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都市区怎么建?这场发布会上透露了很多信息
稿源: 宁波晚报   2020-04-29 22:46:00报料热线:81850000

  2020年是浙江大都市区加快建设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切实提升大都市区能级”。宁波都市区作为省里确定的四大都市区之一,今年又有哪些新布局?

  4月29日上午,浙江省发改委举行浙江大都市区建设新闻通气暨媒体走进大都市区启动会。会上,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目前已基本定稿,待省里审定通过后,今年将印发实施;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构建“一主两副四片两带”的空间布局,努力打造全球综合枢纽,国际港航贸易中心、亚太文化交往中心和幸福宜居美丽家园,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贡献重要力量。

  宁波都市区建设要实现“四大突破”

  大都市区,是大湾区的主引擎、大花园的主支撑、大通道的主枢纽,是浙江的新高地。宁波都市区包括宁波、舟山和台州3个市,和省内另外3个都市区一样,具有突出的特色和优势。

  宁波舟山港链接100多个国家(地区)的500多个港口,2019年货物吞吐量11.2亿吨、连续11年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753万标箱、居世界第三;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综合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宁波保税区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功能齐全的高能级开放平台给都市区带来链接国际的开放优势;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贡献了近80%的GDP、75%以上的税收和85%以上的就业,涌现出舜宇、吉利、奥克斯、和润、伟星等一批明星营企业,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立足于这些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宁波都市圈下步将围绕哪些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呢?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谈及今年全省大都市区建设工作安排时,表示要“突出唱好杭州、宁波的‘双城记”,将宁波置于这个全省大战略中的重要位置。

  会上,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目前已基本定稿,待省里审定通过后,今年将印发实施;建设路径主要分四大重点——

  在开放优势增创上实现新突破。发挥浙江自贸区、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等平台作用,对标国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宁波舟山港国际枢纽功能,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把港口最大资源、开放最大优势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在重大设施互联上实现新突破。规划建设宁波西综合交通枢纽,加快甬舟铁路、六横大桥等都市区内部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谋划建设甬台温福、沪甬通道、沪舟甬等一批都市区对外大通道项目,共建引水、输电、联网等基础设施联通项目,打造都市区“一小时”甚至“半小时”交通圈,提高都市区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

  在产业协同创新上实现新突破。高水平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联动建设宁波高新区、舟山海洋科技城、台州科技城,建立协同创新体系,做大都市区创新功能。以前湾新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为载体,共建北翼智造大走廊、甬台温临港产业带,打造绿色石化、汽车制造等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谋划建设甬舟合作区,探索异地合作新模式。

  在公共服务共享上实现新突破。加强三市在联合办学、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建设镇海中学台州分校;加强医疗保障同城化,推动医疗数据共享、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整合三地旅游资源,打造都市区“黄金旅游线”,开辟东海特色邮轮航线,推进落实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研究养老补贴异地结算机制,探索三市民生“一卡通”,让群众在都市区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

  同时,宁波都市区将加强同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群其他都市圈的联动合作,打造上海大都市圈功能拓展区。发挥宁波制造、港口、开放优势,与杭州都市区协同发展,共同唱好“双城记”。

  宁波都市区综合评价得分第二

  2019年是浙江大都市区建设开局之年,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打造高能级中心城市上,浙江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四大都市区占全省79%的土地面积,集聚了94%的人口,创造了96%的经济总量,经过过去一年的努力,大都市区从概念迈向实践,中心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大都市区建设将在浙江现代化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更好反映浙江省大都市区的发展实际,近期浙江省针对大都市区做了一次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四大都市区经济社会活动十分活跃,且主要集聚在核心区,总体处于向心集聚阶段。

  “其中,杭州都市区是四大都市区的领头羊,宁波都市区次之,两个都市区初步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杭州都市区在综合评价得分上初步呈现首位分布,在创新能级和经济规模上拥有绝对优势。宁波都市区总体评价得分居第二,核心区综合贡献相对较高,有64.4%的企业股权投资流向都市区中心城市,有96.5%的外部股权投资来自于杭州都市区,杭甬互动投资紧密度居全省首位。

  除此之外,温州都市区在共享宜居和高效智慧等领域评分表现较好,核心区对外部人口流入的吸引力占整个都市区人流吸引力的90%以上,但与长三角的人流联系和企业互动投资联动相对不足。金义都市区在低碳花园领域表现不俗,核心区在活力创新等领域表现出较强的集聚优势,但都市区内部经济联动度偏低。

  据了解,2019年全省共安排大都市区建设重大支撑性项目74个,实际完成投资302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29%。一大批区域合作协议的签订让各城市抱得更紧,都市区概念更加明晰。今年,浙江省大都市区建设聚焦“五个强化”,即强化城市治理、强化城市功能、强化城市能级、强化城市协同、强化项目支撑,全年目标是,全省四大都市区集聚常住人口5520万人,实现经济总量61100亿元。记者 史旻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都市区怎么建?这场发布会上透露了很多信息

稿源: 宁波晚报 2020-04-29 22:46:00

  2020年是浙江大都市区加快建设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切实提升大都市区能级”。宁波都市区作为省里确定的四大都市区之一,今年又有哪些新布局?

