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各地新闻
浙江四大都市区怎么建?2020年工作要点来了!
稿源: 浙江发改公众号   2020-05-15 21:01: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

  相关新闻:

  宁波都市区怎么建?这场发布会上透露了很多信息

  城市能级再提升 浙江制定大都市区建设新计划

  近日,省推进“四大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浙江省大都市区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要把大都市区建设作为彰显“重要窗口”责任担当的主阵地,全力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强化城市治理、城市功能、城市能级和城市协同,加快改革创新赋能,继续推进“七个之城”建设,加快重点区域一体化,增强核心区首位度和竞争力,切实发挥大都市区在我省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全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

  强化城市治理

  打好都市区改革创新组合拳

  完善都市区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都市区联席会议制度,召开都市区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开展市领导层面互访交流各不少于1次。建立都市区项目合作执行机制,密切保持对口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共商共建一批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围绕推动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引导各地建立“轮值制”的一体化推进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挂钩机制

  完善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制度。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流动就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继续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

  建立提高中心城市统筹资源配置能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提升中心城市人口集聚能力,推动各地进一步放开放宽城镇落户条件;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建设用地、用海资源向四大都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市集中倾斜;探索建立有利于设区市在推动都市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财政管理体制;推动人才向大都市区集聚,大力实施鲲鹏行动、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有序稳妥推动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支持嘉兴强化市域统筹、推进市域一体化改革试点。

  创新城市治理方式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重大疫情等公共卫生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深化建设、加快推广“城市大脑”,完善交通领域应用,加快建设警务、城管、环保、旅游、房管、医疗、安全治理等功能。大力开展公共信用信息应用联动改革,全面推进信用“十联动”,有序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开放,迭代完善五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完善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健全都市区重要节点建设管理机制

  继续推进第四轮小城市试点培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强村赋能、强镇扩权体制机制,探索推进“村域小城市”试点;谋划建设特色小镇2.0版,研究制定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启动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推动湖州、嘉兴尽快编制完成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方案,推动试验区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强化城市功能

  持续推动“七个之城”建设

  围绕进一步推动都市区核心功能集聚,继续加快“七个之城”建设。

  围绕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

  重点建设数字安防、现代纺织、汽车制造、绿色石化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

  围绕闻名国际的开放之城

  推进“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建设,加大浙江自贸试验区和6个联动创新区改革创新力度,高水平建设全省跨境电商综试区,营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支持四大都市区建设国际教育社区。

  围绕互联畅通的便捷之城

  打造综合交通门户枢纽,实施铁路建设攻坚年行动,构建城际快速通道,优化城区交通组织,发展未来智能交通。

  围绕包容共享的宜居之城

  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加快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深入开展未来社区试点,建设老幼友好型城市社区。实施“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

  围绕绿色低碳的花园之城

  推动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提高车辆清洁能源化比例,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围绕安全高效的智慧之城

  统筹协调5G网络建设,推动各市建设数据开放网站,深化“城市大脑”应用示范试点,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围绕魅力幸福的人文之城

  深化文旅融合改革,办好世界排球联赛、杭州马拉松、女排世俱杯等一批高水平国际赛事。

  强化城市能级

  增强核心区首位度和竞争力

  杭州都市区

  围绕打造“长三角南翼核心增长极”等目标,建设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绍兴镜湖大城市核心区、嘉兴高铁新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带等重大平台,实施杭州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铁路杭州西站、杭州机场轨道快线、湖州市頔塘南岸新建工程等重点项目。杭州都市区经济总量突破30000亿元,常住人口达2350万人,R&D投入占GDP比重达3.2%,市域轨道交通新增里程60公里以上。

  宁波都市区

  围绕打造“以开放创新为特色的国际港口名城”等目标,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联动创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等重大平台,谋划建设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甬舟铁路、甬台温福高铁、沿海港口码头、都市区城际轨道等重点工程,谋划推进港口一体化2.0版等重大改革,推进舟山群岛新区2.0版建设。宁波都市区经济总量达19000亿元,常住人口达1600万人,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1.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800万标箱,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100亿元。

  温州都市区

  围绕打造“我国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等目标,建设环大罗山科创大走廊、两线三片等重大平台,实施杭温高铁、都市区轨道交通工程、新一轮大建大美等重点工程,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温州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改革。温州都市区经济总量达7300亿元,常住人口达970万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30公里,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5%。

  金义都市区

  围绕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国际影视文化之都”等目标,建设金义新区、多湖中央商务区等重大平台,实施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金义中央大道、金华科技城共建项目等重点工程,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无证明城市等重大改革。金义都市区经济总量达4800亿元,常住人口达600万人。全社会R&D投入达到96亿元,人才总量达到140万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380亿元。

  强化城市协同

  全力打造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率先推进甬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

  探索建立“领导小组+管委会+投资公司”三级联动的管理架构,创新要素共担和收益共享机制,在金塘、六横板块选择合适区域先行启动,聚焦产业布局、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甬舟深度一体化,率先打开一体化合作带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通道。

