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的一批骨干名师对2020年宁波中考试卷评析出炉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6-27 20:46: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蒋炜宁

  2020年宁波中考划上句号。这是取消考纲后的首次中考,记者邀请了宁波的一批骨干名师对今年的中考试卷进行评析。

  语文:温和中有理念,坚守中有变化

  宁波市兴宁中学高级教师徐赛儿

  整份试卷有坚守,又有变化,充分体现了宁波卷向来温和中有理念的特点。

  一、传承中国文化

  宁波卷凸显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尤其两道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学会自我评价,唤醒自我意识。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更是可圈可点。“积累”部分对传统文化中“节”的内涵的探究,实用类文本中出现的戏曲元素以及兄台、臣妾等称呼,文言文中的“亭文化”等,都具有浓浓的传统文化。

  二、体现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特点

  整份试卷以各类主题、情境、活动等形式组织命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还原一个真实的社团招聘情境;写作提供了一个既简单又有丰富联想想象空间的生活情境。命题者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三、体现“评价即学习”的评价观

  “积累”的考查过程,其实也是引导学生探究“节”的文化内涵的过程;名著考查,同时也是让学生学习对比、联结等阅读策略;此外,文学性作品阅读中的“阅读提示”,写作中的“写作指导”,还有很多题干中隐含的一些提示信息,都是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四、凸显语文学习中的文体意识

  名著考查中对纪实作品、科普作品和虚构作品的不同评价,体现的便是对文体的关注;文学性作品阅读考查的是寓言,命题则是围绕寓言“生动有趣的故事和语言,严肃多元的人生智慧”这一特质来命制;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了混合文本,命题体现了PISA理念,考查学生访问与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尤其是第12题,要求考生从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两方面评价一个非连续性文本,命题点非常新颖;古诗阅读更是关注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意蕴,体现了诗歌阅读的特质。

  英语:语言素材面广,贴近生活

  兴宁中学初三英语备课组组长江亚琴

  今年因疫情影响,人机对话考试取消,笔试分值提至120分。今年的英语试卷语言素材涉及面广,贴近学生生活,有效考查学生英语学科素养,对学科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阅读理解:强调应用,传递核心价值观

  阅读理解中的五个语篇加任务型阅读均选自英美国家的原版教材,语言素材围绕服装销售,感冒病毒,机器人教学,水动力宇宙飞船这些多样话题,体裁涵盖了广告、日记、博客、科普说明文和童话故事多种形式。细节理解,猜测词意,推理判断,主旨大意,写作意图,文本基调等题目类型按照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题目设置科学合理。试题设计均从学生理解的角度出发,逻辑性强,体现了“强调应用”的命题原则,如B篇以日记形式记录感冒病毒对人一次次侵袭失败的经历。E篇格林童话七只乌鸦的故事,向学生传递“真、善、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词汇:贴近现实,服务语境

  词汇考察贴近现实,语境真实,考查的知识与能力丰富且扎实,要求学生对语境进行充分理解后灵活使用,体现了词汇的本质:为语境而服务。当下的词汇命题趋势告诉我们:学生需扎实地掌握教材中的词汇,词汇学习不能单一化,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学习词的用法。

  书面表达:真实交际,适度开放

  写作任务为关于今年“特别寒假”的一篇英文演讲稿,写作内容源于真实的生活素材,表达其真实的生活经历,具有较高真实意义。题目借助思维导图提供了写作框架,为中下游学生降低了写作难度。同时,没有完全限定具体内容,又为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适度开放既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又回归到了交流和表达的实用功能。

  社会:聚焦热点问题,生活气息浓郁

  兴宁中学 初三社会备课组长 俞勤

  2020年中考社会道法学科试卷卷面形式多样,生活气息浓郁,聚焦热点话题,价值指向明确。

  一、以多维度的素材突显综合性学科特色。本试卷涉及《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和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等内容。把生活素材、时政资讯、新闻报道、课本教材、社会图册、史学著作等与考点内容融合,用生动鲜活的案例事件,体现试题的时代性、地方性和科学性。试卷既注重学科内的整合,又注重跨学科的整合;既注重考点知识体系的整合,又注重学科能力运用的整合,充分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二、以呈梯度的设问体现学业考试的双重性质。一方面全卷覆盖了如“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丝绸之路概况”“人类命运共同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一国两制”“可持续发展观”“生命的意义”“新航路开辟”“ “文化价值”“经济制度”“创新”等近48个知识点;另一方面,合理设置问题,如19题以民法典编纂为材料,将多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设问,构成一个完整的问题链,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提炼能力、迁移运用等基本技能。试卷通过有梯度的设问实现了学业考试以学业评价为主,兼顾选拔甄别功能的双重目标。

  三、用有温度的材料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试卷将“众志成城抗疫情”(第3、4题)、“习总书记考察宁波”、“蚂蚁森林项目”(第16题)、“宁波名城名都建设”等重大时政热点话题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巧妙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答题过程中实现自省内化,落实社会学科情感培育和价值引领的立德树人功能。

