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一顿午餐凝聚宁波爱心 贵州大山里的孩子吃得越来越好
2020-11-27 07:1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学生课桌上放着芭蕉叶包着的冷饭团,这是板其小学一些走读生的午餐。

  孩子吃得好,才能健康成长,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为了让宁波对口帮扶地区的孩子吃得越来越好,从2009年开始,宁波市扶贫办和宁波媒体先后发起了“温暖午餐”和“阳光早餐”活动,募集了380余万元,改善贵州山区孩子们的就餐条件和伙食。

  2009年3月31日至4月5日,宁波市扶贫办干部和宁波媒体记者前往贵州,了解贵州山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结果发现:当地孩子的读书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由于教育资源布局由偏远地区逐渐向中心区域集聚,一些家住大山深处的学生上学之路越来越远,不少学生的午餐是早晨从家里带来的冷饭。

  板其小学寄宿生中午自己做饭时的场景。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享县丫他镇板其小学,眼前的景象让宁波市扶贫办干部和媒体记者感到震惊:因为学校没有食堂,走读生的午餐就是从家里带来的又冷又硬的米饭团,寄宿生则在宿舍外自己生火做饭,做出的饭也只有米饭加白菜。因为午餐吃得不好,孩子们的身高普遍低于同龄人。

  “捐出你的一元钱,就能让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午餐。”2009年4月15日,由宁波市扶贫办和宁波晚报等媒体一起发起了“温暖午餐”活动,至当年9月,宁波市民共捐款320万元,这些捐款被送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资助141所学校推行免费午餐。

  孩子们的“温暖午餐”怎么样?2009年12月3日中午,记者来到了板其小学,在现场看到学生们一手拿着碗,一手拿着学校发放的免费饭票,排起了队等待打饭。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上盖着猪肉炖白菜,孩子们吃得特别香。时任板其小学校长的梁先胜告诉记者,学校用宁波市民捐的钱办起了食堂,学生们吃上了热气腾腾的午餐。

  宁波市民踊跃为“温暖午餐”活动捐款。

  十一年过去了,板其小学的孩子们现在午餐吃得怎么样?今年11月17日,记者再次来到板其小学。中午11点半,下课铃声一响,只见孩子们拿起饭盒欢快地向食堂跑去。当天,学校提供的午餐是两菜一汤,有粉条炒肉、红烧鸭肉和土豆炖排骨汤。“孩子们可以自己选菜,只选一个也行,三样都选也行。”板其小学校长陈永祥告诉记者,如今,板其小学除了学前班学生外,绝大部分小学生都住校,寄宿生的一日三餐都在学校吃。

  打好饭,孩子们三三两两回到教室吃饭。“学校的饭菜很好吃,昨天还有鸡肉。”一年级学生骆万兴捧着饭碗开心地说,这里的饭菜比家里还香。

  “现在国家特别关心山区孩子,每人每顿午餐补贴‘营养改善补助款’4元,还给家庭贫困的寄宿生每人每学期500元生活补助,家长每学期只要再付300元左右,就能让孩子在学校吃好一日三餐。”陈永祥说,宁波的12余万元捐款,让板其小学的学生从2009年9月开始吃上了免费午餐,一直到2012年下半年,国家开始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每个学生吃上了国家提供的免费午餐,宁波的“温暖午餐”才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当时的“温暖午餐”就一个菜,但板其小学的孩子们还是吃得很开心。

  “宁波的情谊,我们一直记在心里。”陈永祥珍藏着一本账本,上面详细地记载着每笔“温暖午餐”善款的支出。

  “‘温暖午餐’补助持续了三年,如果不是后来有国家补助,还会继续下去。”陈永祥说,2012年,国家给学生开始发午餐补助时,宁波市民的“温暖午餐”捐款还有剩余,学校便将这些钱用于给孩子们提供免费早餐。

  吃上免费早餐的远不止板其小学的孩子们。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吃上了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后,宁波市民的帮扶热情依旧不减,得知一些贵州贫困留守儿童上午空腹上学,又发起了“阳光早餐”活动,捐款60余万元,让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部分留守儿童吃上了免费早餐。

