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1地2项目上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名单
2021-01-18 19:1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第四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评审结果公示名单。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青

  记者今日自海曙、鄞州、镇海等地文化部门获悉,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公示的第四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评审结果中,海曙区上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鄞州区“数字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镇海区公共文化场馆高效能低成本运行模式等上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书香海曙”引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岭读”城市书房开馆。

  海曙区围绕建设“书香宁波核心区”的目标定位,以“书香海曙”特色品牌引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制定《宁波市海曙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方案》,出台《海曙区关于推进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海曙”的实施意见》,制定《海曙区居民阅读指数调查总体方案》等,优化顶层设计,统筹打造“海曙特色体系”。

书香之城.海曙阅读季启动嘉年华——《听·见 苍水》朗读会。

  围绕“世界读书日”和浙江书展,打造的“书香海曙”嘉年华品牌和“书香论坛”系列品牌,提升“书香海曙”品牌影响力。科学布局全民阅读设施,通过扩建、改建、共建等措施,合力推进公共阅读空间布局。目前,建成各具特色的城市书房6个、“书香酒店”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4个、基层“阅读书房”100个、村(社区)阅览室141个,“十五分钟特色阅读圈”基本形成。

海曙区文化惠民“百川工程”启动仪式暨迎元宵十县市区文化走亲展演。

  同时,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书香海曙”文化影响力建设,整合培育社会组织共同丰富全区阅读供给,推进阅读活动社会化发展。以“书香海曙”文化内核加快城乡共融发展,培育城乡业余文艺团队812支,区文化馆作品连续四届荣获全国“群星奖”。以“书香引领、城乡融合、共建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书香海曙”特色文化品牌是将海曙历史文化底蕴优势转化为现代公共文化供给的“精准引领”,是提升文明城市内涵的重要途径,以此为引领的体系是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数字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鄞州版本”

鄞州区公共文化数字总分体系启动仪式。

  2017年,鄞州区在全国率先启动数字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创新构建“总分馆+”模式,以数字化、网络化、实体化为建设导向,联通区、镇、村和社会机构的文化馆数字化资源,融合线上线下,实现阵地、平台、资源、人员总分,成功打造出数字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鄞州版本”。

甬剧表演艺术家王锦文“中央课堂”直播。

  以总馆“中央课堂”为统领,推进基于“云平台”的视频、图像、音频、文字等信息在线传输,建立鄞州区文化馆总馆“数字文化教室”,实现总分馆优质公共文化教学资源“同步共享、同时共享、反复共享”。疫情期间,该平台累计开展网络直播100余课次,受惠群众10万余人次。推进“一块触摸式数字体验屏、一台立式数字体验机、一套数字传输设备和一间数字体验室”标准化建设,开展公共文化数字化体验馆前沿探索,满足群众对数字化公共文化的体验需求。

丰富多彩的“中央课堂”。

  搭建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云体系框架,做好“阿拉文化空间”移动客户端惠民融合文章,做好平台宣传推广和高效运营,建立文化馆总分馆线上数字化管理考核平台。推动资源共享,完善服务体系,制定出台《基层公共文化下派员服务规范》,开展标准化基层服务,扩大服务主体社会参与度。

  鄞州区数字文化馆总分馆制度有助于县(区)域公共文化工作实现现代化转型,顺应了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需求,正成为推动公共文化体系供给侧改革的有力实践。

  镇海区公共文化场馆高效能低成本运行

镇海文化艺术中心。

  镇海文化艺术中心包括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还有镇海大剧院,是近年来镇海公共文化建设的新地标。如何运行、管理好文化艺术中心,实现效益最大化、运维成本保持最低水平?

  镇海区选择了以自主运营为主、园区内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共同参与保障运维的模式,成立了镇海海雄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担镇海文化艺术中心(含镇海大剧院)的日常运营和建筑工程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既保留了文化中心作为国有资产的政府主导特性,又引入了企业化管理机制,改变了过去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由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通过精兵简政、精细化管理、统筹多方资源等,不断提升文化艺术中心服务效能,以效能体现低成本运行价值,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镇海大剧院演出活动。

  统筹文艺资源,提高场馆利用率。镇海大剧院不仅为区内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更主动承接全市乃至全省大型活动。艺术中心打造展厅联盟特色品牌,探索全民阅读联动机制等,通过多种渠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增强供给侧建设。不仅仅局限于门票收入,还努力争取活动策划、广告宣传、舞美制作、场租收入等,将盈余用于补贴其他公共文化活动。图书馆2019年总流通量在81万余人次。展厅联盟累计办展60余场,吸引观众6万人次左右。在总体经费投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每年服务对象数量明显增长,服务效能不断优化,运行成本相对降低。

文化馆“雄镇展厅”。

  同时,积极探索金融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子。在“零”补助,“零”补贴的情况下,基本实现收支平衡,镇海区艺术中心走出一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子,成为市民美育的园地、高雅艺术的殿堂、文化服务的平台和文明城市的窗口。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1地2项目上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名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1-18 19:11:00