  数学:重基础重应用培能力育核心

  青藤书院数学教研组长高级教师叶元剑

  试题总量从26题减少到24题。但试卷命制仍以《课标》为依据,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与实践”为考试内容。

  一、着重基础,面向全体

  试题中,选择1-7;填空11-15;解答17-20,试题均考察数学基础知识,内容覆盖全面,知识点来自“数与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范围,学生基本能够轻松作答。试题能有效检测学生基础,同时对教师日常教学起引领作用。

  二、重视应用,培育核心素养

  试题8、19、21、22以学生生活实际为背景,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考察,彰显对学生数学建模,数据分析,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试题延续宁波去模型化命题思路,关注学生思维培养,引领教师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三、关注过程,注重创新

  试题10是具有宁波特色的PISA试题,试题24也是具有宁波特色的新定义试题,试题继承了宁波考题特色,又有创新,关注学生数学探究过程,分层设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思维的发展,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教育理念。试卷中的分层设问以及填空16题设置的一题两问都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关怀。

  总的来说2020宁波中考数学试卷变中求稳,稳中求新,兼具基础性与创新性,尊重个体差异,重视实际应用能力发展与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数学与民族文化,不仅有效地检测学生数学基础,又为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科学:立足课本内容,关注科学思维能力

  青藤书院科学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周勇杰

  试题题型跟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的知识点今年出现在考卷中这应该是一个命题的信号。

  1、立足课本内容、实验,突出生活化

  这次考试挖掘了教材中的命题元素,许多试题的命题背景来自教材,比如第6题、第11题、第29题。许多试题命制从教材实验、活动、资料、插图、文本描述入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材,挖掘教材中各种素材;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同时,本卷试题许多素材直接来自生活,用科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学以致用。比如第3题、第8题、第12题、第25题。教师平时教学中应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关注教材外学生感兴趣的、与科学相关的生活元素,将生产生活引入课堂,尽可能地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2、关注科学史,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近年来以科学史料为背景的试题不断出现在中考卷中,比如出现在2015年宁波中考的“碳丝灯泡”等,科学史料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留下的足迹,是初中科学教学和学习的优秀素材,第29题以法拉第的大量尝试建立“力线”概念的科学史料为素材,对学生建立磁感线概念以及理解磁感线的意义具有积极的作用。

  3、关注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特色

  考卷重视对考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这也是近几年一贯风格。第29题对“力线”的呈现与否的原因分析要求学生具备较综合的分析能力。

  初中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学科教学中包含大量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课外实验、活动等。科学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学习的手段,更是激发科学学习兴趣的有效载体,对提升科学思维有很大的帮助,科学教学应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实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的一批骨干名师对2020年宁波中考试卷评析出炉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6-27 20:46: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蒋炜宁

  2020年宁波中考划上句号。这是取消考纲后的首次中考,记者邀请了宁波的一批骨干名师对今年的中考试卷进行评析。

  语文:温和中有理念,坚守中有变化

  宁波市兴宁中学高级教师徐赛儿

  整份试卷有坚守,又有变化,充分体现了宁波卷向来温和中有理念的特点。

  一、传承中国文化

  宁波卷凸显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尤其两道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学会自我评价,唤醒自我意识。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更是可圈可点。“积累”部分对传统文化中“节”的内涵的探究,实用类文本中出现的戏曲元素以及兄台、臣妾等称呼,文言文中的“亭文化”等,都具有浓浓的传统文化。

  二、体现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特点

  整份试卷以各类主题、情境、活动等形式组织命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还原一个真实的社团招聘情境;写作提供了一个既简单又有丰富联想想象空间的生活情境。命题者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三、体现“评价即学习”的评价观

  “积累”的考查过程,其实也是引导学生探究“节”的文化内涵的过程;名著考查,同时也是让学生学习对比、联结等阅读策略;此外,文学性作品阅读中的“阅读提示”,写作中的“写作指导”,还有很多题干中隐含的一些提示信息,都是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四、凸显语文学习中的文体意识

  名著考查中对纪实作品、科普作品和虚构作品的不同评价,体现的便是对文体的关注;文学性作品阅读考查的是寓言,命题则是围绕寓言“生动有趣的故事和语言,严肃多元的人生智慧”这一特质来命制;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了混合文本,命题体现了PISA理念,考查学生访问与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尤其是第12题,要求考生从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两方面评价一个非连续性文本,命题点非常新颖;古诗阅读更是关注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意蕴,体现了诗歌阅读的特质。

  英语:语言素材面广,贴近生活

  兴宁中学初三英语备课组组长江亚琴

  今年因疫情影响,人机对话考试取消,笔试分值提至120分。今年的英语试卷语言素材涉及面广,贴近学生生活,有效考查学生英语学科素养,对学科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阅读理解:强调应用,传递核心价值观

  阅读理解中的五个语篇加任务型阅读均选自英美国家的原版教材,语言素材围绕服装销售,感冒病毒,机器人教学,水动力宇宙飞船这些多样话题,体裁涵盖了广告、日记、博客、科普说明文和童话故事多种形式。细节理解,猜测词意,推理判断,主旨大意,写作意图,文本基调等题目类型按照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题目设置科学合理。试题设计均从学生理解的角度出发,逻辑性强,体现了“强调应用”的命题原则,如B篇以日记形式记录感冒病毒对人一次次侵袭失败的经历。E篇格林童话七只乌鸦的故事,向学生传递“真、善、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词汇:贴近现实,服务语境

