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为民生托底 让民心更暖!“十三五”宁波民政逐梦路
2020-12-23 07:1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第五届“宁波慈善奖”颁奖活动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

  “十三五”期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基本社会服务,为贫困家庭送去关爱,让老人晚年更加安稳,让弱者看到生活的希望。

全市社会组织党员公益日活动

  保障民生织密筑牢“托底网”

  回望过去5年,我市民政系统有机融合各种社会救助政策、手段,兜牢民生底线,织好织密民生“保障网”。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身边。

  “没想到这么快。”江北区慈城镇望京社区徐女士因肢体残疾无法正常工作生活陷入困顿,在向社区提出低保申请意愿后,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本以为要等很久,没想到过了两周低保审批就通过了。快捷的背后,是今年8月,江北在慈城镇试点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工作。

  改革清晰指向,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过去5年,我市稳步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力保障基本民生。

  五年间,在全省率先以政府规章形式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率先出台重病重残对象以单人户纳入低保的救助政策,率先实现市、区县(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覆盖。修订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办法,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扩大救助覆盖面。

  五年间,聚焦不同困难群体的救助需求,逐步完善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医疗救助、价格补贴等救助制度;建立大救助体系,应用省大救助信息平台实现低收入农户和低保边缘户“两线合一”、“一站式”医疗救助即时结报。

  五年间,全市累计支出低保金逾22亿元。2016年至今,城区低保标准从每月744元提高到每月990元。

  一项项政策、一串串数字,见证了温暖困难群众的“民生温度”。

市民政局赴吉林省延边州等地考察对口帮扶工作。

  稳步提升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如何切实把老年人照顾好,让他们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五年来,民政系统完善政策制度,内容涵盖养老服务体系的方方面面,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18年,我市出台了全省首部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先后推出助餐配送餐服务、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居家养老服务补助等一揽子惠老举措。建立广覆盖、可持续的高龄津贴制度,惠及全市22万老年人。

  紧跟顶层设计的步伐,我市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养老设施建设,这为养老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在全省率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部达到AA级以上。全市养老床位达8.7万张,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5.57张。

  “这里环境舒适,护理员服务周到,爸爸跟我说,住得舒服。”在海曙区高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陪伴父亲的潘女士说。今年7月,她把独居在家的90岁父亲送到院里托养,院里给予24小时照顾,每日会有健康方面的监测和指导,“现在我安心多了。”

  五年来,我市养老事业步履坚实,养老服务稳步提升。

  民以食为天。我市通过村社老年食堂、中心食堂+社区助餐点、养老机构辐射、餐饮机构协作、中央厨房配送等模式,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有效覆盖。2019年起,连续两年将“爱心车轮”老年助餐服务列入民生实事工作,目前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

  “填好肚子”,还要“养好身子”“找到乐子”。我市融合“医康养”,推广海曙区、镇海区、宁波市民康医院全省康养试点经验,新建18个康养联合体。全市95%以上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管理等服务。为每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配置一定数量的文体娱乐设施,并以社区(村)为单位,培育组建了2000多个老年文体组织,推进老年大学或社区老年大学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教学点。

  我市聚焦养老行业风险保障,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明确75项风险管控处置细则。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覆盖全市39万老年人和3172家养老服务机构。已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投入老年人意外伤害保费986万元,投保人数25万人。

鄞州区东胜街道戎家社区居民共同制订惇叙礼约。

  创新驱动基层治理更显活力

  “十三五”期间,我市民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激发基层社会活力。

  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成功创建一批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涌现了“村民说事”“小微权力36条”“开放空间”“小区自治”等一批基层自治创新性实践。2017年村(社区)换届选举的直选率、参选率均创历史新高。在全国率先建立群众评议社区、社区评议部门的“双评议”制度,推行“全能社工”“一门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等服务模式。目前,新一届2803个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正在全面推进。

  积极引导推动社会组织深度参与扶贫攻坚、公共服务、市域治理现代化、平安宁波建设等,在“四个服务”中强化自身发展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目前全市依法登记法人社会组织9910家、备案社会组织4万多个。

  扎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7578人。积极拓展社会工作应用空间,创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点6个、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及实训基地4家。大力倡导志愿服务,全市注册志愿者214万余人,志愿服务指数位居全国第四。

  积极培育慈善组织,认定和登记慈善组织66家,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有15家,连续五届入选“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百强榜”。

北仑区小港街道红联村村民投票。

  全面加强让民政服务便捷优质

  过去5年,我市民政系统深入推进社会事务改革和专项行政管理,为社会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优质的社会服务,广大服务对象有了更多认同感。

  婚丧嫁娶皆民生。在全省率先实施惠民殡葬,累计减免殡葬费用2.8亿元。深入实施全国殡葬改革试点,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62%。编制《宁波市殡仪服务技术指引规范》,推动殡仪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化。着眼移风易俗,推进婚俗改革,探索实施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长效机制。婚姻、收养登记合格率多年保持100%。

  行政区划管理与地名公共服务持续加强。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实施县级和乡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批复撤销江东区,调整鄞州区和海曙区区域管辖范围,奉化撤县设区;开展撤镇建街和街道层面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地名管理条例,服务城市发展,优化区划地名服务。做实做细行政区域界线联检,深化平安边界创建。

  提升城市温度,维护群众利益。完成钦寸水库移民安置,全市72个镇乡(街道)170个安置点安置移民4585人,实现“愿迁尽迁”。扎实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和小型水库移民解困等工作,帮助移民解决一系列困难问题,加快融入当地生产生活。

市民康医院护理员为服务对象送餐。

金雅南制图

  记者王佳 通讯员梅薇钱怡丰 照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为民生托底 让民心更暖!“十三五”宁波民政逐梦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12-23 07:19:00

