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奉化
奉化“青鸟探巢”一户一策精准帮扶
2020-10-28 07:52:4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志愿者为失独老人集体过生日。

  10月20日,奉化区的8位老人在志愿者“一对一”陪同下,乘坐暖心直通车,前往江北慈城游玩。走进色彩斑斓的荪湖花海,老人们纷纷感叹,“跟这么好看的景色同框,自己都变年轻了!”

  这几位老人都是农村失独老人。三四年前,他们还沉浸在孤独、苦闷中。在奉化区“青鸟探巢”项目组志愿者的结对帮扶下,这些老人有了新的“孩子”,幸福的阳光逐渐驱散心头的阴影。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青鸟是将吉祥、幸福、快乐传递给人间的神鸟。”项目组负责人沈华斌说,志愿者承担起亲朋的角色,通过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日常护理、精神慰藉等一项项暖心举动,帮助失独家庭抚平伤痛,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自2017年7月“青鸟探巢”项目推出以来,已帮助奉化247户失独老人逐步走出痛苦、走向社会。继今年8月荣获宁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之后,日前“青鸟探巢”项目又夺得首届浙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这电动剃须刀是孩子们送的!”汪炳素帮丈夫剃胡子。

  公益引路——用温情打开紧闭的“心门”

  “这些志愿者就像我的孩子。是他们的帮扶,让我真正‘走了出来’。”尚田街道印家坑村的汪炳素动情地说。

  2007年12月,年仅25岁的独生子意外猝死。白发人送黑发人,印米再、汪炳素夫妇感觉“天塌了”。之后的10年,夫妻俩很少出门,生活陷入黑暗,逢年过节时常常以泪洗面。别人家的热闹事,刺痛着汪炳素的神经,她经常一人走进毛竹山,一呆就是一整天……

  直到3年前的中秋节前夕,“青鸟探巢”志愿者走进山村,给这个家庭带来新希望。“叔叔阿姨,我们来看看你们!”孙常波一行10余名志愿者来到她家。那天,志愿者带来食材,炒菜做饭,在老人家里提前吃了顿中秋团圆饭。10年来,这是这个家庭第一次过中秋节,汪炳素拉着年轻人的手,絮絮叨叨说了很久,边说边流泪……

  从此以后,4名志愿者与夫妻俩结对,每个月来村里陪他们聊天吃饭,或者到周边转转。过年时,这些年轻人到家里来拜年。小院里重新响起了欢乐的笑声,夫妻俩紧闭的“心门”渐渐打开了。

  “走出来”的汪炳素,还加入了公益组织,“发挥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阳光照进生活。”村里的爱心洗衣坊,很多用品是汪大姐自掏腰包买的。平日里,她早上四五时起床,带上扫帚打扫村外主干道。在她的带动下,印家坑村拉起了第一支志愿者队伍。

  据统计,今年奉化区共有49周岁以上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575人,其中大多数人超过60岁并且独居。未来如何养老?这是摆在这些特殊家庭面前的一个急迫难题。

  2017年,奉化区计生协通过培育和引导公益组织“锋之社”,推出“青鸟探巢”项目,创新实施失独家庭的帮扶工作。“引入公益组织力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助’模式,使帮扶行动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奉化区卫健局副局长、计生协专职副会长范亚珠说,通过在精神、生活、医疗等多方面的帮扶,提升这部分老人的健康水平和养老质量。

志愿者下厨做菜,准备陪老人吃饭。(余建文 孙常波摄)

  创新服务——“4+1”体系一户一策帮扶

  2017年7月,“锋之社”志愿者对全区12个镇(街道)212户60岁以上失独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发现,农村失独老人问题尤其突出,主要存在缺乏寄托、精神创伤极大、经济收入偏低、健康水平偏低等几方面困境。这些老人生活自信心不足,健康状况普遍不佳,82%人群患有慢性疾病,亟待引入新的帮扶机制。

  按照划分片区、网格化管理,“青鸟探巢”项目组建立了“社工+医疗志愿者+社会志愿者+本地志愿者”四级帮扶组织体系,并制定了“4+1”帮扶模式,由1位项目负责人+1位项目小组长+1位医疗组长+1位好邻居结对一户家庭,分别负责小组活动、信息采集反馈、就医联络、日常探望等事务,搭建起“青鸟探巢”项目帮扶组织框架,一户一策精准帮扶。