  词汇考察贴近现实,语境真实,考查的知识与能力丰富且扎实,要求学生对语境进行充分理解后灵活使用,体现了词汇的本质:为语境而服务。当下的词汇命题趋势告诉我们:学生需扎实地掌握教材中的词汇,词汇学习不能单一化,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学习词的用法。

  书面表达:真实交际,适度开放

  写作任务为关于今年“特别寒假”的一篇英文演讲稿,写作内容源于真实的生活素材,表达其真实的生活经历,具有较高真实意义。题目借助思维导图提供了写作框架,为中下游学生降低了写作难度。同时,没有完全限定具体内容,又为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适度开放既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又回归到了交流和表达的实用功能。

  社会:聚焦热点问题,生活气息浓郁

  兴宁中学 初三社会备课组长 俞勤

  2020年中考社会道法学科试卷卷面形式多样,生活气息浓郁,聚焦热点话题,价值指向明确。

  一、以多维度的素材突显综合性学科特色。本试卷涉及《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和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等内容。把生活素材、时政资讯、新闻报道、课本教材、社会图册、史学著作等与考点内容融合,用生动鲜活的案例事件,体现试题的时代性、地方性和科学性。试卷既注重学科内的整合,又注重跨学科的整合;既注重考点知识体系的整合,又注重学科能力运用的整合,充分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二、以呈梯度的设问体现学业考试的双重性质。一方面全卷覆盖了如“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丝绸之路概况”“人类命运共同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一国两制”“可持续发展观”“生命的意义”“新航路开辟”“ “文化价值”“经济制度”“创新”等近48个知识点;另一方面,合理设置问题,如19题以民法典编纂为材料,将多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设问,构成一个完整的问题链,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提炼能力、迁移运用等基本技能。试卷通过有梯度的设问实现了学业考试以学业评价为主,兼顾选拔甄别功能的双重目标。

  三、用有温度的材料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试卷将“众志成城抗疫情”(第3、4题)、“习总书记考察宁波”、“蚂蚁森林项目”(第16题)、“宁波名城名都建设”等重大时政热点话题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巧妙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答题过程中实现自省内化,落实社会学科情感培育和价值引领的立德树人功能。

  数学:重基础重应用培能力育核心

  青藤书院数学教研组长高级教师叶元剑

  试题总量从26题减少到24题。但试卷命制仍以《课标》为依据,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与实践”为考试内容。

  一、着重基础,面向全体

  试题中,选择1-7;填空11-15;解答17-20,试题均考察数学基础知识,内容覆盖全面,知识点来自“数与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范围,学生基本能够轻松作答。试题能有效检测学生基础,同时对教师日常教学起引领作用。

  二、重视应用,培育核心素养

  试题8、19、21、22以学生生活实际为背景,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考察,彰显对学生数学建模,数据分析,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试题延续宁波去模型化命题思路,关注学生思维培养,引领教师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三、关注过程,注重创新

  试题10是具有宁波特色的PISA试题,试题24也是具有宁波特色的新定义试题,试题继承了宁波考题特色,又有创新,关注学生数学探究过程,分层设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思维的发展,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教育理念。试卷中的分层设问以及填空16题设置的一题两问都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关怀。

  总的来说2020宁波中考数学试卷变中求稳,稳中求新,兼具基础性与创新性,尊重个体差异,重视实际应用能力发展与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数学与民族文化,不仅有效地检测学生数学基础,又为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科学:立足课本内容,关注科学思维能力

  青藤书院科学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周勇杰

  试题题型跟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的知识点今年出现在考卷中这应该是一个命题的信号。

  1、立足课本内容、实验,突出生活化

  这次考试挖掘了教材中的命题元素,许多试题的命题背景来自教材,比如第6题、第11题、第29题。许多试题命制从教材实验、活动、资料、插图、文本描述入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材,挖掘教材中各种素材;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同时,本卷试题许多素材直接来自生活,用科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学以致用。比如第3题、第8题、第12题、第25题。教师平时教学中应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关注教材外学生感兴趣的、与科学相关的生活元素,将生产生活引入课堂,尽可能地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2、关注科学史,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近年来以科学史料为背景的试题不断出现在中考卷中,比如出现在2015年宁波中考的“碳丝灯泡”等,科学史料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留下的足迹,是初中科学教学和学习的优秀素材,第29题以法拉第的大量尝试建立“力线”概念的科学史料为素材,对学生建立磁感线概念以及理解磁感线的意义具有积极的作用。

  3、关注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特色

  考卷重视对考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这也是近几年一贯风格。第29题对“力线”的呈现与否的原因分析要求学生具备较综合的分析能力。

  初中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学科教学中包含大量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课外实验、活动等。科学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学习的手段,更是激发科学学习兴趣的有效载体,对提升科学思维有很大的帮助,科学教学应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实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