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蒋炜宁 通讯员林晓艳 曾昊溟文/图
1月5日,新华社《半月谈》聚焦镇海中学,并专访校长吴国平畅谈中学德育。
镇海中学的校园中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遗迹共有17处,其中3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学校第一个党支部的成立,到张人亚、柔石、张困斋等一批教员校友投身革命的浪潮,镇海中学始终传承红色气质,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在吴国平眼中,新世纪后出生的这一代中学生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倡导爱国主义是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升华,是倡导孩子们为他人考虑、为集体考虑、为国家考虑,是培养孩子们的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这些最终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我们培养的学生,一定不能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社会越发达,越不能忽视道德建设。拒绝道德冷漠,要从培养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学生开始。”吴国平说。
2019年,镇海中学学生韩新叶在高考结束后就开始准备材料,将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作为送给自己的18岁“成人礼”。在韩新叶爱心举动的感染下,镇海中学又有9名师生进行了器官捐献登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扩散蔓延,居家学习的镇海中学学生自发提起倡议,为湖北22家医院、37个社区筹集17万余元的善款,还有学生创作了诗歌、乐曲、绘画作品,为前线医护人员加油鼓劲。日常偌大校园公共场地的保洁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吴国平表示,作为学校更应该主动遵循教育规律,在学生‘孕穗拔节期’积极作为、创造条件,开发教育资源、搭建实践平台,为爱国主义教育创造各种合适的载体、路径、方法等。学校要善于以仪式感召人心,以氛围培育红色基因。实践证明,“见贤思齐焉”,学校氛围的熏陶在人的成长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正因为这样,不同学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具有不一样的气质和品性。
“最好的教育是有智慧的陪伴,德育工作同样也不例外。”吴国平说。
新闻链接: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