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为宁波“十四五”献计献策
2020-10-28 07:3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2020世界“宁波帮 帮宁波”发展大会

  宁波"十四五"规划恳谈会召开 听取与会嘉宾意见建议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蓝图即将展开。

  为了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昨天下午,我市召开“十四五”恳谈会,23位“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齐聚一堂,为宁波“十四五”献计献策。

  记者摘录嘉宾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薛群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宁波的科技创新一定要和“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紧密结合。甬江科创大走廊、甬江实验室、宁波材料所、高等院校等都要围绕这个目标,主动地去做好。在人才引进方面,希望宁波的大学多争取教育部的名额,引进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等方面的中青年人才,为宁波储备更多创新力量。

  柴之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关于做好宁波“十四五”规划,我提三点想法:一是办好高等教育。向深圳大学、苏州大学学习,把宁波大学办得更有影响力和竞争力,让高水平的大学成为宁波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二是培育新兴产业。把新材料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甬江实验室建设,深化新材料领域产学研合作,把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变成宁波的硬核产业。三是提升人才服务,细心做好人才引进配套服务,推动服务链条从引进人才向成就人才延伸。

  林龙安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

  宁波和香港很相似,都是航运中心、贸易中心。我认为宁波应该利用产业链完整、具备上下游联动的优势和港口优势,建立世界级贸易中心,特别是在服务型贸易、转口贸易上,跟香港对标。

  褚健

    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制造业是宁波的当家产业和优势所在,“十四五”宁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先进制造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甬江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破解制造企业共性难题。同时要乐于宣传宁波、善于宣传宁波,让更多人才知道宁波、了解宁波,从而爱上宁波。

  傅旭敏

    欧洲华商会会长

  我目睹了宁波这些年的飞速发展,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我认为,建设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宁波大有可为。通过世界一流自由贸易港建设,促进打造制造业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荷兰鹿特丹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我愿尽绵薄之力。

  李国生

    新加坡浙商总会会长

  未来城市的竞争,人才是核心。建议在宁波“十四五”规划中,拓宽人才定义,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招引人才,可以采取人才直通车的方式,通过跨国招聘,为宁波引进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人才,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李永平

    欧洲宁波总商会会长

  国际合作方面,建议宁波真正依托整个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市场需求,突破“红海”,做“蓝海”市场。同时,平台考虑做生态链,注重全域创新。合作方向要从单项引进转变为到双向合作。外贸方面,市场结构、产品结构,要随时顺应国际形势的变化。科技创新方面,建议宁波基于现有的“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加快科技创新,同时放开思路去培育一些全球先进领域的产业。

  胡社军

    广东省宁波商会高级顾问、华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宁波应该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和浙江发展规划,奋力向全国前列城市挺进,成立宁波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包括国内专家委员会。同时建设国际性海洋明星城市,还可以承接一些国家大科学装置,推动宁波实现跨越式发展。

  严建华

    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建议宁波在“十四五”规划当中,通过更多的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人才引进把高校做好,写好名校和名城结合的大文章。其中人才是最主要的。希望加强浙江大学宁波校区研究,推动浙大科教团队更好融入宁波,支持宁波发展。希望依托一些名校的医学资源,把宁波医养结合工作做得更好。

  陈甬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原国务院宁波办干部

  在未来一个时期,宁波应该推动数字化制造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倒逼生产结构数字化转型;重视文化建设,打造人文高地;加强城市管理,推动城市规划上档次、提品质。

  周跃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希望宁波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信息化产业发展,特别要关注人工智能、5G在产业当中的布局。同时,利用宁波海洋科学和工业基础,争取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促进高端技术引进和产业落地。此外,结合宁波在IT方面的投资优势,加上智慧城市建设,把更多的未来产业集聚到宁波来。

  宋汉平

    宁波市工商联主席、甬商总会执行会长、富邦控股集团董事长

  在我看来,规划从某种程度上是各个领域重大战略的结合,希望宁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引培创新人才,推动宁波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更和谐。

   杨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主任、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院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切身感受到宁波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发展潜力。作为制造业大市,面对当前工业智能化、现代化、自动化转型的浪潮,宁波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强大支撑,自主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工程师。希望宁波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予以重点考虑。

  郑孟状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

  宁波“十四五”发展,要找准突破口、精准发力。比如,在城市管理方面,宁波较之上海等城市还存在立法滞后等问题,相关执法力量还没有覆盖小区内部道路,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存在缺陷。建议宁波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市”力度,特别在城市管理立法方面,努力走在全国前列,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华尔天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院长

  宁波在产业升级、人才集聚、民生改善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宁波人,我很自豪、很振奋。从我的专业出发,我建议宁波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的全面统筹,通过连接全省水路缓解丰水期防洪压力,通过河湖库连通工程降低枯水期河道断流风险,依托相关技术让平水期水系流动起来,同时灵活运用政府调控手段,为水利领域科技创新注入活力。

