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首页精彩图片
裘村应家棚石城:沧桑300多载 驻守一湾碧波
2021-01-23 19:5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应家棚石城城墙

  中国宁波网记者余建文 通讯员邵巧露 文/摄

  古城是记载城市沧桑变迁的“活书本”。目前,宁波大市内仅存两处古城,一处是镇海招宝山上、扼守甬江口的威远城,另一处则名气小得多,那便是象山港畔奉化裘村镇的应家棚石城。

  应家棚是个有近3000人口的大村,北倚高峻的清凉山和瑞云山,南临象山港,碛境溪穿村而过,注入象山港。

应家棚村全貌

  石城就在碛境溪东侧。冬日,走进石城,不见四四方方的城墙,倒比较像一个硕大的农家院,城内有屋有树,只有边上两道近百米长用卵石垒砌的石墙,1米多高,斑斑驳驳,诉说旧时光。

  裘村地方志研究者陈大畏老人介绍,应家棚石城是清初顺治年间建造的,至今有300多年历史。当时,象山港中的鹿颈山、悬山等岛屿上活跃着南明张苍水反清义军,屡创前来围剿的清军。清廷遂采取禁海办法,商舟渔舟不许一艘下海,并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令沿海居民迁内地30里,在象山港北岸吴家埠、应家棚、裘村、湖头渡,筑石城四座,并设施汛营,驻兵戍守。现在其余三城均已不存,仅留应家棚一城。

齐整的石墙,遥见当年海边兵营模样

  据《忠义乡志》记载,“城内围一百丈五尺,址阔丈二尺”,城内面积近5000平方米,跟一个标准足球场差不多大。石城城墙由条石、石块码砌而成,中间夯以黄泥,高丈余,非常坚固,在南、北各设一个城门。

  陈大畏说,石城其实就是一个海防手守备部队的驻扎地和指挥所,没有居民居住。清初,应家棚石城驻绿营兵300名,有兵营、操练场和军人生活设施,还兼管杨村、石盆、马头三汛,辖区内有3座瞭望台、4个烽火烟墩。之后,驻军逐渐减少,到乾隆年间,改拨千总一员兵20名留防,至晚清时,石城驻军已极少。

石城内抗倭义士汪较塑像

  民国初年,石城已成了一座荒芜的空城。应家棚人陈宗昭先生从日本留学回乡,用800元银元买下了石城的所有权,拆除内侧乱石墙,在城内新建坐北朝南楼房6间,并在房屋周围种植果树花木,石城成为私人宅院。

  1949年,石城收归集体所有。1957年,村里利用石城内陈宗昭的楼房办起了应家棚小学。2006年,应家棚小学搬出,石城则变成村老年活动中心和养老院。2017年,城内重建两幢综合楼,作为村委会办公楼、村文化礼堂,西北角还设有篮球场。1987年,应家棚石城列入奉化区文保单位,大院内里立着石城简介和明代抗倭义士汪较的碑刻。

石城守卫的应家棚一湾碧海

  裘村镇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半农半渔的特色,应家棚村民有很多靠在象山港里打渔为生。烽火早已消散,港内舟船往来便利,但当地人还一直记得这座驻守象山港300多年的石城兵营。石城内的瑞云亭挂一幅柱联:“瑞气氤氲石头城,云霞叆叇清凉山”。港畔的小小石城,是裘村人难舍的记忆。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裘村应家棚石城:沧桑300多载 驻守一湾碧波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1-23 19:55:00

应家棚石城城墙

  中国宁波网记者余建文 通讯员邵巧露 文/摄

  古城是记载城市沧桑变迁的“活书本”。目前,宁波大市内仅存两处古城,一处是镇海招宝山上、扼守甬江口的威远城,另一处则名气小得多,那便是象山港畔奉化裘村镇的应家棚石城。

  应家棚是个有近3000人口的大村,北倚高峻的清凉山和瑞云山,南临象山港,碛境溪穿村而过,注入象山港。

应家棚村全貌

  石城就在碛境溪东侧。冬日,走进石城,不见四四方方的城墙,倒比较像一个硕大的农家院,城内有屋有树,只有边上两道近百米长用卵石垒砌的石墙,1米多高,斑斑驳驳,诉说旧时光。

  裘村地方志研究者陈大畏老人介绍,应家棚石城是清初顺治年间建造的,至今有300多年历史。当时,象山港中的鹿颈山、悬山等岛屿上活跃着南明张苍水反清义军,屡创前来围剿的清军。清廷遂采取禁海办法,商舟渔舟不许一艘下海,并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令沿海居民迁内地30里,在象山港北岸吴家埠、应家棚、裘村、湖头渡,筑石城四座,并设施汛营,驻兵戍守。现在其余三城均已不存,仅留应家棚一城。

齐整的石墙,遥见当年海边兵营模样

  据《忠义乡志》记载,“城内围一百丈五尺,址阔丈二尺”,城内面积近5000平方米,跟一个标准足球场差不多大。石城城墙由条石、石块码砌而成,中间夯以黄泥,高丈余,非常坚固,在南、北各设一个城门。

  陈大畏说,石城其实就是一个海防手守备部队的驻扎地和指挥所,没有居民居住。清初,应家棚石城驻绿营兵300名,有兵营、操练场和军人生活设施,还兼管杨村、石盆、马头三汛,辖区内有3座瞭望台、4个烽火烟墩。之后,驻军逐渐减少,到乾隆年间,改拨千总一员兵20名留防,至晚清时,石城驻军已极少。

石城内抗倭义士汪较塑像

  民国初年,石城已成了一座荒芜的空城。应家棚人陈宗昭先生从日本留学回乡,用800元银元买下了石城的所有权,拆除内侧乱石墙,在城内新建坐北朝南楼房6间,并在房屋周围种植果树花木,石城成为私人宅院。

  1949年,石城收归集体所有。1957年,村里利用石城内陈宗昭的楼房办起了应家棚小学。2006年,应家棚小学搬出,石城则变成村老年活动中心和养老院。2017年,城内重建两幢综合楼,作为村委会办公楼、村文化礼堂,西北角还设有篮球场。1987年,应家棚石城列入奉化区文保单位,大院内里立着石城简介和明代抗倭义士汪较的碑刻。

石城守卫的应家棚一湾碧海

  裘村镇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半农半渔的特色,应家棚村民有很多靠在象山港里打渔为生。烽火早已消散,港内舟船往来便利,但当地人还一直记得这座驻守象山港300多年的石城兵营。石城内的瑞云亭挂一幅柱联:“瑞气氤氲石头城,云霞叆叇清凉山”。港畔的小小石城,是裘村人难舍的记忆。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