第四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评审结果公示名单。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青

  记者今日自海曙、鄞州、镇海等地文化部门获悉,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公示的第四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评审结果中,海曙区上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鄞州区“数字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镇海区公共文化场馆高效能低成本运行模式等上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书香海曙”引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岭读”城市书房开馆。

  海曙区围绕建设“书香宁波核心区”的目标定位,以“书香海曙”特色品牌引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制定《宁波市海曙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方案》,出台《海曙区关于推进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海曙”的实施意见》,制定《海曙区居民阅读指数调查总体方案》等,优化顶层设计,统筹打造“海曙特色体系”。

书香之城.海曙阅读季启动嘉年华——《听·见 苍水》朗读会。

  围绕“世界读书日”和浙江书展,打造的“书香海曙”嘉年华品牌和“书香论坛”系列品牌,提升“书香海曙”品牌影响力。科学布局全民阅读设施,通过扩建、改建、共建等措施,合力推进公共阅读空间布局。目前,建成各具特色的城市书房6个、“书香酒店”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4个、基层“阅读书房”100个、村(社区)阅览室141个,“十五分钟特色阅读圈”基本形成。

海曙区文化惠民“百川工程”启动仪式暨迎元宵十县市区文化走亲展演。

  同时,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书香海曙”文化影响力建设,整合培育社会组织共同丰富全区阅读供给,推进阅读活动社会化发展。以“书香海曙”文化内核加快城乡共融发展,培育城乡业余文艺团队812支,区文化馆作品连续四届荣获全国“群星奖”。以“书香引领、城乡融合、共建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书香海曙”特色文化品牌是将海曙历史文化底蕴优势转化为现代公共文化供给的“精准引领”,是提升文明城市内涵的重要途径,以此为引领的体系是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数字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鄞州版本”

鄞州区公共文化数字总分体系启动仪式。

  2017年,鄞州区在全国率先启动数字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创新构建“总分馆+”模式,以数字化、网络化、实体化为建设导向,联通区、镇、村和社会机构的文化馆数字化资源,融合线上线下,实现阵地、平台、资源、人员总分,成功打造出数字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鄞州版本”。

甬剧表演艺术家王锦文“中央课堂”直播。

  以总馆“中央课堂”为统领,推进基于“云平台”的视频、图像、音频、文字等信息在线传输,建立鄞州区文化馆总馆“数字文化教室”,实现总分馆优质公共文化教学资源“同步共享、同时共享、反复共享”。疫情期间,该平台累计开展网络直播100余课次,受惠群众10万余人次。推进“一块触摸式数字体验屏、一台立式数字体验机、一套数字传输设备和一间数字体验室”标准化建设,开展公共文化数字化体验馆前沿探索,满足群众对数字化公共文化的体验需求。

丰富多彩的“中央课堂”。

  搭建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云体系框架,做好“阿拉文化空间”移动客户端惠民融合文章,做好平台宣传推广和高效运营,建立文化馆总分馆线上数字化管理考核平台。推动资源共享,完善服务体系,制定出台《基层公共文化下派员服务规范》,开展标准化基层服务,扩大服务主体社会参与度。

  鄞州区数字文化馆总分馆制度有助于县(区)域公共文化工作实现现代化转型,顺应了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需求,正成为推动公共文化体系供给侧改革的有力实践。

  镇海区公共文化场馆高效能低成本运行

镇海文化艺术中心。

  镇海文化艺术中心包括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还有镇海大剧院,是近年来镇海公共文化建设的新地标。如何运行、管理好文化艺术中心,实现效益最大化、运维成本保持最低水平?

  镇海区选择了以自主运营为主、园区内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共同参与保障运维的模式,成立了镇海海雄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担镇海文化艺术中心(含镇海大剧院)的日常运营和建筑工程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既保留了文化中心作为国有资产的政府主导特性,又引入了企业化管理机制,改变了过去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由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通过精兵简政、精细化管理、统筹多方资源等,不断提升文化艺术中心服务效能,以效能体现低成本运行价值,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镇海大剧院演出活动。

  统筹文艺资源,提高场馆利用率。镇海大剧院不仅为区内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更主动承接全市乃至全省大型活动。艺术中心打造展厅联盟特色品牌,探索全民阅读联动机制等,通过多种渠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增强供给侧建设。不仅仅局限于门票收入,还努力争取活动策划、广告宣传、舞美制作、场租收入等,将盈余用于补贴其他公共文化活动。图书馆2019年总流通量在81万余人次。展厅联盟累计办展60余场,吸引观众6万人次左右。在总体经费投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每年服务对象数量明显增长,服务效能不断优化,运行成本相对降低。

文化馆“雄镇展厅”。

  同时,积极探索金融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子。在“零”补助,“零”补贴的情况下,基本实现收支平衡,镇海区艺术中心走出一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子,成为市民美育的园地、高雅艺术的殿堂、文化服务的平台和文明城市的窗口。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