  陈征

    中烟新商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宁波帮”是宁波的重要资源。当前,第一代有浓厚家乡情结的“宁波帮”人士正在老去,如何与第二代、第三代“宁波帮”人士加强联系,是宁波必须要重视的工作。在我看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去留则在很大程度上由城市的宜居程度决定。一直以来,宁波是一座非常适合居住的城市,宁波要把这一优势进一步发挥好,为产业发展增添后劲。

  朱光然

    西中友好投资促进会会长、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集团董事长

  建议宁波在产业发展、空间规划方面下更大功夫,积极布局互联网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推动区域连片发展,让城市发展动能更强。还要注重高等院校和职技校建设,让城市有底气、企业能发展。我会努力促成西班牙、宁波两地更多院校的交流合作,实现共赢。

  罗幼奋

    加拿大浙江总商会会长

  加拿大浙江总商会不仅为在加拿大就学的宁波留学生拓宽了视野,帮助一批海外漂泊的创业者扎根异国他乡,也成功培养了一批“创二代”,涌现了一批高科技项目。希望宁波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加拿大的联系,加强信息互通,为双方合作创造机遇,促进更多项目在宁波落地。

  罗晓明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国正国际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建议宁波对标先进城市,投入专项资金、制定相关政策、主动引进重点院校分校,实现“量”和“质”的共同提升。尤其要关注康养等新兴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为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贡献更大力量。

  谈向东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上海白玉兰谈家桢生命科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在上海白玉兰谈家桢生命科学发展基金会支持下,“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已成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集聚了一批中国领先的生命科学专家。目前,宁波慈城正在建设谈家桢纪念馆。希望能以此为契机,通过举办生命科学高峰论坛等形式,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全力打造生命科学产业高地。

  徐理虹

    银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EO、镇海中学校友总会副会长

  建议宁波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把甬江科创大走廊等创新平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性位置上,加速集聚一批科研机构,加大力度引进有学历、有技术、有能力的年轻人才,让城市发展更有活力。

  周韶宁

    百世集团董事长兼CEO

  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宁波要把握好港口等“长板”,找准“突破口”,实现弯道超车。这几年,百世集团在宁波建立了5个仓库,与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合作,在跨境电商物流领域迅速发展。希望宁波能进一步将港口、制造业等传统优势发挥好,与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结合,以跨境电商为抓手加快产业发展。

  顾雪军

    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副总裁

  当前,发展新基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条件已经齐备、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宁波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把握好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新产业的发展机遇,结合宁波的具体情况,审慎选择切入的细分产业,推出丰富的科技应用,完善人才引进的配套设施,做好底部“修路造桥”和顶部高效协同的数据处理系统建设的工作。

  记者易鹤 徐展新 金鹭 董娜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为宁波“十四五”献计献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10-28 07:32:00

  宁波"十四五"规划恳谈会召开 听取与会嘉宾意见建议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蓝图即将展开。

  为了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昨天下午,我市召开“十四五”恳谈会,23位“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齐聚一堂,为宁波“十四五”献计献策。

  记者摘录嘉宾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薛群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宁波的科技创新一定要和“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紧密结合。甬江科创大走廊、甬江实验室、宁波材料所、高等院校等都要围绕这个目标,主动地去做好。在人才引进方面,希望宁波的大学多争取教育部的名额,引进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等方面的中青年人才,为宁波储备更多创新力量。

  柴之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关于做好宁波“十四五”规划,我提三点想法:一是办好高等教育。向深圳大学、苏州大学学习,把宁波大学办得更有影响力和竞争力,让高水平的大学成为宁波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二是培育新兴产业。把新材料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甬江实验室建设,深化新材料领域产学研合作,把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变成宁波的硬核产业。三是提升人才服务,细心做好人才引进配套服务,推动服务链条从引进人才向成就人才延伸。

  林龙安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

  宁波和香港很相似,都是航运中心、贸易中心。我认为宁波应该利用产业链完整、具备上下游联动的优势和港口优势,建立世界级贸易中心,特别是在服务型贸易、转口贸易上,跟香港对标。

  褚健

    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制造业是宁波的当家产业和优势所在,“十四五”宁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先进制造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甬江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破解制造企业共性难题。同时要乐于宣传宁波、善于宣传宁波,让更多人才知道宁波、了解宁波,从而爱上宁波。

  傅旭敏

    欧洲华商会会长

  我目睹了宁波这些年的飞速发展,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我认为,建设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宁波大有可为。通过世界一流自由贸易港建设,促进打造制造业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荷兰鹿特丹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我愿尽绵薄之力。

  李国生

    新加坡浙商总会会长

  未来城市的竞争,人才是核心。建议在宁波“十四五”规划中,拓宽人才定义,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招引人才,可以采取人才直通车的方式,通过跨国招聘,为宁波引进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人才,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李永平

    欧洲宁波总商会会长

  国际合作方面,建议宁波真正依托整个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市场需求,突破“红海”,做“蓝海”市场。同时,平台考虑做生态链,注重全域创新。合作方向要从单项引进转变为到双向合作。外贸方面,市场结构、产品结构,要随时顺应国际形势的变化。科技创新方面,建议宁波基于现有的“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加快科技创新,同时放开思路去培育一些全球先进领域的产业。