  宁波晚报记者杨静雅孙美星

  摄影杨静雅赵鹏程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一顿午餐凝聚宁波爱心 贵州大山里的孩子吃得越来越好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11-27 07:19:00

  学生课桌上放着芭蕉叶包着的冷饭团,这是板其小学一些走读生的午餐。

  孩子吃得好,才能健康成长,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为了让宁波对口帮扶地区的孩子吃得越来越好,从2009年开始,宁波市扶贫办和宁波媒体先后发起了“温暖午餐”和“阳光早餐”活动,募集了380余万元,改善贵州山区孩子们的就餐条件和伙食。

  2009年3月31日至4月5日,宁波市扶贫办干部和宁波媒体记者前往贵州,了解贵州山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结果发现:当地孩子的读书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由于教育资源布局由偏远地区逐渐向中心区域集聚,一些家住大山深处的学生上学之路越来越远,不少学生的午餐是早晨从家里带来的冷饭。

  板其小学寄宿生中午自己做饭时的场景。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享县丫他镇板其小学,眼前的景象让宁波市扶贫办干部和媒体记者感到震惊:因为学校没有食堂,走读生的午餐就是从家里带来的又冷又硬的米饭团,寄宿生则在宿舍外自己生火做饭,做出的饭也只有米饭加白菜。因为午餐吃得不好,孩子们的身高普遍低于同龄人。

  “捐出你的一元钱,就能让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午餐。”2009年4月15日,由宁波市扶贫办和宁波晚报等媒体一起发起了“温暖午餐”活动,至当年9月,宁波市民共捐款320万元,这些捐款被送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资助141所学校推行免费午餐。

  孩子们的“温暖午餐”怎么样?2009年12月3日中午,记者来到了板其小学,在现场看到学生们一手拿着碗,一手拿着学校发放的免费饭票,排起了队等待打饭。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上盖着猪肉炖白菜,孩子们吃得特别香。时任板其小学校长的梁先胜告诉记者,学校用宁波市民捐的钱办起了食堂,学生们吃上了热气腾腾的午餐。

  宁波市民踊跃为“温暖午餐”活动捐款。

  十一年过去了,板其小学的孩子们现在午餐吃得怎么样?今年11月17日,记者再次来到板其小学。中午11点半,下课铃声一响,只见孩子们拿起饭盒欢快地向食堂跑去。当天,学校提供的午餐是两菜一汤,有粉条炒肉、红烧鸭肉和土豆炖排骨汤。“孩子们可以自己选菜,只选一个也行,三样都选也行。”板其小学校长陈永祥告诉记者,如今,板其小学除了学前班学生外,绝大部分小学生都住校,寄宿生的一日三餐都在学校吃。

  打好饭,孩子们三三两两回到教室吃饭。“学校的饭菜很好吃,昨天还有鸡肉。”一年级学生骆万兴捧着饭碗开心地说,这里的饭菜比家里还香。

  “现在国家特别关心山区孩子,每人每顿午餐补贴‘营养改善补助款’4元,还给家庭贫困的寄宿生每人每学期500元生活补助,家长每学期只要再付300元左右,就能让孩子在学校吃好一日三餐。”陈永祥说,宁波的12余万元捐款,让板其小学的学生从2009年9月开始吃上了免费午餐,一直到2012年下半年,国家开始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每个学生吃上了国家提供的免费午餐,宁波的“温暖午餐”才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当时的“温暖午餐”就一个菜,但板其小学的孩子们还是吃得很开心。

  “宁波的情谊,我们一直记在心里。”陈永祥珍藏着一本账本,上面详细地记载着每笔“温暖午餐”善款的支出。

  “‘温暖午餐’补助持续了三年,如果不是后来有国家补助,还会继续下去。”陈永祥说,2012年,国家给学生开始发午餐补助时,宁波市民的“温暖午餐”捐款还有剩余,学校便将这些钱用于给孩子们提供免费早餐。

  吃上免费早餐的远不止板其小学的孩子们。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吃上了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后,宁波市民的帮扶热情依旧不减,得知一些贵州贫困留守儿童上午空腹上学,又发起了“阳光早餐”活动,捐款60余万元,让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部分留守儿童吃上了免费早餐。

  宁波晚报记者杨静雅孙美星

  摄影杨静雅赵鹏程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