标志电子凭证3万多笔。

  近年来,宁波交警还相继推进惠民利民工程,专门设立企业服务大厅,构建企业服务平台,实现“三服务”更高效率。2019年,市交警局车管所完善“流动服务车”,上门为大型企业服务,为9500余辆车办理了查验上牌业务,节省企业用工和交通费用就达350余万元;积极推进汽车销售企业快捷代办,全市95家4S店已设立登记服务站,并覆盖190家4S店群众购车上牌一站办结;全力打造公安车管“37℃女警”服务品牌,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在机动车登记查验和检验人工查验环节继续推行“容缺受理”,严格区分“先办后改”或“直接通过”情形,业务办理环节坚持查验项目不减、标准不降、监管不松。

  车管所所长吴元章说:“‘最多跑一次’是改革的亮点,‘一次都不跑’是努力的方向。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服务,重点提高互联网业务比例、优化互联网办理体验,让改革惠及更多市民。”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兼)、交警局局长余承嗣说:“今年,宁波交警将全力打赢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清零’攻坚战,全面助推高水平市域治理现代化,全面构建大数据引领、实战化导向、情指行一体化的现代警务机制,不断提升宁波公安交管工作现代化水平,为宁波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最安全、最畅通、最精细、最科技、最满意’的道路交通环境。”

  宁波晚报记者张贻富 通讯员周瑾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