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让厨余垃圾袋变得更"透明" "全民互评"或将成为新风向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28 07:24: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新时尚” 垃圾分类全民参与

垃圾分类红包激励项目受到江北区孔浦街道居民的欢迎。(袁潇涵 张凯凯 摄)

  记者张凯凯 通讯员范奕齐 郑嘉敏

  近1个月来,每天在微信“搭把手回收”小程序上“打卡”,成了江北区孔浦街道怡江小区的蔡阿姨雷打不动的习惯。

  “你看,只要我在倒垃圾前,在小程序中上传厨余垃圾桶的照片,就可以获得一次拆红包的机会。为其他家庭上传的照片打个分,我还能获得积分,用来瓜分每月两次的大红包。”蔡阿姨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最多一次曾拆到过7.2元的红包。

  眼下,这场“参与垃圾分类瓜分万元红包”活动,正在江北区部分街道热热闹闹地开展。包括蔡阿姨在内的不少居民隐约察觉到,未来,这样一种参与打卡、居民互评的模式,也许会演变成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新潮流”,让每个家庭的厨余垃圾袋变得更“透明”。

扫码督导员对小区内厨余垃圾的分类质量进行评价。(范奕齐 张凯凯 摄)

  扫码督导体系遇瓶颈

  世行项目过渡期寻求新突破

  厨余垃圾袋如何变得更“透明”?这是宁波市分类办考核科工作人员朱亭汀正在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市世行贷款垃圾分类一期项目进入尾声、亟待向二期过渡的时间节点上。

  过去的7年时间里,宁波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与循环处理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相关考核成绩始终稳居全国46个推行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的前三名。

  2017年年初,我市试点推行垃圾分类扫码督导体系。“在宁波中心城区,每户家庭每季度能免费领到93个厨余垃圾袋。袋子上的二维码独一无二,且与居民家的门牌号对应。每个社区都有扫码督导员对装了垃圾的垃圾袋进行开袋抽检评价,并扫描二维码上传结果到宁波智慧环卫垃圾分类管理平台。”朱亭汀说。

  扫码督导体系的核心,是通过抽样,对小区、社区的垃圾分类质量进行评价——居民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扫码员可通过二维码准确追溯到家庭,上门宣传指导;小区、社区抽检结果不佳,区分类办、街道也可层层督促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但如今,隐藏在各个环节的“缺陷”,导致这一体系并未完全发挥出应有的成效。

  市人大代表、天胜农牧董事长朱升海对我市的垃圾分类扫码督导体系给予了充分关注。他告诉记者,当前,宁波各小区按照每500户1名的标准配备了扫码督导员,并采用分层计价的方式给扫码督导员发放补贴。扫码督导员每天开袋检查90袋以内的,按照每袋0.68元进行计价;每天检查90袋以上的,超出部分则按照每袋0.25元计价。

  “由于本身作业环境较差,在分段计费模式下,扫码督导员扫足90袋以后,继续扫码的性价比较低,这使得小区被扫到的厨余垃圾袋仅能维持在18%左右,绝大多数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无法通过扫码来掌握。”朱升海说。

  在调研走访中,朱升海还发现,部分扫码督导员存在随意拍照、单一照片多次使用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会造成资金及公共资源的较大浪费。由于全市每天上传的照片数量庞大,仅凭管理人员进行监督难度极大。

  一个完善的垃圾分类评价体系需要哪些条件?除了保证考核结果真实有效以外,它还应覆盖更大范围的人群,并具备完善的追溯系统。同时,从参与者的角度而言,它还应调动居民的积极性。眼下的扫码督导体系,尽管具备了追溯功能,但从其他角度而言,或多或少存在不足。

未按规定破袋投放厨余垃圾的市民,被要求对混投的垃圾进行再次分拣。(张凯凯 摄)

  源头提质可感可追溯

  “破袋”提高分类透明度

  今年4月份以来,宁波市的不少小区迎来了桶边督导的“升级版”——破袋。

  一个脸盆、一把钳子、一桶清洁用水、一名志愿者——厨余垃圾破袋投放的“简易版”操作起来并不复杂。居民在投放厨余垃圾时,需要先将垃圾袋打开,把垃圾倒入厨余垃圾桶后,再把袋子扔到其他垃圾桶里。如果桶边督导员在居民倒垃圾前发现袋中混装了其他垃圾,就会要求居民将垃圾袋放进脸盆,用钳子分清楚后再投放。

