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上海"犀利哥"这样说…
稿源: 东南财金   2020-09-20 07:11:00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人的好朋友、“人气专家”——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又和大家见面了。

  9月18日下午,他受邀在宁波城市发展论坛上作了题为《热点研判&路径思考——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主旨演讲。

  就在一周前的智博会前夕,作为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智能经济战略咨询委专家,他在市政府举行的相关咨询会上指出,宁波发展要围绕“双循环”“双加速”“双温和”“双抢”“双软”“双城”“双自联动”7个“双”做文章,观点新颖,分析精辟,发人深思。

  “过去10多年,宁波可以说是‘过于宁静、波澜不惊’,缺乏特色鲜明的城市气场。”这次主旨演讲,何万篷再次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宁波的短板。

  那么,他对当前国际国内热点有哪些独到的研判和思考?对宁波未来的发展,又会给出哪些精彩的阐述呢?

  01:中国并没有那么困难

  作为宏观经济研究专家,何万篷长期聚焦于国际关系、世界经济、新兴产业等方向,以观点犀利,视野开阔著称。近年来,他频频受邀出席国内各种重要大会、论坛,他的演讲在网上被广泛传播,可谓国内学术圈少有的敢说、能说的“犀利哥”。

  演讲伊始,他就出语“惊人”——

  “当下,全球经济形势出现了分化。很多好企业以空前的低成本、快速地壮大崛起。以前,非典造就了电商,今年,新冠疫情加快了数字经济的大发展。相比而言,在全球所有的经济体中,中国今年并没那么困难。”

  何万篷指出,目前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已无可争辩地成为全球流量经济的中心。尽管面临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等,但中国经济仍有诸多亮点。今年8月份,从中国发往美国的集装箱数量增长了19%。相反,日本减少了19.4%,韩国减少了6.5%。

  “危中有机,危中寻机。我们要在不景气时盖厂房,不能夜里想了千条路,早起依然卖豆腐。”何万蓬说,变局当中有新局,要学会危中寻机。

  他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崛起的发展路径和成长历程。他说,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GDP按不变价计算增长了33.5倍,年均产增长9.5%(全球平均增长2.9%),平均每8年翻一番。中国的发展有三个标志——

  一是以改革开放为标志,补市场经济课。1978年,我国设立了特区,拉开了地方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无中生有、你有我优、比学赶帮的浪潮。当然,现在更多是通过次区域融合、跨区域联动,往都市经济、城市群经济方向跃升。

  二是以加入WTO为标志。我国加入WTO后,淋漓尽致地释放了自然禀赋和市场广袤,持续迭代,劳动力供给充沛,勤劳,学习力强,充满创新精神,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等比较优势。

  三是以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为标志。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提升了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中国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再到引领新一轮全球化。

  何万篷指出,未来20年的关键驱动要素有五个:开放经济、消费社会、科技创新、多元文化、智慧治理。而未来20年的重要机会领域包括新生产、新交易、新生活、新载体、新治理等方面。

  02:融入长三角,宁波机会在哪?

  作为来自上海的宏观经济研究专家,“宁波如何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自然是他绕不开的话题。

  何万篷指出,上海正在加速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是新片区。“增设新片区不是简单的原有自贸试验区扩区,也不是简单的现有政策平移,而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新片区定位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打造特殊经济功有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要再造一个浦东新区。”

  上海的愿景是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其基础和根本是首先要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形态由实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再向数字贸易发展。而成为贸易中心,需要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作为支撑。

  “上海是从贸易发展起来的,宁波也是,宁波可以从上海的发展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何万篷说,一座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之后,依次会成为生产中心、商品中心、金融中心、办公中心,像上海,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物业载体,下一步要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活中心、交流中心、体验中心”向发展。

  上海要再造一个浦东新区,宁波有什么机会?