  积极推进其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

  支持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创新管理体制,组建工作专班。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重点谋划绍兴临空产业园建设。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重点推进余杭、海宁合作开发区块建设。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重点打造练市-乌镇合作产业园。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重点加强滨海新区—前湾新区规划对接和实施协同。甬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积极谋划甬台产业合作。

  制定支持重点区域一体化的靶向政策

  研究制定推进大都市区建设 深化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向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集中配置。研究制定支持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的具体政策,加强省级部门协同,合力支持甬舟、嘉湖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都市区项目建设与运营。

  强化项目支撑

  聚力实施十大标志性工程

  全力推进十大标志性工程

  认真落实《浙江省大都市区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方案》,实施交通节点新城开发工程、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高品质步行街提升工程、城市阳台景观塑造工程、海绵城市和绿心绿道网络连接工程、文化活力街区打造工程、优质高校院所引育工程、区域医疗中心共建工程、“千年古城”复兴工程、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共建工程等,引导四大都市区结合自身条件选择2-3项工程开展重点突破。

  加快建设一批支撑性项目

  围绕十大标志性工程,建立大都市区建设重点项目库,安排标志性工程项目64个,总投资1929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321亿元。进一步落实责任单位、节点投资任务、形象进度计划等。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加强项目全流程管理。实行定期通报制度,狠抓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标志性工程如期落地、取得实效。

  强化工作体系

  扎实推动各项任务有序落地

  完善一套都市区规划体系

  启动编制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城市化发展规划。落实推进温州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尽快印发杭州、宁波、金义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编制实施各都市区2020年工作要点。做好大都市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发布实施杭绍甬、甬舟、嘉湖一体化和衢丽花园城市群实施方案。加快编制甬舟、杭绍、甬绍、嘉湖、杭嘉、甬台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

  办好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

  争取举行甬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等挂牌仪式,动员部署一体化工作。利用浙洽会等活动,加大对都市区重大平台、重大项目推介力度,开展“媒体走进都市区”宣传活动。探索设立大都市区研究中心,积极举办都市区规划建设高峰论坛。加强大数据分析,定期开展都市区发展评价。

  建立一套工作责任落实体系

  同步印发实施大都市区建设2020年重大改革举措清单、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分工,抓好任务分解落实。加强对大都市区建设的绩效考核和督查激励,继续强化和落实省政府对部门的绩效目标考核,以及对地方政府的督查激励事项。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浙江四大都市区怎么建?2020年工作要点来了!

稿源: 浙江发改公众号 2020-05-15 21:01:00

  相关新闻:

  宁波都市区怎么建?这场发布会上透露了很多信息

  城市能级再提升 浙江制定大都市区建设新计划

  近日,省推进“四大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浙江省大都市区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要把大都市区建设作为彰显“重要窗口”责任担当的主阵地,全力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强化城市治理、城市功能、城市能级和城市协同,加快改革创新赋能,继续推进“七个之城”建设,加快重点区域一体化,增强核心区首位度和竞争力,切实发挥大都市区在我省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全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

  强化城市治理

  打好都市区改革创新组合拳

  完善都市区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都市区联席会议制度,召开都市区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开展市领导层面互访交流各不少于1次。建立都市区项目合作执行机制,密切保持对口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共商共建一批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围绕推动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引导各地建立“轮值制”的一体化推进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挂钩机制

  完善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制度。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流动就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继续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

  建立提高中心城市统筹资源配置能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提升中心城市人口集聚能力,推动各地进一步放开放宽城镇落户条件;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建设用地、用海资源向四大都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市集中倾斜;探索建立有利于设区市在推动都市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财政管理体制;推动人才向大都市区集聚,大力实施鲲鹏行动、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有序稳妥推动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支持嘉兴强化市域统筹、推进市域一体化改革试点。

  创新城市治理方式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重大疫情等公共卫生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深化建设、加快推广“城市大脑”,完善交通领域应用,加快建设警务、城管、环保、旅游、房管、医疗、安全治理等功能。大力开展公共信用信息应用联动改革,全面推进信用“十联动”,有序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开放,迭代完善五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完善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健全都市区重要节点建设管理机制

  继续推进第四轮小城市试点培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强村赋能、强镇扩权体制机制,探索推进“村域小城市”试点;谋划建设特色小镇2.0版,研究制定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启动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推动湖州、嘉兴尽快编制完成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方案,推动试验区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强化城市功能

  持续推动“七个之城”建设

  围绕进一步推动都市区核心功能集聚,继续加快“七个之城”建设。

  围绕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

  重点建设数字安防、现代纺织、汽车制造、绿色石化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

  围绕闻名国际的开放之城

  推进“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建设,加大浙江自贸试验区和6个联动创新区改革创新力度,高水平建设全省跨境电商综试区,营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支持四大都市区建设国际教育社区。