  “破袋投放的理念,与‘先投放、后监督’的扫码督导体系完全不同。它不具备扫码督导体系采集快、人力需求少的优势,但能精准触及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末梢,让垃圾分类实现源头监管且可感、可追溯,能为每一桶垃圾提供质量保障。”市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

  厨余垃圾破袋投放的做法源于上海,我市最早在奉化区开展试点。据奉化区城管局局长张义波介绍,这是目前奉化区促进厨余垃圾分类提质最有效的方式,不少社区还自发定制了“高配版”,将破袋投放与定时定点投放相结合。

  在奉化区龙津尚都小区,新设的垃圾房上,绿、蓝、红、黑四个投放口都配备了移门和锁。为方便居民,垃圾房旁还接通了自来水,安装了洗手台,还备有洗手液。“垃圾房仅在上午和下午的6时至8时开放,其余时间,投放口是锁上

  的。试行了一段时间,发现大部分居民能够接受。”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

  破袋投放的成效可谓“立竿见影”。记者从市分类办了解到,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这3个月的检查结果中,奉化区成为我市厨余垃圾分类质量最好的区域,厨余垃圾有机质含量已达到75%。

  “奉化的方式无疑是成功的。分没分、分得如何?志愿者可以在现场及时提醒、指导和补救,对提升我市厨余垃圾分类质量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当然,我市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源头提质模式。”市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厨余垃圾破袋投放已在不少小区开展试点。鄞州区钟公庙街道、白鹤街道、明楼街道的不少社区居民早已习惯在投放厨余垃圾前,多做“破袋”这道步骤。

  尽管破袋投放模式在促进源头提质方面卓有成效,但从社区居民反馈来看,这样一种方式依然有缺陷。一方面,作为桶边督导的“升级版”,厨余垃圾破袋投放并未摆脱对督导员或志愿者的高度依赖,使得“定时定点”成为减少人力需求的必然选择。但“定时定点”有赖于全小区居民达成共识,这对于部分小区而言,可能较为困难。另一方面,破袋投放模式的核心依旧落在了“督导”上,不利于居民垃圾分类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夏季已至,破袋投放带来的气味逸散是否会对市民生活产生影响,同样有待时间检验。

鄞州区日月星城小区定制的垃圾房,在非投放时间段可从投放点位拖离。(张凯凯 摄)

  垃圾分类搭上数字化快车

  “全民互评”或成新风向

  作为江北区孔浦街道“参与垃圾分类瓜分万元红包”活动的承办单位负责人,宁波瑞柏再生公司负责人徐科向记者详细分析了这一活动的内在逻辑:

  上传照片、评价照片是整个活动中最为核心的两项操作,只要用户完成了这两项操作,就能从小程序中获得红包奖励,以保证用户深度参与其中;

  积分作为瓜分大额红包的依据,起到的是奖励垃圾分类“尖子生”、鼓励居民提高分类质量的作用。因此,在评价照片环节中,来自他人的评价越高,用户能够获得的积分就越高;

  活动搭载的平台是现如今已在大部分小区扎下根的“搭把手”。由于该平台的操作流程已为许多家庭熟知,活动的“上手”难度大大降低,极大提高了这一活动的覆盖面。

  这样一来,垃圾分类评价就搭上了数字化快车,在各年龄段居民的共同参与下,形成了一个集图像采集、质量评价、激励措施于一体的闭环。厨余垃圾分得好不好?将由其他居民说了算。

  “如果将这样一种模式优化后纳入我市垃圾分类评价体系,居民将直接取代原来的扫码督导员,从而避免后续一系列漏洞的产生,打通末端投放与后期评价之间堵塞的‘任督二脉’。”朱亭汀告诉记者,在“搭把手”智能回收箱如此普及的情况下,这样一种分类评价体系也许能成为未来的新风向。

  “一方面,居民互评作为垃圾分类评价体系的一大依据,其‘精度’具有极大的延展性。”简而言之,就是单张照片被评价的次数越多,那么最终统计的数字就越真实。系统可通过随机分配,让每张照片获得2次、3次乃至更多次的评价。对于单个用户而言,这几乎不构成额外的负担,但对于整个评价体系而言,却能对精度产生极大的改善。