  胡社军

    广东省宁波商会高级顾问、华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宁波应该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和浙江发展规划,奋力向全国前列城市挺进,成立宁波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包括国内专家委员会。同时建设国际性海洋明星城市,还可以承接一些国家大科学装置,推动宁波实现跨越式发展。

  严建华

    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建议宁波在“十四五”规划当中,通过更多的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人才引进把高校做好,写好名校和名城结合的大文章。其中人才是最主要的。希望加强浙江大学宁波校区研究,推动浙大科教团队更好融入宁波,支持宁波发展。希望依托一些名校的医学资源,把宁波医养结合工作做得更好。

  陈甬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原国务院宁波办干部

  在未来一个时期,宁波应该推动数字化制造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倒逼生产结构数字化转型;重视文化建设,打造人文高地;加强城市管理,推动城市规划上档次、提品质。

  周跃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希望宁波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信息化产业发展,特别要关注人工智能、5G在产业当中的布局。同时,利用宁波海洋科学和工业基础,争取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促进高端技术引进和产业落地。此外,结合宁波在IT方面的投资优势,加上智慧城市建设,把更多的未来产业集聚到宁波来。

  宋汉平

    宁波市工商联主席、甬商总会执行会长、富邦控股集团董事长

  在我看来,规划从某种程度上是各个领域重大战略的结合,希望宁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引培创新人才,推动宁波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更和谐。

   杨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主任、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院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切身感受到宁波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发展潜力。作为制造业大市,面对当前工业智能化、现代化、自动化转型的浪潮,宁波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强大支撑,自主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工程师。希望宁波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予以重点考虑。

  郑孟状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

  宁波“十四五”发展,要找准突破口、精准发力。比如,在城市管理方面,宁波较之上海等城市还存在立法滞后等问题,相关执法力量还没有覆盖小区内部道路,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存在缺陷。建议宁波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市”力度,特别在城市管理立法方面,努力走在全国前列,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华尔天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院长

  宁波在产业升级、人才集聚、民生改善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宁波人,我很自豪、很振奋。从我的专业出发,我建议宁波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的全面统筹,通过连接全省水路缓解丰水期防洪压力,通过河湖库连通工程降低枯水期河道断流风险,依托相关技术让平水期水系流动起来,同时灵活运用政府调控手段,为水利领域科技创新注入活力。

  陈征

    中烟新商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宁波帮”是宁波的重要资源。当前,第一代有浓厚家乡情结的“宁波帮”人士正在老去,如何与第二代、第三代“宁波帮”人士加强联系,是宁波必须要重视的工作。在我看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去留则在很大程度上由城市的宜居程度决定。一直以来,宁波是一座非常适合居住的城市,宁波要把这一优势进一步发挥好,为产业发展增添后劲。

  朱光然

    西中友好投资促进会会长、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集团董事长

  建议宁波在产业发展、空间规划方面下更大功夫,积极布局互联网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推动区域连片发展,让城市发展动能更强。还要注重高等院校和职技校建设,让城市有底气、企业能发展。我会努力促成西班牙、宁波两地更多院校的交流合作,实现共赢。

  罗幼奋

    加拿大浙江总商会会长

  加拿大浙江总商会不仅为在加拿大就学的宁波留学生拓宽了视野,帮助一批海外漂泊的创业者扎根异国他乡,也成功培养了一批“创二代”,涌现了一批高科技项目。希望宁波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加拿大的联系,加强信息互通,为双方合作创造机遇,促进更多项目在宁波落地。

  罗晓明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国正国际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建议宁波对标先进城市,投入专项资金、制定相关政策、主动引进重点院校分校,实现“量”和“质”的共同提升。尤其要关注康养等新兴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为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贡献更大力量。

  谈向东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上海白玉兰谈家桢生命科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在上海白玉兰谈家桢生命科学发展基金会支持下,“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已成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集聚了一批中国领先的生命科学专家。目前,宁波慈城正在建设谈家桢纪念馆。希望能以此为契机,通过举办生命科学高峰论坛等形式,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全力打造生命科学产业高地。

  徐理虹

    银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EO、镇海中学校友总会副会长

  建议宁波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把甬江科创大走廊等创新平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性位置上,加速集聚一批科研机构,加大力度引进有学历、有技术、有能力的年轻人才,让城市发展更有活力。

  周韶宁

    百世集团董事长兼CEO

  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宁波要把握好港口等“长板”,找准“突破口”,实现弯道超车。这几年,百世集团在宁波建立了5个仓库,与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合作,在跨境电商物流领域迅速发展。希望宁波能进一步将港口、制造业等传统优势发挥好,与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结合,以跨境电商为抓手加快产业发展。

  顾雪军

    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副总裁

  当前,发展新基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条件已经齐备、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宁波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把握好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新产业的发展机遇,结合宁波的具体情况,审慎选择切入的细分产业,推出丰富的科技应用,完善人才引进的配套设施,做好底部“修路造桥”和顶部高效协同的数据处理系统建设的工作。

  记者易鹤 徐展新 金鹭 董娜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