  何万篷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宁波还是有着很多机会的。长三角的内涵是“连接周边、链接全球、向下兼容、向上迭代;硬实力支撑,软实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的特点是以项目化推动一体化,同城、组链、同网、共情,以实在动作解决实际问题。

  所谓“同网”,也就是说,宁波要利用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网络,对接全球资源。而说到“同城”,何万篷指出,宁波的轨道交通没有和上海实现一体化,这是宁波之痛。他说,宁波和合肥高铁到上海的时间差不多,但目前缺乏一条“宁波通道”来缩短宁波到上海的时间距离,区位优势还没有被充分发掘和利用。

  03:宁波不能“过于宁静”

  “过去10多年,宁波可以说是‘过于宁静、波澜不惊’,缺乏特色鲜明的城市气场,这主要原因可能是宁波重港轻海,产业更新和技术变革相对落后。”

  说起对宁波的认识,何万篷直言不讳,一口气列举了宁波的好几个短板。比如,宁波做实业小富即安的小老板太多了,做金融做地产的做得太小了,做技术赋能孵化转化的太少了,做全球贸易运营的更加少。

  他说,装配式终端性小实业,不是宁波的传统,闯荡大江大河大海大世界才是宁波的基因,大贸易、大港航、新金融、新制造、新生活,才是宁波的出路。

  何万篷说,发展经济要有全球视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善于分析其他国家的做法。宁波要全面学习。制造业要学德国,服务业要学新加坡,科技创新要学以色列、美国,生活品质要学日本。

  “向东京学,从学管理到全面对标学习;向香港学自由贸易,向新加坡学综合 营运,向伦敦学文化和商业的交相辉映,向纽约学全球控制,向硅谷学科技创新。”何万篷说,宁波要避免香港商务成本不断攀升、居高不下的情况,这将导致创新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减弱。

  在具体谈到如何吸引人才时,何万篷指出,现代化高能级产业要素的集聚离不开人才,而这种集聚不外乎下列几种模式:

  一是“硅谷”模式,城市外围 、高校驱动;二是“硅巷”模式,城市更新、产业创新;三是波兹曼模式,有风景的地方,兴起新经济;四是奥斯汀模式,“抢”年轻人,通过公共活动驱动。

  “很多科技新品都喜欢到奥斯汀首发,一场活动能成交几亿美元,像杭州的云栖大会就是在奥斯汀的活动中找到了灵感。”何万篷建议,宁波的浙创中心要培育社交功能,要定位为“商务区+社交城”。

  他还用高原、尖峰、廊道、网络等形象地描述了全球竞争型生产力的布局。“宁波的东部新城好比是高原,浙江创新中心要做尖峰,甬江科创大走廊是廊道,网络是宁波都市圈、长三角、全国、全球的网络。”

  (东南商报记者 薛智谊)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上海"犀利哥"这样说…

稿源: 东南财金 2020-09-20 07:11:00

  宁波人的好朋友、“人气专家”——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又和大家见面了。

  9月18日下午,他受邀在宁波城市发展论坛上作了题为《热点研判&路径思考——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主旨演讲。

  就在一周前的智博会前夕,作为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智能经济战略咨询委专家,他在市政府举行的相关咨询会上指出,宁波发展要围绕“双循环”“双加速”“双温和”“双抢”“双软”“双城”“双自联动”7个“双”做文章,观点新颖,分析精辟,发人深思。

  “过去10多年,宁波可以说是‘过于宁静、波澜不惊’,缺乏特色鲜明的城市气场。”这次主旨演讲,何万篷再次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宁波的短板。

  那么,他对当前国际国内热点有哪些独到的研判和思考?对宁波未来的发展,又会给出哪些精彩的阐述呢?

  01:中国并没有那么困难

  作为宏观经济研究专家,何万篷长期聚焦于国际关系、世界经济、新兴产业等方向,以观点犀利,视野开阔著称。近年来,他频频受邀出席国内各种重要大会、论坛,他的演讲在网上被广泛传播,可谓国内学术圈少有的敢说、能说的“犀利哥”。

  演讲伊始,他就出语“惊人”——

  “当下,全球经济形势出现了分化。很多好企业以空前的低成本、快速地壮大崛起。以前,非典造就了电商,今年,新冠疫情加快了数字经济的大发展。相比而言,在全球所有的经济体中,中国今年并没那么困难。”

  何万篷指出,目前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已无可争辩地成为全球流量经济的中心。尽管面临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等,但中国经济仍有诸多亮点。今年8月份,从中国发往美国的集装箱数量增长了19%。相反,日本减少了19.4%,韩国减少了6.5%。

  “危中有机,危中寻机。我们要在不景气时盖厂房,不能夜里想了千条路,早起依然卖豆腐。”何万蓬说,变局当中有新局,要学会危中寻机。

  他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崛起的发展路径和成长历程。他说,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GDP按不变价计算增长了33.5倍,年均产增长9.5%(全球平均增长2.9%),平均每8年翻一番。中国的发展有三个标志——

