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注册护士已达3万多人 医护比提高到1:1.06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11 14:33: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沈莉萍

  截至2019年底,宁波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1466人,较2015年底的22159人增长了42%。全市医护比也从2015年的1:1.01提高到了2019年的1:1.06,我市长期以来医护比例过低的现象得到了改善。这是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全市护理大会上获得的消息。

  会上,宁波市卫健局主任张南芬说:“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护理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日间坚守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集中隔离点等各个重要岗位,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患者的筛查、转运、诊断、治疗、康复等全周期管理,通过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密切的团队协作,取得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阶段性胜利,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战‘疫’期间,宁波护理工作者为大家舍小家,为病人舍家人,父母孩子无暇照顾,婚期旅游一推再推,很多护士吃住在医院宿舍,连续好几个星期没能回家,更有一批‘白衣天使’闻令而动,无畏逆行,赴武汉驰援。在宁波援鄂医疗队的310名医护人员中,护士共232名,占75%,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军。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每批医疗队几乎都是前一天晚上临时通知,第二天立刻出征,很多护士来不及和家人告别,甚至有的护士刚下夜班就马上出发。这些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护理大会上通报了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市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1466人,较2015年底的22159人,增长了42%。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15年的2.83提高到2019年的3.68。全市医护比从2015年的1:1.01提高到2019年的1:1.06,我市长期以来医护比例过低的现象得到了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男护士的加盟为护理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男护士563人,他们在手术室、ICU、急诊科、精神科等重要科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实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院覆盖。同时,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贯彻优质护理资源的“双下沉、两提升”,以护理同质化管理为目标,制定了市-县-乡护理帮扶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护理服务水平,惠及更多的普通患者。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我市在全国率先试点并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自2016年4月开始至2019年12月底,已推出服务项目28项,累计提供居家护理服务4027人次,让有需要的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细致的护理服务。

  今后宁波护理工作将如何发展?在全市护理大会上,张南芬对各地各单位提出要求:在大力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的配备。结合医院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工作量等,合理配置足够数量的护士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护理辅助人员,保障护士将主要精力用于临床护理服务。

  要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覆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全周期、全流程护理服务。二级以上医院要在全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量化评价指标。引导和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及各类民营医疗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特色护理服务项目,切实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要积极拓展专科护理服务种类,开设更多的专科护理门诊,为住院患者提供更多专科特色鲜明的护理服务项目。重视专科护士的资源配置,加快推进慢病管理、长期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各类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结合市县联动助力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开展城市优质护理资源逐级下沉,持续加强社区护理服务,把心理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等各类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要依托宁波云医院等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网上护理门诊,逐步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管理制度、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

  全市护理大会还要求各地各单位对护士的薪酬等岗位待遇和晋升等职业发展空间方面给以一定的保障:

  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的绩效考核方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实现合理分配,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落实护士临床护理津贴、满30年护士工龄享受100%退休工资、增加薪级工资等应有的岗位待遇。积极支持护士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奖励、科研成果转化,在各类项目申报时,应结合项目质量,保障一定比例的护理项目入选。

  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护士申报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职称晋升自主评审权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考虑护理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每年保证一定比例的护理职称晋升名额,以更好地调动起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注册护士已达3万多人 医护比提高到1:1.06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11 14:33:00

  中国宁波网记者沈莉萍

  截至2019年底,宁波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1466人,较2015年底的22159人增长了42%。全市医护比也从2015年的1:1.01提高到了2019年的1:1.06,我市长期以来医护比例过低的现象得到了改善。这是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全市护理大会上获得的消息。

  会上,宁波市卫健局主任张南芬说:“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护理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日间坚守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集中隔离点等各个重要岗位,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患者的筛查、转运、诊断、治疗、康复等全周期管理,通过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密切的团队协作,取得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阶段性胜利,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战‘疫’期间,宁波护理工作者为大家舍小家,为病人舍家人,父母孩子无暇照顾,婚期旅游一推再推,很多护士吃住在医院宿舍,连续好几个星期没能回家,更有一批‘白衣天使’闻令而动,无畏逆行,赴武汉驰援。在宁波援鄂医疗队的310名医护人员中,护士共232名,占75%,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军。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每批医疗队几乎都是前一天晚上临时通知,第二天立刻出征,很多护士来不及和家人告别,甚至有的护士刚下夜班就马上出发。这些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护理大会上通报了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市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1466人,较2015年底的22159人,增长了42%。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15年的2.83提高到2019年的3.68。全市医护比从2015年的1:1.01提高到2019年的1:1.06,我市长期以来医护比例过低的现象得到了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男护士的加盟为护理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男护士563人,他们在手术室、ICU、急诊科、精神科等重要科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实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院覆盖。同时,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贯彻优质护理资源的“双下沉、两提升”,以护理同质化管理为目标,制定了市-县-乡护理帮扶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护理服务水平,惠及更多的普通患者。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我市在全国率先试点并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自2016年4月开始至2019年12月底,已推出服务项目28项,累计提供居家护理服务4027人次,让有需要的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细致的护理服务。

  今后宁波护理工作将如何发展?在全市护理大会上,张南芬对各地各单位提出要求:在大力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的配备。结合医院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工作量等,合理配置足够数量的护士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护理辅助人员,保障护士将主要精力用于临床护理服务。

  要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覆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全周期、全流程护理服务。二级以上医院要在全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量化评价指标。引导和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及各类民营医疗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特色护理服务项目,切实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要积极拓展专科护理服务种类,开设更多的专科护理门诊,为住院患者提供更多专科特色鲜明的护理服务项目。重视专科护士的资源配置,加快推进慢病管理、长期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各类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结合市县联动助力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开展城市优质护理资源逐级下沉,持续加强社区护理服务,把心理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等各类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要依托宁波云医院等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网上护理门诊,逐步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管理制度、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

  全市护理大会还要求各地各单位对护士的薪酬等岗位待遇和晋升等职业发展空间方面给以一定的保障:

  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的绩效考核方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实现合理分配,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落实护士临床护理津贴、满30年护士工龄享受100%退休工资、增加薪级工资等应有的岗位待遇。积极支持护士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奖励、科研成果转化,在各类项目申报时,应结合项目质量,保障一定比例的护理项目入选。

  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护士申报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职称晋升自主评审权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考虑护理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每年保证一定比例的护理职称晋升名额,以更好地调动起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