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如县参与对口支援的宁波电力工人。(受访者供图)
记者徐展新
通讯员杜亮亮
站在西藏那曲比如县扎拉乡通往恰如寺的悬崖边,几位穿着红马甲的电力工人有些发愁——面前是又窄又险的急弯,运载物料的大车无法通过,该如何安全地将应急物资送到有需求的困难户手中?
与恶劣的环境作斗争,为“缺电”藏民解决难题,已经成了邬军波、杜亮亮、叶技和曹卓斌过去一年半的“日常”。4月18日,这四位来自国网宁波供电公司的援藏人员本该回到家乡,但他们依旧毅然决然地登上高山、走近悬崖,决定留在比如,宣誓“电网建设任务不完工绝不收兵”。
这份“请战书”的背后,是宁波电力人投身对口支援事业的热腾腾的爱心。
去年3月,比如县举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纪念活动,台前的藏族歌舞引发阵阵欢呼,承担保供电任务的叶技却在幕后一丝不苟地巡查线路。演出结束后,有藏族同胞问他:“我们的歌舞好看吗?”叶技半是无奈、半是自豪地回答:“好看!”
长期顶着高原烈日工作的曹卓斌,常常被当地人认作藏民。援藏期间,因当地4G信号长期未通,他几乎没怎么和家人视频联系。在手机画面里看到皮肤黝黑发亮的爸爸时,两岁多的小儿子几乎认不出来。
抗严寒、走险路,高原缺氧、与熊“同眠”……一年半间,这样的故事频频发生着。他们用双脚踏遍了车辆无法进入的高山牧区,为一入夜就生活在黑暗之中的牧民们带去光明和温暖。
喜欢文学创作的杜亮亮,将这段时光浓缩在了长篇报告文学《天海一线》和《那曲,那曲》里。朋友们看到的是两本著作获得的累累荣誉,他的妻子却心疼他头上冒出的白发。“写一本书,白一半头。两本写完,头发全白。”自嘲之余,杜亮亮也直言并不后悔,“将身边人的援藏故事写出来,是分内事,也是荣幸。对每一位援藏人员而言,这都是一次自我成长、一场自我革命。”
去年,那曲“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启动,计划投资1.07亿元,新建35千伏及以下供电线路约350公里,涉及夏曲、香曲、扎拉等7个乡镇3000余户无电区居民的用电,要求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工。“我们援藏的时间已经到了,工程建设也接近尾声,但我们不能一走了之,要给比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在援藏帮扶组组长邬军波的鼓舞下,这场艰苦卓绝的“电力支援战役”,还会持续下去。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