  此外,居民互评的模式,让居民直接从垃圾分类中获得奖励成为可能。“如果扫码督导员被淘汰,原本用以补贴这部分人群的资金就有可能作为奖励金,直接精准送达居民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套评价体系对于宁波而言并非“空中楼阁”——它并不是对已有模式的全盘颠覆,而是在过去打下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再利用。而随着平台、技术的不断完善,过去扫码督导体系所暴露的不足,也有望随着体系的迭代而得到改善。

  “单一照片多次使用的漏洞,可以通过在微信小程序中内置拍照功能、关闭照片上传入口来解决;拍摄空桶或其他无关内容的,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识别技术进行筛选;通过手机定位限定打卡范围,能有效降低异地登录、替代打卡的情况发生。”但朱亭汀也表示,考核并非最终目的,如果这一体系有望得到推广,工作人员也将尽可能简化参与规则与操作难度,尽力培养市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制图 张 悦

  参与垃圾分类瓜分万元红包

  江北首个垃圾分类红包激励项目火热进行中

  前后不到3分钟,家住江北区孔浦街道的蔡阿姨就完成了一系列“行云流水”的操作:登录“搭把手回收”小程序,拍摄家中分类完成的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在其他用户上传的两张照片中“找茬”……简单几个步骤,6.66元的红包就进入蔡阿姨的账户。

  记者了解到,4月中旬起,“参与垃圾分类瓜分万元红包”活动在江北区多个街道拉开帷幕。以孔浦街道为例,辖区内的居民可通过“搭把手回收”小程序进入活动界面,通过分类答题、分类拍照、分类打卡、智能投递四个模块获得积分、瓜分红包。

  “本次活动将持续3个月时间。每月的15日、30日,积分排行榜的前50名可瓜分千元红包。活动的最后,积分超过100分的居民还可瓜分万元分类红包大奖,活动红包总金额将达到11万元。”活动承办单位宁波瑞柏再生公司负责人徐科说。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旨在激励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让每天正确分类的居民更加有获得感。工作人员将定期导出市民上传的分类照片,统计其评价得分,以对比活动初期与末期居民分类情况的差距。

  “让更多的居民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是江北开启红包激励活动的最终目的。除孔浦街道外,慈城镇部分小区也已在本月开展相应的红包激励活动。”江北区分类办工作人员表示。(张凯凯)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让厨余垃圾袋变得更"透明" "全民互评"或将成为新风向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28 07:24:00

垃圾分类红包激励项目受到江北区孔浦街道居民的欢迎。(袁潇涵 张凯凯 摄)

  记者张凯凯 通讯员范奕齐 郑嘉敏

  近1个月来,每天在微信“搭把手回收”小程序上“打卡”,成了江北区孔浦街道怡江小区的蔡阿姨雷打不动的习惯。

  “你看,只要我在倒垃圾前,在小程序中上传厨余垃圾桶的照片,就可以获得一次拆红包的机会。为其他家庭上传的照片打个分,我还能获得积分,用来瓜分每月两次的大红包。”蔡阿姨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最多一次曾拆到过7.2元的红包。

  眼下,这场“参与垃圾分类瓜分万元红包”活动,正在江北区部分街道热热闹闹地开展。包括蔡阿姨在内的不少居民隐约察觉到,未来,这样一种参与打卡、居民互评的模式,也许会演变成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新潮流”,让每个家庭的厨余垃圾袋变得更“透明”。

扫码督导员对小区内厨余垃圾的分类质量进行评价。(范奕齐 张凯凯 摄)

  扫码督导体系遇瓶颈

  世行项目过渡期寻求新突破

  厨余垃圾袋如何变得更“透明”?这是宁波市分类办考核科工作人员朱亭汀正在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市世行贷款垃圾分类一期项目进入尾声、亟待向二期过渡的时间节点上。

  过去的7年时间里,宁波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与循环处理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相关考核成绩始终稳居全国46个推行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的前三名。

  2017年年初,我市试点推行垃圾分类扫码督导体系。“在宁波中心城区,每户家庭每季度能免费领到93个厨余垃圾袋。袋子上的二维码独一无二,且与居民家的门牌号对应。每个社区都有扫码督导员对装了垃圾的垃圾袋进行开袋抽检评价,并扫描二维码上传结果到宁波智慧环卫垃圾分类管理平台。”朱亭汀说。