  一是以改革开放为标志,补市场经济课。1978年,我国设立了特区,拉开了地方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无中生有、你有我优、比学赶帮的浪潮。当然,现在更多是通过次区域融合、跨区域联动,往都市经济、城市群经济方向跃升。

  二是以加入WTO为标志。我国加入WTO后,淋漓尽致地释放了自然禀赋和市场广袤,持续迭代,劳动力供给充沛,勤劳,学习力强,充满创新精神,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等比较优势。

  三是以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为标志。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提升了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中国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再到引领新一轮全球化。

  何万篷指出,未来20年的关键驱动要素有五个:开放经济、消费社会、科技创新、多元文化、智慧治理。而未来20年的重要机会领域包括新生产、新交易、新生活、新载体、新治理等方面。

  02:融入长三角,宁波机会在哪?

  作为来自上海的宏观经济研究专家,“宁波如何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自然是他绕不开的话题。

  何万篷指出,上海正在加速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是新片区。“增设新片区不是简单的原有自贸试验区扩区,也不是简单的现有政策平移,而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新片区定位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打造特殊经济功有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要再造一个浦东新区。”

  上海的愿景是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其基础和根本是首先要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形态由实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再向数字贸易发展。而成为贸易中心,需要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作为支撑。

  “上海是从贸易发展起来的,宁波也是,宁波可以从上海的发展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何万篷说,一座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之后,依次会成为生产中心、商品中心、金融中心、办公中心,像上海,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物业载体,下一步要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活中心、交流中心、体验中心”向发展。

  上海要再造一个浦东新区,宁波有什么机会?

  何万篷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宁波还是有着很多机会的。长三角的内涵是“连接周边、链接全球、向下兼容、向上迭代;硬实力支撑,软实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的特点是以项目化推动一体化,同城、组链、同网、共情,以实在动作解决实际问题。

  所谓“同网”,也就是说,宁波要利用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网络,对接全球资源。而说到“同城”,何万篷指出,宁波的轨道交通没有和上海实现一体化,这是宁波之痛。他说,宁波和合肥高铁到上海的时间差不多,但目前缺乏一条“宁波通道”来缩短宁波到上海的时间距离,区位优势还没有被充分发掘和利用。

  03:宁波不能“过于宁静”

  “过去10多年,宁波可以说是‘过于宁静、波澜不惊’,缺乏特色鲜明的城市气场,这主要原因可能是宁波重港轻海,产业更新和技术变革相对落后。”

  说起对宁波的认识,何万篷直言不讳,一口气列举了宁波的好几个短板。比如,宁波做实业小富即安的小老板太多了,做金融做地产的做得太小了,做技术赋能孵化转化的太少了,做全球贸易运营的更加少。

  他说,装配式终端性小实业,不是宁波的传统,闯荡大江大河大海大世界才是宁波的基因,大贸易、大港航、新金融、新制造、新生活,才是宁波的出路。

  何万篷说,发展经济要有全球视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善于分析其他国家的做法。宁波要全面学习。制造业要学德国,服务业要学新加坡,科技创新要学以色列、美国,生活品质要学日本。

  “向东京学,从学管理到全面对标学习;向香港学自由贸易,向新加坡学综合 营运,向伦敦学文化和商业的交相辉映,向纽约学全球控制,向硅谷学科技创新。”何万篷说,宁波要避免香港商务成本不断攀升、居高不下的情况,这将导致创新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减弱。

  在具体谈到如何吸引人才时,何万篷指出,现代化高能级产业要素的集聚离不开人才,而这种集聚不外乎下列几种模式:

  一是“硅谷”模式,城市外围 、高校驱动;二是“硅巷”模式,城市更新、产业创新;三是波兹曼模式,有风景的地方,兴起新经济;四是奥斯汀模式,“抢”年轻人,通过公共活动驱动。

  “很多科技新品都喜欢到奥斯汀首发,一场活动能成交几亿美元,像杭州的云栖大会就是在奥斯汀的活动中找到了灵感。”何万篷建议,宁波的浙创中心要培育社交功能,要定位为“商务区+社交城”。

  他还用高原、尖峰、廊道、网络等形象地描述了全球竞争型生产力的布局。“宁波的东部新城好比是高原,浙江创新中心要做尖峰,甬江科创大走廊是廊道,网络是宁波都市圈、长三角、全国、全球的网络。”

  (东南商报记者 薛智谊)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