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青 摄/周建平 通讯员 陈敏健
宁波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海上丝绸之路,使宁波一度成为外国药材进入中国的主要集散地。明朝时,宁波药材商聚集于药行街,互相帮持,使宁波药业成为全国药业的领头羊。清末,宁波一度成为全国中药转运集散中心、东南药材中心。
今天(12月8日),今年最后一个“温故”非遗展——“药行街的故事”在和义大道开展,回溯药行街辉煌历史。
“温故”非遗展,是宁波市文化馆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品牌。自2017年至今,已推出17期主题展览以及宁波文博会、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等专场特展,并通过中日韩漆艺交流会、保加利亚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展览等国际化交流展览形式,形成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力,在线上线下引爆了千万级流量。
“药行街的故事”为“温故”非遗展第18期,以传统中医药类非遗项目为展出内容,通过回溯宁波药行街的辉煌历史,串联起15项宁波本土中医药类非遗项目以及宁波慈城药商的惊世传奇,其中不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氏儿科、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全斋中医药文化等,以及今人所熟知的国药品牌北京同仁堂、广州敬修堂等,以此彰显宁波中医药文化之丰厚底蕴和精彩成就。
策展人告诉记者,明末清初,宁波的药材商人已遍布全国。随着药商的云集,药行街也逐渐发展成为药材批发、零售,坐堂行医一条龙的药业商贸中心。据《鄞县通志》记载,1906年到1930年这20余年,药行街最为兴旺,街上有药行、药店50余家,当时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上海童涵春堂等老字号派员长驻此地进货。宁波一度成为全国中药转运集散中心、东南药材中心。1929年,因中药商铺聚集而正式改名为药行街,沿用至今。
药行街里发生的故事有很多。从药行街里走出的药商,已遍布全国各地。宁波本土中药业“四大家”寿全斋、香山堂、冯存仁堂、赵翰香居,在时代浪涛中,续写着传奇;药行街的药香,也飘至宁波各街头巷尾,润泽历代中医名家辈出,形成声名远扬的中医流派,如董氏儿科、宋氏妇科、陆氏伤科……一个个故事,汇集成一条街的故事,这故事滋养了多少宁波人悬壶之心、济世之怀,世代传承。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