  4月29日上午,浙江省发改委举行浙江大都市区建设新闻通气暨媒体走进大都市区启动会。会上,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目前已基本定稿,待省里审定通过后,今年将印发实施;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构建“一主两副四片两带”的空间布局,努力打造全球综合枢纽,国际港航贸易中心、亚太文化交往中心和幸福宜居美丽家园,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贡献重要力量。

  宁波都市区建设要实现“四大突破”

  大都市区,是大湾区的主引擎、大花园的主支撑、大通道的主枢纽,是浙江的新高地。宁波都市区包括宁波、舟山和台州3个市,和省内另外3个都市区一样,具有突出的特色和优势。

  宁波舟山港链接100多个国家(地区)的500多个港口,2019年货物吞吐量11.2亿吨、连续11年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753万标箱、居世界第三;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综合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宁波保税区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功能齐全的高能级开放平台给都市区带来链接国际的开放优势;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贡献了近80%的GDP、75%以上的税收和85%以上的就业,涌现出舜宇、吉利、奥克斯、和润、伟星等一批明星营企业,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立足于这些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宁波都市圈下步将围绕哪些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呢?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谈及今年全省大都市区建设工作安排时,表示要“突出唱好杭州、宁波的‘双城记”,将宁波置于这个全省大战略中的重要位置。

  会上,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目前已基本定稿,待省里审定通过后,今年将印发实施;建设路径主要分四大重点——

  在开放优势增创上实现新突破。发挥浙江自贸区、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等平台作用,对标国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宁波舟山港国际枢纽功能,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把港口最大资源、开放最大优势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在重大设施互联上实现新突破。规划建设宁波西综合交通枢纽,加快甬舟铁路、六横大桥等都市区内部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谋划建设甬台温福、沪甬通道、沪舟甬等一批都市区对外大通道项目,共建引水、输电、联网等基础设施联通项目,打造都市区“一小时”甚至“半小时”交通圈,提高都市区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

  在产业协同创新上实现新突破。高水平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联动建设宁波高新区、舟山海洋科技城、台州科技城,建立协同创新体系,做大都市区创新功能。以前湾新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为载体,共建北翼智造大走廊、甬台温临港产业带,打造绿色石化、汽车制造等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谋划建设甬舟合作区,探索异地合作新模式。

  在公共服务共享上实现新突破。加强三市在联合办学、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建设镇海中学台州分校;加强医疗保障同城化,推动医疗数据共享、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整合三地旅游资源,打造都市区“黄金旅游线”,开辟东海特色邮轮航线,推进落实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研究养老补贴异地结算机制,探索三市民生“一卡通”,让群众在都市区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

  同时,宁波都市区将加强同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群其他都市圈的联动合作,打造上海大都市圈功能拓展区。发挥宁波制造、港口、开放优势,与杭州都市区协同发展,共同唱好“双城记”。

  宁波都市区综合评价得分第二

  2019年是浙江大都市区建设开局之年,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打造高能级中心城市上,浙江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四大都市区占全省79%的土地面积,集聚了94%的人口,创造了96%的经济总量,经过过去一年的努力,大都市区从概念迈向实践,中心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大都市区建设将在浙江现代化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更好反映浙江省大都市区的发展实际,近期浙江省针对大都市区做了一次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四大都市区经济社会活动十分活跃,且主要集聚在核心区,总体处于向心集聚阶段。

  “其中,杭州都市区是四大都市区的领头羊,宁波都市区次之,两个都市区初步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杭州都市区在综合评价得分上初步呈现首位分布,在创新能级和经济规模上拥有绝对优势。宁波都市区总体评价得分居第二,核心区综合贡献相对较高,有64.4%的企业股权投资流向都市区中心城市,有96.5%的外部股权投资来自于杭州都市区,杭甬互动投资紧密度居全省首位。

  除此之外,温州都市区在共享宜居和高效智慧等领域评分表现较好,核心区对外部人口流入的吸引力占整个都市区人流吸引力的90%以上,但与长三角的人流联系和企业互动投资联动相对不足。金义都市区在低碳花园领域表现不俗,核心区在活力创新等领域表现出较强的集聚优势,但都市区内部经济联动度偏低。

  据了解,2019年全省共安排大都市区建设重大支撑性项目74个,实际完成投资302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29%。一大批区域合作协议的签订让各城市抱得更紧,都市区概念更加明晰。今年,浙江省大都市区建设聚焦“五个强化”,即强化城市治理、强化城市功能、强化城市能级、强化城市协同、强化项目支撑,全年目标是,全省四大都市区集聚常住人口5520万人,实现经济总量61100亿元。记者 史旻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