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通讯员徐铭怿 储玲琴 记者梅子满
今天上午,烈日之下,宁海大佳何镇葛家村迎来了7拨游客。发生在这个村庄的喜人巨变,将在不久的将来,同样发生在宁海的所有村庄——今天上午,为期两天半的宁海艺术振兴乡村“第一书记”培训班在县委党校开班。
宁海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机关部门干部、四任村“第一书记”、村社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小组长等400余人,将在两天的时间里,系统学习艺术振兴乡村的理论和具体实施办法。
“我们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教授前来指导村‘第一书记’,既有集中授课,也有现场教学。”宁海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培训将进一步推广艺术振兴乡村新模式,培养一支堪当重任的振兴乡村干部队伍,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撬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去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丛志强教授带着十几个研究生来到大佳何镇葛家村,与村民展开了一场艺术振兴乡村的探索之旅。木头、竹子、鹅卵石、布料变成了竹灯、布娃娃、玩偶等乡村民间艺术品扮靓村庄;30多年不和的两户人家,携手建起和美院;4户人家拿出相邻宅基地,改造成四君子院……原本“破旧脏”的小山村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网红”村。花小钱点亮村庄美化环境,又用艺术化的手段留住了乡愁,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葛家村现象”不断走红。
现场,村“第一书记”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宁海县大郑村“第一书记”蔡圣洁表示,艺术振兴乡村的新模式不仅实现了村庄的改造,也实现了人的改造。今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艺乡建”团队就牵手大郑村,深挖本土文化资源,用艺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计划明年6月将全面完成村内近20个节点的景观改造。
今年,宁海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和资源,发动多方力量,通过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引进艺术家驻村等行动,在14个乡镇的19个村启动艺术特色村建设,并在大佳何镇和桥头胡街道打造两个艺术谷。
8月初,大佳何镇艺术谷改造现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涨坑村,原本倒塌的老房子,满是瓦砾、石头和杂草的地方,如今变成了牛棚别院、枇杷园、竹编手工艺馆等艺术小景观。安装在村口的火龙果卡通塑像,也成为涨坑村的“形象代言”。涨坑村党支部书记林国标告诉记者,村里邀请了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刘东峰教授和他的研究生们,带领村民花了一个月时间进行村庄改造,如今大变样了。在葛家村的桂花林里,村民葛三军正带着他的“乡建艺术团”打造儿童乐园。蔬菜基地、黑板、沙坑、拱桥、石子路……一个多月的时间,儿童乐园已初具模型,村里的小孩子迫不及待在沙坑里玩耍了。
艺术振兴乡村的新模式不仅将延伸到宁海各村,也将带到贵州晴隆。本月中旬,中国人民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和葛家村村民将赶赴贵州晴隆,帮助定汪村实现村居与人文的融合,并以艺术凸显乡村特色。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