  “锋之社”负责人孙常波介绍,志愿者实施“五心”(爱心、孝心、诚心、暖心和贴心)工作法,破除“入户关”,为老人提供就医陪诊、住院陪疗、康复陪护、临终陪送(关爱)“四陪伴”和生日、节日、生病、每月“四必到”暖心服务,让失独老人“小病不出门,大病有陪伴”,稳固与志愿者的信任关系。

  今年8月18日晚6时许,江口街道朱应村王美琴给结对组长打电话,说丈夫下午摔了一跤,想明天去医院看看。组长仔细询问情况后,当即启动就医程序,并驱车前往,项目部联系奉化区中医院医共体,开通绿色通道,并把老人日常健康数据传输到当值医生那里。志愿者接上老人到达中医院,拍片、敷药一套下来已经是晚上9时多了。医生说,幸亏及时就诊,要不然会有后遗症。

  关怀升级——汇聚资源,提供综合保障

  2018年8月,项目组从精神慰藉提升出发,启动“月月聚”“月月游”“月月乐”三大主题活动。志愿者每月陪老人烧一次菜,吃一顿饭,到周边景区游赏一次,如同子女回家陪伴。锋之社管理中心还为老人开设兴趣班,让他们老有所乐,扩大“朋友圈”。

  去年5月,“青鸟探巢”与宁波扬帆久久基金会合作,推出“暖心亮居”项目,对居住环境较差、无生产能力的高龄老人进行居室改造。溪口镇董村竺可良老人所住的木质老房子破旧不堪,“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只能用塑料布顶在床上,电线受潮,安全隐患极大。结对小组联系村委会,找到一间闲置房屋,经过一个月的改造,建起了簇新的卫生间、厨房和25平方米的卧室。大到电视机、冰箱、床,小到碗筷,全由志愿者置办齐整。老人搬新家时,邀请大伙热热闹闹地吃了新屋酒,“从没想过能住这么好的房子”。

  孙常波说,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失独老人,项目组与区科协和农业部门合作,建立项目助农师资团,提供农产品种植技术指导,助力创业,所产的农副产品放到3家“暖心超市”平台线上线下销售,帮助提升老人的经济收入。为实现长效运作,奉化区成立了青鸟健康基金,并在今年新建了宁波首家实体化、专职化运作的“暖心家园”健康帮扶中心,把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记者余建文

  奉化区委报道组严世君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奉化“青鸟探巢”一户一策精准帮扶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10-28 07:52:40

志愿者为失独老人集体过生日。

  10月20日,奉化区的8位老人在志愿者“一对一”陪同下,乘坐暖心直通车,前往江北慈城游玩。走进色彩斑斓的荪湖花海,老人们纷纷感叹,“跟这么好看的景色同框,自己都变年轻了!”

  这几位老人都是农村失独老人。三四年前,他们还沉浸在孤独、苦闷中。在奉化区“青鸟探巢”项目组志愿者的结对帮扶下,这些老人有了新的“孩子”,幸福的阳光逐渐驱散心头的阴影。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青鸟是将吉祥、幸福、快乐传递给人间的神鸟。”项目组负责人沈华斌说,志愿者承担起亲朋的角色,通过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日常护理、精神慰藉等一项项暖心举动,帮助失独家庭抚平伤痛,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自2017年7月“青鸟探巢”项目推出以来,已帮助奉化247户失独老人逐步走出痛苦、走向社会。继今年8月荣获宁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之后,日前“青鸟探巢”项目又夺得首届浙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这电动剃须刀是孩子们送的!”汪炳素帮丈夫剃胡子。

  公益引路——用温情打开紧闭的“心门”

  “这些志愿者就像我的孩子。是他们的帮扶,让我真正‘走了出来’。”尚田街道印家坑村的汪炳素动情地说。

  2007年12月,年仅25岁的独生子意外猝死。白发人送黑发人,印米再、汪炳素夫妇感觉“天塌了”。之后的10年,夫妻俩很少出门,生活陷入黑暗,逢年过节时常常以泪洗面。别人家的热闹事,刺痛着汪炳素的神经,她经常一人走进毛竹山,一呆就是一整天……

  直到3年前的中秋节前夕,“青鸟探巢”志愿者走进山村,给这个家庭带来新希望。“叔叔阿姨,我们来看看你们!”孙常波一行10余名志愿者来到她家。那天,志愿者带来食材,炒菜做饭,在老人家里提前吃了顿中秋团圆饭。10年来,这是这个家庭第一次过中秋节,汪炳素拉着年轻人的手,絮絮叨叨说了很久,边说边流泪……