  围绕互联畅通的便捷之城

  打造综合交通门户枢纽,实施铁路建设攻坚年行动,构建城际快速通道,优化城区交通组织,发展未来智能交通。

  围绕包容共享的宜居之城

  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加快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深入开展未来社区试点,建设老幼友好型城市社区。实施“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

  围绕绿色低碳的花园之城

  推动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提高车辆清洁能源化比例,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围绕安全高效的智慧之城

  统筹协调5G网络建设,推动各市建设数据开放网站,深化“城市大脑”应用示范试点,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围绕魅力幸福的人文之城

  深化文旅融合改革,办好世界排球联赛、杭州马拉松、女排世俱杯等一批高水平国际赛事。

  强化城市能级

  增强核心区首位度和竞争力

  杭州都市区

  围绕打造“长三角南翼核心增长极”等目标,建设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绍兴镜湖大城市核心区、嘉兴高铁新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带等重大平台,实施杭州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铁路杭州西站、杭州机场轨道快线、湖州市頔塘南岸新建工程等重点项目。杭州都市区经济总量突破30000亿元,常住人口达2350万人,R&D投入占GDP比重达3.2%,市域轨道交通新增里程60公里以上。

  宁波都市区

  围绕打造“以开放创新为特色的国际港口名城”等目标,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联动创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等重大平台,谋划建设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甬舟铁路、甬台温福高铁、沿海港口码头、都市区城际轨道等重点工程,谋划推进港口一体化2.0版等重大改革,推进舟山群岛新区2.0版建设。宁波都市区经济总量达19000亿元,常住人口达1600万人,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1.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800万标箱,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100亿元。

  温州都市区

  围绕打造“我国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等目标,建设环大罗山科创大走廊、两线三片等重大平台,实施杭温高铁、都市区轨道交通工程、新一轮大建大美等重点工程,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温州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改革。温州都市区经济总量达7300亿元,常住人口达970万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30公里,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5%。

  金义都市区

  围绕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国际影视文化之都”等目标,建设金义新区、多湖中央商务区等重大平台,实施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金义中央大道、金华科技城共建项目等重点工程,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无证明城市等重大改革。金义都市区经济总量达4800亿元,常住人口达600万人。全社会R&D投入达到96亿元,人才总量达到140万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380亿元。

  强化城市协同

  全力打造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率先推进甬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

  探索建立“领导小组+管委会+投资公司”三级联动的管理架构,创新要素共担和收益共享机制,在金塘、六横板块选择合适区域先行启动,聚焦产业布局、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甬舟深度一体化,率先打开一体化合作带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通道。

  积极推进其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

  支持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创新管理体制,组建工作专班。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重点谋划绍兴临空产业园建设。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重点推进余杭、海宁合作开发区块建设。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重点打造练市-乌镇合作产业园。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重点加强滨海新区—前湾新区规划对接和实施协同。甬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积极谋划甬台产业合作。

  制定支持重点区域一体化的靶向政策

  研究制定推进大都市区建设 深化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向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集中配置。研究制定支持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的具体政策,加强省级部门协同,合力支持甬舟、嘉湖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都市区项目建设与运营。

  强化项目支撑

  聚力实施十大标志性工程

  全力推进十大标志性工程

  认真落实《浙江省大都市区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方案》,实施交通节点新城开发工程、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高品质步行街提升工程、城市阳台景观塑造工程、海绵城市和绿心绿道网络连接工程、文化活力街区打造工程、优质高校院所引育工程、区域医疗中心共建工程、“千年古城”复兴工程、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共建工程等,引导四大都市区结合自身条件选择2-3项工程开展重点突破。

  加快建设一批支撑性项目

  围绕十大标志性工程,建立大都市区建设重点项目库,安排标志性工程项目64个,总投资1929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321亿元。进一步落实责任单位、节点投资任务、形象进度计划等。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加强项目全流程管理。实行定期通报制度,狠抓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标志性工程如期落地、取得实效。

  强化工作体系

  扎实推动各项任务有序落地

  完善一套都市区规划体系

  启动编制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城市化发展规划。落实推进温州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尽快印发杭州、宁波、金义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编制实施各都市区2020年工作要点。做好大都市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发布实施杭绍甬、甬舟、嘉湖一体化和衢丽花园城市群实施方案。加快编制甬舟、杭绍、甬绍、嘉湖、杭嘉、甬台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

  办好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

  争取举行甬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等挂牌仪式,动员部署一体化工作。利用浙洽会等活动,加大对都市区重大平台、重大项目推介力度,开展“媒体走进都市区”宣传活动。探索设立大都市区研究中心,积极举办都市区规划建设高峰论坛。加强大数据分析,定期开展都市区发展评价。

  建立一套工作责任落实体系

  同步印发实施大都市区建设2020年重大改革举措清单、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分工,抓好任务分解落实。加强对大都市区建设的绩效考核和督查激励,继续强化和落实省政府对部门的绩效目标考核,以及对地方政府的督查激励事项。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