  扫码督导体系的核心,是通过抽样,对小区、社区的垃圾分类质量进行评价——居民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扫码员可通过二维码准确追溯到家庭,上门宣传指导;小区、社区抽检结果不佳,区分类办、街道也可层层督促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但如今,隐藏在各个环节的“缺陷”,导致这一体系并未完全发挥出应有的成效。

  市人大代表、天胜农牧董事长朱升海对我市的垃圾分类扫码督导体系给予了充分关注。他告诉记者,当前,宁波各小区按照每500户1名的标准配备了扫码督导员,并采用分层计价的方式给扫码督导员发放补贴。扫码督导员每天开袋检查90袋以内的,按照每袋0.68元进行计价;每天检查90袋以上的,超出部分则按照每袋0.25元计价。

  “由于本身作业环境较差,在分段计费模式下,扫码督导员扫足90袋以后,继续扫码的性价比较低,这使得小区被扫到的厨余垃圾袋仅能维持在18%左右,绝大多数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无法通过扫码来掌握。”朱升海说。

  在调研走访中,朱升海还发现,部分扫码督导员存在随意拍照、单一照片多次使用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会造成资金及公共资源的较大浪费。由于全市每天上传的照片数量庞大,仅凭管理人员进行监督难度极大。

  一个完善的垃圾分类评价体系需要哪些条件?除了保证考核结果真实有效以外,它还应覆盖更大范围的人群,并具备完善的追溯系统。同时,从参与者的角度而言,它还应调动居民的积极性。眼下的扫码督导体系,尽管具备了追溯功能,但从其他角度而言,或多或少存在不足。

未按规定破袋投放厨余垃圾的市民,被要求对混投的垃圾进行再次分拣。(张凯凯 摄)

  源头提质可感可追溯

  “破袋”提高分类透明度

  今年4月份以来,宁波市的不少小区迎来了桶边督导的“升级版”——破袋。

  一个脸盆、一把钳子、一桶清洁用水、一名志愿者——厨余垃圾破袋投放的“简易版”操作起来并不复杂。居民在投放厨余垃圾时,需要先将垃圾袋打开,把垃圾倒入厨余垃圾桶后,再把袋子扔到其他垃圾桶里。如果桶边督导员在居民倒垃圾前发现袋中混装了其他垃圾,就会要求居民将垃圾袋放进脸盆,用钳子分清楚后再投放。

  “破袋投放的理念,与‘先投放、后监督’的扫码督导体系完全不同。它不具备扫码督导体系采集快、人力需求少的优势,但能精准触及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末梢,让垃圾分类实现源头监管且可感、可追溯,能为每一桶垃圾提供质量保障。”市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

  厨余垃圾破袋投放的做法源于上海,我市最早在奉化区开展试点。据奉化区城管局局长张义波介绍,这是目前奉化区促进厨余垃圾分类提质最有效的方式,不少社区还自发定制了“高配版”,将破袋投放与定时定点投放相结合。

  在奉化区龙津尚都小区,新设的垃圾房上,绿、蓝、红、黑四个投放口都配备了移门和锁。为方便居民,垃圾房旁还接通了自来水,安装了洗手台,还备有洗手液。“垃圾房仅在上午和下午的6时至8时开放,其余时间,投放口是锁上

  的。试行了一段时间,发现大部分居民能够接受。”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

  破袋投放的成效可谓“立竿见影”。记者从市分类办了解到,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这3个月的检查结果中,奉化区成为我市厨余垃圾分类质量最好的区域,厨余垃圾有机质含量已达到75%。

  “奉化的方式无疑是成功的。分没分、分得如何?志愿者可以在现场及时提醒、指导和补救,对提升我市厨余垃圾分类质量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当然,我市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源头提质模式。”市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厨余垃圾破袋投放已在不少小区开展试点。鄞州区钟公庙街道、白鹤街道、明楼街道的不少社区居民早已习惯在投放厨余垃圾前,多做“破袋”这道步骤。

  尽管破袋投放模式在促进源头提质方面卓有成效,但从社区居民反馈来看,这样一种方式依然有缺陷。一方面,作为桶边督导的“升级版”,厨余垃圾破袋投放并未摆脱对督导员或志愿者的高度依赖,使得“定时定点”成为减少人力需求的必然选择。但“定时定点”有赖于全小区居民达成共识,这对于部分小区而言,可能较为困难。另一方面,破袋投放模式的核心依旧落在了“督导”上,不利于居民垃圾分类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夏季已至,破袋投放带来的气味逸散是否会对市民生活产生影响,同样有待时间检验。