  从此以后,4名志愿者与夫妻俩结对,每个月来村里陪他们聊天吃饭,或者到周边转转。过年时,这些年轻人到家里来拜年。小院里重新响起了欢乐的笑声,夫妻俩紧闭的“心门”渐渐打开了。

  “走出来”的汪炳素,还加入了公益组织,“发挥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阳光照进生活。”村里的爱心洗衣坊,很多用品是汪大姐自掏腰包买的。平日里,她早上四五时起床,带上扫帚打扫村外主干道。在她的带动下,印家坑村拉起了第一支志愿者队伍。

  据统计,今年奉化区共有49周岁以上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575人,其中大多数人超过60岁并且独居。未来如何养老?这是摆在这些特殊家庭面前的一个急迫难题。

  2017年,奉化区计生协通过培育和引导公益组织“锋之社”,推出“青鸟探巢”项目,创新实施失独家庭的帮扶工作。“引入公益组织力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助’模式,使帮扶行动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奉化区卫健局副局长、计生协专职副会长范亚珠说,通过在精神、生活、医疗等多方面的帮扶,提升这部分老人的健康水平和养老质量。

志愿者下厨做菜,准备陪老人吃饭。(余建文 孙常波摄)

  创新服务——“4+1”体系一户一策帮扶

  2017年7月,“锋之社”志愿者对全区12个镇(街道)212户60岁以上失独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发现,农村失独老人问题尤其突出,主要存在缺乏寄托、精神创伤极大、经济收入偏低、健康水平偏低等几方面困境。这些老人生活自信心不足,健康状况普遍不佳,82%人群患有慢性疾病,亟待引入新的帮扶机制。

  按照划分片区、网格化管理,“青鸟探巢”项目组建立了“社工+医疗志愿者+社会志愿者+本地志愿者”四级帮扶组织体系,并制定了“4+1”帮扶模式,由1位项目负责人+1位项目小组长+1位医疗组长+1位好邻居结对一户家庭,分别负责小组活动、信息采集反馈、就医联络、日常探望等事务,搭建起“青鸟探巢”项目帮扶组织框架,一户一策精准帮扶。

  “锋之社”负责人孙常波介绍,志愿者实施“五心”(爱心、孝心、诚心、暖心和贴心)工作法,破除“入户关”,为老人提供就医陪诊、住院陪疗、康复陪护、临终陪送(关爱)“四陪伴”和生日、节日、生病、每月“四必到”暖心服务,让失独老人“小病不出门,大病有陪伴”,稳固与志愿者的信任关系。

  今年8月18日晚6时许,江口街道朱应村王美琴给结对组长打电话,说丈夫下午摔了一跤,想明天去医院看看。组长仔细询问情况后,当即启动就医程序,并驱车前往,项目部联系奉化区中医院医共体,开通绿色通道,并把老人日常健康数据传输到当值医生那里。志愿者接上老人到达中医院,拍片、敷药一套下来已经是晚上9时多了。医生说,幸亏及时就诊,要不然会有后遗症。

  关怀升级——汇聚资源,提供综合保障

  2018年8月,项目组从精神慰藉提升出发,启动“月月聚”“月月游”“月月乐”三大主题活动。志愿者每月陪老人烧一次菜,吃一顿饭,到周边景区游赏一次,如同子女回家陪伴。锋之社管理中心还为老人开设兴趣班,让他们老有所乐,扩大“朋友圈”。

  去年5月,“青鸟探巢”与宁波扬帆久久基金会合作,推出“暖心亮居”项目,对居住环境较差、无生产能力的高龄老人进行居室改造。溪口镇董村竺可良老人所住的木质老房子破旧不堪,“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只能用塑料布顶在床上,电线受潮,安全隐患极大。结对小组联系村委会,找到一间闲置房屋,经过一个月的改造,建起了簇新的卫生间、厨房和25平方米的卧室。大到电视机、冰箱、床,小到碗筷,全由志愿者置办齐整。老人搬新家时,邀请大伙热热闹闹地吃了新屋酒,“从没想过能住这么好的房子”。

  孙常波说,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失独老人,项目组与区科协和农业部门合作,建立项目助农师资团,提供农产品种植技术指导,助力创业,所产的农副产品放到3家“暖心超市”平台线上线下销售,帮助提升老人的经济收入。为实现长效运作,奉化区成立了青鸟健康基金,并在今年新建了宁波首家实体化、专职化运作的“暖心家园”健康帮扶中心,把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记者余建文

  奉化区委报道组严世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