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 加快形成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7-12 07:11: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践行“四知”宁波精神 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

  宁波日报评论员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必须准确把握宁波自身的优势点、潜力点、爆发点,落实一批务实可行的目标、任务、举措,加快形成15项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宁波特质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打造学习、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我们要增强“三地一窗口”的政治自觉,做到学习领会有深度、宣传阐释有效度、付诸实践有力度,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上取得新成效。

  建成口碑一流的营商环境优秀城市。营商环境是竞争力、生产力,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对标世界最先进标准,聚焦企业最关切问题,实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牵引作用和重大改革试点的示范作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三服务”活动,不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制造业是宁波的立市之本,也是宁波的优势所在。我们要高水平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实施“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建设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以及一批优质产业平台,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创新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深入实施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甬江科创大走廊,保持科技争投定力、增强科创平台实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高成果转化能力,加快构建全域创新体系,打造最优创新生态,使创新真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宁波舟山港时,赋予宁波舟山港作为国家战略“硬核”力量的功能定位。我们要全力推进宁波舟山港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注重硬件与软件同步提升、对内与对外一体联动、港口与城市深度融合,打造链接全球的智能化综合物流枢纽、大宗商品交易配置基地和国际航运服务基地,把港口最大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打造“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宁波在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的先行先发优势。我们要积极融入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大力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高水平建设17+1经贸合作示范区、“一带一路”中意(宁波)园区,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把开放最大优势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建设长三角“金南翼”的发展高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责任。要认真贯彻国家规划纲要和省行动方案,抓好六大领域120项任务的落实,形成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的态势。特别是要全面接轨上海、服务全省“四大”建设,拓展合作的外延和内涵,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建设温馨宜居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首位度高、集聚辐射力强,是现代化大都市的基本特征。我们要深入实施“拥江揽湖滨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优化市域功能布局,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增强中心城区集聚带动功能,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提高城市建设品质,把宁波建成常住人口过千万的超大城市。

  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实施“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新农民多渠道增收机制,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让城乡美美与共、相得益彰。

  建设彰显公平正义的法治宁波。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骨干工程。我们要把法治贯穿市域治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打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提高普法工作质量,让社会井然有序、充满活力。

  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文化可以凝聚一座城市、提升一座城市。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锻造精神内核,塑造文化标识,打造文创经济,营造文明风尚,特别是要大力弘扬“四知”宁波精神,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形成与经济硬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

  建设舒心暖心的民生幸福城市。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体现高质量、提高精准度、注重长效性,努力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上取得新进步,让改革发展更有温度、人民群众更加幸福。

  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我们要深化“最多跑一地”改革,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和“城市大脑”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社会治安防控、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安全防护、食品安全治理、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让平安和谐成为宁波的“金名片”之一。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我们要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空间管控,严格制度约束,发展美丽经济,倡导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让老百姓看得到满天繁星、清澈河流、秀美山川、洁净大地,让绿色成为宁波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打造风清气正的清廉宁波。我们要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打造维护力强、引领力强、担当力强、服务力强、廉洁力强的领导班子,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战略性成果。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 加快形成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7-12 07:11:00

  宁波日报评论员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必须准确把握宁波自身的优势点、潜力点、爆发点,落实一批务实可行的目标、任务、举措,加快形成15项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宁波特质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打造学习、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我们要增强“三地一窗口”的政治自觉,做到学习领会有深度、宣传阐释有效度、付诸实践有力度,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上取得新成效。

  建成口碑一流的营商环境优秀城市。营商环境是竞争力、生产力,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对标世界最先进标准,聚焦企业最关切问题,实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牵引作用和重大改革试点的示范作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三服务”活动,不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制造业是宁波的立市之本,也是宁波的优势所在。我们要高水平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实施“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建设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以及一批优质产业平台,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创新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深入实施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甬江科创大走廊,保持科技争投定力、增强科创平台实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高成果转化能力,加快构建全域创新体系,打造最优创新生态,使创新真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宁波舟山港时,赋予宁波舟山港作为国家战略“硬核”力量的功能定位。我们要全力推进宁波舟山港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注重硬件与软件同步提升、对内与对外一体联动、港口与城市深度融合,打造链接全球的智能化综合物流枢纽、大宗商品交易配置基地和国际航运服务基地,把港口最大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打造“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宁波在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的先行先发优势。我们要积极融入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大力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高水平建设17+1经贸合作示范区、“一带一路”中意(宁波)园区,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把开放最大优势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建设长三角“金南翼”的发展高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责任。要认真贯彻国家规划纲要和省行动方案,抓好六大领域120项任务的落实,形成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的态势。特别是要全面接轨上海、服务全省“四大”建设,拓展合作的外延和内涵,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建设温馨宜居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首位度高、集聚辐射力强,是现代化大都市的基本特征。我们要深入实施“拥江揽湖滨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优化市域功能布局,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增强中心城区集聚带动功能,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提高城市建设品质,把宁波建成常住人口过千万的超大城市。

  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实施“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新农民多渠道增收机制,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让城乡美美与共、相得益彰。

  建设彰显公平正义的法治宁波。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骨干工程。我们要把法治贯穿市域治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打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提高普法工作质量,让社会井然有序、充满活力。

  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文化可以凝聚一座城市、提升一座城市。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锻造精神内核,塑造文化标识,打造文创经济,营造文明风尚,特别是要大力弘扬“四知”宁波精神,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形成与经济硬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

  建设舒心暖心的民生幸福城市。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体现高质量、提高精准度、注重长效性,努力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上取得新进步,让改革发展更有温度、人民群众更加幸福。

  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我们要深化“最多跑一地”改革,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和“城市大脑”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社会治安防控、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安全防护、食品安全治理、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让平安和谐成为宁波的“金名片”之一。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我们要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空间管控,严格制度约束,发展美丽经济,倡导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让老百姓看得到满天繁星、清澈河流、秀美山川、洁净大地,让绿色成为宁波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打造风清气正的清廉宁波。我们要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打造维护力强、引领力强、担当力强、服务力强、廉洁力强的领导班子,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战略性成果。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