第五届“宁波慈善奖”颁奖活动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

  “十三五”期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基本社会服务,为贫困家庭送去关爱,让老人晚年更加安稳,让弱者看到生活的希望。

全市社会组织党员公益日活动

  保障民生织密筑牢“托底网”

  回望过去5年,我市民政系统有机融合各种社会救助政策、手段,兜牢民生底线,织好织密民生“保障网”。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身边。

  “没想到这么快。”江北区慈城镇望京社区徐女士因肢体残疾无法正常工作生活陷入困顿,在向社区提出低保申请意愿后,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本以为要等很久,没想到过了两周低保审批就通过了。快捷的背后,是今年8月,江北在慈城镇试点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工作。

  改革清晰指向,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过去5年,我市稳步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力保障基本民生。

  五年间,在全省率先以政府规章形式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率先出台重病重残对象以单人户纳入低保的救助政策,率先实现市、区县(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覆盖。修订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办法,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扩大救助覆盖面。

  五年间,聚焦不同困难群体的救助需求,逐步完善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医疗救助、价格补贴等救助制度;建立大救助体系,应用省大救助信息平台实现低收入农户和低保边缘户“两线合一”、“一站式”医疗救助即时结报。

  五年间,全市累计支出低保金逾22亿元。2016年至今,城区低保标准从每月744元提高到每月990元。

  一项项政策、一串串数字,见证了温暖困难群众的“民生温度”。

市民政局赴吉林省延边州等地考察对口帮扶工作。

  稳步提升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如何切实把老年人照顾好,让他们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五年来,民政系统完善政策制度,内容涵盖养老服务体系的方方面面,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18年,我市出台了全省首部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先后推出助餐配送餐服务、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居家养老服务补助等一揽子惠老举措。建立广覆盖、可持续的高龄津贴制度,惠及全市22万老年人。

  紧跟顶层设计的步伐,我市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养老设施建设,这为养老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在全省率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部达到AA级以上。全市养老床位达8.7万张,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5.57张。

  “这里环境舒适,护理员服务周到,爸爸跟我说,住得舒服。”在海曙区高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陪伴父亲的潘女士说。今年7月,她把独居在家的90岁父亲送到院里托养,院里给予24小时照顾,每日会有健康方面的监测和指导,“现在我安心多了。”

  五年来,我市养老事业步履坚实,养老服务稳步提升。

  民以食为天。我市通过村社老年食堂、中心食堂+社区助餐点、养老机构辐射、餐饮机构协作、中央厨房配送等模式,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有效覆盖。2019年起,连续两年将“爱心车轮”老年助餐服务列入民生实事工作,目前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

  “填好肚子”,还要“养好身子”“找到乐子”。我市融合“医康养”,推广海曙区、镇海区、宁波市民康医院全省康养试点经验,新建18个康养联合体。全市95%以上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管理等服务。为每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配置一定数量的文体娱乐设施,并以社区(村)为单位,培育组建了2000多个老年文体组织,推进老年大学或社区老年大学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教学点。

  我市聚焦养老行业风险保障,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明确75项风险管控处置细则。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覆盖全市39万老年人和3172家养老服务机构。已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投入老年人意外伤害保费986万元,投保人数25万人。

鄞州区东胜街道戎家社区居民共同制订惇叙礼约。

  创新驱动基层治理更显活力

  “十三五”期间,我市民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激发基层社会活力。

  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成功创建一批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涌现了“村民说事”“小微权力36条”“开放空间”“小区自治”等一批基层自治创新性实践。2017年村(社区)换届选举的直选率、参选率均创历史新高。在全国率先建立群众评议社区、社区评议部门的“双评议”制度,推行“全能社工”“一门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等服务模式。目前,新一届2803个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正在全面推进。

  积极引导推动社会组织深度参与扶贫攻坚、公共服务、市域治理现代化、平安宁波建设等,在“四个服务”中强化自身发展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目前全市依法登记法人社会组织9910家、备案社会组织4万多个。

  扎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7578人。积极拓展社会工作应用空间,创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点6个、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及实训基地4家。大力倡导志愿服务,全市注册志愿者214万余人,志愿服务指数位居全国第四。

  积极培育慈善组织,认定和登记慈善组织66家,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有15家,连续五届入选“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百强榜”。

北仑区小港街道红联村村民投票。

  全面加强让民政服务便捷优质

  过去5年,我市民政系统深入推进社会事务改革和专项行政管理,为社会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优质的社会服务,广大服务对象有了更多认同感。

  婚丧嫁娶皆民生。在全省率先实施惠民殡葬,累计减免殡葬费用2.8亿元。深入实施全国殡葬改革试点,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62%。编制《宁波市殡仪服务技术指引规范》,推动殡仪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化。着眼移风易俗,推进婚俗改革,探索实施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长效机制。婚姻、收养登记合格率多年保持100%。

  行政区划管理与地名公共服务持续加强。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实施县级和乡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批复撤销江东区,调整鄞州区和海曙区区域管辖范围,奉化撤县设区;开展撤镇建街和街道层面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地名管理条例,服务城市发展,优化区划地名服务。做实做细行政区域界线联检,深化平安边界创建。

  提升城市温度,维护群众利益。完成钦寸水库移民安置,全市72个镇乡(街道)170个安置点安置移民4585人,实现“愿迁尽迁”。扎实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和小型水库移民解困等工作,帮助移民解决一系列困难问题,加快融入当地生产生活。

市民康医院护理员为服务对象送餐。

金雅南制图

  记者王佳 通讯员梅薇钱怡丰 照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