鄞州区日月星城小区定制的垃圾房,在非投放时间段可从投放点位拖离。(张凯凯 摄)

  垃圾分类搭上数字化快车

  “全民互评”或成新风向

  作为江北区孔浦街道“参与垃圾分类瓜分万元红包”活动的承办单位负责人,宁波瑞柏再生公司负责人徐科向记者详细分析了这一活动的内在逻辑:

  上传照片、评价照片是整个活动中最为核心的两项操作,只要用户完成了这两项操作,就能从小程序中获得红包奖励,以保证用户深度参与其中;

  积分作为瓜分大额红包的依据,起到的是奖励垃圾分类“尖子生”、鼓励居民提高分类质量的作用。因此,在评价照片环节中,来自他人的评价越高,用户能够获得的积分就越高;

  活动搭载的平台是现如今已在大部分小区扎下根的“搭把手”。由于该平台的操作流程已为许多家庭熟知,活动的“上手”难度大大降低,极大提高了这一活动的覆盖面。

  这样一来,垃圾分类评价就搭上了数字化快车,在各年龄段居民的共同参与下,形成了一个集图像采集、质量评价、激励措施于一体的闭环。厨余垃圾分得好不好?将由其他居民说了算。

  “如果将这样一种模式优化后纳入我市垃圾分类评价体系,居民将直接取代原来的扫码督导员,从而避免后续一系列漏洞的产生,打通末端投放与后期评价之间堵塞的‘任督二脉’。”朱亭汀告诉记者,在“搭把手”智能回收箱如此普及的情况下,这样一种分类评价体系也许能成为未来的新风向。

  “一方面,居民互评作为垃圾分类评价体系的一大依据,其‘精度’具有极大的延展性。”简而言之,就是单张照片被评价的次数越多,那么最终统计的数字就越真实。系统可通过随机分配,让每张照片获得2次、3次乃至更多次的评价。对于单个用户而言,这几乎不构成额外的负担,但对于整个评价体系而言,却能对精度产生极大的改善。

  此外,居民互评的模式,让居民直接从垃圾分类中获得奖励成为可能。“如果扫码督导员被淘汰,原本用以补贴这部分人群的资金就有可能作为奖励金,直接精准送达居民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套评价体系对于宁波而言并非“空中楼阁”——它并不是对已有模式的全盘颠覆,而是在过去打下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再利用。而随着平台、技术的不断完善,过去扫码督导体系所暴露的不足,也有望随着体系的迭代而得到改善。

  “单一照片多次使用的漏洞,可以通过在微信小程序中内置拍照功能、关闭照片上传入口来解决;拍摄空桶或其他无关内容的,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识别技术进行筛选;通过手机定位限定打卡范围,能有效降低异地登录、替代打卡的情况发生。”但朱亭汀也表示,考核并非最终目的,如果这一体系有望得到推广,工作人员也将尽可能简化参与规则与操作难度,尽力培养市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制图 张 悦

  参与垃圾分类瓜分万元红包

  江北首个垃圾分类红包激励项目火热进行中

  前后不到3分钟,家住江北区孔浦街道的蔡阿姨就完成了一系列“行云流水”的操作:登录“搭把手回收”小程序,拍摄家中分类完成的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在其他用户上传的两张照片中“找茬”……简单几个步骤,6.66元的红包就进入蔡阿姨的账户。

  记者了解到,4月中旬起,“参与垃圾分类瓜分万元红包”活动在江北区多个街道拉开帷幕。以孔浦街道为例,辖区内的居民可通过“搭把手回收”小程序进入活动界面,通过分类答题、分类拍照、分类打卡、智能投递四个模块获得积分、瓜分红包。

  “本次活动将持续3个月时间。每月的15日、30日,积分排行榜的前50名可瓜分千元红包。活动的最后,积分超过100分的居民还可瓜分万元分类红包大奖,活动红包总金额将达到11万元。”活动承办单位宁波瑞柏再生公司负责人徐科说。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旨在激励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让每天正确分类的居民更加有获得感。工作人员将定期导出市民上传的分类照片,统计其评价得分,以对比活动初期与末期居民分类情况的差距。

  “让更多的居民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是江北开启红包激励活动的最终目的。除孔浦街道外,慈城镇部分小区也已在本月开展相应的红包激励活动。”江北区分类办工作人员表示。(张凯凯)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